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13 21:05 /
警告:本文会涉及一定量的剧透

低头间,他凝视深渊,深思曾经黑暗的征程;抬头时,他仰望苍穹,奋发向上,翘首期盼未来的身姿。这是攀登者的姿态,也是我对ATRI在另一个维度中的描绘。

机器是否拥有“心”成为整个故事的重要冲突:从陷入爱河的起点,到揭开ATRI演戏真相的决堤,再到与安田的抗衡与和解,核心围绕着对身份认同的探索。在这里,容我以我不成熟的观点剖析她的心思。

拉康在研究婴儿镜像阶段时发现,人的欲望源于他者的欲望。对ATRI而言,“我是谁”在她生命的开端也是一个未定义的问题。这不是一个需要确定答案的问题,哪怕是“机器人”这样的回答,也只能通过回溯性的建构找到。只有在与夏生之母相伴中,ATRI才能在对方身上窥见自我的影子。自我,并非主体,而是客体。在这里,她面对的“他者性”显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样的方式,ATRI获得了自己的菲勒斯象征——幻想成为主人渴求的存在。这是她特有的俄狄浦斯情结。然而,和人类一样,她也必须面对父命的割裂,以实现个体的完整。这个大他者来自整个社会。在剧情中,ATRI试图以暴力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正是这个矛盾集中爆发的高潮,然而,她发现这个行为并不被社会所容忍。可以说,ATRI的俄狄浦斯情结并没有得到恰当的解决,她从未明确她的定位。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仍然在成长。主体是能指的主体。ATRI无法摆脱机器人的自我身份认同。一个主能指是所有能指次序和关系的总和。因此,机器人缺乏“心”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她的思考角度。对于相似的情境,当“人”或许会解释为自己缺乏恋爱经验,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正确的态度;然而,对于ATRI而言,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她没有人类的情感,不懂得爱是什么,只能模仿人类的反应。

荒诞的是,主能指的本质决定它是没有其他能指的能指。在故事中,机器人和人类的核心区别在于机器人无法拥有“心”。而当我们试图进一步定义这个“心”时,不得不采用与故事中安田相似的水壶逻辑。无论我们将“心”定义为某种行为,比如表现出符合人类情感的行为,一旦ATRI能够达到这一标准,我们就会修改标准以排除她。而这个过程可以循环不已。在这样的逻辑下,我们必须承认所谓的“心”应被定义为:机器人所欠缺但人类所拥有的特质。这样,ATRI无疑陷入了一个无意义的自我认同:因为她缺乏“心”,所以她缺乏“心”。

类似于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语言的实质是相信,拉康学派认为一切行为都有位于语言之后的意义,即使主体并不知晓这个意义,但潜意识中它坚信大他者知晓。精神分析师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意义,然后重建能指的秩序。夏生在这里扮演者精神分析师的角色。ATRI有自己的思维范畴,但整个社会将“机器人没有‘心’”和“‘我’必须遵循机器人三定律”这样的观念灌输给她,并使她深信不疑。因此,她失去了小客体a(借用拉康的数学符号描述,即$a),而“失去”这个词实际上隐含着这本是她所拥有的东西。这是她的基本幻想。夏生告诉她,她实际上是有“心”的——通过让她尽情地哭泣,她实现了符号的重新建构和象征意义。

因此,我认为,这个故事实质上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

Tags: 游戏
#1 - 2023-9-12 03:06
好活
#2 - 2023-11-8 23:41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很棒的角度,最近被推荐了不少精神分析的读物,没想到还能用在这里。虽然对拉康的学说不甚了解,但是私以为要谨慎以分析人类的方式进行分析。以现代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来讲,所谓“智能”来源于对于数据的反复学习,正如球2中马兆说AI图丫丫“只是迭代的结果”一样。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本作中萝卜子意识的觉醒应该是,机器收集海量数据后拟合出的一个极其类似人类思维模式的意识,这个意识在哲学上是否等同于人类意识还有待讨论。最重要的是,这种意识无论是形成还是运作都远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意识,没有诸如原生家庭这样重要的因素起作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是否可以直接用于这种算法+迭代型的意识,还有待讨论,分析起来也应该更注重着手于不同点。
当然,你的分析很有专业性,也是个很有趣的角度,人工智慧作为一个前瞻性较强、或者说一个现实基础较少、多半为想象的领域,很需要这种结合普通人类意识分析方法的理解角度,很有讨论价值!
#2-1 - 2023-11-21 09:09
𝒥𝒟𝒞𝒶𝒾𝟐𝟎𝟎
人的主体性是一个由无意识的欲望所构成的动态过程。这些欲望并非明显可见,而是隐藏在我们的言语和行为之中,通过符号秩序来表达。符号秩序是指语言和文化中的规则和结构,它们为我们的欲望提供了表达的途径,但同时也限制了欲望的实现。而这个主体性是通过与他者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爱作为一种人际关系的形式,是主体性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拉康提出了“大他者”(le grand Autre)的概念,这是一个抽象的符号秩序,代表了文化和社会规范。大他者是主体认同和欲望形成的背景。在爱的关系中,个体试图在大他者的框架内寻找自己的位置,同时也试图在他者中寻找自己的反映。
而关于萝卜子是否具有这种人的主体性,我在这里采取的是一个比较流氓式的逻辑:即假定atri是具有与人类类似的先验范畴的,可以通过与人类类似的方式与他者进行交互从而构建自身,但是由于特定的社会规训以及她的自我规训,萝卜子被强化了”我不是人类“的观念,而主角的作用就是带她找回这个作为”人“的本质。换言之,我在此处采取的观点是,atri具有与人相同的”框架“,并且能够通过与人相同的方式成为一个”人“(毕竟人也并不是生下来就是”人“,从这一点来说,人和萝卜子没啥区别),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因素,她在潜意识中否认了这种可能,之后的事情,并不是atri”拥有“了人的意识,而是她”找回“了人的意识。
你在这里提出了对萝卜子是否可能拥有这个”框架“的怀疑,这确实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说实话,对于现实中的强人工智能,我并不是很能接受认为他们具有这种先验的范畴。虽然站在行为主义的立场,我们可以说只要能表现出与有意识的人完全相同的行为就与有意识没有区别了,但是我不认为这样是合理的,因为采用这种逻辑必然会将部分不幸的人开除”人“籍,这是反直觉的。但是要强行采用某个标准用以界定意识与非意识,那么就会遇到这样的困境:除非人工智能采取与人类完全相同的方式认识世界(比如说类似于将人的思维还原到神经、神经递质的物理、化学作用,以相同的方式组建电路,这也是我假定atri可能采取的方式之一),不然是必定可以得到这个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意识这个结论。不过就算那不是人的意识,我们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谢谢你的回复!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