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21 15:52 /
本文仅仅作为个人看到好文留档用
以下原文:

(本文基于一种并不确定的直观印象,请勿较真。)
(感谢下面的留言,修正了不少地方)

首先定义一种形而上的“意志”(Arbitrium),这就是构成此世界的基础:
▪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种机械命令,类似于程序中的指令。
▪四种(或更多的)基本力是这种“意志”在表象世界的隐约体现。
▪能够演化成为更为复杂的指令,类似于原始海洋中的古生命。
▪可以理解为“不施加外力就会一直运动下去”的惯性之类的东西,向性、应激性、本能、意欲、理智等等只是其越来越复杂的形式。
▪这个概念只是一个玄学上的描述,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只是为了接下来的考察所作的铺垫。
▪这种“意志”在型月世界观里面就称为“Type”!


最底层存在的“意志”是“根源之涡”,到目前为止还是玄之又玄,所以直接引用我在别处的分析:

所谓“根源”,其实是犹太教思想里面的概念,更确切的说所有文化都有类似的东西——犹太教卡巴拉的生命树、薄伽梵歌中的存在树、北欧神话中的世界树、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树、圣经中的智慧树。
甚至可以再加上一个现代的神话系统——达尔文的进化树。
  
以“树”喻“存在”的构造由来已久,如前文所说,生命就是分化、分支。
“根”指的是生命之树的根系,“源”指的是地下的水源——于是“根源”指代的其实就是埋藏在黑暗土壤中的那看不见的部分。
如果用佛教用语来说的话,土地之上是看得见的实在界,土地之下是看不见的因果界。
如果用哲学用语来描述,则需要把“树”倒过来看:土地之上是形而下的表象世界,土地之下是形而上的理念世界,分叉的树枝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根源”。

这个概念的强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一般向娱乐作品的设定根本够不着这里,最多也就是触及下面所说的集体无意识的程度而已;而且就这样创作者还得揣度一下“我是不是把逼格提得太高了”之类。
“根源之涡”是Type-moon旗下所有作品共有的基础世界观,其实亦可说是惟一的主角,所有角色所牵涉的一切事件不过是它配戴着人格的面具自娱自乐而已(让我想起了《黄衣之王》和爱伦坡的《红死魔的面具》,可以参考一下,细节不表)。


第二层的“意志”也就是所谓的“星球意识”,从这里开始就比较有意义(思)了。

康德和拉普拉斯分别独立提出的星云说,将星球的演化统合到了整个宇宙的演化进程中——曾经的人们认为,具备如此程度的秩序与和谐的星球运动,必然是出自造物主的“主观意志”,亦即智能设计论;但是自康德-拉普拉斯学说问世之后,人们发现尘埃通过一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吸积),能够自发地向着具有秩序性的形态演化,所以不如说这是一种“客观意志”的作用。

之所以提到星球演化,是因为早已有大大指出过型月世界观和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思想的一脉相承。作为晚期古希腊哲学的结晶,它是爱琴海文明的顶点;作为早期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它(几乎)是一切神秘主义的根源:诺斯底主义的核心便是希望窥视到“帷幕”之外的“真知”(因而又叫真知派),这点将在第⑤点中继续考察。
现在要说的是,诺斯底主义中人与星球对立的思想:从古代开始,人们就认为星球的运动具有某种神性;而星宿的排列则被认为是宿命的体现,人们相信能够通过某种隐秘的法则,从星象中参透命运的奥秘。
诺斯底主义在肯定这种客观意志的存在的基础之上,进而否定这种客观意志的合法性。
诺斯底信徒们否定造物主(工匠),否定自然意志,否定宿命——因而星球被看作是把守着通向“普雷诺玛”(也就是月世界中的“根源之涡”)的守卫,星宿排列被看作是密不透风的囚笼。
诺斯底主义延续了自柏拉图而始的“肉体囚禁灵魂”的基调,认为人类在这个宇宙中是异在的,是流落到这个陌生世界的异乡人(这是一个核心的诺斯底思想,可参考电影《银色星球》中的“异乡神”主题),宇宙中的一切对人类充满敌意。

有人也许会觉得说了半天这和型月世界观没什么关系,那么说起来,到底“Type-moon”、“型月”这个厂牌的名称是怎么由来的?——“Type-moon”这个名称来源于奈须氏的早期作品《Notes.》。(自问自答)
这篇在月姬青本和Character Material中隐约出现过的小短篇,有着不成熟的文笔和超烂的故事,但是从考古学意义上讲,它承载了整个型月世界观的雏形:
大战末期的钢之大地,八个UO响应了临终的星球(盖亚)的呼唤,要将人类灭绝殆尽——要说的话这才是月世界的根本基调,也同样承接了诺斯底主义中人与宇宙对立的反宇宙思想。

下面是基本术语解释时间www
所谓UO,是Ultimate One的缩写,人们叫它们“亚里士多德”(请给我马上忘掉这个中二的名称),澄空上有人将Ultimate One译为“王样”,我觉得很棒。
Ultimate One是一种立于该星球生物体系顶端的个体。按照食物链的层次分配原理,越是处于食物链上端的种属,其个体的特征越是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智能和能力增加、繁殖能力减弱。
所以越是位于食物链上层的种属,数量越少、繁殖能力越弱,但是作为生物的能力越强。
采用极限的思维来看,当一个种属发展到了极致(也即是到了进化的顶点),它的种属数量为1,这个单独的个体就是它所在的种属本身,它混合两性的特征、不老不死——这就是Ultimate One的定义。

奈须氏将Ultimate One作为星球灵魂的定义是恰当的,依次以“Type”+“星球的学名”作为名称的Ultimate One,也就是事实上的行星之魂魄(所有Ultimate One都是没有“死”的概念的,所以直死魔眼也看不到死线)。
关于星球魂魄这点,可以结合战锤40K中的星神(C'tan)来理解——也就是说,星球是一种巨大时间尺度的生物体的假设。
作为两大抑制力之一的“盖亚”,其实原本应该叫做“Type:earth”,但是其中却出现了差错,这也就是《月姬》的故事起源,这一点将在③和④中具体讨论;而“Type:moon”也就是月球的Ultimate One的名称,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朱月,虽然它没有性别,但是从外表上看就像是长发时期的爱尔奎特。

总结一下,以“星球意识”为主题的型月作品也就是《Notes.》,它在概念上是整个故事的雏形,但是从时间线上看却是整个故事的结束(具体在⑥中讨论)。
所以他们的商业会社叫做“Notes”,而社团名为“Type-moon”——正好是朱月的名字,于是《月姬》作为同人游戏界的里程碑一炮而红是早有预谋的。

另外,奈须的另一部科幻轻小说短篇《月之珊瑚》,可以看做是型月世界观的平行宇宙发生的故事。在那个世界,Type:moon成了遥远未来迁徙到月球上居住的人们所制造的人形少女界面,作为月球的灵魂一样的存在,为人类管理整个月球的物质平衡。
如同朱月一样降临到了地球,但是却拯救了濒临灭绝的人类。



第三层的“意志”是“盖亚意识”,型月世界观中的两大抑制力之一。

地球从客观上来看,只不过是宇宙亿万星辰中毫不起眼的一颗,所以“盖亚意识”其实是从属于“星球意识”中的一种特例;之所以把它单独拿出来讨论,乃是由于它是我们人类赖以存在的唯一星球啊。

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在 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盖亚”理论——即地球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形共同形成了一个可互相作用的复杂系统——为人类史上一直以来就存在的对于“星球意识”的形而上理念提供了环境学和生态学的助攻。
“盖亚”就是自然意欲——大气流动、水循环、洋流与信风、物质平衡、生态平衡、板块移动,凡此种种都是“盖亚”这个巨大意识的自我调节;生命世代交替的意义不过是“盖亚”的组织更新,对于自然意欲来说,生命与非生物一样不过是一种调节手段。

在这里提供一个可能的实例以供考察:有一种叫做“库鲁病”的病症(学名好像是克-雅二氏症),最早在1950年发现於新几内亚的部落,该部落有摄食死亡亲戚的脑部和其他组织的习惯。患者的脑部组织会产生空洞、海绵化,最终导致死亡。
我们从生物学上的能量级理论可以知道:位于食物链不同级别的生物,能量转化比例只有10%——所以,如果一个种属自己吃自己,繁衍不了多久就灭绝了。
从形而上的观点来看,这就是“盖亚”为了防止生物灭绝,所以制造了朊病毒对同类相食行为进行惩罚;从形而下的观点来看,也很容易从进化论中得到解释:那些自己吃自己种属的物种早在生命产生的初期第一轮就被淘汰掉了;朊病毒只是一种偶然突变,对于没有同类相食行为的生物来说属于无关变量。(另外,疯牛病被认为是起源于人类给牛喂食其同类的骨粉。人类就是作死,吃我抑制力啦!)

类似的例子还有主要大陆板块都集中在适宜生物繁殖的温带、北纬37°的神秘巧合、旅鼠自杀现象、“固有结界”维持时间受到抑制力限制(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等等——虽然这类理论因为带有强烈的“走进科学”的即视感而往往让人觉得是伪科学,但是这种依赖于概率性和偶然性的自发调节,我们是可以从最早的蒸汽机自动控制器(利用离心力的飞球)上观察到的。

总结一下,以“盖亚意识”为主题的型月作品就是《月姬》:
一切起源于朱月(Type:moon)响应“盖亚”的召唤而降临在地球上,真祖以及其衍生的死徒作为吸血种被认为是“盖亚”意识的延伸(这也是“空想具现”不会受到抑制力修正的原因),其实严格说的话应该是月球意志的延伸,但是月球作为星体并没有“行星”的资格,只能算是地球的从属吧。
真正的“盖亚”意志的延伸物应该是所谓“精灵”或者“妖精”一类的幻想种,它们具有“智能”却没有“智慧”,相当于盖亚的触须。
关于这点,可以《空之境界》里面的魔术师玄雾皋月为例,幼年被妖精诅咒的他,成为了妖精的同类。之所以说具有“智能”却没有“智慧”,指的就是那种情形——能够思考和计算,但是却无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存在,甚至一个人换了发饰或装扮对他来说就已经是另外的人了。

盖亚制造出真祖是为了约束全体人类种(“盖亚”要抹消人类的原因在④中会有详细解释),也有说法说是由于朱月对于“盖亚”的背叛,具体怎么样可能要到《月姬2》中才会有解释。
盖亚要约束人类的原因简单来说也就是人类拥有了智慧,背叛了或者正在背叛自然意欲,而星系中只有地球没有自己的UO;这时朱月降临到地球上,与盖亚达成了协议——盖亚接受朱月成为地球上的住民,条件是以它为蓝本制作出“真祖”这一物种作为“盖亚意识”的代行者。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朱月似乎并不是真心想要帮助盖亚,而是想要占领这颗星球,因为月球已经死去了;它的办法就是借助于真祖,将所有人类重新转化为吸血种。
所以真祖们天生有着难以抑制的吸血冲动,这并非不是一种缺陷,而是朱月有意设计好的——真祖们自身也不过是被欺骗和被利用的工具;朱月被泽尔里奇“消灭”后,也仍然作为真祖的集体无意识继续存在,可见这“吸血冲动”本身就是朱月的一部分。
至于这设计好的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故,以及死徒这一存在又有什么意义,也许就是《月姬2》的背后主线;奈须也说过《月姬2》就是关于原初死徒“暗黑六王权”(The Dark Six)的故事。



第四层“意志”是“阿赖耶识”,也即是荣格所定义的集体无意识,型月世界观中的两大抑制力之一。

“集体无意识”的具体概念可以去翻看荣格的著作,这里主要讨论“集体无意识”作为人类的生存意欲是如何脱离(在那边看来是背叛)作为自然意欲的“盖亚意识”的。

首先,我们可以将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按照每一个种属想象成一种连续存在的“超生物体”:个体只是相当于一个单独的细胞,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只是这个“超生物体”的组织更新。
然后我们考察到这样一个现象——这种“超生物体”几乎是没有所谓记忆的,因为它没有用于处理记忆的“脑”的部分,在生物特征上处于极低的种类。
于是每一个种属就像一个不断失去记忆的人,每一次醒来他都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于是每一次他都重复同样的行为——这样“盖亚”或者说我们的星球得到了一种稳定的生态系统和动力源。

生存意欲能够脱离自然意欲的控制,其关键在于“文明”的产生——这也就是基督教中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的原罪。
文明本质上即是一种“外部化的基因”,例如被我们这个时代所熟知的Meme这种概念。
延续上文中对于“超生物体”的比喻,我们可以认为实际情形是这样的:人类这个种属一开始和其他物种一样,只是一个不断失忆的人;然后某一天,这个人发现他可以在外部记录下自己的记忆(不管是泥板书、竹简还是纸本甚至是语言这种声音媒介),这样他在失忆之后可以不用重复上次走过的弯路。
——这样每一代人都得以在死前保留自己探索世界的成果,下一代人便继承这种“记忆”继续开拓,于是人们通过“外部记忆”获得了永不磨灭的传承。

按照型月世界观的设定,如果照通常来预测,人类原本是应该最终演化成为地球的Ultimate One,即Type:earth;但是人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偏了,作为从属自然意欲的“人”,却走向了背离自然意欲的“道路”,这就是矛盾螺旋的开始。
“阿赖耶”原本是“盖亚”的一部分,接着却单独地分化了出来,这依赖于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所产生的理智。两大抑制力在根本的地方有着微妙的区别:对于“盖亚”来说,只要世界没事,人类怎么样都无所谓;对于“阿赖耶”来说,即使是要侵蚀掉整个星球,也要保证人类的存续。
此二者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是因为对于人类来说,如果星球毁灭了的话自己也存活不了,除非人类发展出了不依靠星球而存活的科技——事实证明这的确发生了。
等到“盖亚”意识到了人类对于星球的破坏,自身已经太过衰弱而无法抹杀人类,于是在临终前对太阳系的Ultimate One发出了求救。

总结一下,以“阿赖耶识”为主题的型月作品就是《Fate》系列:
“英灵”或曰“英雄”,可以说是人类种属的免疫系统,而触发和管理这类免疫系统的装置也就是荣格定义的“集体无意识”,或者说是唯识宗里面的“阿赖耶识”。当出现了危害整个人类种属的威胁的时候,少数被选中的普通人就会被集体无意识劫持而成为英雄将威胁加以排除,没错,英雄其实也是普通人,准确来说是一个疯了的普通人;而当威胁排除后,英雄自身就成了一个威胁,因此集体无意识又会将英雄加以排除以终结这个循环,于是,我们看到历史中的英雄往往毁灭在自己所拯救的人民手中——人民即乌合之众,集体无意识的万众一体。自古以来勇者和魔王的神话母题,其实就如同免疫系统和癌细胞的对抗(你够)。

三浦的名作《剑风传奇》中,有所谓的“深渊之神”,其实也就是集体无意识所汇集的湖吧。它之所以能够编织命运,是因为它就是人类的无意识——所以被选中的人在无意识中会得到贝黑莱特,而其他人在无意识中也会帮助他,于是一切看上去就像是巧合一样,或者美其名曰“宿命”。

“英灵之座”这一设定相信是取自北欧神话中的“英灵殿”(Valhalla),传说中阵亡的英雄们会被女武神领至此地,每天饮酒训练,直至诸神黄昏的来临(其实这是给北欧战士们洗脑,让他们去送死吧)。“英灵之座”也就是“阿赖耶识”的本体(?),而“英灵”即是集体无意识的触角。我们的历史中反复出现的神话和史诗的母题,就是英灵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中的例证;剧作理论中也有反复出现的英雄母题。凡人接受集体无意识的使命而成为英雄的过程本质上就如同“一见钟情的狂热爱恋”,即世人口中所说的“弥赛亚情结”。孟子“舍我其谁”的自觉和贞德的“圣灵感召”的狂热,本质上都是集体无意识侵入个体意识的结果。

英雄最初也只是凡人。力量从来都不是作为英雄的首要考量,而只是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虽说被阿赖耶识“附身”肯定是会增添其自身能力的;英雄能够魅惑人民,是因为他是用整个人类种属的声音在说话,犹如一千张口的合唱,因而如同催眠一般让人无法拒绝。
作为英雄和王,最重要的一种素质并非是智力或者体质,而是“器量”。人们在不知不觉情况下非常深入地理解了英雄这一属性——也就是人类个体所能够接收的集体无意识的容量。

“英灵”中有部分神性很高的特例(比如吉尔伽美什或者赫拉克利斯之类的半神),其实比起“阿赖耶”来说更偏向于“盖亚”——对于“盖亚”来说也有类似于“阿赖耶”的英灵的代行者,除去被所谓吸血冲动的缺陷所自我封印的真祖之外,“盖亚”的代行者也就是被称为“守护者”的幻想种或者某些上述英灵。

这里提供一个可能的例子:威尔士旗帜上面的红龙,象征着的就是英格兰的王权(阿尔托莉雅的姓氏Pendragon就有着类似“龙之王”的含义);红龙最早是当地凯尔特人所信奉的象征,后来成为了不列颠的守护者,传说在不列颠遭受巨大危机的时候,红龙会现身守护英格兰;因此亚瑟王就被传说是红龙的化身(一说是红龙代表威尔士人,白龙代表撒克逊人)。这种依托于土地的“守护者”,其实就是奈须的设定中盖亚的代行者,“龙”这种幻想种在某方土地遭受巨大灾难的时候(也就是说无法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解决的灾难),就会以传说的姿态现身。

另外,多神教转变到一神教的过程,可以认为是人类由自然意欲的从属中独立。因而代表自然现象的多神教神谱(火神、海神、山神之类),变为了代表集体无意识的惟一的神。可以说一神论的建立乃是人类意志胜过自然意志的开始。


第五层“意志”是“阿摩罗识”,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和前面的“阿赖耶识”统一,因为两者都同属于唯识宗里面的名词。

一如从“盖亚”中脱胎的“阿赖耶”,“阿摩罗”也产自“阿赖耶”的深处。人类的生存意欲背叛了自然意欲,而个体也同样背叛了全体,这样的个体的集合其实就是被世人称为“魔术师”的存在。

既然“神”没有认识力的,那么认识力就是超越“神”的;既然神只是一种意欲或意志,那么这种人就是否定意欲的——他们不仅否定“盖亚”的自然意欲,他们同样也否定自己种属的“生存意欲”。
脱离了意欲而自在的认识,本身就成为了一种特异的“意欲”;真要说的话,第五层的意志就是绝望吧,如同某句话所说——“人呐,怀着绝望的情怀游戏人间吧!”

现在回想起之前讨论过的诺斯底主义思想:一般宗教里也有禁欲,是一种对自身的节制或者道德;有的诺斯底信徒也禁欲,但不是出于道德或节制,而是一种反叛。
“因为性会导致生殖,这是这个世界的规律,这些反宇宙论者们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合法性,所以反叛这种规律;而对于基督教来说,生殖却是性唯一合法的地方。 ”
这就是诺斯底的终极反叛:凡是世界加于给我的,我都要反叛,直到在自己之内没有一丝外物,即使这意味着“什么都没有”的伽蓝之洞也一样;若是灵魂不存在的话,那就靠自己从“空”之中创生。

所以有《花镜》中的名句,“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每个人都是意欲的提线木偶,只有死亡才是完成,因而这句话是一种双关:落落磊磊既是形容傀儡断线之后散落一地的零件(隐喻死亡),同时也是暗示死亡带来的“磊落”心境。

总结一下,以“阿摩罗识”为主题的型月作品就是《空之境界》:
这是一个魔术师妄图挑战“空”的故事,关于魔术师的本质可以从以下的对话理解:
-「到底为什么追求那边的世界?那边可能什么也没有喔。」
-「理由什么的,早就忘记了。」

因为理由就是一种意欲,而魔术师不需要理由,只需要认识就足够了。
所以对于苍崎橙子来说,本体是哪一个、存在与否根本不重要,关键是名为“苍崎橙子”这一存在所拥有的认识力。
既然古往今来的哲人和圣人也没有明白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那我当然也无法理解。
果然所谓“阿摩罗识”要冠之以名的话,也只能是「空」之境界吧。


总论

星球的魂魄们响应“盖亚”而进攻人类(其中的具体原因在④中已讨论),这就是整个型月世界的故事在宇宙尺度上的主线,可以说是一曲人类与宇宙(自然)意志对抗的悠长史诗。
▪第一个抵达地球的是奥尔特(俗称蜘蛛先生),也就是Type:Mercury,水星的Ultimate One。然而似乎它因为搞错了时间预定表而降临得太早了(略萌……),于是从公元前开始就一直沉睡在南美洲的丛林里,由于把某个死徒的祖当做零食而被列入死徒二十七祖之中。
▪随后抵达的是朱月,Type:moon,月球的Ultimate One。这就是《月姬》故事线的开始,结果朱月却意外地被魔导元帅泽尔里奇所消灭;《Fate》的故事线在此之后(从魔术师挑战第三法•天之杯开始),接着是《空之境界》的故事线(只有短短几年)。
▪《空之境界》的故事线之后几百年,才轮到《Notes.》的故事线——其余的Ultimate One陆续抵达,与人类展开大战,地球(盖亚)已经死亡,世界一片荒芜。

虽然上文中将最初定义的那种“意志”分成了几个层次,但事实上这所有层次的“意志”是一个“意识连续体”,并没有界限,要说的话只不过是所处的势能不同而已。
这种意识连续体“显现”出了物质的表象世界,但是真正的本体却隐藏在不可知的帷幕后,也就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不可言说之物”,在诺斯底主义里面叫做“Ho Theos”,或者用爱手艺的话说是“无可名状的痴愚之神”——按照奈须的型月世界观的命名法则,它的名字乃是“TYPE:METAVERSE”。

所有的物理法则、星球意识以及生命意欲,只是它越来越细的触角;人类——不管是作为现代精神的人类,还是作为诺斯替主义的人类——就是对抗神的异乡者;无可名状之神的触角以本能和意欲的形态出现在人的意识中,安排人的行为,摆布人的命运;人的理智和某种更高贵的精神却总是想要反抗本能、摆脱意欲的控制,这就是名为“人类”这一存在的永恒主题。

这个永恒的母题同时也反映在了宗教崇拜的历史上:人们最开始崇拜的是“心脏”这种器官,心脏带有一种机械式的美感,如同压力泵,这反映了人们对于星球这种古老的类似机械的意志(盖亚)的崇拜;接着人类崇拜“生殖器”,以欲望为最高的美,这是对于意欲(阿赖耶)的崇拜;最近人们崇拜“脑”,虽然没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宗教,但是仔细想想,“科学”这种东西不正是一种崇拜“脑”的宗教吗?

最后,关于隐藏在不可知的帷幕后的“意志世界”是如何给我们创造出“表象世界”的幻觉,可以参考印度神话中关于大神梵天的记述:宇宙就是梵天的一个梦。
这个比喻贴切到可怕的地步——我们做梦的时候,梦的脉络总是会不知不觉随着潜意识的引导而发展;拓展到现实世界的话,那所谓的“宿命”,正是这个世界在偶然性的表象中受到必然性的引导。
Tags: 书籍
#1 - 2015-9-17 00:44
(この勝利を、近所のおばさんに捧げる!)
mark!
#2 - 2015-10-26 17:28
(夢的終端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夢的延續…… ... ... ... ...)
留名
#3 - 2017-1-4 03:06
(你好,啊啊,请不要在意我,我只是个无名的冒险者,请问,有委托 ...)
……强啊!
#4 - 2018-7-4 10:53
(Don't feel. Think.)
看完了
#5 - 2018-7-4 12:39
(星辰大海!)
突然发现大家好像有些误解?这文章不是我写的。原作者http://bbs.sumisora.org/read.php?tid=11050588
(澄空已死)
我只是感觉这文挺好的,为防止它消失在茫茫网络中,复制到这里留个档。。。
#6 - 2018-7-19 23:29
(Never knows best.)
好厉害的文章啊,读起来感到一丝恐怖,提起了学习哲学的欲望。
#7 - 2018-8-26 01:05
(Don't feel. Think.)
bgm不能收藏别人的日志真是太不好了
其实建议lz把原帖下面的评论也一并copy过来……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