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5 07:37 /
须知:咱不懂BLS的具体运作,所以下面的一切都只是嘴炮(bgm38)

+ Substitution Bias

+ New Technology
Base Period: 82-84 (CPI of the base period: 100)
假设在Base Period,购买中的其他(Nokia与iPhone之外)产品(i.e. 商品与服务)的花费 = $2000
CPI = (20xx年购买market basket中的其他产品的花费/Based Period购买market basket中的其他产品的花费)*100
CPI = (20xx年购买market basket中的其他产品的花费/$2000)*100
->   20xx年购买market basket中的其他产品的花费 = 20xx's CPI * 2000 / 100
(* CPI 数据来自BLS

假设原先市场中只有“Nokia”一种手机,人们如要通讯只能购买Nokia这种手机。BLS将Nokia计入market basket之中。
在2007年,由于New Technology,iPhone这种新手机进入市场。人们都转而购买iPhone,而不是Nokia,所以理论上来说,BLS应该把iPhone计入market basket之中。但是由于各种原因,BLS的反应没有那么灵敏,他们不能做到在iPhone刚进入市场的那年(i.e. 2007年)就把iPhone计入market basket之中。
通常在现实情况下,他们将一个高新科技产品(i.e. iPhone)计入market basket的时间,相对比那个产品在理论上应该被计入market basket的时间要有一个延迟
这类New Tech产品有一个特点——它们在进入市场之后,价格会有一个快速的下降。
因为没有计入这种‘价格快速下降的产品’,BLS做出来的这个CPI 高估 了inflation rate



Other = 20xx年购买market basket中的其他产品的花费
理论上,我们应该在2007年,iPhone出现的时候就应该将它计入market basket,而不是Nokia
现实中,在2007年,BLS没有将iPhone计入market basket(这时还是将Nokia计入)。直到2009年,在错过了两年的iPhone价格快速下降之后,将iPhone计入了market basket
#被高估的inflation#
#BLS调整以往的basket,让这个波动变得不那么突兀?#
纠错:BLS会修改base period的market basket,并且依然让其CPI为100,但basket是被更新的(各类产品所占消费比例&所包含的产品)
(上面表格没有纠正错误,会在后续将正确的表格做出来

当然,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假设,比如:
Nokia的价格是恒定的$20
好吧,其实在我说Nokia的时候,我想的是Nokia 100
iPhone的价格是“$200 -> $170 -> $150 -> $100 -> $100”这样变化的
才不是懒得去引用iPhone价格变化的统计数据了
1982~1984年的market basket是$2000
才不是懒得去找82-84的这个数字了
市场中只有这Nokia和iPhone这两种手机
这应该算是正常的模型简化...吧?!
人们都转而去购买iPhone,而没人购买Nokia
事实情况可能是有些人在iPhone上市之后还去购买Nokia:可能是因为对于更加偏爱Nokia的设计;可能是对于新上市的iPhone持观望态度,没有立刻入手;更有可能是因为Nokia那卓越的防弹性能——以防万一有什么时候穿越到战国时代...

+ Changes in Quality

+ Growth in Discou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