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21 19:36 /
很显然,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京都一贯的草莓味的校园,草莓味的社团,草莓味的青春,草莓味的救赎。不幸的是,因为混入了草莓味的欺凌,让我作为一个曾经校园欺凌的亲历者,数次几乎无法继续。题材的特殊,让本次的救赎变得犹如梦幻。


本片是一个完全的主视角电影和一个完全的京都动画。即一个因为欺凌同学,后又遭欺凌的男生,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并封闭内心,最后被自己曾欺凌的女生所拯救的故事。然而京都系小清新并不是适合任何故事的。

拯救的故事确实作为主体,但是不可以因此回避问题,否则只会让整个救赎故事变成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我们来试举一个例子:一个猥亵幼女的男人/二战杀害平民的侵略者,后半生因为羞愧而自卑,最终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走出阴霾重拾阳光,拍摄为一部温情的治愈系电影《阳光诊所》。

因为要求这种治愈性,所以不得不回避最关键的问题:校园欺凌行为是正确的吗?是的,男主确实有道歉,但是他的道歉是在整个电影轻飘飘的框架之下的:他为不能站在女主的角度思考问题而道歉,他为不能理解而道歉,他为没有抬头放眼看世界而道歉,他为没有融入集体而道歉,他的道歉并非指向欺凌是否正确的信念,而是指向人:女主,甚至不是女主个人而是包含了女主的大家。

仿佛只要抬头放眼,一切罪恶就不复存在,世界就只有阳光和彩虹。是的,一切都没有那么糟糕,整部电影仿佛抑郁康复指南。但是逃避道德问题,造成很多关键地方只能语焉不详,让整部电影显得异常心虚。要治愈就不能戳破这个美丽的泡泡。

接下来是配角分析——此电影是完全的男主第一视角眼中的大家。这里我主要分析我眼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女主:女主角大概是日系价值观最喜欢的角色形象,不论对错只读空气。毕竟在那种各打五十大板的集体主义中,只要一个人能读空气,就是天使温柔善良。女主真的认为自己会给他人带来不幸,而有负罪感吗?对不起,我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负罪感而只看到了自卑。如果从罪恶的角度讲,很显然无论是小学被欺负还是大桥事件,女主都没有“做错事”。女主的道歉,只是为自己“活着”的事实道歉。

从结果上讲,假设女主不存在,那么就不会破坏男主和大家的融洽氛围,也不会造成男主被欺负的后果。因此女主怀疑的不是自己“做错了”,而是自己的存在价值。撇开欺凌的道德性,我们需要为女主的玻璃心负责吗,我们必须去理解女主的自卑吗。女主的存在不仅事实上造成了整个事件,还是事实上许多动植物死亡的罪魁祸首。所以如果女主因为屠宰场动物的死亡而自责自杀,我们必须为没能保护她的玻璃心而自责吗?因为电影刻画女主的圣母形象,默认了必须去理解女主的道德绑架。

女主道歉了那么多次,有对真正错误“自卑”的反省和道歉吗?女主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存在吗?并没有,她只是为自己给他人带来的麻烦道歉,她只是“张开眼,抬起头”,去盲信这个世界的温柔。如果这个世界不如她所愿的那么温柔,她迟早还得再跳一次。

黑毛:无论如何认同她对女主玻璃心的洞察,她都是大桥事件毫无疑问的罪魁祸首。电影的洗白显得苍白无力。其实反证法即可——假设游乐园里没有黑毛自来熟,可想而知这会是一场欢乐的活动。但是在电影这种不谈对错,只谈理解的框架下,会变成一种无法自圆其说的危险发展。

黑毛被孤立,除了黑毛以外的大家获得了快乐。正好把黑毛和女主的立场调转,如此治愈的电影,当然无法容忍如此鲜血淋漓的发展。所以黑毛必须被理解,她不被理解,整个电影的框架就会自我矛盾,实非电影想要洗白黑毛。

一切都太相似了:她不被理解,女主也不被理解,她迁怒他人,女主自怨自艾,女主已经被孤立,不能让她再被孤立。除非从对错理解,整个事件的框架才会显得通透——因为是不对的啊,小学时代是男主,游乐园事件则是她。当然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女主的存在,但是我们难道不能说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学校的存在吗?

如果存在什么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我们不可能去追究所有背景所有要素,而只能制定一个可行的一般标准来——也就是道德上的对错,谁“做错了”引发了事件。指责女主的耳聋,女主的插班,女主再度和男主交朋友的行为,显然是不道德的。欺凌行为才是不道德的。

绿毛:唯一的完美形象。真正的善良温柔。不主动去挑事,该甩锅的时候也毫不客气。从男女主的角度讲,集团里的她和黑毛一样可怕。在各打五十大板的集体主义看来,她是个bitch。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她有过劝阻,她保持着无懈可击的正论,她唯一没有做的只是理解男女主。从理解的角度讲,她甚至不如黑毛。她永远是那么的自我中心,她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类型。

她不是公务员,没有关心民间疾苦的义务。即使是,也不可能对任何单独的个人负责。她不是正义斗士,她没有义务为了被孤立的人和全班彻底决裂,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她只是一个真正温柔善良的女孩子,会为了被欺凌的同学说一句好话,会为并不那么熟络的小学时代朋友祈福而折一千只千纸鹤。即使你不去抬头放眼,不去理解她的温柔——如果世界都由她组成,也不会存在校园欺凌了吧。

丢掉互相理解的幼稚幻想,放弃大家必须理解我的中二要求,认识到自己首先是独立个体其次才是集体一员,看清人和人彼此孤独的现实。正因为没有理想中完美的理解,于是不能互相的理解人们才需要随时代社会变化的一般标准(道德善恶),不能互相理解的人和人之间才诞生了感情(笨拙交流)。
Tags: 动画
#1 - 2017-5-21 20:55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楼主,山田答记者问你看了没?(bgm38)
确实是这样...全片把欺凌这件事本身淡化了。开始我看这个片子也是揪住这一点的,不过理解了欺凌这件事本身在片子里只占了23分钟之后,就知道导演意不在此了。如果真的以欺凌为核心去写,叙事会更凝重一点,对配角的刻画会更多一点,也会在孰是孰非的问题上尖锐一点——然而这不是编剧(和资方)想拍的电影
因为时间有限,导演是“只写石田能看到的东西”,讲的也是石田这个人的改变和救赎。
------
#1-1 - 2017-5-21 21:58
narcissus
但是你就是写一个空中楼阁。如果是轻音你可以虚化,如果是玉子爱情你可以虚化。这个主题你没法虚化,你虚化就会显得后面的救赎也很假很虚。

我在举例《阳光诊所》还有后面分析黑毛 绿毛  反复写了。不是什么东西你精简了,就可以提炼出你想要的故事,你要是写个草莓味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肯定是浑身难受。

山田答记者问我看了,她表达的基本就是我看出来的导演态度。我一开始就说这是一个主视角的救赎故事,举例和她说的一个意思。

没有罪孽的话,何来救赎之有呢,所以最后只剩下一个心理康复过程。但是这个心理康复过程不足以说服人,例如我就觉得为啥要一个没认识到自己猥亵幼女罪孽的人康复呢,他在认识到罪孽之前多受一点内心折磨反而是GE。
#2 - 2017-5-21 22:03
(群号:811855283,打架看主页)
作为一个曾经的校园欺凌者,并没有在将也这里找到共鸣,大部分原因应该就是这片的欺凌篇幅占用太少,完全就是理想化的过场,情节铺垫又不够充裕,糖衣炮弹来的太不是时候,并没有很深的感触,只觉得片子讲故事的节奏太有问题,前期慢,信息量较少,后面太赶,完全不能融入其中。。
#3 - 2017-5-22 07:27
毕竟每个人看动画想体验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4 - 2017-5-24 02:04
(今天睡到自然醒了)
绿毛可没有你说得那么好,如果说黑毛是挑事者,她至少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是为了实行自以为正确的准则,基本就是传统的那种有追求的反派。而绿毛则才是社会中最常见到的社会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欺凌人的话,不在意推一把;如果要温柔的对待,也不介意做一个好班长。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种人一般才是所有恶的真正实行者,而事后则会习惯性的把责任推到别人。你看几次她被指责时,第一想到的都是推卸责任。黑毛这种,如果想法发生改变,行为就很有可能发生完全相反的反转;而绿毛这种,则基本上不大可能发生改变了,只会随着别人的趋势而动。
#4-1 - 2017-5-24 08:56
narcissus
你说推就推咯,没看出她哪里想去推一把。你觉得利己就利己吧。她没有正面反抗而已,没看出她哪里随着别人的趋势。她是恶的实行者,那么全世界都是恶的实行者。

不是自己的责任为什么承担,脑子有坑?
#4-2 - 2017-5-30 15:42
ykrank
narcissus 说: 你说推就推咯,没看出她哪里想去推一把。你觉得利己就利己吧。她没有正面反抗而已,没看出她哪里随着别人的趋势。她是恶的实行者,那么全世界都是恶的实行者。

不是自己的责任为什么承担,脑子有坑?
你说没有看到,那就没看到咯,又不妨碍本来有。你说没有责任就没有咯,反正你没看到;你说有坑就有坑咯,反正你看到了
#5 - 2017-5-24 02:07
(今天睡到自然醒了)
所以根据先进的革命经验,我们应该对黑毛进行思想再教育,让她来带领大多数软弱的<删除线>小资产阶级</删除线>绿毛来实现真正的改革
#6 - 2017-5-24 02:08
(今天睡到自然醒了)
你看,这才是最后还算HappyEnd的原因呀
#7 - 2017-5-27 20:31
(看动画片吼啊!)
【他的道歉并非指向欺凌是否正确的信念,而是指向人】
比较好奇楼主提到的”指向欺凌是否正确的信念的道歉“是一种什么样的道歉。
#7-1 - 2017-5-27 21:46
narcissus
就是如我所说的,是对罪行的道歉,不是对个人的道歉。道歉无非是形式,口头上的表述并不重要。

欺凌者为被欺凌者所拯救的故事,不觉得是假的欺凌嘛。没有女主的拯救,假设较为记仇的希望他去死,那他就死了嘛?被欺凌者的仇恨,即使有这样想法也是可以的理解吧。

他也好女主也好,对“正确”没有概念,只是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所作所为遭到外界的唾弃而羞耻,最终的拯救无非是去相信去奢求着外部世界的温柔。

我看到某个地方的评论感觉很有那么点意思:日版嫁给大山的女人。
#8 - 2017-6-11 11:48
草莓味儿的欺凌,对就是这种诡异的违和感....(bgm38)
它要真能写出欺凌中的草莓味儿来也好,但我又委实是没看懂这些人在闹腾个啥。我实在是找不到理由说服自己受用这个草莓味儿的欺凌啊,就像遭不住樱桃味儿可口可乐....
#8-1 - 2017-6-11 17:50
narcissus
巴菲特喜欢樱桃味的可口可乐。
#9 - 2017-6-12 10:26
想问一下“草莓味的欺凌”具体指的是什么?因为怕自己理解错了,是指文章的第五段,还是指京阿尼的制作?
#9-1 - 2017-6-12 10:49
narcissus
主要还是第五段啊,制作你甚至把战争描写得很梦幻也可以。但是这次梦幻里面有避重就轻的要素,所以也有这部分的因素。

七三开吧。
#9-2 - 2017-6-12 11:29
[蜡烛]
narcissus 说: 主要还是第五段啊,制作你甚至把战争描写得很梦幻也可以。但是这次梦幻里面有避重就轻的要素,所以也有这部分的因素。

七三开吧。
是,我也觉得主要问题不是出在制作上,而是内容上对于听障者与欺凌失格了。不知道LZ对于s1上的那篇文章有何看法,我看到原作者访谈时“听障者只是作为故事的一个要素”还是有点火大的
当然叙事上电影也有一定的毛病,后面的剧情因为删改了配角的心理活动,他们的动机也变得比较难理解了...我觉得23分钟后的部分更像是“草莓味的青春伤痕剧”,加上比较日式的展开,“就算带着罪孽也要活下去”,应该也有它的价值吧
#9-3 - 2017-6-12 12:54
narcissus
京阿尼的不归路 说: 是,我也觉得主要问题不是出在制作上,而是内容上对于听障者与欺凌失格了。不知道LZ对于s1上的那篇文章有何看法,我看到原作者访谈时“听障者只是作为故事的一个要素”还是有点火大的
当然叙事上电影也有一定的...
没有什么好火大的,因为山田尚子拍这个的出发点就无关正义。她自己就是这么想的,她应该是代入了男主角,虽然原因不同,但是同样因为什么事情感到羞耻。不要求她自我反省写罪与罚吧,这也是她的自我心理治疗吧。

无非这个自我宽恕在很多对普遍标准有信仰的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看来,还不如不宽恕。罪就该受罚,没有内部心理反省,外部世界也要惩罚他,这才是he。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