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27 00:52 /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在我看来说得正确,也不正确。所谓的陪伴,我觉得一定要视二者关系的性质所决定——若双双心有灵犀,那么相濡以沫、长相厮守,无疑会在时间的长久积淀下,为这份感情逐渐增添色彩;但如果并不是基于一种“心意相通”的情况,那陪伴或许只是一种如履薄冰的关系,无限积累不稳定的因素如同裂纹,直到有一天打破所有平衡。

初读《恋之光》开头几话,我便感觉它会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随着阅读进度推进,这份感觉也逐渐变成了确定。诚然《恋之光》这部漫画从阅读体验上来看,实在说不上好,光是几个主角不断地给一些词语或者感受下定义,就像反复咀嚼粘牙的牛轧糖,大段大段的剖析让阅读的过程困难重重,嚼得人脸部肌肉直酸痛。更别说结局辜负了北代如此一个完美女孩的多年陪伴,定然也让许多读者无法释怀。不过对一部作品的感受,必然与读者个人的认知和经历相挂钩,也因此我在短评中对《恋之光》给予极高评价,正是因为它正中我个人的靶心。

以下的部分大概称不上是漫评,只是我想讲的一个故事,一段用以自我满足的梦话。

在这个故事里,男孩和女孩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初一,相较西条和北代的相遇要晚上不少。那个时候,他们是邻班的同学,男孩是女孩其中一个好友的单恋对象,女孩是男孩其中一个好友的女朋友。

男孩心有所属,而女孩则背着朋友和男朋友,偷偷单恋着男孩。看上去着实是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我要说的故事不是从这里开始,总而言之,无论是他还是她,都把身边的人际关系搞的一团糟,度过了一段远远称不上美好的三年初中。

西条和北代的故事开始于一场美好的误会,但我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却恰恰相反,他们的相遇尽是些不美好的回忆。他们并不聪明,也不特别,不能像西条一样能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事情,也不能像北代一样坦诚。在那个年纪,充斥着幼稚和自以为是的想法,他们重复着伤害他人和被他人伤害的戏码,直到学校生活变成一片狼藉。

上了高中后,男孩和女孩去了不同的学校,有很长一段时间毫无交流,直到一次偶然的联系。那一次他们聊到半夜,互相倾诉各自的后悔。从谈话中男孩也知晓了许多未曾知晓的过去,因为自己的缘故导致女孩遭遇排挤与诽谤,这让他十分愧疚。因此,当女孩说出“我还能找你聊天吗,我还想和你做朋友”时,男孩萌生出一个幼稚的想法,想要补偿她,想要向她赎罪。

这实在是一个过于自以为是的想法,但正如西条自顾自将北代的陪伴看作恩惠一样,这种无视对方的感受而自以为是的想法,将女孩捧为了自己心中“神圣”的存在,怀抱着一种过度的憧憬、尊敬之情。在那一刻起,名为关系的天枰就已经出现了倾斜。

自那以后,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关系。渐渐地,他们开始无时无刻的交流联系,几乎所有的话题都能相互倾诉,自己最为隐私的部分也会分享给对方,那是一段难以言喻,轻松又愉快的时光,在毫无涟漪的学生生涯中,这成了最为特别的存在。他们都自负自己一定是最了解对方的人,在那个年代还流行男闺蜜一类形容异性关系的词汇,男孩为自己能冠上这样的头衔而自满。在那样频繁而暧昧的交流中,如果说毫无恋爱的苗头自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双方都没有任何认真表白的行为,或许对女孩来说,男孩是已经甩过自己一次的“过去式”;而对男孩来说,女孩是自己必须偿还人情的对象。这样扭曲但是美好的关系,一直维持到了大学。


故事讲到这里,可以看到我说的这个故事和《恋之光》相反之处尤其多。与漫画的故事不同,并不是起于一个坦率的相遇,也没有出现导向正面影响的关系。西条因为北代的陪伴,才能没有陷入一个自卑而孤立的境地,并逐渐成长为如今温柔又直率的性格。

所谓恋爱分为本能/学习的二分法,乍看之下就是“一见钟情”与“日久生情”的对立,但是在男主缺乏母爱关怀的背景下,北代成了填补这份缺憾的存在,也使得这样的说辞能在故事中稍微站住脚。但反观我说的这个故事,可以说看不到双方对彼此有什么正面的影响,唯有在这种形同共生关系的毒药中逐渐沉沦。

文章开头说过初读《恋之光》开头几话,我便感觉它会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主要还是因为我在北代和西条的形象里,找到了一些熟悉的影子。总的来说,北代这个女主角在我看来是个内心坚韧无比的角色,却也是纤细脆弱的。脆弱之处在于她对于维系稳定人际关系的执着,不愿破坏身边的人际。我无法断言北代一些看似“宽容豁达”的表现,是不是一种预防期待落空时的自我保护,但毫无疑问,北代这种对于维持关系稳定的执着,与西条对于恋之光的执着,都是导致最终两人未能成为恋人的关键因素。

在我所说的故事中,女孩也是一个近乎病态般执着于不破坏身边人际关系的性格。也许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格,无法与同学撕破脸,对有偷窃行为的宿友一忍再忍,以及面对品性不佳的男朋友也是一忍再忍。

关系出现微妙的变化,源于女孩再次开始频繁地交男朋友。如同《恋之光》所言,恋爱有破坏人际关系的力量,这不是体现在当男女双方有一方想要表白的时候,在其中一人爱上他人的时候,人际关系也会遭遇变化。如同西条对东云一见倾心时,分叉路就已经开始出现一样。

对于女孩与其他男性交往这件事,男孩最开始只是以麻木的方式接受着,依旧耐心听她讲述所有关于恋爱的感情,耐心充当她的树洞。直到一次女孩被其男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才终于到了无法忍耐的地步。听着女孩的哭诉,男孩终于忍不住想要道出内心的话语,也因此或直言,或旁敲侧击,向女孩表白着心意,希望她能离开她的男朋友,而选择和自己交往。
基于“赎罪”的姿态荡然无存。

而无论如何进攻,女孩的想法都只有一个“我们之间太熟了,知根知底,感觉更适合做朋友,谈恋爱的话就没有新鲜感了”。当然,这个说法终究只是托辞,女孩对于两人关系会被破坏一事抱有恐惧,害怕如果分手了,连朋友都做不成,她不想失去这个特别的朋友。

“我想象不出我们上床的样子,因为太熟了,我感觉我会笑场”

在一次话题重提时,女孩突然冒出这样一段话,或许对她来说,这句话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或许她确实是这么想的,但对于男孩来说,这却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否定。原来她跟谁都有可能,唯独跟我甚至都无法想象。在那一刻,男孩觉得所谓的陪伴成了一种诅咒,这让他感到非常绝望。

这个故事最后变得如何了呢?绝望的男孩诅咒着自己的过去,极力与女孩拉开了距离。而女孩在多次尝试联系之后,也感受到了隔阂愈发强烈。在那之后,他们的联系渐渐少了,女孩在一段段支离破碎的感情中挣扎,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过着被社交围绕的每一天;而男孩也在与他人的恋情中碰壁,怀着一种“或许喜欢他人这种感情终究不属于自己”的心情独自多年,不再追求“建立在特别”上的恋爱,也不主动联系女孩,即使心中傲慢地认为“如果有一天女孩回来找自己,也一定能以一贯的态度对待她”,却明白对方或许不再将自己视为特别的存在。

北代和西条曾经说过,他们如果交往一定会很顺利,但那一定不是西条所追求的爱情的形状。从一般的观点来看,这是有点荒谬的,追求是可以改变的,而能够顺利的爱情更是世所罕见,更何况这段感情北代陪伴了十年。

因此通向这一结果,纯粹在于西条“选择了怎么去定义自己的爱情”,而北代接受了这一切,十多年的“特别”关系宣告了落幕。我不否定西条的想法过于极端,或者说太自说自话,但我依旧认为他们的选择是合乎情理的。他依旧执着于所看到的光芒,也执着于自己心目中北代的分量不容妥协,多么固执愚蠢,多么自以为是,就如同那故事中的女孩,自顾自地认为“太过熟悉”就没有恋爱存在的余地,但那都是他们给自己的“恋爱”下的定义,而这种事情并不能断定孰对孰错。

这里我不想说“如果”,不想假定角色们当初的所作所为改变,就一定能通向好的结果。正是北代的胆小以及侥幸;西条的迟钝以及固执,使得故事走向了这一结局。因此我对这个结局不仅没有意难平,更感觉是意料之中,正如故事里女孩的脆弱与固执,男孩的傲慢与自私,最终到达了这个结局一样,结果早在一开始就已注定,交错的瞬间一定会到来,陪伴只是如履薄冰的关系,无限积累不稳定的因素如同裂纹,直到有一天打破所有平衡。

但至少在《恋之光》,西条对于自己的选择坦率地直言,对于自己的选择真诚地悲伤;而北代也是坦率地接受早已预见的结果,甚至约定了如果还有机会,“再一次成为朋友”;他们的离别,充满了彼此的敬意与祝福,耀眼得让人陶醉。而故事里的男孩女孩,他们不像《恋之光》角色们那么聪慧,那么善于理性看待事物,只能任由感性带来的绝望否定所有关系,最终让一次次的离别成为一次次的遗憾。

因此不得不羡慕《恋之光》,不得不羡慕西条和北代之间真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敬的崇高关系。我想,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如今回忆起来,一定会很后悔,也一定会想着,如果当初也能说出一句“曾经是你,真的太好了”——那该有多好。

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