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76 T-34/76

  • 简体中文名: T-34/76
  • 体重: 30.9 吨
  • BWH: 长6.75 米/宽3.00 米/高2.45 米

推荐本条目的目录

    / 更多目录

    谁收藏了T-34/76?

    全部收藏会员 »
    T-34的研发者是柯锡金,这位坦克设计师先后曾设计出T-29车轮、履带两用坦克等。1936年科锡金被调往卡尔可夫的柯明顿厂担任总设计师,此时柯明顿厂的设计局正负责BT车轮履带两用式坦克的改造。1937年改被指派研发一新型的中型坦克,设计代号为A-20,并于该年11月设计完成。A-20可说是集BT-1至BT-7之大成,并可视为T-34坦克的前身,重18吨,装备有45毫米炮,炮塔由厚25毫米的倾斜装甲构成,因而有“防弹坦克”的称号。车身底盘类似BT系列,在动力系统方面有做部分改良。后期型则改配有一门76.2毫米炮,代号为A-30。
    同时,柯锡金提出论点指出:发展车轮履带两用式中型坦克是一项错误。由于军队本身很少将BT坦克用于轮型模式,同时这种设计将会增加生产的复杂度和本身重量。他因此建议应发展纯履带式的车型,设计编号为A-32(即后来的T-32)。苏联最高军事会议接受这个提案,并核准生产一辆原型车,但并没有因此取消轮型履带两用式的计划,以待日后在测试时进行比较。 A-32整体结构可说是在A-20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其重量增大,并将车轮履带两用式改成履带式。1939年初A-20和A-32于卡尔可夫制造完成,并在苏联装甲总监处展示。该处建议A-32应加强火力和装甲,并更加简化生产工序,最终成为T-34坦克。
    由于日益紧张的国际情况,1939年12月9日通过了还尚未完成原型车的T-34的生产计划,并核准其服役。1940年1月底,第一批生产型的T-34于柯明顿厂完成生产,型号为T-34 06 1940。2月初,其中两辆在柯锡金本人监督下进行长距离行进测试。1940年6月生产设计图完成,T-34开始进行量产。此时由于柯锡金罹病,由其副手莫洛佐夫完成了最后的设计。其装备的长管型76.2mm高初速炮和优良的装甲,使T-34比同期坦克如三号坦克优胜。T34履带较宽,接地压强较小,越野性能优良。其设计适合大量生产,战场维修也较容易。 1940年底已生产115辆T-34并开始装备苏军,其中部分被派到芬兰进行实战测验。到了德国进攻时已生产了1200余辆。T-34初次于实战中登场,在1941年6月22日于格罗德诺附近。其出现使德军非常吃惊,德军发现当时其主要坦克远不及T-34,只有少数大炮可在远距离击毁T34。这就是“T-34冲击”。 随着苏联坦克工厂的东移,T-34也改到乌拉山区的乌拉机械制造厂制造。后来在生产中也作出许多改良,如为加快生产速度而使用铸造式炮塔。

    出演

    吐槽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