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1 21:16 /
Layer:09Protocol

上田:……那么把这个放一边,我真的很困扰如何处理这里的颗粒噪点。



  

斋藤:我觉得这里这种样子挺好的。



上田:但我觉得这样的颗粒盖着让人都要看不清屏幕上的东西是什么了。当我第一次在电脑上看这里的标清放大成果时,我甚至觉得这上面根本没有任何关于正在讨论的不明飞行物的画面!(笑)特别是旁白明确的在提到“奇怪的飞行器”但画面上看不到任何的飞行器时,这实在让我很迷惑。我们试验了一些渲染方法,画面的确变得清楚点了,但是那种渲染不仅时间长,而且还会让机器产生很大噪音。结果得到的文件像是从华厦行宫寄回来的那么大。

斋藤:……

上田: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华厦行宫的手法来处理室内这些绿光。我想把这些留到剪辑时候再处理,但困难还是像华厦行宫那么大。(译者注:这里的华厦行宫是上田一贯很冷的冷笑话,强行在词前加Xana前缀,因为这一话中有讲到一个Xanadu计划……)




斋藤:……

上田:那么,斋藤先生。这一话大量的CG和真人部分是不是让你的工作轻松点了呢?

斋藤:嗯,某种意义上来说没错,因为我接手的镜头数更少了……但一旦这一话的素材进行剪辑的时候,事情又变得棘手了。那是一场无尽又凶残的标清放大处理狂欢,我记得我被搞的晕头转向。

  



上田:如果我当初在标清放大的请求单上标号的话,估计不会这么乱……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素材:一种是从数字磁带系统中采集出后标清放大的素材,一种是用了全新Q-TEC技术*处理的标清放大素材。我计划是把这两种素材结合在一起,但这些素材变得更加乱了。还有就是,我们把很多素材又重新用Q-TEC给放大了一遍后,得到了DPX格式的文件,然后我们再渲染出来,去把它与数字磁带采集出来的标清文件进行并排对比,有时候就会把两者给拼在一起,让他们看起来变得一样……(Q-TEC技术:Q-TEC公司开发的一项专为日漫处理标清放大的系统,这项系统在《玲音》修复进程一半后来是启用,所以后半段运用了这项系统。译者注:我觉得这项系统纯粹的坑爹,一不小心渲染出来的画面简直比直接不处理的标清画面还要难看,经其处理的作品中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就是《灰羽联盟》的蓝光,画质连DVD版的都不如。而《玲音》后半部分用了Q-TEC后的标清放大画面也可以明显看出没有前半部分普通标清放大看起来舒服。)




斋藤:重新标记时间线让其和原来的文件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帧率已经不同了,还有其他很多东西都变了——所以我们是尽全力做出最好的效果……但是标清放大的镜头越多,整理素材文件就变得越困难。

上田:当然好的一面也有,虽然标清素材只能放大处理,但至少我们得到的成果会和用于以前DVD制作的老拷贝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们就不用去思考“这里会不会有一点差别?”然后去检查一堆东西了。这对我来说是松了一口气。

  



斋藤:这点没错。之前的话,我们会花大量时间来寻找素材,同时还要确定每一个镜头是准确无误的。但手上的素材情况越差的话,我们的态度最终就会越倾向于“只要这段素材能和前后片段连的起来就满足了”。

上田:如果你把质量最糟糕的片段拿出来,然后把其他都改的和这一样糟糕,那么连起来就方便多啦!

斋藤:我可不会这么干啊!!

上田:哇,真是可怕。我们对于标清放大得到的锯齿状边缘也很焦虑,我们用了许多种方式试着处理掉这些锯齿,有时候一帧帧去修。但有时候锯齿无法去除,你不论怎样做就是去不掉。

斋藤:对我来说,相比于放大造成的锯齿,有些镜头标清放大后会出现一条看起来像和服上的宽腰带那样子的东西,更让我头疼。

上田:我们试着在剪辑的时候挑选最好的特定几帧来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没有什么能够挽救的。没错,有些镜头我们甚至又处理一遍后再做了一遍合成,但我不清楚这么做到底能用多大的提升。的确有时候这种情况是由于素材的保存状况导致的,有许多镜头胶片本身丢失了,然后我们手上有的素材又质量十分差,所以你也可以说整个制作环境就是十分艰难的。

斋藤:整体给我的是一种混乱的印象。

斋藤:嗯?这里有条奇怪的光线。




上田:我当初也注意到了,但是这是在原始胶片上就有的。而且这也有一种表现“神之降临”的效果,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华厦行宫的做法,于是我没去动。





Layer:10Love

斋藤:咦?这碟机无法读取这张蓝光。

上田:真的?!这真讨厌。也许这张是我为了检查质量刻录的BD-R的缘故?这机器的硬件升级过没有?

斋藤:应该升过。

上田:哦,好吧,我们只能看我专门为这种情况所准备的DVD了,然后依靠我们的记忆来聊吧。我肯定我们应该都记得的。

斋藤:你说的“DVD”指的是老版的那批?

上田:当然不是。我把修复后的版本也刻了DVD,你觉得我们聊修复看未修复的老版本有用吗!碟在这。*递过去*

斋藤:咦?碟机怎么开不了仓……啊,我刚才原来是忘记把碟放进去了。

上田:……你可真是心不在焉啊,斋藤先生!你有时候就是会犯这种典型的大错误,你忘记过上传整个文件夹,你不小心删过文档……

斋藤:上田先生,要记得当初是你哭着跑过来说你不小心把剪辑完成的第二话修复文件给全部删了!你这可是五十步笑百步啊!

上田:好吧,那么,开始最后一碟吧!

斋藤:11话到13话赶紧是被揉在一起一样,寻找储存着的素材十分困难,不是吗?

上田:那是我的台词!(笑)第11话简直是地狱!

斋藤:没错。不论怎么说,第10话的胶片总体来说还是保存的很好的,我觉得所有的镜头看起来都很完整。

上田:但还是有些镜头胶片拷贝上的画面和成品不一样,所以我们就不能用胶片的素材,只能转而选择标清放大了。这可真是煎熬,对吧?

斋藤:这部分实在是太残忍了,看着画质漂亮的胶片素材,然后把它替换成标清放大的画面。(笑)

上田:现在已经离那个时候有段时间了,很多可能已经不值得我再继续为其哀悼了,但你要是把两个文件并排放一起比较的话……好吧,我在抱怨了,但是除去那些完全没有救的部分外,我把所有的胶片素材都发给斋藤先生让他去填补那些空缺部分。

上田:哦,这一段很棒,所有内容都附在一大片白色之上。整个画面看起来像数字制作的质感一样,但这其实是胶片的素材。现在我回想起来,有些看起来像数字的镜头其实都是胶片做的,而且没经过任何后期清除处理。




斋藤:我明白,如果画面有强烈的光线扩散处理的话,的确会看起来有这种感觉。但你要是看示波图的话,就会发现波形不是纯干净的,不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像是父亲下楼的这一部分,如果我调整参数的时候不足够小心的话,整个画面都会直接黑掉。这种就十分麻烦了。这就有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感觉了,但这部分是带点幻觉感的场景,所以嘛,我觉得这样也可以。




上田:对。

斋藤:还有,虽然这部作品制作的时候,数字剪辑时加上去的效果都不是很好……要说的话就是看起来比较粗糙,而我个人因为无法重新把这些镜头做一遍经常感到失望。(笑)

上田:一个每天在用AE的专业合成师承认失败了?当年制作时,那些机器不是那么的有效,再加上产生的一大堆噪音,所以我们把应该一次合成完的场景分开来做。还有时候我们会渲染一次后故意做一个质量比较差的模拟拷贝,然后在剪辑室里,虽然用的是一个非线性剪辑的方式做的,我们还是把这样的拷贝素材加到磁带里,在视频切换器*上把它们合成起来。你看,我们只是用我们能做的方法做的这部番,根本没有考虑后来重制的可能性。用通俗点的话来说,我们做的合成都是当场临时完成的。我不觉得你需要每处都重制成我们当初做出的成品样子。(视频切换器:在磁带与剪辑器中间的一个仪器,用来混合或者抹除不同素材的信息,可以制作出故意扭曲的画面或者是有意加强的噪点颗粒等效果。)




斋藤:但是这整个修复的目标就是准确的表现原始信息和原始的样貌,同时让画面看起来更好。这是我心理上的一个标准。

上田:想要重制出原来制作的那种味道可不容易,但是你要细究的话,现在来说画面大小都不一样了……所以即使你把所有的都重制的和以前一样,我可能还是会要求你去重新做一遍!

斋藤:这个房间的场景在很多方面来说都是个棘手的问题,虽然我尽全力做了我所能做的。




上田:没错,但是如果我们把全部都直接标清放大处理的话,整个氛围看起来就不会这么棒了。所以当你想到“现在这画面已经比以前新了八九成”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很好一些么?

斋藤:是的,没错,但是……最终来说,这还是让我很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