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4 11:40 /
        一个绝对理性的“聪明人”在国庆大阅兵这天突然感到自己跟周围格格不入,他过于习惯将他人标签化、将自己接触到的一切数据化,以至于他发觉自己甚至无法确切感受到妻子的存在,因此米饭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有些许惊慌。于是,他去向一位具有“诗人”“哲学家”气质的心理医生求助,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病”,他在医生的指点下逐渐意识到了梧桐在自己心中的特殊地位,但随着梧桐喜欢自己的误会解开、并且了解到梧桐其实一直有男朋友的事实之后,米饭彻底地陷入了绝对理性的漩涡之中,对梧桐的感情的破灭,即象征着米饭自身感性的破灭。从此之后,他更加纯粹地为了让自己在这样一个各种过剩、效率至上的时代活得更好而“聪明过头”地生存下去——永远不去感受,只去理解和分析......在我的预想中米饭本该沿着这样的道路走到底,可故事结尾的戏剧性展开给了我很大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我比较推崇本作的一大原因:
        按照结尾之前所有内容铺垫出来的本应彻底投入绝对理性怀抱的米饭,在最后收看大阅兵重播时突然又“战胜了自己”、懂得了爱国,......这恰好印证了心理医生说过的“如果你不懂得爱,可以从爱国开始…然后以爱国结束;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你活的太明白,所以很难骗”——我私以为这正是这部短篇堪称画龙点睛的绝妙反讽(结尾处的红旗也终于有了色彩、与此前尽是黑白的背景截然相反,如此更是加深了反讽的意味),米饭或许只是自认为得了“病”所以迫切地想治愈自己,正是出于这种理性的判断(他觉得他应该爱国,应该具有不理性的感性,应该像普罗大众一样不“聪明”地活着),他听从了医生的建议而利用观看大阅兵视频的手段来“催眠”、“欺骗”自己,使得自己认为“一切都很好,斗争已经结束了;我爱我的妻子,我热爱我的祖国”。如此,国产作品中大家“喜闻乐见”的包饺子红色结局就达成了,看似是编剧整烂活把一个难得的“聪明人”写得落入了“愚昧的”俗套,实则是一笔化腐朽为神奇的黑色幽默。
        配音方面的话,梧桐的配音我并不讨厌,虽然跟日厂游戏的配音还有巨大差距,但梧桐的声线本身不错,再者也起码略略展现了青春少女的活泼可爱,最重要的是能听得出来些许人物感情,至少不会让玩家感觉很出戏。另外,后面米饭对梧桐幻灭之后突然听不到配音了的处理也很妙。
        因为朋友的推荐,我见猎心喜,难得沉下心来好好品味了本作。回首看来,这部聚焦于米饭区区几天内心路历程的短篇,其实填充了许多针砭时弊的反乌托邦内容,正如作品中多次出现的“这是一个...的时代”,在如今这样怪诞的时代,人的情感与观念难免受到扭曲和异化,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判断的确就是很难做到并且难以为继的,哪怕仅仅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好受一些,我们都总会逃避不了将自我溶解在所谓“主流观念”的浪潮之中。对此,我作为正在快速走向“成熟”的青年人感受尤为明显,随着年纪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胸中曾经汹涌澎湃的一切炽热情绪渐渐离我而去,我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正在变得麻木,而我对此却无能为力。那么,米饭绝对理性的做法似乎真是正确的聪明人做法,难道米饭的烦恼真的是“人生赢家的幸福烦恼”?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缘于本作标题“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我本来是想就米饭的观念稍微谈一谈爱国与不爱国的自我批判,但忽然又觉得疲惫不愿详谈,毕竟这个“碰都不能碰的滑梯”显然是不会有结论的,况且对于类似玩了个游戏就好像“觉醒”了见风就是雨这样的行为,我自己也是向来反感的,只好说米饭最初的观念并非罪大恶极,我们还年轻阅历还不够,对这个本就没有必要辩得黑白分明的议题,我们不用过早下结论。所谓“四十而不惑”,且徐徐感受自己的内心吧。
        说起来,这是本人第一次为游戏撰写这样的评测文本,文字及其逻辑并没有经过仔细推敲,只是兴之所至动于心发于情罢了,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我的见解不过一家之言,希望能博君一笑。

Tags: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