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14 15:46 /
我自己呢,入宅也算是比较久了,我第一部有记忆的日本动画是时间飞船,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应该有看过这部动画。当然老的国产动画看的就更多啦。后来入宅呢则是因为Evangelion,所以因为这点,大概喜欢的动画都是比较偏向宅系的吧(当然是指狭义那个宅,otaku,并不是指广义上那个宅),比如我的头像Lain就是一部很典型的宅系动画(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动画)。今天之所以忽然心血来潮打算写这么个文章,大概是因为看了做了12年的大鱼海棠,忽然发现自己已经看了那么久的动画,忽然有这么点点伤感,于是忽然想写点什么感叹则个……(然而真相是Otaku之魂泛滥了233)

粗糙的点评……可以跳过不看的
======
言归正传,先来说说这部电影吧,先从大家认为比较好的地方说起。
这部动画的画面和场景,观众们的评论一般都还是不错的。各种场景和特效感觉也很唯美。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以及3D化下,确实让人觉得不错。不过还是有些瑕疵。首先,可能是制作周期偏长的缘故,3D制作的场景和2D制作的场景会出现一丝违和感,最典型的就是椿第一次去见神婆的时候,从内向外的展现土屋的时候,违和感很重。另外还得说说分镜,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分镜也是挺有意思的。最突出的就是各种远景,包括土屋啊,以及故事到了最后大面积的远景的镜头感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和土屋在一起的时候,由于土屋本身的结构会显得景色很协调,然而一到近景就显得比较无力了,经常就是把角色“啪”的一下直接放在了镜头前,很少有令人觉得舒适的运镜感。

说道镜头,很多人觉得是动画所以无关紧要,然而一个好的镜头运用能为影片增色不少,比如“著名”日本动画人,今敏,他的镜头语言就十分出色,他把运用在电影里的镜头技术用于动画中,将“无技巧剪辑”运用到了极致,会让人觉得“镜头仿佛有了生命力”,有兴趣的可以去感受一下今敏的动画电影。

回到正题,其实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椿一个人在一个废弃的土屋中间坐着,然后镜头拉了一个大大的广角,把周围很广阔的景色都照了进去椿一个人坐在中间,在巨大的荧幕上只有小小一点,然后周围的景色顺着春夏秋冬这个环境变化一直变化着,在那一瞬间,你忽然意识到椿是非常孤独的,这个镜头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还有类似开始仪式时带的傩戏面具、睡着的角色有呼吸的动作以及在水下衣服的漂浮感等细节,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些细节的。

好了接着说说音乐吧,其实我觉得不用说太多,因为只要搬出吉田潔的名号就足以说明一切了。影片中的音乐直接使用了来自于《日本人はるかな旅》的音乐,这是一部讲述大和民族起源的纪录片,感兴趣可以看看(当然,纪录片观点接不接受这就不关我事了),所以使用的音乐都很苍茫缥缈,感觉很配大鱼海棠的氛围。

顺便说一下关于外包的事,其实我个人是不反对外包的,尤其现在中国各方面其实确实有些落后,我觉得中华民族应该是个包容的民族,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变迁,融合了不同的文化,才有了现在的中华民族。再者,日本动画早起也曾经出资在中国成立独立的公司,或者把作画等交给中国人制作,这在上世纪60~90年代的日本动画中会有出现,如果大家喜欢看手冢治虫漫画改编的动画应该会有看到过中国公司的名字。当然我也能理解因为民族精神而排斥这点的人,我也希望能看见自己国家的优秀配乐嘛。

关于剧情设定等方面,这是个争议挺大的部分,反而也是我思索最多的地方。
其实这片的表达方式挺拙劣的,实在是太直白了。举个例子,同样写一朵花,小学生的作为就会写“那朵花真漂亮”,而有点写作技巧的人可能并不会这么写,而是通过花在不同景致下的样子,或者自己和花的往事,从各种侧面和事例中让人感受花很好看。然而这个片子太过于直白,就仿佛把剧本扔给你看,片中关于“流泪”的画面多到令人反感,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的。现在普遍观点认为剧情里关于爱情的桥段是最大的败笔。爱情嘛,我本人还是挺敬谢不敏的(废话你是个死宅),之前也说过我比较喜欢宅系动画,对爱情通常来讲不是太感冒,至于某些新世纪时尚现代潮流爱情观题材电影就更不能接受了,这还是我第二次到电影院看一个爱情片,(第一次是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恍如隔世啊),所以我就不打算多评论了,不过就我的观点来看,这剧情还真是挺蛋疼的……也不知道为啥导演要这么拍,兴许这是导演他自己经历的往事?(笑)
======
粗糙的点评结束



正文开始
======
不过虽说如此,我觉得设定中也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这部剧中的主要角色“椿”,她的名字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一句话,而很有意思的是,另一个主要角色“湫”,其实大家可以对比看看,“椿”和“湫”,木对水,春对秋,在中国五行里,水和木是相生的。而春和秋呢?之前提到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里的春秋并不是季节的春秋,并不是说季节那个春秋,而是指生长和死亡,生和死也是庄子喜欢的讨论的问题之一。

所以说这么一对比就挺有意思了,似乎从名字上就能感觉湫是为椿续命这剧情是导演钦定的了。

关于大鲲,大家都知道来历我也就不多说了。不过我一直很好奇导演是怎样想出把“人”比作“鱼”这么一个想法的。我不知道导演这个想法是否来自于庄子,不过庄子确实和鱼很有缘分。除了开篇“北冥有鱼”提到了鱼,在《庄子•外物篇》中也有庄子假借鱼口吻说话的故事(就是涸辙之鲋的来源),而在《庄子•秋水篇》中也有著名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故事。在《庄子•大宗师》中甚至感叹道:“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可以说庄子认为“鱼”就是逍遥的象征,而从《庄子•齐物论》最后很有名的“庄周梦蝶”更可以看出庄子“物化”的思想,人可以是鱼,可以是鸟,可以是蝴蝶,这种思想大概会很难令人理解吧。

当然啦,这完全也有可能是碰巧,导演磨叽磨叽写剧本呢,忽然看见个金鱼儿在旁边游,一拍大腿就写了,跟上面那些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过就算如此,这个设定确实也很有趣,你看,画面开始,鲲赤裸着来,旁白讲述人们都是从鱼而来,而人死后又变成了鱼,随着故事的进行,到了最后,鲲再次赤裸着浮上了海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取自《庄子•齐物论》)。首尾呼应,这里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微妙的。

至于其他,句芒后土之类,大多出自《山海经》《淮南子》等(所以你们这些道家书籍天天讲神鬼故事到底是什么居心,怪不得都是些天书)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设定就是关于“椿”他们种族,既不是神,也不是人,虽然他们掌管自然规律,但是他们却叫“其他人”,而“湫”却自称自己是天神,恩,总觉得里面大有文章。

就我自己认为,这部电影本身有四条剧情线,一条是鲲-椿-湫这条表线,还有一条里线,以及神婆线和鼠婆线,鼠婆线自不必说,剧情根本没交代清楚。而神婆线呢?其实大家也看的出来,整个剧情本身就是神婆设的一个局,从鲲死掉变鱼开始,诱导椿去找他,然后骗取椿的寿命,紧接着把湫的寿命也骗到手,最后让湫变成自己的接班人。当然由于还有一根隐线,我们并不知道神婆为什么要这么做,也许跟“湫”是天神有关?而且其实大家的生命换来换去,似乎没有一个人少点寿命,也没有一个人多一点寿命……

说说里线吧,大家更注重于感受表线中的爱情部分,不过仔细想想看,我忽然觉得椿对鲲,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一种爱,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更像是一种“责任”,而湫对椿的爱更像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他们俩都仿佛是某种“殉道者”,对一个梦执着的燃烧自己的生命。而正是这种执着,一环扣一环,带来了灾难,带来了后面的果。
其实我忽然没来由的在电影厅里感到了一丝害怕。为什么会害怕呢?知道一种说法么,当人看见某种他无法企及的东西的时候,他只会生出两种情感,一种是无比向往,所以他会狂热的喜欢上,去追寻。另一种则是无比厌恶,因为他永远也做不到。

说到这,影片中有一句台词颇有意思,“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其实这句话很多人看起来觉得很可笑,甚至觉得“很中二”。确实,这种人怎么能存在呢?你想做啥就做啥不管别人听起来似乎很自私。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还真有一个人是这么想的,这个人就是“庄子”,正是这部片子灵感的来源。

《庄子•逍遥游》中,曾经说了一个故事,说惠子问庄子,他有个大葫芦,但是质地太脆没法装水,切开又太扁没有办法装东西,就把它砸了。庄子就说,你这人真没有可持续发展观。于是就讲了个故事。说宋国有个人会做护手霜,靠这个做漂洗生意挣钱,一年就那么几块钱,然后有个人要买他的护手霜,一下子就扔出几沓钞票,你说我卖不卖?傻子才不卖呢,于是这傻子就把配方卖了。然后这个买护手霜的家伙就跑到吴王面前游说,结果吴王大冬天打水仗,因为这个护手霜大败越人,于是吴王就奖赏了他很多钱很多地。然后庄子就告诉这人,你看,看事物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会不同啊。

而这段话引出了庄子颇为重要的思想,即“齐物”。在《庄子•齐物论》中写道:“齧缺问王倪:‘你知道各种事物相互间总有共同的地方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齧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呢!’齧缺接着又问:‘那么各种事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虽然这样,我还是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还是先问一问你: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酿成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标准呢?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猵狙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别!’”

是不是看起来颇为纠结?其实他说了一个很显然的道理:处在不同焦点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问题的时候,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就像喵星人,他有时候会不会这样想:“哼,那个愚蠢的人类竟然睡在那么奇怪的叫床的东西上,还要盖被子,看我多么机智”说着,就把自己肥大带着皮毛的屁股往键盘上蹭了蹭。当然了,我不是猫,并不知道猫之乐,不过我似乎经常从它的双眼中看到一丝轻蔑……

而同样在《齐物论》中,还有这么一段话:“倘使我和你展开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那么,你果真对,我果真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果真对,你果真错吗?难道我们两人有谁是正确的,有谁是不正确的吗?难道我们两人都是正确的,或都是不正确的吗?我和你都无从知道,而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与晦暗,我们又能让谁作出正确的裁定?让观点跟你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如此,那么我和你跟大家都无从知道这一点,还等待别的什么人呢?辩论中的不同言辞跟变化中的不同声音一样相互对立,就像没有相互对立一样,都不能相互作出公正的评判”

感觉是不是很绕,不过道理还是很容易懂的。带着主观偏见去理解一切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并不能让你看到事物的全貌,从而并不能得到合适的结论。

在《齐物论》的最后一段有关于“庄周梦蝶”这一出神入化的描写,蝴蝶和庄子似乎没有了界限。蝴蝶便是庄子,庄子便是蝴蝶,然而这只不过是身为“庄子”的一部分罢了,所以身为蝴蝶的庄子和身为庄子的蝴蝶却不自知。

回到动画,“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其实想想看动画里的人物,他们都在试图做着自己认为的善良之事,比如鲲想要救椿,椿想要把鲲还给妹妹,湫想要保护椿,众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族群以及自然的运作。然而正因为此,他们却无形中给予了他人伤害。鲲去救椿结果死了,他的妹妹便受到了伤害,椿一心想要养大鲲,却忽视了众人和湫,湫想要保护椿却牺牲了自己和众人,而大家为了维护族群和天道,又要杀死鲲。这本来就是道德困境,现实中莫不如此。善与伪善只有一线之隔。

大概这也是有人会觉得人类很可悲的地方吧,明明拥有智慧,却又把自己关入这样的牢笼里。

于是,在庄子的世界里,一头巨大的鲲自由自在的游动,又化作自由自在的鹏在天空飞翔。虽然他会被鷃雀蝉鸠嘲笑,也必须要依赖水和风,但是总有一天他会冲破虚空,来到真正自由的地方,与姑射山的神人相会。
“而这个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胆一些,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

======
不知不觉5000来字了,应该没有人会有耐心看完这堆废话吧……忽然发觉写着写着就变成长篇大论了(笑),已经不是在写大鱼海棠了,而是在写“我”自己的“大鱼海棠”了。我其实也算很早就关注这部电影了,这次上映第一时间就去看了,也看了大家的评论。那么多年了,每个人都在成长,世界总是在变化,作为一个单纯的看客,忽然有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觉(然而并没有)。虽然12年的答卷,似乎并不能让大家满意,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也不会认为本来就弱势的中国动画能够一飞冲天,成长和进步都需要一步一个台阶,不过起码让我感受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条想要养大的鲲。

顺便,你们这群死宅别老看什么动画片辣,多关心关心身边的人,免得像椿那样,忽视了可怜的湫。






题外话
===========================================================
发文了几天,见到了大家不同立场的回答,其实也感觉挺高兴的,这其实说明观影者很广泛,各种不同想法的人都有,而且都很愿意思考,其实这是很棒的。虽然其实一直打算默默看不说话,不过最后还是忍不住回帖了,我在回帖里大概讲了一下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所以也把它放到这里来吧。

“其实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解读”大鱼海棠,事实上我在文中也质疑过导演其实根本没有好好看过庄子,要不然他是不会选个“椿”来做主角的。因为庄子里的“椿”虽然能活“八千岁春,八千岁秋”,然而庄子确认它是个和其他一样的不起眼的事物罢了。实际上最后我也说了,我说的是“我的大鱼海棠”,并不是导演的。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看到太多评论说“椿”是个中二,是个恶棍,应该人道毁灭,这样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论,所以我试图告诉一些人“另一种思考方式”。比如剧本仍然不动,但是一切反转,椿放弃了鲲,救了族人,或者湫为了救族人杀死了鲲,仍然会被这样批判。现实中每个人也会遇到同样的道德困境,比如佛陀救兔子饿死了鹰,比如为了保护鹿捕杀狼,结果鹿过多繁殖最后仍然灭亡,,比如见义是否为,比如那些信佛放生的人,甚至比如你路过一个乞丐,与电影不同,没人会帮我们写剧本,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庄子最伟大的思想莫过于“齐物”,他试图告诉我们, 万物都是处在对立统一的,并且总是在变化发展的(“鲲和鹏”“至人,圣人,神人”)。庄子表述了矛盾的普遍性,而在西方,同样的辩证方式慢慢演化到了黑格尔,到了马克思,成为了可能更完善的理论。当然庄子的思考也不是全面的,他考虑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却没有考虑到矛盾的特殊性(这点依然有争议,庄子是不是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到现在依然是很有争议的部分),所以并不是说庄子说的就是对的,当然,他的思考方式是值得去理解的。“


“当然了,有人认为这是爱情,我觉得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导演并没有直说,所以其实还是想让观者有自己的见解。

我一直认为剧情和人物是为了某种目的服务的,就像上面我用庄子所说,事物是不断在变化发展的,剧情也总需要产生某种变化,而万物总有矛盾性,所以不同的选择其实往往应该更全面来看。
当然,抛开这些扯淡的哲学问题,导演通过角色的选择决定剧情的走向,导演肯定是想要表达什么的,如果不这么做,就根本没意义了。
就比如拿这部片子来说,椿划成鱼浮出水面,然后回去被网缠住,然后小哥看了一样,说“哦,关我鸟事,妹妹走,咱去玩Pokemon GO”——全剧终[s:ac:哭笑]那还演个鬼

所以其实这片的逻辑就是从椿被家人说不要信任人类,到因此害怕小哥被网缠住,到小哥为了救她而死,到为了偿还小哥被神婆骗去交换寿命,到湫为了帮助椿导致鼠婆,椿爷爷之类的事,再到椿因为灾难的缘故选择救众人,然后失去法力直到最后湫把椿送走把自己彻底交给了神婆,因此神婆得到了接班人,实际上是有因果逻辑的,而之所以为什么“椿”要这么做不那么做,之所以“湫”要这么做不那么做,正是因为导演想借此表述什么,当然观者的理解不一样也是很正常的,限于观者和导演个人经历的不同得出来的答案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人觉得椿这么做就是中二,然而有的人会觉得她为了完成梦想很执着,有人觉得湫这么做很傻,然而有的人就认为他这么做很痴情,这是依赖于人身为个体的不同经历所决定的。当然这导演这表达方式和水平有问题我就不吐槽了……

再拿EVA举例,在EVA的TV版中,绫波丽死了三次,从最初的绫波丽收藏司令的眼镜,对司令有着别样的感情,到最后因为碇真嗣的缘故牺牲自己,当最后一个绫波丽出来的时候,捏碎了司令的眼镜,其实导演层层递进把这种变化描述的很好,然而如果观众抓住“你他妈杀我女神,垃圾动画毁我青春”,那就毫无意义了……而事实上,这种言论在某些弹幕网站里几乎遍地都是……我都不知道他们是为啥看动画的,难道不是来听一个与你素不相识的人,讲一个你所不知情的神奇的故事来的吗………… ”


顺便一提,泥萌思考那么多,有女朋友吗,有还看什么动画!赶紧陪女朋友啊,不然就和椿一样了啊
#1 - 2016-7-14 16:16
大鱼就是导演梦到的。他在2004年梦见自己养了一条小鱼,鱼越长越大,长得比鱼缸还大,比水池还大,比湖泊还大,最后比大海还大,只有天空才能容得下它。
于是导演就根据这个梦,制作了Flash动画《大鱼海棠》,也就是这个电影的前身。
2007年,导演又做了一个梦,梦里他感觉自己就在大海里,身边都是一群无比巨大的鱼。于是他又受到启发,写出了人的灵魂变成大鱼的故事主线。
#1-1 - 2016-7-15 13:55
岩仓玲音
原来是这样啊,感觉挺有意思的XD谢谢补充
#1-2 - 2016-7-15 17:51
收集者
然而他没有能力把想表达的东西通过故事完美展现出来就是一大败笔 再好的主题都会毁在故事的残缺
#2 - 2016-7-14 18:41
(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用小孩去演绎《庄子 逍遥游》,好比毕加索的画与儿童画的画。如果毕加索的画是超越常识,而儿童画的画是没有常识。
庄子的思想(超越常识)在小孩子的演绎下就显得缺乏常识,十分不成熟,更何况观众都是普世价值观的成年人。(成年人看回以前的自己也会感到很可笑,很幼稚。)
#3 - 2016-7-15 00:42
(为什么有超神作这一评价……)
兄弟,来信道么(bgm38)
执着偏激,感觉既是导演又是自我。
#3-1 - 2016-7-15 13:54
岩仓玲音
XD,信什么道嘛,我可以去理解某件事,但是不代表我要信它呀
#3-2 - 2016-7-17 12:15
非常交易
岩仓玲音 说: XD,信什么道嘛,我可以去理解某件事,但是不代表我要信它呀
可以可以,理解就好,2333.
#4 - 2016-7-15 14:46
庄子就说,你这人真没有可持续发展观
=》
庄子就说,你这人不擅长使用大的东西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