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19 23:30 /
有一个想法,京阿尼或许会成为20年代想象力的代表?《凉宫春日》基本上可以被视作是从“世界系”向“日常系”的过渡作:一端仍(生硬地)连接着阪神大地震,另一端则已经深入虚拟的校园恋爱喜剧。换个角度说,哪怕我们假定谷川流和京阿尼对《凉宫春日》没有任何现实性、政治性的追求(就某动画公司的尿性来说,这反而最有可能),御宅族执着地将阪神大地震安插进一部日常系作品,仍说明了他们将现实性、政治性当作重要的合法性来源,而这种“政治的介入”在之后的日常系作品中显然是不存在的。

世界系本质上是一个“距离”的问题:我在“世界史”跨度下,与一个非日常的“他者”相遇,我的生活境遇与她的生活境遇之间的距离,构成了现象学意义上的“我们-世界”与“她们-世界”。世界系是一个开放系统,他的运作依赖于外部因素(他者)的不断介入,奇迹发生于日常断裂之处,当我的生活被一个完全异质的他者闯入后,就开启了“彼与彼女”的冒险。

日常系则意味着距离的消弭:外部被吸入内部,他者融入日常,天降少女与渣男主人公一起吃饭上学打电玩。断点被接续之后,连续性就占据了主导,我们身边不存在与我们不一样的人,如此就有了《日常》中的“新奇迹宣言”:日常就是连续不断的奇迹。在新奇迹宣言中,日常被封闭起来,成为一个不断产出奇迹、产出正反馈的自然实体,即宫台真司所说的“永无止境的日常”。这就是我之前在《动画意识形态:萌系少女不会死亡》中讨论过的自然主义问题:一个完全和谐的自然实体既不存在历史性的系统熵增,也不存在与他者的关于“承认”的斗争。简而言之,自然主义是一切群际冲突和个人创伤的意识形态缝合手。而把“日常系”作为招牌营业的京阿尼恰恰是这方面的缝补小能手。

因此,我们可以说,京阿尼纵火案作为一个文化事件可能的意义就在于,它作为一记直球直接击垮了笼罩在10年代之上的日常系的“空气”:最“日常系”的动画公司反而遭遇了平成以来最“非日常”的犯罪事件。我们常说,一个好的意识形态表现在人们对它的运作过程毫无察觉,那么一种意识形态的显现就只能在彻底崩解碎裂之后,而京阿尼纵火案恰恰提供了这么一个契机。以纵火案为断裂点,它既意味着在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想象力结构)下对10年代的历史作品重新清算,也意味着京阿尼、包括日本动画界,无论是有限度地放弃抑或是延续这种“日常叙事”,都可能被视作一种新的文化症候。这也是我说京阿尼纵火案可能作为一个新的符码进入文化研究的原因。

最后,说一个变迁方面的想法。东京都副知事曾以福岛地震为契机表示,保障日本几十年富足与安全的消费社会已经不存在。如果说福岛地震提供的征兆还缺乏实感,那么京阿尼纵火案就加深了这种印象。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察觉到如今的御宅族与早期御宅族之间的区别:早期御宅族作为自宅警备员与世界战斗,如今的御宅族则有着广泛的社交却在更封闭的日常系作品中享乐。这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便利了亚文化群体内部的整合,更重要的却是“几十年富足和安全的消费社会”化解了群际冲突。制造“御宅族”的宫崎勤事件发生在泡沫时代的1988年,但之后几十年的普遍增长却保护了这一群体不至于成为社会矛盾的替罪羊。然而,现在这个马尔库塞式的丰裕社会濒临完结。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持续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也濒临完结。

另外,为防止误解,额外说一句。本文关于京阿尼纵火案的讨论都是在象征层面上进行的,不涉及任何现实层面的假定。更直白的说,后现代是在感知层面上运作的,京阿尼纵火案不是结构也不制造结构,而是先在的结构借助这一事件被“震荡”了出来。因此,事件只是一种征兆,对事件本身的讨论比如犯罪者的动机云云反而比较次要。事件带来的变化是感知层面、想象力结构上的。举个简单的例子,10年代的历史作品不会变化,但当某些断裂点产生后,这些作品在感知层面的“历史性”却可能发生变化。事件的象征层面和现实层面基本上是两条平行线,后者的变化只会在较小程度上对前者的看法产生影响。
Tags: 动画
#1 - 2019-7-20 00:11
(戯言なんだよ)
不久的将来是不是就会有新的“xx系”?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1-1 - 2019-7-20 08:41
秘则为花
不一定有什么新“xx系”,也可能是“后日常系”,特别是以日本动画现在的费拉状态,我很怀疑它能不能搞出什么新东西。但哪怕京阿尼继续拍废萌动画,这些作品仍有可能在一种新的想象力结构下被感知为“后日常系”。关键不在于京阿尼可能的改变,而是想象力结构可能的改变,在后者的视角下,无论京阿尼改变与否,它都可能作为一种症候被观察,被认为是20年代想象力的代表。
#1-2 - 2019-7-20 08:55
秘则为花
举个例子,《凉宫春日》为什么被认为是世界系浪潮的尾声?《凉宫春日》真的与后来的校园恋爱喜剧有决定性的不同吗?不见得,与其说《凉宫春日》推动了想象力结构的变化,不如说是想象力结构变化后,《凉宫春日》才被回溯为变化的征兆。09版《忧郁》与《轻音少女》同期播放,《消失》剧场版与《轻音少女》第二季同期播放,两者被确立为过渡的两端,很有可能是事后回溯的结果,而非实际上的跨度有多么大。如果让我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与其在文本层面找所谓“世界系”的证据,我更愿意在想象力层面讨论这种转变。
#1-3 - 2019-7-20 11:31
padorax
秘则为花 说: 举个例子,《凉宫春日》为什么被认为是世界系浪潮的尾声?《凉宫春日》真的与后来的校园恋爱喜剧有决定性的不同吗?不见得,与其说《凉宫春日》推动了想象力结构的变化,不如说是想象力结构变化后,《凉宫春日》才被...
明白了,你说的是后人回溯历史时做出的划分,对于未来变化的预测还是很难做到
#1-4 - 2019-7-20 18:46
秘则为花
padorax 说: 明白了,你说的是后人回溯历史时做出的划分,对于未来变化的预测还是很难做到
我是说文章对变化的预测是针对想象力层面而不是现实层面的。
#2 - 2019-7-20 00:17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最“日常系”的动画公司反而遭遇了平成以来最“非日常”的犯罪事件。
(bgm74)
知道喵哥为什么说这有成为符号的潜力了。
#2-1 - 2019-7-21 23:55
Rくん
世界の殼を破られば、我らは生まれずに死んでいく(bgm39)
#3 - 2019-7-20 00:18
御宅族执着地将阪神大地震安插进一部日常系作品

不说明他们将现实性、政治性当作重要的合法性来源

只说明这是历史终结之前最后的政治性叙事企图

日常是没有历史没有未来的时间循环,是政治性不复存在的空间

这个犯罪事件恰恰也是日常的。它的政治性已被预先取消了。在政治性被普遍取消的状况下暴力只能以这样一种无理由的形式爆发出来。无理由的暴力,不成比例的暴力,这些都是后政治,后意识形态的状况。

犯罪者的动机为什么不重要?它就决定了大众感知。不是动机本身,是被认为的动机。
#3-1 - 2019-7-20 00:22
Rくん
我感觉无理由的暴力本身就暗示了连续不断的日常的失败。
在这样的失败面前,我觉得不少人都会企图哀嚎两声。
#3-2 - 2019-7-20 00:30
Rくん 说: 我感觉无理由的暴力本身就暗示了连续不断的日常的失败。
在这样的失败面前,我觉得不少人都会企图哀嚎两声。
暴力是…失败,是显然的

无理由的…是日常的…,是这次的问题
#3-3 - 2019-7-20 01:23
Rくん
说: 暴力是…失败,是显然的

无理由的…是日常的…,是这次的问题
我重新组织一下语言...
确实,这里显得日常过于成功了,结果连这样可怕的暴力都找不到一个由头。看到这样过于成功的日常,我觉得不少人都会企图哀嚎两声。
生活这么日常,如果作品里比生活还日常,感觉就走进死胡同了。
#3-4 - 2019-7-20 08:31
秘则为花
被认为的动机就是在感知层面上运作的。不是犯罪者的动机(实然)决定了大众感知(应然),而是大众感知在对犯罪者的不断追迹中“发现”了他的动机,对先在事件的叙述是在后在意义的绵延中完成的。

你认为这个事件是日常与否并不妨碍结论,因为判断日常与否是一种伦理,但事件不是一种伦理,而是一种征兆。征兆的力量只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被感知,至于可能从这种征兆中“呼唤”出什么样的政治,则是阐释者的事情。无论是(我)认为事件是非日常,还是(你)认为这种非日常仍会融化于日常,两种观点都说明了这个事件很容易在一种先在的“日常-非日常”的结构下被感知。如果说后现代境况下感知等于真实,那么日本又有多久没有经历过这么“真实”的死亡?这就是事件的价值。

我不觉得人们会在事件中发现什么,但肯定有人愿意从事件中呼唤出什么。据说宇野常宽不是因为这两天在韩国卖书,就准备动手了。
#4 - 2019-7-20 10:39
(就算对话双方很正常,也可能遇到nc小鬼和nc审核 ... ...)
个人感觉,本次事件跟京阿尼的作品本质没太大关系,而更多的是社会面、政策面的问题。
#4-1 - 2019-7-20 11:04
秘则为花
正文说了,不做现实层面的讨论。
#4-2 - 2019-7-20 11:24
气相
秘则为花 说: 正文说了,不做现实层面的讨论。
前半句就是指的这个,后半句才是说现实层面
#5 - 2019-7-20 12:41
(休息一下,吃點炸雞漢堡吧)
最後一段的解釋是不是和物種概念類似?突變一直有,但要成為一個新物種不是一瞬間
#5-1 - 2019-7-20 19:05
秘则为花
不知道你的关注点是什么。我想说的其实是后现代境况下的“命名政治”,即我先确定一个名字、一个理论、一套阐释原则,再通过这套原则“呼唤”其历史性和主体,符号反补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历史可能“终结”,但在不同阐释原则下建构历史性的游戏却不一定终结,反而不断地重新清算历史。对既有历史的反复清算,大概是每个学科都有的,但在后现代文化研究中尤其频繁。
#5-2 - 2019-7-20 19:17
absurd
秘则为花 说: 不知道你的关注点是什么。我想说的其实是后现代境况下的“命名政治”,即我先确定一个名字、一个理论、一套阐释原则,再通过这套原则“呼唤”其历史性和主体,符号反补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历史可能“终结”,但在不...
啊,你這個說法更容易懂了,我之前是完全沒看懂

你的意思是先有一個結構,然後用這個結構來解釋歷史嗎?
#5-3 - 2019-7-20 19:23
秘则为花
absurd 说: 啊,你這個說法更容易懂了,我之前是完全沒看懂

你的意思是先有一個結構,然後用這個結構來解釋歷史嗎?
对,可以说是一种(后)结构主义,以先在的结构规制现实,从“名”生产出“实”。
#6 - 2019-7-20 16:48
(数据库是得不出任何结论的)
喵哥说的真的是一针见血,我虽然还是不太懂但是依我看来,京都为首的00、10年代的日常系反而是营造出来的不日常,但是这种理想的状态的确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向往和共鸣,这种虚幻的日常一旦被看似非日常的日常打破,可能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这会不会是第二个庵野出现的契机呢
#6-1 - 2019-7-20 19:09
秘则为花
不知道,但第二三四五六个东浩纪、宫台真司、大泽真幸、宇野常宽、大塚英志出现的契机大概出现了。
#7 - 2019-8-5 00:00
国家不幸诗家幸(bgm38)
#7-1 - 2019-8-5 20:48
秘则为花
最近不就出了一个大阪艺术大学的纯丘曜彰的“京阿尼毒品论”吗(bgm38)
#7-2 - 2019-8-5 22:54
海盗丸子
秘则为花 说: 最近不就出了一个大阪艺术大学的纯丘曜彰的“京阿尼毒品论”吗
啥,嫌整个行业死的不够快还是怎么的?还整这出(bgm38),一桶10L汽油造就了日本二战后死亡人数最高的刑事案件,比上次菅野洋子的音乐工房被烧的影响力与破坏力都大了好几百倍,不帮忙还说死的好,找死都没这样找死的。

接下来可以想象得到的是,日本可能会修改消防and安保规范,成本一上来,日本各行业的中小型工作室的负担会更重,哪怕会出现911之后美国各种中小航空公司一样的破产潮都不用意外,如果不改,这把大火死了多少老中青都看见了,资历高没保护一样死,往后招工会更难。
#8 - 2019-9-8 03:53
(希望在孤寂的泯灭里,作品能够得到最公允的评判,无关浮名 ...)
我在凉宫的消失下写了篇差不多的文章,但和大神比立刻相形见绌。。。学习了
#9 - 2019-9-15 23:14
(追明日之清风,观往日之澈水。)
私以为日常系作品恰恰是以“反日常”吸引观众的,把现实中美好的、积极的事物提取出来,但这并不够完全日常,完全真实,日常和写实是不同的,动画日常的灵魂在于表现无压力、快乐、躺在草原上看云起云落的淡然和轻松。至于Kyoani,霓虹动画一直伴随着国家的多灾多难前进,灾难影响了人和社会许多,动画只是其中一个微小的映射,这次做日常的动画公司被歹毒的人重创,大概率会让业界对日常产生不信任以及对观众的更多不理解,笑容最好看的日常京都学姐在前方被残酷的现实啃掉了头,创作的是美好却遭受的是最黑暗,可能一波反思,一波抛弃已经在路上。。。
#9-1 - 2019-9-16 12:29
秘则为花
你说的对,“日常”是不存在的,日常只是一种心理机器、一种心象风景。我们在心灵中刻画了一种日常,但生活中真实的苦难和伤痛,却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对日常的逾越,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某种心理过滤、选择性的记忆“遗忘”,将代表着伤痛苦难的“异物”排出,以维持生活中“美好”的日常,京阿尼提供的就是这种“纯化”的日常。但总有某些灾难性的瞬间是难以抹除的,有某些创伤是无法抚平的,这些无法排出的异物就构成了对日常的意识形态拷问,而类似京阿尼纵火的事件,就提供了类似的契机。
#10 - 2019-9-15 23:15
(追明日之清风,观往日之澈水。)
还有一句题外话,楼主是武大学理工的吗?如果是学理工的我还是很佩服这种文字素养的。
#10-1 - 2019-9-16 12:30
秘则为花
不是,传播学。
#11 - 2022-5-3 20:29
《黑暗中的小鸟们》也是围绕地震展开的剧情,面对危机下不同人的做法让我大为震惊,Game/OVA的简介甚至这么写道:“在瓦砾中彷徨的同时也和伙伴们写里摸索着逃出地面的方法,在这绝望之中,被疯狂驱使的人,依赖你的人,以及你自己会怎么做。”“难道人会输给死亡的恐怖而陷入欲望吗,那只有你的心知道。”通过你的回答我更加确信日本人更偏向于创作灾难性题材,至于缘由也不得而知,也许是那句俗话,他们迫切希望到达光明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