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 15:03 /
随着长颈鹿主动打破舞台与观众之间的第四面墙,整部作品的可解读性得到了空前的拓展。鲁迅曾以中国人比洋人的脖子更长来调侃中国人的看客文化,德思礼太太的长脖子也为她窥探左邻右舍时平添一把助力,可见脖子长好看戏这事是个全世界、全年龄层都挺统一的观念。观众这个概念自舞台剧开始就一直是少歌核心设定的一部分,而在动画中这一概念经由监督的手后更为深入。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观众,被扮演的观众在舞台外看却仍然是演员。这个过程在在不断嵌套后,少歌的动画构造了一个多维度的平台,让观众有了更多自行解读的可能。

虚幻的第一个舞台——虚假的100期starlight

这是包袱最响的一个舞台,华恋与光的命运的舞台,前后有很多细节可以对照。比如说,光从一开始打算一个人上演starlight到最后说出想跟华恋一起starlight;比如说,华恋说舞台是生存的意义,而光就是她的舞台;比如说,光警告华恋,你再继续下去会被卷入我的舞台之中,永远困在这里;比如,最后两个人握着手,一起放在position zero的标志上,与她们11话一起starlight的时候一致;等等。

将100期starlight与舞台外的现实对比的话,很容易发现100期的starlight不现实,过于“美好”了。华恋和光是不可能成为现实中100期的主演的。在华恋被踢出主演队伍的时候已经过了7个月,B班话说的这么重应该是已经到了换演员的最终期限。之后华恋从一个英语小白到通读整本starlight,又经过了不可测的时间。在她跑去地下空间找小光的时候,100期的starlight距离上演已经不足2个月了。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早就已经被踢出主演队伍,这之后跟其他99期成员没什么交流的华恋,还是早已经退学的光,都不可能获得主演100期的机会。而在片尾出现的那些100期舞台上的道具,不管是巨大的长颈鹿还是王冠,都不可能抛开前面近一年的排练重改剧本,重新制作。

但是话又说回来,一定不可能吗?奇迹和魔法都是存在的,所以这依然是一个开放性结局。只能说,那张大家一起吃火锅的照片,笑的是那么违和。

虚幻的第二个舞台——虚假的REVUE

这是最早被大部分人看出来的一个舞台,随着长颈鹿电话铃声的响起,在地下的巨大空间上演的超现实武斗,很难被认为是真实的。少女歌剧在第七话抛出复杂的世界观设定前被吹捧,抛开偶像厨的原因,剩下主要得益于这份意识流的表现。如果说REVUE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这个舞台上有太多匪夷所思、不符合逻辑和物理常识的细节;如果说REVUE只是舞台少女们的南柯一梦,它又显得过于真实,在整个剧情的大脉络上浑然天成。我已经写过9篇关于REVUE细节的整理,在此不多做赘述。

虚幻的第三个舞台——虚假的圣翔音乐学园99期

这是最上帝视角的一个舞台。这个虚假的99期在第七话大场奈奈的时候就打了预防针。因为蕉的命运的舞台的机制的不确定性,让整个动画剧情的真实性都打上了问号。蕉的命运的舞台真的只是简单的回溯时间吗?每个人的每个行动每句话,到底是真实的选择,还是仅仅是剧本上的一句话?是谁的剧本?正是因为有着第七话的铺垫,才打响了最终话的这个包袱,整个圣翔音乐学园或许都是一场梦。这个舞台是构建在5岁的华恋脑海中,在青梅竹马的光离开后用以慰藉自身的舞台。如果华恋能在第11话的REVUE幕间脑补7名舞台少女给自己打气,那么整部动画都建立在幻想之上也未尝不可。

这解释了很多剧情上的生硬发展、演出手法和逻辑上的不融洽。从剧情上来说,这解释了为什么光出现之后华恋除了光以外再也看不见其他人其实就一个;为什么两个人总是不断的重复着“你还记得那个约定吗?”这句话;为什么要采用华恋给光写信但是光不会回复这种设定;为什么最终话中7个主演坐在一起吃火锅,还要特意给一个早已没有交流、没有共同语言的人以及另一个早已经退学的人准备碗筷;等等。这些现实中明显生硬的剧情如果放到舞台上,作为一个5岁少女的自我中心的幻想,就变得颇为现实。

而在演出手法上,片中出现了多次大小华恋和光在观众席上看着starlight的表演的这种演出,第10话中甚至直接出现在了舞台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10话中,光恋两个人逛完东京塔海洋馆,在华恋高兴的提起约定的时候,那个突然在画面中出现的低着头的5岁的光,以及后面一连串突然坠机的剧情。这是否就代表着5岁的华恋心中那不能忘却的伤痛和背叛?这种演出手法无疑是把华恋和光都升位成了某种高于当前舞台的存在,支持了第三个虚幻的舞台的成立。

而在逻辑上,为什么华恋的non non哒哟剑法天下无双?从虚幻的第二个舞台的角度是因为华恋的话触动了她的对手,但如果站在第三个虚幻的舞台的立场上,则是因为华恋战胜了自己。华恋在舞台上的敌人都是她自己幻化的自身内心的脆弱,那么她否定了对手的同时,自然也就否定了自身的脆弱,获得胜利也就水到渠成,而这恰恰与第11话中7个舞台少女在她身边出现相吻合。又例如starlight为什么注定是悲剧?这是因为光离开华恋是一个注定的事实,她远在英国,了无音信。所以不管现在的梦做得有多美好,梦醒之时注定是悲剧,所以华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要做重新回到克莱尔身边的芙洛拉。

虚幻的第四个舞台——虚假的少女歌剧

这是最直接的一个舞台。少女歌剧作为动画的本质是一个手游兼舞台剧的偶像企划的广告,再加上这个企划本身对观众的定位和TV的进一步的暗示,对于其他作品来说的第四面墙对于少女歌剧的很多观众来说一开始就是不存在的。第七话后吸引了不少不能跳出动画本身,无法看到这个舞台的纯动画观众,相信这部分观众最终的观影体验肯定比不上那些“99期创造科的大家”,但少女歌剧本身的质量也算上乘,纯动画观众带来的流量和事先登录数也创造了商业价值,也算是互惠互利了。

从舞台剧发展到tv动画,少女歌剧的动画做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变化。最大的变化自然是作品主旨的变化,又或者说是topstar的定义。舞台剧中的主旨是“同伴”,强调的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而动画中的主旨则是“高浓度友情”的那个“她”,舞台少女最终的追求变成了身边人,所以牵手和拥抱等各种发糖画面遍布了整部动画。舞台剧中在开篇就打破了第四堵墙,或者说直接把观众也摆上了舞台。而动画中则是通过若有若无的距离感,构造了第五堵、第六堵、第七堵墙,或许还有我没发现的第八堵墙,观众可以自行穿越每一堵墙,在每一堵墙外看到的景色都有不同。

为了实现这一切,动画在人物上的突破尤其值得称赞。舞台剧上的角色因为时间的关系,人物的设定颇为的模板化。在开场的人物介绍之后,人物之间的辨析度就不高了,角色和角色之间几乎没有区别,全程在跑剧情。在动画之中,角色和角色之间依然具有着强烈的相似性,但在许多关键的特质和行为上却完全相反,每次华恋在REVUE上的对手戏都是一次相同又完全相反的舞台少女的碰撞。这种做法让9个角色形成了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又泾渭分明,给舞台少女这个大的概念构造了9个不同的维度。如果站在第三个虚幻的舞台上,把9个舞台少女合一为“舞台少女——爱城华恋”,此人物的丰满程度是我见过的动画之最了。

动画在REVUE的部分加入了更多的魔幻的元素,不管是成为topstar之后的命运的舞台,还是会说人话的长颈鹿,都是舞台剧中不曾出现的。舞台剧中的魔幻元素都有恰当的幕后逻辑,是舞台组成的一部分,而动画中的魔幻元素甚至弥漫出了舞台,让观众难以界定自己是在观赏魔幻,还是已经成为了魔幻的一部分在被别人观赏。现在来看,少歌的动画的格局比舞台剧要大得多,层级和境界也要高得多,这对于尚未上演的舞台剧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而动画如果出续作,更多的内容就代表着要先扫去现有的已让观众置身其中的魔幻。从这些方面来说,我有蕉病,我不希望动画再有第二季了。

看这部作品时我有着大量的既视感,都是我看过的精粹的片段在我脑海中留下的烙印。第一个虚幻的舞台让我想起盗梦空间中最后那个旋转的陀螺;第二个虚幻的舞台让我想起驭星者中讴歌的青春;第三个虚幻的舞台让我想起功夫最后拿在手里的那个棒棒糖;第四个虚幻的舞台让我想起被动画拖累的海猫,如果海猫的动画做的好一定会比少歌还要精彩吧?九位一体的舞台少女的演绎让我想起乒乓和四叠半;再生产的画面让我在脑海中浮现出一曲绝对命运默示录;相似又相反的角色让我回想起空之境界。露女士的starlight用两个女儿顶一个老婆的做法让我心有余怜,不自觉的加入刀马旦的大军;而REVUE的高潮又让我联想到战姬绝唱。我一直说战姬绝唱一个季度就一话能看,而看了少女歌剧,我相当于一口气看了7个季度的战姬。“只有我过去救不了你,所以我会过去,但是你也要过来”的这种最终光恋牵手的逻辑手法宛如境界线上的地平线的重演。等等等等。简单想想就有10多部作品,仔细回忆的话少歌恐怕至少触动我想起了20多部作品中的亮点。少歌在单方面做的或许没有这20部作品那么深入,但20多个亮点糅合在一起展现出来,哪怕糅合的再松散也让人觉得闪闪发亮,这就比南极强多了。
Tags: 动画
#1 - 2018-10-1 15:20
(盗号狗不得好死……)
川水dalao对少歌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一句又把南极拉出来鞭尸23333
#2 - 2018-10-1 15:24
我还是没能明白少女歌剧讲了什么……特别是最后一集看懵。
我就是那个“不能跳出动画本身,无法看到这个舞台的纯动画观众”TAT
#3 - 2018-10-1 16:39
(必须保卫战争)
你的做法和古川一样,都是在外围打转、把水搅浑,始终不肯给、当然更主要的是给不出来一个直指核心的东西。你当然可以说一切都是虚幻的、假的,但就像绝望先生所说的一样,梦结局在任何作品中都是禁手。命运、注定的悲剧、摘星的罪,你只要能把这三个核心推动力解释清楚,就算是故事成立,可千万别说是恋光注定要争夺唯一的starlight的光芒啊,双叶组、天鹅组都是简单收场,偏要让来恋光组演韩剧?
承认无深度所以难以享受,承认演出精彩所以可以享受,我都接受。但非要在这片里享受深度,还是太为难了。这就是一个以角色为核心搭建松散舞台的美少女动物园,不是反过来的从世界观开始逆推角色。最后的宣言我能看作是你实际上已经放弃了上述的所有解释吗——它就是一个拼凑物,一些很cool的点子和画面。
#3-1 - 2018-10-1 19:50
川水
作品核心的东西我给了,就是百合糖啊。虽然我对于用搞百合的形式展现舞台少女的魅力存疑,但就结果来说还不错。
就我个人来说,我享受这部作品只是享受她让我想起的过去的美好片段,顺带古川构建的这个可以自由解读的开放的盒子很有趣。
#3-2 - 2018-10-2 00:08
这是不是太讽刺了?动画观影已经到了一个危机时刻,这几年观众愈发拼命去为作品内容寻找象征界的正当理由,因为“深度”是“享受”的前提。所以究竟在享受什么?不如说观众是在害怕花费许多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享受”,如果没有享受我竟然又在干嘛呢?这时就难以掩盖实在界的创伤了。有没有“享受”并不是自己规定的,因为享受都是大他者的享受。为了大他者的享受而必须引入意识形态的透镜,享受才能具有意义。例如,只有经过坎贝尔英雄之路的正当化我们才能接受某种享受的正当性,何况英雄之路是一种最僵硬的意识形态。越难以解读就越有“深度”,其实我们寻找的不是深度,而是刺破意识形态让我们直面实在界创伤的一记痛击。

我看了一话之后感觉不妙。可能是武士道大资本的脚镣太沉重难以跳起舞来。
#3-3 - 2018-10-3 02:04
川水
tmpfs 说: 这是不是太讽刺了?动画观影已经到了一个危机时刻,这几年观众愈发拼命去为作品内容寻找象征界的正当理由,因为“深度”是“享受”的前提。所以究竟在享受什么?不如说观众是在害怕花费许多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竟然没有...
要嘛追求严密的解释,要嘛靠爱,前者证否,后者证是。除此之外或许还有别的东西,但可能都不值得述诸于口了。难不难解读倒是无所谓,烧脑和不明觉厉最后反响也差不多。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3-4 - 2018-10-3 05:36
秘则为花
tmpfs 说: 这是不是太讽刺了?动画观影已经到了一个危机时刻,这几年观众愈发拼命去为作品内容寻找象征界的正当理由,因为“深度”是“享受”的前提。所以究竟在享受什么?不如说观众是在害怕花费许多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竟然没有...
预设深度来享受表面是知识分子才做的事情,我没记错的话lz也是名校学生。
一个合格的意识形态主体还是应当能够随时在评价两端穿越,只有适当的施与否定才能证明自己是规则的掌控者。把作品当作物神只能强化内在的空虚感,反而继续去膜拜它,最后生出越来越多的解释。与其说作品是有深度的,不如说我的评价才是有深度的。
#3-5 - 2018-10-3 13:58
秘则为花 说: 预设深度来享受表面是知识分子才做的事情,我没记错的话lz也是名校学生。
一个合格的意识形态主体还是应当能够随时在评价两端穿越,只有适当的施与否定才能证明自己是规则的掌控者。把作品当作物神只能强化内在的...
我自己该怎么办以后再说。我要反映是“动画分析界”在“吹爆周期”中的功能。我自己应该快参与了十个吹爆周期,这种体验的确跟一个人看完全不同。这种享受的主要部分甚至不是观影,而就是吹爆这件事本身,没有比这个更直接的大他者化身。吹爆吹到真的爆了的时候就是意识形态阳痿之讽刺了。因为这样的周期太多,一些神话建构的企图变得十分明显,几乎过于直接了,但是底下的文本并没有承载时代症候分析的内容。回顾一下近期的“动画分析界”都有什么“成果”,大致如此。这要么是说明我们很滑稽,要么是我们太匮乏。
#3-6 - 2018-10-3 14:56
秘则为花
tmpfs 说: 我自己该怎么办以后再说。我要反映是“动画分析界”在“吹爆周期”中的功能。我自己应该快参与了十个吹爆周期,这种体验的确跟一个人看完全不同。这种享受的主要部分甚至不是观影,而就是吹爆这件事本身,没有比这个...
哈哈哈,确实是这样。
#3-7 - 2018-10-8 22:52
absurd
秘则为花 说: 预设深度来享受表面是知识分子才做的事情,我没记错的话lz也是名校学生。
一个合格的意识形态主体还是应当能够随时在评价两端穿越,只有适当的施与否定才能证明自己是规则的掌控者。把作品当作物神只能强化内在的...
感覺不是預設,而是一種後果。很多時候,第一眼的直覺,基本決定所謂「深度」的下限。我評價一部作品,很多時候是從直覺,然後回溯細節,再從細節到核心,是從里到外,然後外到里過程,很多時候,直覺和最後得出「里」差別不大。
#3-8 - 2018-10-9 00:10
秘则为花
absurd 说: 感覺不是預設,而是一種後果。很多時候,第一眼的直覺,基本決定所謂「深度」的下限。我評價一部作品,很多時候是從直覺,然後回溯細節,再從細節到核心,是從里到外,然後外到里過程,很多時候,直覺和最後得出「里...
先假设再检验,它即是目的又是原因,这不就是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的“目的因”吗?没毛病啊(bgm38)

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形而上的观点:有一种东西,它即是导致事物运动的内在趋向,又是事物运动后的最终结果,始终高悬于事物之上,指导着整个运动过程。正是因为这个东西存在,你才能够把运动描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把运动两端的a、b描述成一个更大的c,而不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事物。这些因果推理的条件是内含于你的认知图式的,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先验的,是先天综合的一部分。我只是说,这种先验却不是哲学先验,而是社会先验、历史先验的,它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文化资本和身体习性。事实上,也只有bgm的准知识分子们会热衷于构造复杂内涵来享受动画,弹幕刷过去“蕉哥是我老婆”就够了。让我来说,这种情况下享乐的对象其实就是理论,而不是单纯的动画。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误认为理论不是出于自己的构造,而是内含于动画的,就不啻于是将信仰的神力赋予了神像,那就是在不自觉地自欺,进而崇拜物神了。
#3-9 - 2018-10-9 07:53
absurd
秘则为花 说: 先假设再检验,它即是目的又是原因,这不就是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的“目的因”吗?没毛病啊

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形而上的观点:有一种东西,它即是导致事物运动的内在趋向,又是事物运动后的最终结果,始终高悬于事物...
是依附于理論的一種價值判斷,他確實隨著知識和經驗誕生的沒問題,但已經是我的一部份了,怎麼享受對象不是動畫呢?那你說說動畫本身能直接被人享受嗎?誰都會當動畫只是一個對象而非什麽神的產物。
#3-10 - 2018-10-9 14:56
秘则为花
absurd 说: 是依附于理論的一種價值判斷,他確實隨著知識和經驗誕生的沒問題,但已經是我的一部份了,怎麼享受對象不是動畫呢?那你說說動畫本身能直接被人享受嗎?誰都會當動畫只是一個對象而非什麽神的產物。
这里就是存在误认啊。。。

“物神”的意思是认识不到“物”乃是人的认知实践、劳动实践的产物,而是把它当作一种纯客观的结果崇拜。神像是因为有威力而被人崇拜吗?不是,神像是因为被人崇拜而有威力。前一种观点将人的认知实践、劳动实践的产物扭曲为了物的客观属性,这种误认、自己与自己敌对的结果就是“异化”。

那么,什么情况下人才能成为物的主人呢?只有在你随时可以打破神像的时候,用齐泽克的话说,就是适当的否定性要素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识形态主体,随时可以逾越规则者才是规则真正的掌控者。意识形态内在地要求对它的否定。

所以说,准知识分子之所以要加“准”字,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在意识形态两端穿越的技巧,显示自己的神像的主人不是为它去编造繁复的说辞,而是随时可以回身一榔头打碎它。这个体现在动画的“吹爆”周期中,就是像这篇文章一样,给神像拉上花里胡哨的布帘,却不试试转身去推倒它。于无深度处虚设深度,于无张力处硬生生地构造张力,你说这个过程中是在享受什么呢?就是崇拜物神了。

这是就着齐泽克的话说的。在齐大爷看来,不通过意识形态的透镜扭曲大他者的欲望为你的欲望,你自然是无法享乐的。但热衷于去磨这个透镜,还是准知识分子的一种身体习性。“得鱼而忘荃”、“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忘掉鱼竿和规矩,自然就只能停留在第二重的“看山不是山”,而不是第三重的“看山还是山”。那你又看了一个什么东西呢?
#3-11 - 2018-10-9 18:38
absurd
秘则为花 说: 这里就是存在误认啊。。。

“物神”的意思是认识不到“物”乃是人的认知实践、劳动实践的产物,而是把它当作一种纯客观的结果崇拜。神像是因为有威力而被人崇拜吗?不是,神像是因为被人崇拜而有威力。前一种观点...
意識到神像是被人崇拜才有威力(√   -- 當然動畫要依附我的解釋才變得厲害或者不厲害
總是持有一種否定態度而非貫徹自己直覺(√   -- 直覺只是我的一個初始的情感和態度喚起
沒有無端構造,沒有刻意說辭(√  -- 我有檢驗我所說的每一個詞,我可沒說我也可能最終完全反對我的直覺,我回溯過程中是基於作品,從細節開始的,而非從上層開始,所以每一層,我都有好好體驗過的。

所以你也沒有反對我說的話,我回去看看這裡,感覺我有點偏離話題了。假如是享受本身,可以說艾薇那種也算享受。但動畫評論本身,你得有一定的準則才成立的。誤認為動畫評論等於享受動畫也很可怕。我覺得你們說的「吹爆」還有一種狂熱的氣氛在裏面,這個的確是扭曲的,無法保持個體獨立觀點很可怕的。
#3-12 - 2018-10-9 20:40
秘则为花
absurd 说: 意識到神像是被人崇拜才有威力(√   -- 當然動畫要依附我的解釋才變得厲害或者不厲害
總是持有一種否定態度而非貫徹自己直覺(√   -- 直覺只是我的一個初始...
我为什么要反对你说的呢?我就是说,这个深度即是原因,又是结果,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身体习性,始终高悬于作品之上。知识分子要做的,就是对她反复穿越、抽插、凌辱、调教、sm、中出,以证明自己是她的主人。这就是一个婊子,你要是把她当圣女裹上一层层的布帘就没看头了。所谓“吹爆”界就是教团,还不如“社保”界呢(bgm38)
#3-13 - 2018-10-9 22:44
absurd
秘则为花 说: 我为什么要反对你说的呢?我就是说,这个深度即是原因,又是结果,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身体习性,始终高悬于作品之上。知识分子要做的,就是对她反复穿越、抽插、凌辱、调教、sm、中出,以证明自己是她的主人。这就是...
主要看了tmpfs的觀點,感覺確實有人沒有正確對待動畫評論,而想參與到其中才看動畫,有點扭曲。覺得賣藥營業也有這種感覺,他們還想藉此輸出他們的價值觀
#3-14 - 2018-10-10 09:33
川水
秘则为花 说: 这里就是存在误认啊。。。

“物神”的意思是认识不到“物”乃是人的认知实践、劳动实践的产物,而是把它当作一种纯客观的结果崇拜。神像是因为有威力而被人崇拜吗?不是,神像是因为被人崇拜而有威力。前一种观点...
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我在这造神了?还是说喜欢的动画夸两句不去过多的提它的缺点在你看来就是跪倒在神像前的仆从?所以阁下看动画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不是准知识分子,不批判不得开口?这种知识分子情怀也太扭曲了。
#3-15 - 2018-10-10 09:38
川水
absurd 说: 主要看了tmpfs的觀點,感覺確實有人沒有正確對待動畫評論,而想參與到其中才看動畫,有點扭曲。覺得賣藥營業也有這種感覺,他們還想藉此輸出他們的價值觀
动画的评论是否也是动画的一部分?如果动画带上meta元素了答案是否又应该有所区别?反过来说,在我看来,享受动画的时候想完全剥离内外部环境,寻求纯粹的动画的这种清高,可以理解,但也是缺乏意义和价值的。
#3-16 - 2018-10-10 11:18
absurd
川水 说: 动画的评论是否也是动画的一部分?如果动画带上meta元素了答案是否又应该有所区别?反过来说,在我看来,享受动画的时候想完全剥离内外部环境,寻求纯粹的动画的这种清高,可以理解,但也是缺乏意义和价值的。
肯定不是動畫的一部份,當然你開彈幕看動畫另外說,但那玩意也很難稱為動畫評論。不太懂為何缺乏價值,你在看的時候已經產生好壞的判定了...........
#3-17 - 2018-10-10 13:32
秘则为花
川水 说: 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我在这造神了?还是说喜欢的动画夸两句不去过多的提它的缺点在你看来就是跪倒在神像前的仆从?所以阁下看动画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不是准知识分子,不批判不得开口?这种知识分子情怀也太扭曲了。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于无深度处虚设深度,于无张力处硬生生地构造张力,说得够清楚了吧。如果你还觉得我说的话是针对动画而发的,你根本就没看懂我在说什么吧。
#3-18 - 2018-10-10 16:36
川水
absurd 说: 肯定不是動畫的一部份,當然你開彈幕看動畫另外說,但那玩意也很難稱為動畫評論。不太懂為何缺乏價值,你在看的時候已經產生好壞的判定了...........
我的缺乏意义和价值的说法不好,应该说是我认为关注纯粹的动画本身并不比关注动画的评论更具有意义和价值,又或者说享受动画并不比享受动画评论来凑热闹更高级。让人感到扭曲的原因并不是是非的问题,而是所处立场、享乐方法、关注点不同产生的差异。
#3-19 - 2018-10-10 16:43
川水
秘则为花 说: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于无深度处虚设深度,于无张力处硬生生地构造张力,说得够清楚了吧。如果你还觉得我说的话是针对动画而发的,你根本就没看懂我在说什么吧。
你没有一句话是针对动画而发的。
#3-20 - 2018-10-10 20:22
absurd
川水 说: 我的缺乏意义和价值的说法不好,应该说是我认为关注纯粹的动画本身并不比关注动画的评论更具有意义和价值,又或者说享受动画并不比享受动画评论来凑热闹更高级。让人感到扭曲的原因并不是是非的问题,而是所处立场、...
你把動畫評論當成一般娛樂雜誌看,當然..........沒問題,但你要注意一點,本來動畫評論是基於觀賞體驗的,即使他不能說一種觀者間直接交流,也是一種間接交流了,而不是反過來。要是翻過來那就是一種本末倒置了。這個原則性的東西還是要認識到。

觀看是一種原始過程,評論是一種後繼過程。你討論誰更有意義沒太大意義,我在說他們以一種錯誤的形式在觀看動畫
#3-21 - 2018-10-10 20:56
川水
absurd 说: 你把動畫評論當成一般娛樂雜誌看,當然..........沒問題,但你要注意一點,本來動畫評論是基於觀賞體驗的,即使他不能說一種觀者間直接交流,也是一種間接交流了,而不是反過來。要是翻過來那就是一種本末...
你说的我同意,我个人也是如此,但我不能断定以这种以我不取的形式看动画就是错误的。bgm永无止境的“评分到底怎么给”问题也是一样的。现在似乎没有一个标准能评判动画到底要怎么享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才说,两者中一者并不能被评价为比另一者更正确,更有价值。而在这种情况下,造神的狂欢与自我意淫的娱乐显得低级,但对这种行为进行指责也是缺乏立场的,尤其在很多广告动画比起动画本身的质量本来就更在意作品知名度的时候。有些动画,就是本末倒置的。
#3-22 - 2018-10-10 21:13
absurd
川水 说: 你说的我同意,我个人也是如此,但我不能断定以这种以我不取的形式看动画就是错误的。bgm永无止境的“评分到底怎么给”问题也是一样的。现在似乎没有一个标准能评判动画到底要怎么享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才说,...
你就承認你在享受評論或者社交,而非動畫本身好了,爲什麽還要說你在「享受動畫」?看熱鬧,然後囫圇吞棗地看作品,或者爲了某個能參與到動畫評論的點去看,有真正在享受動畫嗎?不如說你在享受動畫社交。你怎麼「用」動畫我沒權說,但不是享受動畫本身卻在虛偽說我在享受動畫,怎麼可以接受?

有些動畫就是本末倒置這個說的好,那麼本身也不在意動畫做的怎麼樣,他們只想你享受其他動畫以後的東西,這個本身就不是想讓你享受動畫,你為何還能說這是享受動畫?這不是邏輯上的錯誤嗎?
#3-23 - 2018-10-10 21:48
川水
absurd 说: 你就承認你在享受評論或者社交,而非動畫本身好了,爲什麽還要說你在「享受動畫」?看熱鬧,然後囫圇吞棗地看作品,或者爲了某個能參與到動畫評論的點去看,有真正在享受動畫嗎?不如說你在享受動畫社交。你怎麼「用...
问题还是回到了动画的定义上。10年前我可能会大骂伪宅,现在已经接受萌二和云观众是圈子的一部分了,可能我的逻辑屈服了吧。但本质上也不是一个逻辑问题,是一个解释和定义的问题。
#3-24 - 2018-10-10 22:08
absurd
川水 说: 问题还是回到了动画的定义上。10年前我可能会大骂伪宅,现在已经接受萌二和云观众是圈子的一部分了,可能我的逻辑屈服了吧。但本质上也不是一个逻辑问题,是一个解释和定义的问题。
不是動畫圈子就代表所有人享受動畫,這也是個邏輯問題,我在討論的是享受動畫這種行為本身,吃飯和享受吃飯是兩碼事,同樣,做和動畫相關活動和享受動畫也是兩碼事。當你要是這個概念變窄時,必須加上其他的條件進行區分,而不是拓寬這個概念
#3-25 - 2018-10-10 22:48
川水
absurd 说: 不是動畫圈子就代表所有人享受動畫,這也是個邏輯問題,我在討論的是享受動畫這種行為本身,吃飯和享受吃飯是兩碼事,同樣,做和動畫相關活動和享受動畫也是兩碼事。當你要是這個概念變窄時,必須加上其他的條件進行...
拓宽了实用啊。
#4 - 2018-10-1 18:18
(故事一定要有个结尾,虽然可能不是美好的,但希望是浪漫的 ...)
#4-1 - 2018-10-1 20:10
川水
只简单的看了开头,这位可能就是我说的看不到第四个舞台的人。当然了,没有要求规定观众必须从舞台外面看戏,也没有要求规定观众不能只在乎故事讲得怎么样,观众有权也可以只在影视作品中追求写实,期盼构造一个伪真实的二次元。但这种观众看布莱希特流作品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难受,因为这类作品本来就是为了让你很难受的,因为这种作品的真实感就是建立在打破伪真实上的。此文笔者所说的“没有达成期望”在我看来恰恰是少歌最具有工艺价值的地方,实现了这种打破真实的舞台和观众的离间感。

我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分不出优劣,单纯地可以接受后者,而且觉得后者更高级、更神奇。没办法,我真的喜欢海猫。
#4-2 - 2018-10-2 02:11
匿名人士47067
川水 说: 只简单的看了开头,这位可能就是我说的看不到第四个舞台的人。当然了,没有要求规定观众必须从舞台外面看戏,也没有要求规定观众不能只在乎故事讲得怎么样,观众有权也可以只在影视作品中追求写实,期盼构造一个伪真...
本文笔者最后有补充,我觉得ta是看到第四面墙了(´∩ω∩`)
#5 - 2018-10-1 22:06
舞台剧、动画、漫画前传正传四格,各司其职。
很喜欢“工艺价值”这个说法。作为一个设计工作者,我发现绝大多数人只会认为杯子只能是容器,容器的核心就应该装东西。作为一件被设计创作出来的杯子,我们可以从使用的角度判定它的优劣;也可以从工艺价值的角度去发现工匠手法的亮点,是传统还是激进;还可以发展的眼光去探讨杯子是否是一款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各人的能力与修养、受教育背景决定他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知识、经验、固有的观念限制一些少歌评论的水平,没有底子的人写再多字,话题始终走不出类似“这个装东西欠佳的杯子的有以下几点做得不好······”云云
嘛,我是挺欣赏这部佳作。
#6 - 2018-10-2 17:25
武次茜访谈里不是说所谓荒诞的revue,制作方没想太多吗……长颈鹿主持是监督钦定的,樋口问能不能说话,古川说可以,然后就把神棍台词都丢给长颈鹿了……(片尾实写长颈鹿是制片人兴趣,也没什么特别用意……
#7 - 2018-10-2 22:33
少歌有一个动画连续剧的壳,但给我的感觉像是世界各地的原始神话,成体系又不成体系。因为它们有世界观有故事,但各位“英雄”的经历独立性强,相互间缺少牢固的剧情勾连。这些故事的流传靠的是游吟诗人的弹唱,酒肆里的攀谈,也有表情包的扩散和同人文的写作。

相比之下,LOVE LIVE算是构建了一个偶像团体的相识、结成、发展、挫折、进化、加冕、解散、告别的完整历程,叙事充分,情感和价值观的导向很明确。假如真的建一座LL教堂,那两季动画就相当于教堂墙壁上宣讲教义的壁画,供信徒们流连瞻仰。

两种故事形式哪一个的生命力更强呢?这只有历史能给出答案了。
#8 - 2018-10-2 23:00
头皮发麻的分析。
#9 - 2018-10-14 21:49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楼主说的很多内容并不在舞台之上,而只在观众的脑中。
动画组织了足够多的要素,但在哪一方面都没有走得很深。

楼主觉得这部作品好,我觉得至少要把一半的功劳归结于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动画里的舞台本身反而是作为药引子的。(bgm38)
#10 - 2019-1-21 13:15
(生女当如小心心!)
少歌的优秀包括了药引子的作用,并且(在我看来)可能恰恰是最优秀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