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5 14:28 /
看了茶话会讨论vtuber的帖子后的一些杂想。不懂vtuber,纯粹云观众口胡。
vtuber,包括更广的主播、偶像等等,实际上都面临着抽象泄露的问题:自身封装不够完善,导致用户(观众)很容易就访问到其私有域。这一点对于维持“理想形象”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方面,人们很容易猜到vtuber是由一群人构成的而非真的AI主播,进而有进一步挖掘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原因,实际上vtuber很难做到在更换中之人之后仍然维持原来的人设。这种情况下如果封装不力,幕后的“底层实现”就很容易对台前的观众观感产生影响,对vtuber这种来说往往是负面影响。这和动画业界,《白箱》这种是很不一样的。后者暴露底层实现不但不太会影响到观影效果,反而可能促进理解乃至做成商业生意(能养出作画厨演出厨等等)。偶像我不太了解,但就《佐贺》来看可能近年也是在试图把幕后成长之类的搬到台前做成生意,效果也还可以。相反vtuber若是暴露了背后的底层实现,后果就相对要严重得多,毕竟从一开始vtuber区别于常规主播,很重要一点就是真人形象的消失。
抽象泄露的问题联系到Coq,很容易想到的是数学上的构造主义,“集合论是一切数学理论的基石”。这种从底层开始向上构造的思路由于无法避免底层实现的泄露,在机器证明里很可能产生奇葩的结果。例如在构造自然数的时候,我们对数字的“底层实现”是归纳式的集合套集合,“∅=0,{∅}=1,{∅, {∅}}=2,……”。如果我们不对自然数进行进一步的封装抽象,包装高级接口隐藏私有方法,结果就是机器吐出来的结果里可能存在“1∈2”这样的怪异步骤。我们甚至没办法直接断定这样的步骤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可能真就只是在表达和“1<2”一样的内容,在证明的其它步骤里并没有再用到集合的任何性质。但毫无疑问这样的结果是不应当出现在一个“正常”的数学证明里的。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数学/编程语言才引入类型论去替代传统的朴素集合,工程上的体现就是各种各样的OOP范式。
回到vtuber,实际上问题的爆发无非是两类原因。一个是技术水平太菜,运营重构封装的底层实现重构爆了,导致用户bug频发体验狂降;另一个是抽象泄露,用户太容易访问到不适合访问的内容了。如果整个幕后流程能够完全做到与外界隔离,那么即使大家会先验地猜测vtuber背后有多少人、分别在做什么事,这也没有任何凭据。如果背后真的要做人员改组,假设运营控制舆论的能力极强,说不定甚至能真的产生诸多平行解释,比如“真AI跑RL惨遭断电、参数尽失只得重新训练”什么的。vtuber可能还是相对静态了,感觉以真的training过程作为设定,把偶像成长那套搬进vtuber,说不定意外地有趣?
不知道往来打、皮套演员上能扯出什么别的内涵。
#1 - 2019-8-15 15:33
(大胆想象,谨慎思考)
个人觉得,vtb 不一定需要完美的封装。很多时候,观众不只是追求 vtb 表面上的东西,或许了解一些 l2d 模型背后的会有一定的益处?如同狗妈这类,摆明以画师身份出道,兼顾了”virtual“与其现实身份。或许将中之人和 vtb 统一化运营是一种方案,前提是消除了违和感。
所以这个方案不是每个 vtb 都能这么玩的...(比如说以人设为卖点的)
#1-1 - 2019-8-16 07:42
smileandyxu
的确,vtuber应该也有很多细分。有些形象基本就是主播为了既挡脸又露脸使用的,跟人工智障那类还不太一样。
“统一化运营”,“二重展开”——似李,少女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