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9 18:06 /
一、我对《少女编号》的定位
    老实讲,bangumi是我第一个在互联网上发声、与陌生人交流的平台。最开始只是默默地评分,后来发现有吐槽和发帖的功能后,观察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试着回帖。这发声的一年下来,多多少少让一些站友知道了“陈苦瓜”这个用户的存在,所以在把之前那个角色知名、配色鲜明,又是我唯一的本命角色头像撤换掉的时候,还是有一番斟酌的(并没有),不过随着年纪的增加,我们都会一步步成长,每个时期给你影响的作品总会不断改变,虽然宫园薰永远都是唯一的本命就是了。
    6.6,这是《少女编号》在本站的评分,看了看我的好友评分,给出6分、5分的不在少数。这说明《少女编号》在客观条件下的确只值这个分数,我给它好评也只是我的主观看法。不过A大有句名言:在对的时间碰到对的作品,就是神作。想想本作的女主角乌丸千岁是我在宫园薰和由比滨结衣后第三个收藏的人物,我在bangumi也只用这三个角色作过头像,可见她在我心中的地位确实非同一般,之所以如此中意这部动画,几乎可以说全都是因为乌丸千岁吧。我算是完完全全在乌丸千岁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但谁又能说乌丸千岁的身上没有自己的影子呢?这点也是本文的重点,之后会详谈。
    这里我想谈的是整个小说、漫画、动画版的《少女编号》体系。为什么动画版评价如此之低呢,我主观上有一个不知道靠不靠谱的猜想:一是本作是由渡航执笔的轻小说改编而成,在大春物掀起的巨浪加持下,渡航可以说是自然而然地名扬万里,当然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眼球;二是本作以声优为题材,这让很多站友的评论里都提到了《白箱》,大概在开播之前大家对这部动画的定位不是硬核向的声优工作科普就是揭露业界背后的黑暗。估计实际播出后动画主题与观众想象的差距实在太大,激怒了好些翘首以盼的渡航粉ww。而且播出之后很多观众都在讨论哪个角色是在暗指哪个声优,可见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舍弃本作是业界硬核作品的想法啊ww。不过我们仔细一想,渡航擅长的本来就是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写嘛,他多半一开始就是抱着塑造人物的角度写这本小说的,至于以声优业界为背景。而实际上在这部作品中他也的确做得很成功,不仅把五位主角声优的各自非常强烈的性格特色和职业经历刻画得很好,在人设上有较大的创新,她们之间的情感也让观众在看到业界无奈的剧情之中会心一笑,这些都是同样是群像剧、同样算是职场背景的《乒乓》没有涉及的(当然这不是说《少女编号》要优于《乒乓》)。当然我们还是要看到本作对业界的残酷也是有一番描述和调侃的,完全否定《少女编号》没有反应现实的说法还是有偏差的,怕是渡航一开始就是冲着写情感故事去的。之所以以声优职场为背景,只不过是尝试一下他略有了解的世界而已,这样抛弃先入为主的映象一想,是不是没那么感到恼火了呢?

二、《少女编号》故事里的背景
    《乒乓》也好,《少女编号》也好,我都只看了一遍,假如哪天心情来了,又能抽出时间,二周目是肯定的。这两部动画都看了有两年多了,剧情也好,那时的心情也好都忘了很多。前段时间看了《少女编号》的漫画版,轻小说改漫画当然谈不上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通常也只会改编原版的一小部分剧情,不过看了之后发现对人物的刻画、心理描写都比动画版更丰富。之后查了查资料,说是渡航的轻小说原版算是动画版的前传,而且比动画版要严肃得多,女主的性格也更成熟,到了动画版,乌丸千岁不仅变得很贱,整部作品的基调也变得无厘头了很多,难怪原版在bangumi的口碑还算过得去。虽然我是没看轻小说版,但看了漫画版之后大概也能猜出小说版想说的一些东西,绝对不是纯粹抱着硬核向的炮轰业界的目的写下这本小说的。
    再说说我为什么换头像吧:前两周去了趟浙江某县进行社会学实地调研,待了4天时间。之前的话嘛,虽然研究生也读了快3个学期了,但都是过的闷在寝室里能混一天就混一天的方式过去的。导师那边一直没主动联系过,到头来面都没见着几次,这次也是跟其他老师的项目来浙江的,结果就是跟我一级的另一个同学都已经投稿论文了,导师也好那个同学也好都没跟我提过这回事,搞得我一肚子火。啊啊,好像就是上次在bangumi爆照那回,实在郁闷得不行才发照片的。这种学术上的止步不前、交往上的困难、生活的烦恼其实让我很难受,但能自己待着又是件很舒服的事:只要在自己的世界里,就会很舒坦,但内心焦急得不行;踏出自己的世界,又会觉得跟人交往很痛苦,但能跟他人交流、能做成什么事又让我很有成就感。当然我一天天长大,人是不可能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所以这次调研当然是一件很好的契机,看到的东西心情上。经验上都会有很大帮助的。
    到了浙江碰到了不少坑爹的事,老师没有跟我们一起来,找的联系人是个十足的骗子,说白了就是个中介,情报贩子。他跟学校说认识很多地方的人,跟地方说认识很多学校的人,然后牵线在中间骗吃骗喝,在这基础上再赚那点人物情报,其实那点所谓的情报也就是有个电话号码的程度而已。就这个畜生花我们的钱吃吃喝喝,到头来还赚学校给的经费,我当时想到乌丸千岁说的那句“这个业界真的很奇怪”,就不由得感叹“这个业界确实有够奇怪的(学术界)”。然后那几天也是不得不跟各路奇葩的人打交道,被坑了不少,调研到了一堆完全用不上的东西。最后一天,同去的一个潜心政治的五毛男生碰到一个在那边当官东北老乡,他晚上就跟着那边两个当官的出去喝得有点醉醺醺的回来。郑重其事地跟我讲我们要怎么怎么做,回北京帮忙做点什么,以后有机会来这里旅游就会全程接待,那种态度就让我很恶心。那天搞得我焦躁得不行,晚上3点才睡觉,还把版谷米的简介修改了不少。我也不是厌恶官场上这种作风,作为大人,尤其是在政界身不由己的事情多了去了,我工作之后也会这么做的。但我焦虑的事是从小就在各种方面被逼着当一个大人,一直以来就幻想着有朝一日我也能当一个小孩,去跟同龄人一样,去做那些他们在做的事情,但就算是高中毕业后我也没有真正这么做过。等我醒悟过来(也就是入宅)的时候已经21岁了,已经不被允许当一个小孩了,一方面还是想要担负起做大人的责任,但内心的的确确是一个刚开始做一个小孩的无助的灵魂,这种极度的分离是入宅以来一直撕扯着我大脑的东西。如果可以,我当然想回到青少年时代做一个孩子,然而这些都是梦了,不管愿不愿意,我都要带着内心的恐惧踏出那一步了,这该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啊!
    说回来,乌丸千岁也好,另外四位女主角也好,面对这些莫名其妙的业界都是无奈的。跟千岁最要好的八重明明很努力但总是拿不到角色;看起来最风光的百花一直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一本正经的万叶虽然有实力有颜值,但看不惯这奇怪的业界;大龄大阪女青年京还得打几份工维持生计。在浙江的宾馆里,一天忙完累呼呼地坐在床上,觉得无论是角色也好,背景也好,还是角色与背景的互动也好,《少女编号》都太像我现在的状况了,心想:“君嘘是帮我确立独立人格的作品,但现在面临着不一样的环境,换个头像吧”,就这么把头像给换了。

三、有关乌丸千岁这个角色
    说乌丸千岁像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她本人的性格和态度,一个是她面对外界采取的行动。不谦虚地说,我读书上还是有一套的,天分这方面还是略有自信,实际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我母亲走上了极端的道路,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每天奔波于各大补习班,到初中几乎是周末+寒暑假+工作日的晚上全都在补习班读过,不是我吹牛,那些老师恐怕很多都不到我的水平,上课也好在家学习也好都是面对一些弱智东西,实在是无聊透顶。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对很多事情都无所谓,不想花功夫的态度,奖学金也好,找老师要分、要答案也好,只要麻烦的事情就一概不做。明明有很好的天资,可以处理好很多东西,但总是懒懒散散,只想舒舒服服地躺着。其实内心看着他人做的事、取得的成果又有些小羡慕,还腹黑地诅咒个不停。总是一个人独自洋洋得意,下一秒钟又暗自消沉。要不就是打着哈哈吹嘘自己,藐视一切,要不就是觉得自己就是块废柴,一下子变得很沉默。总是像坂田银时一样马马虎虎,对这个世界极尽调侃之事,到头来又不得不老老实实服帖去努力,一努力就会让旁人惊叹不已,小有成就又回到游手好闲的模式了。我也像千岁一样,不想被指出缺点,不想输给别人,只想要不停的夸我、爱抚我,也想要爱自己,想不付吹灰之力就有一大堆人喜欢我。
    唔,除开性格之外,她对业界、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念和态度也挺像我的吧。而且对业界的描写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还是可以看出真实的,而且不仅仅是动画业界,里面好多东西套用在其他的场景也很适合。
    所以说呢,千岁这个形象绝对不是单单属于我的,倒不如说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能看到自己的一点影子吧。渡航写人物还是有一套吧,入宅也是因为由比滨结衣的哈哈。
    回想一下,看《乒乓》时是在2016年年初,那时我还没入宅,离大学毕业还有最后一个学期,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确定出路,而自己还根本没有准备,甚至还做好了毕业后neet的打算,心里真是焦急得不行。这时看了《乒乓》,不明不白地甚至流下了眼泪,发现全身有一种无比轻松的感觉。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突然的轻松感,到现在我自己都不明白,“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方向,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道路,所以何须紧张”,我猜大概是这个理由吧。之后每当为将来感到焦虑的时候,总会想到ED里那只在空中翱翔的鸟儿。

            这是我的微信头像,截图自《乒乓》ed动画

            研究生阶段面对未来的焦虑越来越多,前几个月经常性地梦到同龄的熟人一个个取得成绩,自己却一事无成的梦

    对比一下《少女编号》,我是在2016年下半年跟着播出的时间一集一集追的。开播时间是当年10月,真的是个相当尴尬的时期。我既没有准备考研,也没有准备出国,也没有准备找工作,顺其自然地尼特了。最后毕业论文也是答辩前一两个礼拜随便东摘西抄了一点,要不是学校水,延毕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搞完论文也照样每天玩游戏,丝毫没考虑之后就业的事情。不过之前有个在北京的傻逼亲戚说是可以帮我找工作,那帮势力的畜生几乎就差没把“你就是个废物”说出口了。但我家也是孤注一掷地要我接受他们的帮忙,后来我妈还特地跑了趟北京,其实那帮傻逼根本没帮忙找工作的能力,加之他们对我的态度,现在我们家谈到他们还是一肚子火,之后我自己也被逼着去了好多次人才交流市场,都是些买保险的,心情很绝望。不过我那时起第一次追番,心情有点激动,第一部追的就是讲neet变学生的《ReLife》,后来我会回学校读研究生时,讲学生回到社会上的OVA出了,真是巧合啊ww。总之我回学校后,每天都是从早到晚坐在电脑旁,什么都没干,直到9月底,我那亲戚说那边工作搞不定了,我家很反对我不工作纯考研,但我还是决定在家考研了。但还是一贯以来的学习不进去,文字进了眼睛里,但进不了大脑里,最后几乎是在忧心忡忡地睡觉、玩游戏、看动画中度过了3个月,几乎可以说没复习几天,还每天忍受着冷嘲热讽。10月播出《少女编号》的时候我觉得挺有意思,妹子可爱,配色鲜明,角色有趣,当时就觉得千岁的性格挺像我,回想起来当时真是有种相见恨晚的触动ww,就这么在完结之时迎来了考研的日子。还真没想到考研这么简单,早知道应该每天光明正大地玩他十多个小时的,哈哈哈哈真是自豪啊。

            得知考上了研究生,我立马发了这条朋友圈,顺便把千岁这个贱贱的角色加入了人物收藏里,要知道我那时添加角色收藏是相当严格的。

四、《少女编号》和《乒乓》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是群像剧,这是肯定的。《乒乓》虽然讲的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职场,但可以看作在通往冠军或者通往职业选手之路,还是跟声优不断往上攀爬的业界职场有相似之处的。《乒乓》提供的舞台更像是一条单行道,不同角色在这条相同的道路上会呈现出怎样的表现,这似乎是全剧的一大看点,因此把人物刻画得极端是非常必要的,必须把人物拍扁,这样就有种单一变量实验的意思,对于讲究艺术和创造力的作品来说,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法,很适合《乒乓》这部片子。再看看《少女编号》,舞台并不是扁平的而是立体的,角色当然也要立体化,职场环境的复杂和人物内心的立体感和变化才是难点,这其中《少女编号》还相对现实地反映了社会的种种(我这里指的不见得就是动画制作界的种种,社会、工作和人际交往的部分更多一些)。因此我觉得在相似的主旨上,《少女编号》要比《乒乓》更加优秀。唔,这个地方孰优孰劣,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绝对是个争议点,我就不多谈了。但我必须要承认《乒乓》比《少女编号》优秀很多,我对后者的喜爱有一部分是处于我的自身原因。

五、人生艰难,多一点真情又何妨
    这个世界是一片黑暗的,看不到希望的,没有出路的,既不温柔也不正确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高举爱的旗帜去寻觅光明。
    在我看的动画版和漫画版里都有很多真情的流露时刻:百花和万叶这对亦敌亦友的CP在温泉度假村打开心扉、京在跟老同事悟净自嘲之余一闪而过的眼神、千岁和八重这对腹黑互相鼓励又互相较劲、千岁最后重整旗鼓赶回录音室。可能这些老套的模板在现实的生活中都不会出现,但我们看动画不就是为了这些吗?所以我对这些部分的剧情还是很喜欢的。

    其实写了这些,还是想说:乌丸千岁是个塑造很成功的人物,可能动画版还表现得不完整,但她真的是个挺努力的孩子。啊~我也想有一个这样的终极兄控妹妹啊!
Tags: 动画
#1 - 2018-11-9 19:38
(8EM10-1919 “Beast”)
历史学界境况也因着当下的风向变得越发难以名状,湖大某教授堪称历史发明性质的新作使得其人被赋予了“战狼学者”的称号,但我完全没有料到连Bangumi动态上都有人在讨论他。
#1-1 - 2018-11-9 19:41
陈苦瓜
没办法的事啊……我都想把那几部经典的乌托邦小说拿出来看一遍了
#1-2 - 2018-11-9 19:43
Asterismos
陈苦瓜 说: 没办法的事啊……我都想把那几部经典的乌托邦小说拿出来看一遍了
全书章节都在论证世界文明全部起源于湖南
#1-3 - 2021-7-21 21:24
红炉点雪
陈苦瓜 说: 没办法的事啊……我都想把那几部经典的乌托邦小说拿出来看一遍了
我猜你想说反乌托邦
#2 - 2018-11-9 19:40
(8EM10-1919 “Beast”)
另外最近又开始产生老番情节了,开了一堆坑但是每个都只看了一集。
#3 - 2018-11-9 21:12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楼主是否打算接受某位松冈君的调教?(bgm87)
#3-1 - 2018-11-9 21:29
陈苦瓜
哎呀不懂这个声优梗,尴尬了。。
#3-2 - 2018-11-9 21:35
Rくん
陈苦瓜 说: 哎呀不懂这个声优梗,尴尬了。。
就是动画版里的梗(bgm38)
#3-3 - 2018-11-9 21:39
陈苦瓜
Rくん 说: 就是动画版里的梗
我突然想起来是有这号人物,更尴尬了
#4 - 2018-11-9 23:26
(愿意给我5分钟的编辑时间吗?)
看完了,感性与理性上果然都很难联结的上两部作品,那就更难说去认知在某方面上何者深刻了(bgm38)

对于第一部分——个人体验上少编就是个很现象级的作品,那种观感是很难复刻的,只有流量和可看性能够良好的结合才有的结果,多发于所谓“霸权”系作品......看的肯定是很开心的,也不是毫无可取处,但是确实无法给一个中期开始有“写到哪算哪”嫌疑的作品多高的评价(bgm38)
而实际上在这部作品中他也的确做得很成功,不仅把五位主角声优的各自非常强烈的性格特色和职业经历刻画得很好,在人设上有较大的创新,她们之间的情感也让观众在看到业界无奈的剧情之中会心一笑,这些都是同样是群像剧、同样算是职场背景的《乒乓》没有涉及的
这段出于第一部分的内容顺着全文的思路看了很多遍果然还是没有明白讲的到底高杆在哪块......应该是在吹五个妹子大于四个汉子吗
#4-1 - 2018-11-10 00:08
陈苦瓜
这篇文章主观意识太强了,还真不好跟对我所处状态不了解的人形容。。这么说吧,这个应该是在第四部分作出解答的,《乒乓》算是讲四个汉子对于努力的不同理解方式,但没有强调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当然这也不是这部动画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少女编号》更加契合我当下的心情吧,看到我们不同的同龄人作出的选择,面对的困难,都不愿意服输的心情,这应该是我更愿意看到的。
而我这次调研,一方面是被迫走出了房间,另一方面是被迫跟人交流,从中接触到了社会的一点东西,不管这些东西是我愿意看到的还是不愿意看到的。这些东西让我联想到了作品里构建的环境,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但努力到什么程度,努力的方向都因人而异。《少女编号》比《乒乓》更现实,那种无力感和挣扎给我的同理心更大吧。至于“人设的创新”,几个角色的塑造还挖得挺深的,千岁就不要说,八重这个角色漫画版里补全了不少,经历和心理更完善。
#4-2 - 2018-11-10 09:13
小T
陈苦瓜 说: 这篇文章主观意识太强了,还真不好跟对我所处状态不了解的人形容。。这么说吧,这个应该是在第四部分作出解答的,《乒乓》算是讲四个汉子对于努力的不同理解方式,但没有强调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当然这...
客观的说职场题材作品会比较有这些方面的优势。但乒乓里的人比较完璧/超然点不然我感觉整部作品讨论那些的不算少,只是可能共情较困难。
#4-3 - 2018-11-10 09:19
陈苦瓜
小T 说: 客观的说职场题材作品会比较有这些方面的优势。但乒乓里的人比较完璧/超然点不然我感觉整部作品讨论那些的不算少,只是可能共情较困难。
对,这是完璧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5 - 2018-11-10 09:19
最后一集太强行了,前面还不错的...
#5-1 - 2018-11-10 12:20
陈苦瓜
我喜欢GE,不过每个角色都还是成长了不少,看原作应该会把最后一集前的剧情补全
#6 - 2018-11-10 16:24
(那种事情不要啊)
这篇文章主观性太强了,基本就是自己的感想输出。

我无法在本文的主要论点上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感觉没什么相似点。

乒乓的主旨和少女编号应该是不一样的。
#6-1 - 2018-11-10 16:43
陈苦瓜
是完全按主观想法写的。(之前的日志提到了我的日志都是纯主观的,看来以后每篇都要强调一遍了)
嗯,你可以看成在一部纯粹讲少女编号的文章里提到了乒乓,这样会不会好理解一点。你认为它们的主旨是什么呢?
#7 - 2018-11-11 17:36
(废萌一个,偶尔看看这样子)
少女编号很不错的
#8 - 2021-7-20 22:54
我觉得21岁入宅是个很好的年龄,至少不像我现在,过分沉迷,高三耽误学业。21岁的时候已经储备了不少的知识,视野也拓宽了不少,既可以对作品的背景了解的更多起到补充也可以对作品的理解解读更加透彻,接受ACGN文化时的思考和理性也很高,对于作品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特感受。作者的文章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