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30 11:34 /
文案备份一下,顺便发一下吧(bgm38)

上个世纪的前半段,这个世界大多的时间都是处在炮火之中——短短的五十年间,经历了两场世界大战,产生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而在战争结束之后,产生了很多以战争为背景的艺术作品,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当然对于动画也是一样的。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如果说起反战的动画电影,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就会想到1988年高畑勋导演,吉普力工作室制作的《萤火虫之墓》。

《萤火虫之墓》把背景设置在了二战时期的日本国内,讲述了一个军属家庭出身的兄妹的悲剧故事。从动画的开头,高畑勋导演就一直在表现兄妹的悲剧——从开头的“我已死”台词设计,尸魂相离的对比色彩表现都一定程度上的加重了这对兄妹的悲剧色彩。而之后观众也跟随着故事进行的视角目睹了兄妹的悲剧,很多人也因为兄妹二人的悲剧感触落泪。

虽然我们都已经熟知了这部作品和剧情,但脱离出我们对于大众观点的人云亦云,重新审视这部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真的是一部反战电影吗?

回到动画电影内容之中,重新分析兄妹两个人的悲剧的原因,实际上战争也许并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动画电影中后期的一些情节都很好的为这个悲剧做出铺垫——比如说海滩玩耍的戏码,对于身旁众人为生存收集资源时,这对兄妹却还在玩耍;再到与家中收养兄妹的亲戚因为吃白食闹麻烦而发生矛盾;最后再到有钱的时候买了梳子而不是用来买食物等最后到偷盗为生这些情节设计,都能够体现出兄妹对于生活的不奋斗和为所欲为的态度,再加上在故事进展之中的哥哥的各种不理智选择和做法,都为后来悲剧的发生做出铺垫。

在这部仅有88分钟的动画电影之中,我认为高畑勋导演主要精心设计了两个意象——一个是标题之中的萤火虫,一个则是贯穿始末的水果糖罐。萤火虫在片中的意象偏于光明和希望的理解,在片中主要在这两个方面上出现——一是在兄妹玩耍时的快乐时光,二是借助光灭虫亡作为衬出悲剧结果的目的而存在——前者无需多言,后者的出现是在妹妹无意拍死萤火虫和萤火虫死亡建墓这两个情节上面。而对于水果糖罐的使用我认为也是两点,一是在于对于兄妹状态的反应,二也是侧面表现出兄妹对于生活的消极态度——从开始的完整无缺到最后的破烂不堪,从最初的糖果满盈到最后的枯竭。

所以相比之下,我们会发现,高畑勋导演的侧重点并不在战争给兄妹带来的痛苦导致的悲剧,更多的都是对于兄妹二人的性格和对于生活的态度的讽刺——实际上兄妹正常的活下去生存率并不低,片中也不是没有给出能够生存下去的选择,但是对于生活没有打算、兄妹的糟糕性格等等因素最后造就了兄妹两人失去了一系列的生存良机的境况,直接导致了兄妹二人惨死的结局。

这里先不谈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误解,先把眼光放到最近的一部动画电影。在去年的动画电影之中,有着拥有超人气的《你的名字》和随后而来的良作《声之形》,不过有一部作品却看起来像是被二者的风头所盖过,但却得到了不少好评,甚至被日本电影杂志《电影旬报》评为2016年最佳日本电影。而这部电影也是伴随着“反战”头衔的作品——《在这世界的角落》。

在说电影之前呢,还是想先说一下漫画原作者河野史代。因为作者河野史代出生在广岛,在她的作品之中有一些是把作品的背景设置在广岛,在《在这世界的角落》之前的2004年,河野史代就通过《夕风之街、樱之国》获得了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漫画大赏。在河野史代的作品之中除了对于战争的思考之外,但更多的还是对于生活的细腻刻画。对于这部动画电影我认为不太好做的应该就是对于这种日常生活的刻画。

《在这世界的角落》同样的作为一部把背景放在二战时期的日本的作品,同样也描述了铃一家人在战争时期的生活故事。相比于《萤火虫之墓》,《角落》的处理却是在轻松的氛围之中展开。《角落》虽然把故事设置在了二战的战争时期,但是生活气息却充满了整部动画电影。在电影的篇幅中大多是生活之中的微小片段,大多对话和生活场景都是几乎无配乐通过自然声效表现,这些处理让这部动画电影的生活表现更有现实感。而同时笨拙的主角铃一定程度上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苦涩生活中的些许快乐,更增添了一份日常生活的欢乐。虽然整体的故事叙述显得很散乱,几乎就是流水账式的表现,但是这些通过生活日常和时间线串了起来,实际上也不是显得那么形散。除此之外,油画画风这个表现手法一直在出现,我认为不只是体现了北条铃的绘画爱好,同时也表现出了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而同时也伴随的就是危机的出现,空袭带走了家人和铃的右手,把小侄女和背景的油画同质化最后消失的部分以及也能够表现出对于铃爱好和亲人同时都失去的打击。伴随着越来越拮据的生活,生活和存活的巨大压力也一下压了过来。不过本该悲惨的时刻,却有着这样的对白。

“你没受伤真是太好了
退烧了真是太好了
没有爆炸真是太好了
火扑灭了真是太好了
恢复得很快真是太好了
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
到底哪里太好了呢
我完全无从所知”

如果要说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主旋律,我认为就是这种直面生活的乐观和坚毅——在困难的日子也不放弃那句“太好了”的乐观。即使生活带着生离死别和困难也要坚强乐观的活下去,寻找自己所在的“角落”和自己的生存意义。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表达。在我看来,《角落》这部动画电影显得的确很朴实和简单——它并没有大道理和说教,也没有过度复杂的情节和细节处理。

不过回顾这两部电影,我们从作品之中虽然能够比较直白的看出导演的一些意图和直接地表达,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人对于这两部电影的主基调理解产生了偏差——《萤火虫之墓》经常被人当作是反战动画电影的典范,而《在这世界的角落》一直处于反战还是反战败的讨论之中。

先不谈我们的的偏见,实际上我拿出《萤火虫之墓》这一部是的确有很多的观点要表达,也就是我认为这里的处理有一点些许的不合理,不少观众一直认为《萤火虫之墓》有卖惨的倾向,这一点我认为是说到点子上的,但并不是说“卖惨=反战败”,而是说整体的悲剧性过于强烈的利与弊。

纵观全片,我们会发现悲剧氛围的渲染在《萤火虫之墓》之中格外显眼——兄妹残魂的展现、兄长翻单杠逗妹妹开心这些戏码能够表现出兄妹相依为命的同时,更能表现出两个人的悲剧气息。对于兄妹两个角色的悲剧塑造占了极大篇幅的情况下,观众相对的就会更多的把目光放到悲惨的故事上而不是悲剧的起因之上——战争是外因,性格是内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战争的大背景相比之下肯定让观众联想的更多一些,而且作为铺垫,观众最先看到的还是战争方面的因素。而同时对于这样一个悲剧观众也会更大程度上的寻找悲剧的因素,兄妹性格的问题相对的也被两人相依为命的塑造所掩盖,成为部分观众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点,导致了很多观众最后“兄妹悲剧是因为战争”的观点的形成。说到这里,其实这部动画电影的厌恶者实际上也是发现了更多性格塑造的问题,但先入为主的悲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更多的联想到战争的大背景,从而忽视掉了作者设计兄妹二人组性格的一个很重要的表达的点——不是说兄妹的性格塑造显得有多么愚蠢,而是通过这样夸张的塑造在表达着一些自己的观点。

简单来说,过度的悲剧气息,影响了作品的讽刺性,我认为高老和原作者更多的还是想借这对兄妹表达一种对于生活态度消极,苟且偷生的年轻人的讽刺,但可惜我认为这一层在传达给观众的时候产生了一些误差。

而同样的,《在这世界的角落》也是更大程度上的出于偏见多一点。其实一开始我认为,这部动画电影应该没有那么大的争议,因为最重要的这部动画电影也不是悲剧,属于是悲喜剧,或者说是正剧,一定程度上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悲剧来做过度描写的问题。那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还是对于电影的理解问题,尤其是在于战败的那一段,女主角铃的哭喊。这一段几乎是引起了全片所有的争议——所有的反战和反战败观点都是对于这一段的解读甚至是带入自身观念的过度解读,回看某些豆瓣一分评论也能出现这种情况,而借助这一段来说这就是这部电影主旋律的人也大有人在,无论是反战还是反战败。

我们的误差在哪里呢?我认为还是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作品主旋律的拿捏,二是我们对于战争相关作品,尤其是战争发起国的作品长久以来的偏见。回到前面两部动画电影,虽然把背景设置在战争之下,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描述战争,也会产生反对战争或者类似的观点,但是前面那两部真的是主旋律反战的动画电影吗?仔细来看实际并不是,我们对于一部作品很容易断章取义,比如如果单拿出《萤火虫之墓》的前面二十分钟和《在这世界的角落》的哭喊那一段来看,我认为能有上面反战理解一点都不奇怪,但是联系到作品之中呢?我们会发现,前者相当于是铺垫背景,后者更多的是带有一丝对于政府的抱怨,作品的主旋律还是在于描述这种生活态度上面而不是借此来反思和讨论战争。

关于后者的讨论我想更大程度上还是落于价值观的问题,即使我说在战争之中,各国的平民都是无罪的,也会有人说,雪崩之中的一片雪花都是有罪的。我不好对于这些提出我自己的观点,更大程度上我也是会认为“语言所传达的东西一定程度上不会100%的传达到”,说到底我还是怕被无故的因为这些而被打击而已。【笑】但是很确切的一点就是,带有着后者观点的往往对于这些电影有着更主观的解读——我认为作品出现肯定有人人有异的主观解读,但我认为脱离作品断章取义地带入自己的三观进行解读肯定是不可取的。最近也能比较多的发现这个现象,比如对于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引进国内的各种性质的过度解读就是这样层出不穷,直男癌之类的更是一度占据了对于这部电影的舆论浪尖。而且我也是认为还有一点,在主旋律不是反战的电影之中非要寻找对于战争的思考和探讨也是有一些不太可能的,就和我在素肉里面寻找真肉一样,它的主旋律是素食,肉肯定是找不到的

总而言之,从作品整体出发,才能对于作品的主旋律有更好的理解,这样的误会并不止上面的两部动画电影,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全面的看待一部影视作品,仅此而已。而同时,《萤火虫》和《在这世界的角落》也是一个鲜明的对于生活态度的对比——活下去,不是指苟且偷生和不劳而获,而是尽力而活和乐观的前行。

现在看过来写的还是不行啊
Tags: 动画
#1 - 2017-5-30 19:57
(好大的关东煮)
《萤火虫之墓》我知道它不是反战电影,是对高畑勋的访谈和个人历史的分析得知的,自己去解读作品可能会遭遇作者“我也没有想那么多”的尴尬。
引用我在《萤火虫之墓》条目下方的日志中的评论:
作者的本意并不是为了通过描述日本战争中的平民惨况从而美化侵略者的身份,而是以现实主义批判视角反映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可惜导演有所顾虑,煽情程度很重,弱化了批判的氛围。
剧情现实,沉重,压抑,哀其不幸,怒其愚昧,主角在双亲去世的境况下,依然没有使生活振作起来,反而因为自己的中二,无知和懦弱,一步步地断绝了自己和妹妹的生计,最终落得妹妹惨遭饿死,自己暴尸于野,这种结局不得不令人唏嘘。
希望不要被豆瓣那群阅读理解做不通的人埋没了一部不错的作品。
#1-1 - 2017-5-31 11:27
泽渡真琴
高畑勋对此表示“这部动画与‘诉求反战’这件事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作品里头的任何一幕一景也完全没有刻意去传递反战思想的意思,主要想借由故事中清太与节子脱离社会群体、想以仅仅两人来建立一个家庭生活的行为,来影射出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特别是一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们。(引自维基)
#2 - 2017-5-31 01:08
(哈哈)
f3c9350c212833d8e198949aa79e59bc5ce5d8f8
#3 - 2017-5-31 01:09
(盗号狗不得好死……)
看楼上的评论,我才知道原来《萤火虫之墓》是在批判当代年轻人不思进取呀【原谅我当年还小】
我个人觉得《在这世界的角落》其实也是在有意无意批判民众并不知晓战争实质的单纯盲从、缺乏立场(在自身利益没有受到损害的时候,战争实在离他们太远了),我不信非广岛后裔的日本人看到小孩要美军巧克力、铃和姐姐吃美军剩饭觉得自己家饭的确不好吃的时候都不会有所触动。【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想太多】
唉,只能怪《在这世界的角落》太过于纪实了,没有立场才容易被观众带入自身立场。
#4 - 2017-6-6 12:19
写得真好。但只有一小点,就是萤火虫应该没有卖惨。高畑勳本身严谨写实,毕竟片中连美军轰炸机的空袭方向都是经过考证的。而且在战后初期,战争孤儿总共有12万多。仅仅1945年11月中旬,神户,京都,大阪,名古屋以及横滨,共饿死733人(包括成人,儿童),兄妹正好在神户。哥哥的无能无知要承担很大责任,但成年人尚且会因营养不良饿死,兄而且还带着五岁的妹妹要活下去,想必也是有非常非常艰难吧。
#4-1 - 2017-6-6 13:01
罪のM豆
其实我觉得卖惨这个应该也算是过度解读吧【因为只有认为是反战败的才会说到卖惨】我其实认为的还是描述悲剧因素过度会影响到一些表达吧w
【如果要是真的从讽刺兄妹的角度出发,其实更能发现这一点而且也能发现高老更多的设计——虽然条件很艰难,因为无论是从所拥有的钱财,可以依靠的亲友,还有通过工作或帮忙得到报酬这些路子实际上都给了出来,但最后因为兄妹的选择和性格最后都没有实现】
#4-2 - 2017-6-6 13:51
船头
SinM豆 说: 其实我觉得卖惨这个应该也算是过度解读吧【因为只有认为是反战败的才会说到卖惨】我其实认为的还是描述悲剧因素过度会影响到一些表达吧w
【如果要是真的从讽刺兄妹的角度出发,其实更能发现这一点而且也能发现高老...
是的,初始看得的时候,也觉得哥哥性格有些问题,但妹妹就不苛责了吧。一个栗子,46年6月黑市大米价格比官方配给价(官方:2.7日元/升,母亲留下多少存款我忘了,是不是7000?)高出30倍,但同期政府配给量只有维持成人生存的最低热量的一半多一点(不知道小孩子是不是也能分到同样的量)。片中投靠亲友我觉得是一个错误。工作的话,当时许多孤儿以擦皮鞋,卖报纸,偷钱包,捡烟头,非法贩卖粮食贩卖配给券,还有乞讨活下去。这是一条出路,但很遗憾哥哥没做到。但就事论事,我觉得这样还是太难了。有个参考,山口良忠事件,可见一斑。
#4-3 - 2017-6-6 13:57
船头
SinM豆 说: 其实我觉得卖惨这个应该也算是过度解读吧【因为只有认为是反战败的才会说到卖惨】我其实认为的还是描述悲剧因素过度会影响到一些表达吧w
【如果要是真的从讽刺兄妹的角度出发,其实更能发现这一点而且也能发现高老...
我觉得监督是批判哥哥的性格的,但不至于讽刺,同时更多是再现了战后的社会风景,没有表现出自己太多的个人倾向。我觉得监督是实在人,没有太多花花肠子,就是因为这样我才觉得他的片子真实好看(非常好看)。
#4-4 - 2017-6-6 14:07
罪のM豆
船头 说: 我觉得监督应该批判哥哥的性格,但不至于讽刺,同时更多是再现了战后的社会风景,没有表现出自己太多的个人倾向。
其实也是,兄妹我认为都有表现但是主体还是在哥哥身上——妹妹只能说是展现一部分的小对比【比如说海滩玩耍的戏码和周围的老人所带的小孩子的对比】
高老的访谈我是没有看的,不过据上面说的确高老是说“这片不是反战片”,所以我的分析也建立在了悲剧的描写是否对主基调传达给观众的时候的影响了w
不过我觉得这的确是个很辛辣的表现,为什么说是“讽刺”也一定程度上我也认为对于哥哥的性格塑造有一些些许夸张的感觉吧
【而且关于讽刺我在百度上面找到的释义是:用艺术的手法对某些错误,弱点进行揭露、批评、攻击。以使大家对这些错误、弱点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认识】
所以我感觉讽刺这个词说的其实应该是正确使用,不过这也是我对于导演意图的一个自己的想法,实际上高老的意图上面也有人发,我感觉也是说得通的
#5 - 2017-11-4 02:44
(柔和好天气、轻轻抛起一颗苹果~)
萤火虫之墓两个小P孩能懂些什啊?
假设现在战争,小孩子父母All die照样十有八九活不下去...

你可以说无知OR过度乐观,但也许在美好消散时,并不会有努力生存的想法...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假设我的话、因为我小时候还比较听话可能也就寄人篱下了...

但也许会犯傻到街上闯荡逍遥,组建自己的小分队也说不定(笑)... <3
因为喜爱追逐有趣事物,不追逐的话无法活下去啊...

战争是个利益和人性矛盾,反不反都无法消除,只能期待和平持久一点... :/
#6 - 2018-4-2 16:49
我对角落的看法是这个篇子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更像一个纪录片。但毕竟是人拍出来的,还是有立场和想法的。但是埋藏的很深。
#7 - 2018-4-17 04:29
现在让导演重新拍,可能主题会略有不同吧,但是斯人已逝,唯有一愿以慰:
愿各位活得健康。
可以过上公平、自由、友善的生活的国家。
不会介入海外的战争、
国内没有核电和外国的军队、
通过明智强韧的外交维持和平的国家。
我想要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
———高畑勋
#8 - 2020-11-8 22:46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萤火虫》这片太毒了(bgm38)
#8-1 - 2020-11-8 22:52
Rくん
从《萤火虫》中我们得到的教训是天真、浪漫、无知都有其代价。
从《角落》中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一个无知、无思的形象。
仿佛《萤火虫》跨越的时空对后来的作品进行了严肃的否定。《角落》塑造的无知无思形象在那样残酷的历史里是站不住脚的,从战火中走来的人们对命运不得不严肃,不得不思考。对其加以否定对前人的历史是不敬的。
#8-2 - 2021-10-17 19:03
徒手开根号二
Rくん 说: 从《萤火虫》中我们得到的教训是天真、浪漫、无知都有其代价。
从《角落》中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一个无知、无思的形象。
仿佛《萤火虫》跨越的时空对后来的作品进行了严肃的否定。《角落》塑造的无知无思形象在那样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