2010-8-30 15:27 /



在我写完前两章后,有一位名为781929644的网友在19L发了帖子
19L  781929644
其实感觉伊里野的飞机更像是SU47战机加了一个三角外包围,不过还是求真相,最好谁能给个影片中黑曼塔战机的详细资料和图片,以下是我发现相近的两者飞机图片,都是有辅助的鸭翼和前掠翼设计,黑曼塔主体上多的那些副翼倒是很像中国某款无人机的设计,果然很像...(由于没有确切的外形资料所以不知这个机翼布局究竟有什么好处)
然后他贴出了Su-47的照片和Black Manta的照片进行对比


思考了一天后我回复了他的问题,也就有了外形篇的考证。
=====================================================


其实在很多日本动漫中,鸭翼和前掠翼都是十分常见的,甚至是一种莫名的执着。这种莫名的执着源自日本二战末期的一款“末日 战机”——J7W“震电”。它采用了鸭翼推进式布局,理论上性能很好,但由于战争结束,成为了一个永远的梦想。但震电对后世11区动漫作品的影响却很深 远。从红白机时代的纵版射击游戏,到超时空要塞的YF-19;战斗妖精雪风中的“雪风”,《空中杀手》中的Mk.B“散香”,以及本作中的Black Manta,都可以看到震电的影子。可以说,震电以及其所代表的鸭翼布局已经成了日漫中神棍飞机的一个经典印象了。

出图:

二战末期日本的“末日战机“——震电



《Macross Plus》中的 VF-19



《战斗妖精雪风》中的FRX-44 Mave“风之女王”



《空中杀手》中的Mk. B "散香”



那么接下来就Black Manta外形问题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在我之前的考证贴——反重力装置篇中曾提到其主体结构是电磁线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Black Manta的图片:

注意那四个金色光环!



下面我们来看看机体设定图:


请注意左上角的3D图,我们发现在机头的正下方也有一个这样的“金色光环”,加起来一共有五个“金色光环”。这个装置在其它的飞机上都没有,属于 Black Manta独有的;再加上反重力装置是用电磁线圈构造而成的,那么可以见得这五个“金色光环”应该就是Black Manta的反重力装置。

如果我们将这五个“金色光环”的位置和飞机基本气动控制面相类比,不难发现其实这五个“金色光环”正式对应着飞机操纵最基本的五个控制面——两个副翼+两个升降舵+一个方向舵,而在鸭翼布局中则是两个副翼+两个鸭翼+一个方向舵。

如果结合鸭翼布局的理论,可以看出:在Black Manta的五个“金色光环”中,位于前面的两个锥形“金色光环”起到鸭翼的作用(提供俯仰力矩);后面的两个梯形“金色光环”起到副翼的作用(提供滚转力矩);而机头正下方竖着的“金色光环”则是起到方向舵(垂尾)的作用(提供偏航力矩)。然后整体所有的“金色光环”提供升力。

以上是基本控制面。
下面是示意图:


红色——副翼
绿色——鸭翼(升降舵)
黄色——方向舵
蓝色——V型尾翼
(此处各舵面可能并非完全分离各司其职,而是互相联动增强机动。例如横滚时除了副翼动以外,升降舵也会向相反方向偏转以获得滚转扭矩)


但是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Black Manta的机身后部下方,还有两个向下45°角的机翼,上面也有“金色光环”。这一对又是干什么的呢?

这一对属于V型尾翼。F-117A和设计时期YF-22(今F-22)的竞标对手YF-23都有着V型尾翼。由V型尾翼兼有垂尾和平尾的功能。呈V形的两个尾面在俯视和侧视方向都有一定的投影面积,所以能同时起纵向(俯仰)和航向稳定作用。当两边舵面作相同方向偏转时,起升降舵作用;分别作不同方向偏转(差动)时,则起方向舵作用。

在这里,这对V型尾翼起着起落架收纳器和辅助机动的作用。但由于本人资历尚浅,V型尾翼原理复杂,这里就不再多说。

(未完持续)

#1 - 2019-5-11 09:34
作为aerodynamicist,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飞机速度越快,机翼向前展开的设计越危险。Critical Mach Number会很低是一方面,前掠翼的aerodynamic center会产生于机翼gravity center之前,从而产生一个负的torque,因而flow energy会被pump进structure的harmonic oscillation也就是常说的flutter,并导致structure failure。所以这也是现实世界里没有这样飞机的原因。
#1-1 - 2019-5-11 23:54
ペロペロリン
中学黑历史在9年后又有一个人回复我了(bgm38)

现在作为一个伪军迷只是大致知道“后掠翼○○在翼根,前掠翼○○在翼尖”,所以前掠翼在高速下结构强度不够,这个缺点无法满足当今作战需求所以没有被采用。

不过本作本是一个披着科幻皮讲情感故事的软科幻就是啦
#1-2 - 2019-5-12 00:13
Tifusa
ペロペロリン 说: 中学黑历史在9年后又有一个人回复我了

现在作为一个伪军迷只是大致知道“后掠翼○○在翼根,前掠翼○○在翼尖”,所以前掠翼在高速下结构强度不够,这个缺点无法满足当今作战需求所以没有被采用。

不过本作本...
作为军迷的理解大体上是正确的,但实际上考虑shock wave的生成和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的原理,这里有可以克服的部分,但也有完全不可能克服的自然原理。总体上来说是不可实现的。
现在的方向比起研究新颖的airfoil,更多的是利用流体性质,取代传统机械结构。比如bae system前段时间发表的flap free flight。
9年前中学的话,意外的没什么年龄差啊,那时候我也在研究能不能把turbomachinery装上汽车,就像GPX里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