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6 01:12 /
剧本的集体创作,对于深夜动画是一种新的创作风格,实际上在经历世代交替的长寿系列中,采用集体名义创作是常见的情况。比如说高达系列以及其他日升原创作品中的矢立肇、东映的假面骑士和超级英雄等特摄系列中的八手三郎。

就从剧本和设定创作的方式谈起,可以一窥日美动漫产业模式上的不同之处。

美国动漫业,数家行业巨头占领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仅Marvel就占据了1/3的北美漫画市场份额,而Marvel又是迪士尼的全权子公司。
行业巨头的特点是同时具备发行和制作的能力,从历史发展上看,作为先驱的行业缔造者多以制作人身份活跃在一线,比如说要谈到的斯坦·李、华特·迪士尼,还有皮克斯时期的乔布斯。
就漫画而言,marvel、DC不仅是发行方还是制作方。众多的剧本会议上,创作者们提出大纲进行讨论、一步步定下从故事走向到分镜和对话气泡的细节。这就是斯坦·李,不但作为漫画家、更多的作为编辑和制作人,在60年代的漫威开始采用的;并非首创、但因他而发扬开了。
动画巨头也是如此,华特迪士尼就是制作人出身的优秀企业家。制作人主导的一个特点就是创作出来的一定是稳定的、容易被接受的工作室风格,而非被集体创作稀释了的导演和编剧的个人风格。

换到日本动漫业,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幅景象。
松竹、东宝、角川、日活、东映这些发行方,只有东映保持了动画制作的能力;行业里活跃着数百家动画工作室,这与梦工厂和迪士尼-皮克斯两家巨头在资金和员工上有着巨大的差距;成百上千的活跃漫画背后关联着成百上千的作者,完全是个人主义鲜明的。为什么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一条道路?我了解并介绍其中一种思路。

作为先驱的行业缔造者多以创作者的身份活跃在一线,这里只谈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46年开始投稿,到89年病逝一直在从事一线的漫画工作,60年人生中用43年创作了约15万张漫画稿,留下了全400卷手塚治虫漫画全集。创立的虫制作公司出身的动画人成立了包括SUNRISE、STUDIO DEEN、BONES、Kyoto Animation、AIC、Group Tac、GALLOP、MADHOUSE、SHAFT等一线动画工作室。
他给行业里的人们带来了一个很深的影响和念头:一个创作者的头脑和想象究竟拥有怎样的潜力和可能。因此奠定了日本动漫的发展方向:我们今天看到日本漫画多是漫画家主导、动画则是监督主导的,一部部特点鲜明的作品。与制作人主导的作品不同的是,体现更多的是创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情怀。我们认识优秀动画的同时也认识了优秀监督,这是很自然的情况。
许多工作室和制作人都竭力为监督提供安定的创作环境,保护他们自由施展的环境。
比如说白箱里描写的丸川正人社长对木下监督团队的信赖和支持,再联想到丸川正人的原型丸山正雄在MADHOUSE被日視收购制作方针改变的情况下,离开了自己参与创建40年的公司,成立MAPPA。这种坚持就是情怀吧,虽然不能当饭吃,但毕竟不是卖手机,除了销量之外总会留下别的什么让我们在未来回忆。




MADHOUSE 时期 丸山正雄 参与企划的代表作:
2002 · 千年女優 · 今敏/
2004 · GUNSLINGER GIRL · 浅香守生/
2006 · DEATH NOTE · 荒木哲郎/
2006 · 時をかける少女 · 細田守
(年份/ 作品名 / 监督)
这些监督都与MADHOUSE 有很深的渊源

不说经济利益、效仿更高效的收益模式对日本动画创作持续造成的深刻影响这些延伸话题。
就像美式集体创作为日式动画注入了一些新活力,日式个人主导的模式也影响美国动画,特别是皮克斯的核心约翰·拉塞特,动画师出身的动画导演和编剧。
他主导的玩具总动员系列使迪士尼不得不高价收购皮克斯并认识到导演主导的动画电影也是值得重视的。还有比如说南方公园的主创特雷·帕克,马特·斯通……这都是另提了,我不了解美国动漫,只是做个对比。
真是水,下次还会接着这么水,罗列一些为作品服务的工作室。
Tags: 动画
#1 - 2016-3-8 11:13
现在的日本动画,由监督或者个人主导的也越来越少了。集体创作的成分越来越大,公司的印记越来越重。。
#2 - 2016-4-3 02:39
(今夜无眠)
看画风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