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8 00:47 /
流浪地球的优点很明显,足以称得上一流的特效和大气的场面,算是给中国科幻电影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不管今年是不是中国科幻元年,流浪地球都适合,且一定会作为一个里程碑,一个参考标准,在未来不断地被与它的后辈进行比较。但除了场景的构建展现出的视听效果之外,流浪地球有两个方面是有极大问题的,一是人物塑造,二是点燃木星的剧情。

首先,人物的成长和感情转变过于突兀。比如说男主的感情变化,从一开始的痛恨父亲我行我素,到由此衍生的爷爷牺牲后对妹妹的保护欲望,再到认识到“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为了真正保护妹妹去拯救地球,再到最后意识到父亲当初的选择和最后牺牲的选择与自己没什么区别,这种父子之间不言而喻不能冰释但实际上已经互相理解的感情变化。这套人物成长的逻辑不难从影片中看出,但实际效果上,男主的几次转变非常强硬。前一秒还在让妹妹自己回去,打算单飞,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要带妹妹回家,爷爷死后不解释地变成了对妹妹的强烈保护欲,而这股保护欲跟保护地球搭上关系到底有多少是出于对妹妹的爱,有多少是出于一种牺牲的使命感并没有给出镜头,最后跟父亲的和解也没能给人感受到他曾经有过憎恨父亲的那段时期。男主的感情阶段一个不缺,却全都是拼凑起来的,在多线叙事的灾难片中,观众可能因为应接不暇不去在意,但我并没办法忽视这一点。

相同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角色上。爷爷的死那段太过于刻意,整体上来说是一个孤立的片段。你不知道这段死亡独白放在这里具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表现“希望”的传递?是为了表现全球跨种族跨阶级跨血缘的团结?是为了描绘老一辈的牺牲,用爷爷去映射那些不知名的无数人?还是单纯给你解释一下这个莫名其妙的“妹妹”是从哪蹦出来的?在爷爷死前,片中刻意用大量的镜头表现出一种爷爷和吴京之间的难以言表的矛盾,不仅源于丧妻的丈夫和岳父的冲突,更包含着双方天然的三观的冲突。死前想“朵朵”,其实就是在追忆女儿,然而在这个最适宜的时候,他与吴京之间的问题却没有用篇幅花上一个句号。或许嘱托男主去保护朵朵算是一种解答,但是这个解答在后期也被其他的主题又给冲淡了。

而吴京所有与地面亲人的互动,则反其道而行之,让人感觉人情味太少。信息的传递效率高的令人发指,双方的情况只通过三言两语几句话就全都说清,给人一种双方通话为了推进剧情远多过父亲的关怀的感觉。直到最后,吴京开着空间站去自爆,却又通过大量的独白,把一个父亲的光辉绽放到了最大,把前面的什么牺牲、希望、奋斗、坚持的主题全都挤到了角落,给人一种极不协调的感觉。

此类问题也出在其余的配角身上。存在意义似乎只是为了打爆火石的女兵,最后也没能用行动说清楚到底是任务高于一切还是人命高于一切的队长,全程似乎只是为了舒缓节奏的中澳合资,明明是“希望的象征”却全程掉线,最后才被观众和剧中人想起来的妹妹。还有那两个工程师,地球都飞到木星了,蚯蚓都成主食了,国家阶级都被打散了,为啥中国软硬件工程师还都是男人?

流浪地球在人物塑造上,想说的东西太多,是编剧的问题也好,是导演的问题也好,他们想的都很好,也都说出来了,但是说的真是难听。

再说点燃木星的问题。这涉及到一个问题,科幻电影中到底什么时候应该对科学采取较真的态度?我的答案是,当你的科幻部分是支持你所要讲的故事的主旨的时候,而且你编制的科幻逻辑需要被观众一层层理解,从而陷入你所预期的逻辑困境的时候,这部分科幻内容必须对科学较真,因为这是作者精巧编制出来的作品的一部分。这部分如果是脆弱的,那作品的就是脆弱的,因为这种科幻不再是一个观众可以不去多想仅仅是默认的背景。而点燃木星,就是这么一个难以无视的脆弱的科幻部分。

简而言之,点燃木星是这么一个逻辑。
1.木星大气层都是氢气;
2.木星从地球获得了大量氧气;
3.氢氧混合点燃会爆炸;
4.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以推离地球。

但即便已经是高中毕业了很久的我,在看到这个逻辑的时候,也不得不在脑中产生两个疑问:
1.为啥核聚变都推不动的东西,你用氢氧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爆炸冲击能推动?
2.木星大气层常年放电现象,增温层开始温度也高的离谱,有氧气就炸,还用的着点燃?

细想的话还有些别的问题,比如说刚体洛希极限应该是质心距离吧?地球达到刚体洛希极限我怎么感觉都已经冲入木星大气层了?还有木星捕获地球的大气不假,但到了这个距离地球也会捕获木星的大气啊,这玩意也不看谁的体积大,地球捕获的氢气应该比木星捕获的氧气要多。

而这些科幻硬伤已经影响了此处影片在弘扬的主旋律,因为这些硬伤强烈反衬出了影片中曾经出现过的一个客观的声音。人工智能慕斯已经在科学的计算后给出了结论——地球没救了,点燃木星推离地球更是无稽之谈,成功率0%。

于是,吴京开空间站放烟火,在我看来就不再是一个保留火种还是保留活人的取舍问题,而是一个相信科学的理性判断还是相信主观唯心、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感性判断的问题。吴京在我看来,也就不再是一个为了大众自我牺牲的英雄,而是一个主观善意的无知莽夫被自己汽修专业的儿子带节奏,轻易相信了“希望”的哄骗,带着地球最后的火种跟地球同归于尽的罪人。

这个问题能否回避掉?我觉得是可以的,你只要用别的黑科技就可以了,毕竟你在这里的主旨是人文类的,又不是力学研究。木星能莫名其妙引力激增,自然也可以引力激减。人类有能烧石头的聚变引擎,空间站上就放一个别的黑科技装备,爆炸威力足以推离地球呗。当然,这并不高明,所以导演和编剧的野心让他们非要用一个不黑科技的办法,不都合不机械降神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还要表现出他们的主旋律核心。显然,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观众的智商。

流浪地球作为一个科幻电影,反科学的吴京最后成功了,让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讽刺。流浪地球的小说作为一个各方面本来就有点牵强的大刘的浪漫主义作品,一直踩着物理定律的底线,在浪漫和科学的分水岭上翩翩起舞。流浪地球的电影到好,点木星这个原创情节直接把科学扔到了九霄云外,前面跟着大刘跳的那段舞蹈,如今只能反衬这摔的一跤有多难看。

综述,作为一个电影来说,流浪地球的剧情支离破碎,拼凑感严重,人物塑造混乱苍白,而作为一个科幻电影,更是最后扇自己嘴巴,给出了一个讽刺的结局。

我宁愿你别放贺岁档,给我看看太阳爆炸。另外,大年初一去看全家的长辈死绝,也不怎么贺岁。
Tags: 三次元
#1 - 2019-2-8 11:30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需要的只是一点额外推力调整一点轨道避开洛希极限。这个距离大概是七万多公里。木星捕获地球大气时是到了流体洛希极限,大概一百万公里多点。
#1-1 - 2019-2-8 11:41
川水
是的。
超过流体洛希极限应该是已经很久了,所以木星才会从地球足足掠夺了300亿吨的氧气(虽然实际上也没多少)。最后回避的应该是刚体洛希极限,引擎喷射的火焰高度在7w公里左右,由吴京的烟火补足最后的5000公里。
#1-2 - 2019-2-11 13:58
≮禽兽≯不如
等等。。。应该是流体洛西极限7w公里,刚体洛西极限在木星内部吧
#1-3 - 2019-2-11 17:55
川水
≮禽兽≯不如 说: 等等。。。应该是流体洛西极限7w公里,刚体洛西极限在木星内部吧
不确定,我天文比较渣。就我后期所了解,流体洛希极限在100w公里左右,刚体洛希极限7w多公里。简单从质心距离算的话,地球大气被捕获没啥问题,但刚体洛希极限至少要突入木星大气层了。所以地球还是有作为行星最后的尊严的,要死也是兑上去,都是行星谁怕谁啊。
至于爆炸的事,我好奇的是地球捕获的氢气够不够达到氢氧爆炸的极限,如果木星上划一根火柴已经会炸,那我觉得你在地球点根烟也会炸。
#1-4 - 2019-2-12 02:29
≮禽兽≯不如
川水 说: 不确定,我天文比较渣。就我后期所了解,流体洛希极限在100w公里左右,刚体洛希极限7w多公里。简单从质心距离算的话,地球大气被捕获没啥问题,但刚体洛希极限至少要突入木星大气层了。所以地球还是有作为行星...
混合比例以及是否爆炸极限这个真不是随便就能算的,因为这必然没有达到steady state你得拿流体力学软件去算。。。
#2 - 2019-2-8 16:30
(译者兼诗人)
纠结科学没意义的,算作一个点子不错了。
硬着较真的话,其实问题是这样的:
1.氢氧混合不均匀,爆炸不了。
2.爆炸之后产生的冲击其实未必比太阳风更强,在地球磁场加持之下其实推不动。。。。
#2-1 - 2019-2-8 19:49
川水
如果在为什么能推动地球上有那么几十秒的解释可能会更好,虽然感觉这玩意说的越多破绽越多。影片最后是用简单的“很大的波”的描述和视觉上的冲击来体现这个力有多大,但实际上放在天体的维度上,这种连男主都不能压成肉酱的波给我的感觉还是给地球扇扇风。
#2-2 - 2019-2-8 21:33
lentrody
木星大气的运动足够混合均匀了吧。需要的本来也就是不比太阳风大多少的力,稍微调整下轨道就有躲开洛希极限的可能。
#2-3 - 2019-2-8 22:35
川水
lentrody 说: 木星大气的运动足够混合均匀了吧。需要的本来也就是不比太阳风大多少的力,稍微调整下轨道就有躲开洛希极限的可能。
有三台转向发动机为了射程是做了调整的,输出应该降低了,所以较真的话,我觉得爆炸的推力还不够弥补这部分损失。
#2-4 - 2019-2-11 05:16
lentrody
川水 说: 有三台转向发动机为了射程是做了调整的,输出应该降低了,所以较真的话,我觉得爆炸的推力还不够弥补这部分损失。
三台发动机顶多损失0.0001m/s^2的加速度,而爆炸能提供0.1m/s^2的加速度
#3 - 2019-2-8 16:42
(希望治安官大教育家屠魔勇者阴阳师拱火孤儿消停点 ... ...)
中尉!你在做什么啊中尉!
不要停下来啊(指送燃料
其实这部片子,没必要那么较真,我寻思着也达不到需要去较真推敲把他比下去的高度,对我来说在影院看完的观感还行,然后转眼继续等着今年比较期待的新作了,就这样
#3-1 - 2019-2-8 19:51
川水
木星这段的剧情在整体上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然,四脚蛇有问题归有问题,也没有蛇好看,但也算是漂亮的生物了。
#3-2 - 2019-2-8 19:56
小笠原ユリ
川水 说: 木星这段的剧情在整体上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然,四脚蛇有问题归有问题,也没有蛇好看,但也算是漂亮的生物了。
其实那段,bug太严重了,但如果,只是抱着,春节档,点个什么放个烟花之类的娱乐心态,乐呵过去就忘了,去较真这种东西,反而自讨没趣,所以自然是没必要高要求什么
#4 - 2019-2-8 16:51
(Life's too short for chess.)
其实设计的发动机的推力也是不够地球流浪的。电工写书的时候其实就思考过,他说的就是科幻美感浪漫主义要大于后者科学合理性。电影缺的是刘原著科幻内核,那些反思性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希望,春节回家,英雄主义。
#4-1 - 2019-2-8 19:53
川水
这就是大刘高明的地方了,他能够把握分寸。推地球的浪漫能让我忘记发动机不给力这种小事,推不动也可以造出来试试嘛!但吴京的反智主义可不能阻止我去想想到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5 - 2019-2-10 07:46
其实我觉得科幻设定的问题不在于它到底科不科学,而是乍一看的时候能不能感觉到它不科学。
我看的时候是真没想到爆炸力不够的问题我的关注点在那么大一个波主角你咋活下来的?。同理洛西极限那玩意儿除了算过的没人能一下子反应过来吧?反正我的天文Ph.D室友都没意识到。除此以外的bug还有洲际导弹基本是肯定能打到的,如果这么几分钟能进爆炸区的话那把休眠仓扔了也没有意义,还有1w座发动机分布在陆地上的话那平均距离只有不到200公里的说以上我在观影时全部没有意识到
我自觉文化水平也不差,所以既然我观影时没想到那大部分观众应该也都是想不到的吧?所以于观影体验应当无损
当然对于事后回味给它理性打分又是另一回事了
#5-1 - 2019-2-10 12:12
川水
剧目的好多核心发展和结果,比如说吴京的选择,比如说主角最后为什么没死,都会直接诱导观众去思考点燃木星这事到底靠不靠谱。
据说流浪地球是找了好几个中科院的探讨过合理性的,已经尽量的去做一个不太容易让人觉得难受的理论模型了,我觉得最后科幻上出问题,不是理论有问题,是导演和编剧对剧情的把控有问题。
#5-2 - 2019-2-10 12:23
≮禽兽≯不如
川水 说: 剧目的好多核心发展和结果,比如说吴京的选择,比如说主角最后为什么没死,都会直接诱导观众去思考点燃木星这事到底靠不靠谱。
据说流浪地球是找了好几个中科院的探讨过合理性的,已经尽量的去做一个不太容易让人觉...
所以是“尽量做一个不太容易让人觉得难受的”而不是“找一个正确的”,这种问题被摆在了核心解法的位置上那么bug看得出来就是看得出来......
#5-3 - 2019-2-11 05:31
lentrody
洲际导弹极限射高大概在1w公里,洛希极限是7w,应该还是过不了拉格朗日点点的。休眠仓是飞船组成的应该能够自行减速拉开距离。片子也提了发动机喷射的等离子体柱应该能抵消一部分冲击波。影片中表现的发动机间距也是数百公里的样子没啥毛病。
#5-4 - 2019-2-11 13:53
≮禽兽≯不如
lentrody 说: 洲际导弹极限射高大概在1w公里,洛希极限是7w,应该还是过不了拉格朗日点点的。休眠仓是飞船组成的应该能够自行减速拉开距离。片子也提了发动机喷射的等离子体柱应该能抵消一部分冲击波。影片中表现的发动机间距...
emmm1w公里有详细的数据来源否?7w是流体洛西极限吧?电影中木星已经可以吸地球的大气说明已经过了流体洛西极限了,假设此时地木距离恰为洛西极限,地木质心、形状未因彼此引力产生偏移,那么拉格朗日点距离地球约70000*(1/3/317.8)^(1/3)=7112公里,按照你给的数据是过的了的,而且此时还未考虑在木星引力作用下射高极限会比地球下高
#5-5 - 2019-2-11 13:56
≮禽兽≯不如
lentrody 说: 洲际导弹极限射高大概在1w公里,洛希极限是7w,应该还是过不了拉格朗日点点的。休眠仓是飞船组成的应该能够自行减速拉开距离。片子也提了发动机喷射的等离子体柱应该能抵消一部分冲击波。影片中表现的发动机间距...
关于发动机密度,至少发动机推地球的远景镜头里绝对不像是间隔只有一百多公里的样子。。。。。关于等离子柱抵消一部分冲击波其实我是不太信的,这又不是对波,不过其实是致命的点还是楼主说的氢氧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根本不够推。。。。。
#5-6 - 2019-2-11 23:14
lentrody
≮禽兽≯不如 说: emmm1w公里有详细的数据来源否?7w是流体洛西极限吧?电影中木星已经可以吸地球的大气说明已经过了流体洛西极限了,假设此时地木距离恰为洛西极限,地木质心、形状未因彼此引力产生偏移,那么拉格朗日点距离...
http://www.kepuchina.cn/yc/201801/t20180111_497579.shtml 看错了……现在的射高记录好像是4k多公里
#5-7 - 2019-2-12 02:30
≮禽兽≯不如
lentrody 说: http://www.kepuchina.cn/yc/201801/t20180111_497579.shtml 看错了……现在的射高记录好像是4k多公里
4k和7k还在一个数量级上,考虑木星引力应该是没问题的
#5-8 - 2019-2-12 09:19
lentrody
≮禽兽≯不如 说: 4k和7k还在一个数量级上,考虑木星引力应该是没问题的
感觉一开始就想错了,地木刚体洛希极限应该就在木星表面附近。地球是在高速运行中,所以必须要提前一段时间点燃木星,又因为大气层已经被捕获,所以点燃时的地木表面距离应该在3w公里左右,而上面你算的拉格朗日点距离减去地球半径也就不到1k公里,所以洲际导弹点燃木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说不可行也只能是因为时间来不及而不是因为射程。这部分确实是硬伤了。
#5-9 - 2019-2-14 02:41
≮禽兽≯不如
lentrody 说: 感觉一开始就想错了,地木刚体洛希极限应该就在木星表面附近。地球是在高速运行中,所以必须要提前一段时间点燃木星,又因为大气层已经被捕获,所以点燃时的地木表面距离应该在3w公里左右,而上面你算的拉格朗日点...
我觉得是他们算了发现可行但是用洲际导弹的话吴京就死不了了,所以强行让李一一说一句不行。。。。
#5-10 - 2019-2-14 16:00
lentrody
≮禽兽≯不如 说: 我觉得是他们算了发现可行但是用洲际导弹的话吴京就死不了了,所以强行让李一一说一句不行。。。。
我又去看了遍IMAX,发现里面说的7W公里的距离确实就是行星表面距离……这样质心距离应该是在15W公里左右了。电影里的流体洛希极限应该就是按百万公里算的……
#6 - 2019-2-11 02:47
(。´-д-)
我还挺赞同的..人物确实是乱七八糟..
不过科幻那部分就还是算了吧..弄个大爆炸把地球吹飞比较通俗易懂, 刚体洛希极限就当个安全指标吧, 别的地方考虑得越细漏洞越多..我看了那篇概念设计专访的文章后觉得能做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bgm38)
#6-1 - 2019-2-11 05:35
lentrody
通俗易懂并不代表不严谨,目前片子的明显漏洞也就几个:时间压缩得太紧,原作的四百年其实都有点不太够;有几个画面中出现了台风,但停止自传的地球上不可能出现气旋;最后说自爆直径5000公里,但空间站是在爆心,需要爆炸半径5000公里才行。
#6-2 - 2019-2-11 12:56
Cedar
lentrody 说: 通俗易懂并不代表不严谨,目前片子的明显漏洞也就几个:时间压缩得太紧,原作的四百年其实都有点不太够;有几个画面中出现了台风,但停止自传的地球上不可能出现气旋;最后说自爆直径5000公里,但空间站是在爆心...
我的意思就是不需要那么严谨了啊..科幻那部分就还是算了吧..通俗易懂就行了..别的地方考虑越细漏洞越多..
#7 - 2019-2-11 12:46
(MISSMATCH)
我觉得看科幻片也是应该在于一下子看来让人感不感觉到科幻。至少这点上我觉得这个还是合格的,毕竟科幻灾难片总会有不科学的地方,所以我更倾向于视觉特效
#7-1 - 2019-2-11 12:58
川水
引用海外友人的评价:
You can't rightly say that China didn't pull out all the stops with what's being described as the country's first big-budget science fiction adventure after years of seemingly only movies about The Monkey King getting this kind of blockbuster treatment; "The Wandering Earth" is a movie of audacious scale that sometimes it seems to sacrifice everything else, but why not go for broke? The Chinese New Year IMAX 3D spectacular is grandiose and exciting space opera, well worth seeking out on a big screen now rather than discovering it on a streaming service a couple years from now.

流浪地球不适合吹爆,而适合在肯定的立场下主要去考虑怎么能把下一部做得更好。
#8 - 2019-2-11 23:45
(如果梶浦由记能再和clamp合作一次)
看的过程中我经常心跳加速,几次忍着眼泪,这就足够我吹爆了,我可没工夫分析什么人物塑造,科学不科学,镜头语言,中心思想,我看电影是为了娱乐的,不是去找茬,更不是为了和人撕逼。


省略脏话1000字,已经打出来了,冷静一下又删了
#9 - 2019-2-12 16:54
(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地球是捕获不了多少木星的气体的。
#9-1 - 2019-2-12 17:38
川水
后来意识到了。
#10 - 2019-2-14 19:51
(曼珠沙华的花与叶永远没有相会的缘分········ ...)
通篇看下来,很抱歉,说真的似懂非懂,我根本不能理解楼主究竟是单纯的不解,恼火,不喜,愤恨,还是偏执呢(或者说看楼主标题就只是单纯觉得有问题还是有致死的问题)?

写了很多,还是删了,简单点、
1.关于主线刘启的心理变化以及爷爷跟刘培强的相互关系,听说未剪辑是为了迎接爸爸(这个问题到时候再说),剧中爷爷的互动只有那次嘱咐的相互保护,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留到完整版再解释,如果算要点,爷爷线它最多是个C,至于妹妹,妹妹是孤儿,从开场黑市看刘启是铁定保护到底的(唯一明面羁绊),至于回家跟救援的变化,首先因为爷爷的死跟朵朵保护问题,以及实际上的没卵用,到后面的看到车救人。以王磊的痛苦呼喊跟事实上仰慕父亲牺牲行为的实质(后面其实根本不想父亲死,哪怕是自己危险,楼主好像没有孩子虽然恨父亲但是也仰慕父亲的感觉,闪光的不孝子跟林有德?),我觉得并非是个太过分的转变。
至于爷爷跟刘培强,刘培强是将两人?份额给了爷爷去照顾刘启(孙子)——我是不喜欢亲情牌的,但这个是让我觉得男人彼此的选择是不用说太多。

所以我真的似懂非懂,在意点似乎完全没交汇,还有,这应该是群像剧,而不是真·单独一类人救世的剧本吧?

至于科学方面,我是完全不在意的,对我来说自从老刘承认是发动机设定问题之后,改原著取节点扩充以后,我唯一的疑惑是原来木星风暴爆炸也是不能冲击到地球?这些问题,毕竟我算个没搞个相同实验我就不绝对认同的非民科。
对我来说,哪怕否认一切网友认为的不合理,各种21世纪新科技集成跟本地科学要素已经着实让我觉得“硬科幻”的了(我虽然也喜欢星际,但是太遥远啊,起码这波弹弓是飞老家)。

至于最后一句。

配角组刻画真的末世百态。

未真成年(刘启)对依靠的重要性还好,朵朵的演绎我的确想要问问剧本是怎么写的,简直就等于精神病症级别的要素?起码她是婴儿被救啊,太严重了。

顺便作为没看过战狼的,我觉得吴京演绎真漂亮,吴孟达在死前的演出剧本上有问题,监狱篇真不错。
对我来说这次感情人物问题可以是时长解决,但是后段拉人开火处理——请台本被加急2月谢谢,还有不如将刘培强的话传出去,最后幕外独白不太浪漫。

大年初一看这个,我想想啊,挺温暖人心的,不觉得那最后的航海与蝴蝶烟花美到爆么(大年初一还外出喝茶的广东人表示微妙)?
#10-1 - 2019-2-14 20:44
川水
关于男主的转变,我并非说转变的太过分,而是说转变的过于突兀。这里的问题不是男主的转变有问题,而是导演剪辑过程中没有给观众铺平道路,以至于有拼凑感,过于生硬和突兀。

男主后面不希望父亲死,至少剪辑的效果来说,逻辑上是:
1.男主问父亲你说好的要回来呢?
2.吴京表示回不去了,我要自爆了。
3.男主表示你不能死。
所以这里直观逻辑上更多的是男主基于一个孩子的身份,对于父亲不能满足曾经的承诺,而且这个曾经的承诺导致了自己母亲的提前死亡,所以才有了不希望父亲死的这个回答。所以就呈现出来的结果来说,对与父亲的理解和行为的赞同是被淡化了的,并不在明面上。但就如你说的,我也提到的,这里的父子关系又怎么可能是单纯的孩子因为父亲不守约定所以发脾气?所以,这里还是导演的问题。

然后是爷爷跟吴京的问题,这个我只能说我认为导演肯定有制造两人矛盾的设想,因为这从吴明达的演技上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不管是在海边托孤的时候,还是在车里通信第一次接通的时候,他的那个演技表现出来的东西绝对不仅仅是单纯的亲情牌,有着更复杂的东西。这是加分点,很真实,但是导演后面收尾的不好,如你所说,可能未删减版里面会加上。

科学就不提了。

配角组刻画的末世百态确实不错,但这故事的主旨是全人类众志成城拧成一股绳,这也是互相两个互相对冲的主旨。同时描写灾难中的绝望和灾难中的奋斗并无不可,但在我看来导演的功底还欠缺。另外这部分很多逻辑也很混乱,从上海开始很多剧情发展都很莫名其妙,或许也需要等未删减版。
#10-2 - 2019-2-14 21:08
我怎么可能是傲娇
川水 说: 关于男主的转变,我并非说转变的太过分,而是说转变的过于突兀。这里的问题不是男主的转变有问题,而是导演剪辑过程中没有给观众铺平道路,以至于有拼凑感,过于生硬和突兀。

男主后面不希望父亲死,至少剪辑的效...
男主的转变早在遇到李一一就开始了,男主出门为了躲老爸,路上面对各种残酷的现实就开始逃避想回家,回家找车遇到车上的李一一,因为会开车所以去救人。一个无责任的小屁孩背负上了责任成了成年人,一个没有力量只能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东西失去的人突然发现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开辟希望,所以男主在开车拉火石的时候就已经理解了父亲。让男主转变的,保护妹妹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爷爷死后就他一个人会开车,这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责任。
#10-3 - 2019-2-14 21:12
我怎么可能是傲娇
川水 说: 关于男主的转变,我并非说转变的太过分,而是说转变的过于突兀。这里的问题不是男主的转变有问题,而是导演剪辑过程中没有给观众铺平道路,以至于有拼凑感,过于生硬和突兀。

男主后面不希望父亲死,至少剪辑的效...
在车上对着队长王磊愤怒的鸣笛就是刚刚觉醒责任意识的男主对王磊抛弃责任的愤怒
#10-4 - 2019-2-14 21:54
月皇子夜
川水 说: 关于男主的转变,我并非说转变的太过分,而是说转变的过于突兀。这里的问题不是男主的转变有问题,而是导演剪辑过程中没有给观众铺平道路,以至于有拼凑感,过于生硬和突兀。

男主后面不希望父亲死,至少剪辑的效...
.......我看了好一会想了一阵子灵光一闪,刚刚吃饭又忘记了,请等会
你这后面段逻辑是不是有点问题....
首先单喷计划队长独白不是....我理解是男主发现自己父亲小孩子的时候骗了——注意,是骗了他看星星其实是看不了的事,你是觉得导演剪辑把木星约定没达成使得男主生气(前段)?
但是最开始是爷爷监狱就说了是逃避了,而后面剧情不是更像用一种借口(木星约定)来挽留父亲么?
#11 - 2019-2-25 00:13
其实挺理解楼主这种心情的,理科生看科幻电影是很容易看出BUG来的,但是科幻电影毕竟不是论文势必有幻想的成分。所以其平衡点一般是编剧认定的当前时代大众平均科学素养水平,也就是所谓——不能违背常识。但是关于什么是常识,我相信受过不同教育的人群会有很多不同见解。比如我给读文科的妹妹推荐三体,她们就表示看不太懂。
身为军事历史宅+理工专业的我在看的时候也怀疑过两点:
1.氢气说到底是化学能,相比核能有着数量级的巨大差距。虽然没有计算,但10000座聚变发动机推不动就算加上爆炸也是杯水车薪。
2.洲际导弹射程至少超过8000公里,俄罗斯现役的就有10000公里以上射程的,更何况又不需要精确制导只要能炸就成,射到木星引力圈以内就行。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观影体验,因为个人我能够选择不带脑子去深究细节。多说两句,我对于科学设定不太深究,但是对政治戏码的要求会很高,所以就做不到不带脑子,看到严重不符合我历史观的设定就会觉得愚蠢无比。
关于人物塑造,我的简短评论:动机转变合理,但是或许是篇幅限制缺乏铺垫显得有些突兀。特别是户口,两个小时的电影里的转变:叛逆小孩—有担当的男子汉—思想成熟战法犀利救世主级的勇士。这确实是相当巨大的变化。
总体评价:好看,流浪地球是一部商业片至少在好看上是合格的,这很厉害了,因为我真的觉得很好看,宏大场面史诗感,人类命运共同体,亲人两行泪。个人认为最大的瑕疵是韩朵朵那一段又长又尬既抓不住重点又没啥煽动性的演讲(符合一个初中生的水平,所以为什么要让初中生来讲这么重要的全球讲话...),其次是科幻设定的漏洞确实是有些大,再其次人物转变合理但编排不合理。
不必在意那些说楼主抬杠的说法,因为愿意分析说明楼主是个理性的人,愿意思考为什么不喜欢。否则直接一句“流浪地球就是垃圾,看的都是小粉红”摆个立场,喜欢就去思考为什么喜欢,不喜欢也想知道为什么讨厌,这是品味提高具备鉴赏能力的体现。
但想的太多很累的,就当这是魔法世界吧哈哈哈哈,不然那几座发动机早把地球撕裂了。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