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10 22:37 /
森見登美彦,这个人很是神奇。
我既没有细查过他的个人经历,也没有阅读过他的个人著作。
唯一交集也可能只有《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以及《四叠半神话大系》这两部作品,但也就是这两部作品,恰恰给了我一种“啊… 这家伙跟我一样有什么地方坏掉了”的感觉。
我不知道也从来没深究过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究竟是森見的个人经历,还是说他阅读过某种学术著作?但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既是字里行间中所渗漏出对现代生活的一半激情和一半阴郁。我写下这篇文章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记录和描述这种森見式的洞见与我现实生活所产生的共鸣。

现代性所构筑的“自由”的秩序体系,本身便使得不确定性的恐惧嵌入到个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中。人们不再天然地属于某个秩序体系,只能通过努力达到某个体系的要求而获取其成员资格,而达不到其要求的个体就会被贴上“无用”的标签,成为现代性的垃圾。现代化因而在持续不断的产生数量惊人的垃圾,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你不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便是对高度流动的现代社会之不确定性的恐惧。

但是单单达成体系的要求还不够,现代性的流动性还会逼迫已加入秩序体系的人继续疲于奔命,光一次不够,只有持续不断地、无休止的满足现代性的要求,才能够加入、并且持续跻身在这体系内,不至被当作无用的垃圾而清理掉。况且现代性本身并无一个终极的、确定性的目标,它只是在以“自我超越”为名义不停地做着自我否定,被卷进这场漩涡中的个体对此毫无抵抗能力,只能努力追随总处于变动中的标准,以求继续满足现代性的认同指标,持续获得属性身份而不至于被社会所抛弃。

于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即插即用的短暂关系,所以森見的洞见...
用马克思话来说就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而用鲍曼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正从一个前设的(pre-allocated)的“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s)走向一个“普遍关照”(universal comparison)的时代。”

在《四叠半神话大系》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脱离政府监管,半只脚已经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刚步入校门就被无限的可能性围得水泄不通,即使强似拥有时光回溯能力的主角也被一遍遍地诱至深渊。

大学生不再需要至高真理,不再需要领导,因为领导蜕变成了榜样,而唯一真实有效的权威,是在众多权威里必须做出选择的自己。与海德格尔所说的一样——“人是被抛入世界、能力有限、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这个受造之物对世界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己本身则常有烦恼。处于众人中,孤独生活,失去自我,等待良心召唤,希望由此成为本身的存在。”

当大学生从充满秩序的政府体制(义务教育)中被抛到这个世界(社会)时,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各种可能性的无限集合体:一个在它的边缘充满无数的尚在寻找或已经失去的机会的容器。它比任何个人生活都有更多(充满痛苦得多出)的可以努力去发掘更不用说是去采用的可能性。世界从此充满了无限但又不可触及的希望…

正如《四叠半神话大系》里樋口清太郎师傅所说的:
“我们大部分的烦恼,是来自于梦想另一种有可能的人生。
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可能性这种不能指望的东西,正是万恶的根源。
你必须认同无法变成其他人的自己。”

又或是森見式的“鸡汤”:
大概有人会说:
"反正你还年轻,人生有无限可能。
天底下没有那种蠢事。不可以惯坏年轻人。
俗话说“三岁看大”,而我已经二十有一,再过不久,就诞生在这世上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了,事到如今,一个年轻人就算试图改变自己的人格,做些无谓努力,又能怎样呢?
若是勉强扭曲已经变得硬邦邦、屹立在半空中的人格,充其量就是喀嚓一声折断而已。
你必须拖着如今在眼前的自己,终了一生。不能对这个事实视而不见。
我坚决打算睁大眼睛。
可是,有些惨不忍睹。”

也许,我们最终的下场也会像主角一样,在过完瑰丽多彩但又毫无意义的八周目一样,最终结局的意义是选择直面荒诞滑稽,毫不留情的生活本身还是无限Loop的循环,我们自己也不得而知。至于这是个好结局还是坏结局,我想肯定也会有两种人在争论不休吧,第一种人想必看到的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未来,这种人我认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新世界的新“秩序”;而第二种人却可能还在为失去“生活意义”而每天还在行尸走肉不再主动掌握命运的主角叹息吧。

而这两种人正是我自己的缩影,前者是现在我,而后者则是三年前的我。

幸运指的是什么呢?是轻便灵巧的涉世可以随时转身,是纽带易于断开,是义务易于取消,是游戏规则的生命不会超过甚至还短于游戏进行的时间。是接受虚无也就是接受孤独才是常态,接受荒芜的未来才有可能布满自己的脚印,接受性欲才是爱情的真正面目的恍然大悟。

正如《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里的前辈孤独良久一样,正如学園祭事務局長扮演女装大佬一样,也正如事務局長与内裤大头目和纪子的无厘头爱情一样。

随兴而起,却又随缘而止,这便是已成常态之“恶”,于是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文笔太丢人,写不出花花的味,溜了溜了(bgm38)
Tags: 动画
#1 - 2018-9-10 22:43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这是一个生鱼忧患 死鱼安乐的时代(bgm38)
我是求生欲不怎么强烈的死鱼(bgm38)
#2 - 2019-1-15 22:29
(有情皆孽,无情太苦。)
后现代,单向度的人
#3 - 2019-3-10 11:21
(advaita)
《吴飞:这个时代的精神体系到底怎么了?》:

“像在70年代以前,或者是说刚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当时的经济改革只是作为手段,它是为了服务一些可能更崇高的一些东西。但是慢慢地这些作为目的变得越来越虚无,人们越来越不相信,但是现在又找不到别的替代物,没有真正思考出来更高贵的东西是什么,所以目的就变成手段,但是从国家和社会来说,它的政策可以这样来制定,但作为每个个体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一个更高的生活目的。如果陷入到一种物质的这种商业的,或者是什么权力的这种追求之后,就是生活中只有这些,那么精神状况必然是出现问题。”
#4 - 2021-1-24 23:33
(真的)
其实我一直好奇的是,作为大热作品的作者或者编剧,不局限与动画小说漫画音乐。很多人都是早早就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至少相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很不错的成绩。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中仍然可以体现出普通人共同苦恼和困惑?我很好奇,到底他们作品中所表达的情绪和普通人遭遇挫折困难后所体会到的,到底是一个东西吗?而像四叠半里面主人公的遭遇,是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广泛共鸣的,作者真的体会过这种苦恼吗?难道一个优秀的创作者可以做到没有体会过,却仍然可以深入观察别人的生活,可以很好的表达一些东西吗?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滑稽,因为那些伟大作品的作者自然不可能把笔下人物的生活都体验一遍。但我还是觉得,艹,这也太不公平了
#4-1 - 2022-12-24 22:44
cmt2022
也许是因为早早取得的成就并没有使他们产生超级大的阶级跨越。以及大多数人对生活的基本认识应该是在成年前就基本固定了,对生活的感触也是那时候居多,而成名是在思想成熟期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