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 17:53 /
心理学公众号KnowYourself出道时给人高水平的印象,排版整齐,引用严谨,清一色的APA认证论文。但是只要与他们稍微接触,就会很快发现他们早已不是学术求知的团队,而是资本化焦虑营业的平台。这个变化在一开始就注定,因为APA也莫过如此。APA通过编纂制订DSM控制了庞大的心理学产业,添加或者删除一条病症的归类都会产生数十亿美元的影响。精神分析反而成为颠覆性的少数派。

齐泽克认为:“传统思维认为精神分析治疗有两个目标:让我们免于痛苦,以及让我们认识自己(将无意识引入意识)。这两个维度紧密相关:我们痛苦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或者按照以前的柏拉图主义或诺斯底主义的说法,痛苦来源于无知。我彻底反对这种看法。

“如Adam Phillips所说:精神分析师不为病人说话,不同于家长、教师、医生、政治家,他们不为任何人说话。精神分析应该有的两个目标是:恢复病人的欲望,以及让病人不要认识他自己。症候就是自我知识的一种形式。当你感到焦虑,当你感到害羞,这都是自我知识的形式。而精神分析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让你免于遭受你的自我知识,免于执着于寻求关于自己的某种有序的叙事(因为这种认识你自己的执着本身就是一种病症)。只有让你自己不认识自己,才能恢复自己的欲望。

“关键就在于,精神分析并不是要把虚假、扭曲、隐秘的自我知识替换成某种真实的版本,也不是让你从困惑的症候中解脱出来然后立刻知道自己的本质是什么。精神分析的目标在于消灭这种对自我知识的需要本身,从而让病人能够脱离对自我知识的需要而自由行动。亦如Adam Phillips所说:病人前来,是想要减轻他们的痛苦。通过精神分析,他们的痛苦或许减轻,或许改变,但是他们或许会发现有比减轻痛苦更重要的事情。

“精神分析的治愈并不是什么‘我终于明白我童年的故事了’,而是‘我自己是谁并不重要,更高的事业比我更重要’,从而把自怨自艾的无病呻吟扫进历史垃圾堆。精神分析治疗的意义就在于使你跳出‘我是否痛苦’、‘我是否快乐’的渺小范畴,而将自己投入崇高的使命(艺术、爱情、政治、科学)。这才是对精神分析的正确解读。”
#1 - 2019-10-2 17:58
(BGMのTrinitas<=>婊冈妈<=>补冈妈<=>拜冈妈 三位一体 ...)
意识是脱离意义而存在的,想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接受很多事情了。
另外人家总要吃饭的啊
#2 - 2019-10-2 22:31
“自我”本来就是形而上的东西吧。现在的贩卖焦虑无非是贩卖身份:读啥书啊、穿啥衣啊、开啥车啊吧啦吧啦。
#2-1 - 2019-10-3 00:42
这个是试图对前一阵茶会里诉抑郁、情感问题的楼形成一个回应。我对当时若干推荐精神药品和心理咨询的建议比较反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终于把原因列清了。今天的心理咨询就是“认识你自己”的模式,开头举那个公众号的例子只是觉得这是一个讽刺的巧合,顺便也印证了这里的反动性。以我自己经历来看,“认识我自己”的心理咨询也就是给自己编故事,正常化症候的方法。现在贩卖焦虑实际贩卖的是能够掩盖焦虑的虚假替代品,上面讨论的精神分析的意义还是老的拉康箴言:“焦虑是人类唯一本真的情感”。
#3 - 2019-10-3 01:06
(整衣正色 往南三拜 焚琴煮鹤 挂印封金 ... ...)
身无二形,唯心有别
#4 - 2019-10-8 18:56
(。´-д-)
赞同. 人的一生不应该只允许追求快乐幸福.
但是又不赞同..认识自己仍然是必要的, 但认识自己不意味着认为那是真实的自己并且遵从它..说到底,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我认为你说的自我知识(希望没理解错)不仅仅包括害羞焦虑之类的情绪背后潜藏的有序叙事, 还包括你所追求崇高的使命.
为什么要"摆脱"痛苦? 感到痛苦 那么不去做不就行了? 感到痛苦却又要去做, 做了又感到更痛苦, 这本身不就意味着有你自己有自己所不知道的力量在驱动着你么..正因为有两股相互拮抗的力量, 所以你才会痛苦..那么为了调和它们, 自然应该去了解它们.
换句话说, 情绪是人的警示灯, 但不是人的指路牌.

顺便一提..我认为你接受的心理咨询有问题..我之前参与心理咨询时, 心理医生从没尝试把我归类到哪个病症然后"对症下药"..她只是沉默并且聆听. 然后我就感觉心里舒畅了许多..
虽然我不了解你, 但我认为你的状态并不是真的心理疾病, 只不过遇到了一些明显错误又无法改变的事情..不知我说得对不对
#4-1 - 2019-10-8 21:10
问题不是允不允许追求快乐幸福。主流心理学的方法就是你描述的那样,诱导病人建构一套关于自己的故事。当我开始拒绝为心理咨询师编纂故事的时候,他们的格式和套路就暴露无遗。

精神分析的观点,上面已经说了,故事是虚假的叙事;虚假的叙事可以调和(掩盖)“痛苦”(不可化约的本体论矛盾),但不可以消除它。精神分析在这里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在绝对否定中寻找普遍崇高性。
#4-2 - 2019-10-8 21:40
Cedar
说: 问题不是允不允许追求快乐幸福。主流心理学的方法就是你描述的那样,诱导病人建构一套关于自己的故事。当我开始拒绝为心理咨询师编纂故事的时候,他们的格式和套路就暴露无遗。

精神分析的观点,上面已经说了,故...
不是说允不允许追求快乐幸福..而是允不允许选择不追求幸福而追求其他的东西, 即使为此必须忍受痛苦..我感觉现在的心理学的目标就是让人感到幸福快乐..当病人的目标不是如此时, 当然会觉得跟他们不在一个频道上..
至于编故事什么的..我觉得只不过是心理咨询师水平太低(或者心理学发展历程太短), 只能套用现有的理论框架解释病人的病因..而有些病因并非当前理论可以解释的(或者使用了错误的理论), 强行套用就显得失当, 让人感觉全是套路..另外当你识别出套路之后, 那这套路的效力自然下降了..

我不太清楚你说的名词..什么叫 [在绝对否定中寻找普遍崇高性]? 是类似于 [就算无视自己本能的抗拒(比如痛苦)也要坚持理想] 之类的意思么? 我觉得如果是这个意思, 那就不对..自己的本能反应不该被无视, 而应该与它和解. 只有了解它和它产生的原因之后才能控制或制服它, 否定无视它只会让它变得更狂躁更不可控..
而且与它和解与"寻找普遍崇高性"并不矛盾..我读你正文里引用的内容之后感觉他所说的"自己不认识自己"并不是说完全否定自己, 而是否定那个希望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自己..而其否定的方式也不是拒绝快乐或拥抱痛苦, 而是让一个人"发现有比减轻痛苦更重要的事情". 在那之后, 痛苦或快乐都不会成为阻挡或改变他前进的道路的理由. 但痛苦或快乐并没有被无视, 它们成了一种警示灯, 时刻提醒他自己所处的状态.
#4-3 - 2019-10-8 22:35
Cedar 说: 不是说允不允许追求快乐幸福..而是允不允许选择不追求幸福而追求其他的东西, 即使为此必须忍受痛苦..我感觉现在的心理学的目标就是让人感到幸福快乐..当病人的目标不是如此时, 当然会觉得跟他们不在一个频...
幸福: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9435.html

“套路”是指主流心理学的根本方法论,经验主义,科学方法,得到的一个实证的体系。问题在人的内在矛盾是不可实证的。

矛盾是没有和解的。精神分析向崇高的转换在于取消了痛苦与快乐作为一个问题的存在。它不再成为你理解矛盾的视角,而矛盾本身成为你的视角。
#4-4 - 2019-10-9 15:24
Cedar
说: 幸福: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9435.html

“套路”是指主流心理学的根本方法论,经验主义,科学方法,得到的一个实证的体系。问题在人的内在矛盾是不可实证的...
老实说我没搞懂你的意思..这个链接跟我说的一个意思吧..幸福被"定义"了, 而科学在研究如何使人们"幸福". 发这个链接是想说什么..

这个"痛苦与快乐不再成为你理解矛盾的视角"跟我说的也是一个意思吧..只不过我强调的是, 虽然你不再以此理解矛盾了, 但你仍然不应该无视自己的痛苦与快乐.

其他的我没搞懂.. 人的内在矛盾具体指什么? 为什么说人的内在矛盾是不可实证的?
#4-5 - 2019-10-9 15:24
Cedar
说: 幸福: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9435.html

“套路”是指主流心理学的根本方法论,经验主义,科学方法,得到的一个实证的体系。问题在人的内在矛盾是不可实证的...
不过关于那个链接,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 我感觉文章的矛头指向了科学本身..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我要说一句..真正的科学研究其实不怎么涉及"应该如何做"..科学的目标是"发现规律". 它只会告诉我们怎样的做法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而 "如何利用被发现的规律" 则是另一个议题..
我认为文章提到的故事, 是军方在利用科学成果操纵选民达成军方自己的目的. 这是值得人们警醒的, 对最近兴起的新学科"幸福研究"提出质疑也是应该的, 但是把矛头指向"科学"本身, 认为 "科学不只是被误用了" 而 "恰恰是找到了自己正确的用武之地" 就不对了..这并不是 "行为科学" 隐含的内在取向, 而是 "剑桥分析的行为科学家" 隐含的内在取向.
注意文章里的一句话: [现代行为科学的目标是利用我们的非理性,而不是克服它们。] 这句话暗含着这样一个与之相反的观点: [现代行为科学的目标应该是克服我们的非理性, 而不是利用它们.]
结合这一句话和"用武之地"那句话, 请问作者自己是否隐含了这样一种观点: [科学的正确用武之地不应该是利用非理性, 而是克服非理性]?
然而我认为这两个观点都是不对的. 在"非理性"这一研究方向上, 现代行为科学的目标应该是["发现"我们非理性的变化规律.] 没了. 非理性并不是必须被利用的, 也不是必须被克服的. 有时候你要利用它, 有时候你要克服它. 有时候你要同时利用和克服它. 而有时候你什么也不做. 但到底什么时候该如何做, 不同科学家拥有自己的看法. 剑桥分析认为自己的做法无关紧要, 这是剑桥分析的问题 是一部分行为科学家的问题, 是如何利用行为科学研究成果的问题, 而不是行为科学本身的问题..

另外我还要强调一点, 被别人操纵而获得的幸福这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这感觉就像被强制吸毒产生的快感一样虚伪..所以文中的"幸福"与真正的幸福是不同的..
#5 - 2019-11-18 22:31
(无意义无价值无用无能)
这个公众号我之前也关注过很长时间,在当时还挺受益的,现在也很少看了。
反思了一下,确实如你所说,抛弃了只关注自身情绪变化的狭小世界,转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更加有意义且值得追求的事业上。也的确由此感受到了,心境向更加积极平和稳定的方向变化。
“认识自己”这个目的本身,有时即会成为阻碍人们获得快乐的掣肘。
也许个体的人的实质本身即没什么可认识的吧,研究人如何群聚有政治学、人如何思考有心理学、人如何进化有人类学、人如何认识自己与世界有哲学,甚至研究生化的同学告诉我人一切情绪与思考的本质都是大脑电流活动。
个体的人在整体性群体中还能指望有什么能够证明其存在的独特性?此时再想下去便没有什么指望了。只有认清,自己的生命只有融汇进某种自己之外更能延续、更长久的事业,才能奢望立住自己的存在意义。“立德、立功、立言”的古典精义也在于此吧。
#6 - 2019-12-8 19:02
痛苦来自欲望和自我构建的一套叙事方式之间产生的冲突和不和谐,如果从这个视角来看,更换一套新的叙事方式(认识你自己)以减轻冲突,或者承认欲望的合理性,放弃构建自我,都是可行的方式。
#7 - 2020-8-14 19:06
槽点太多了,你所说的完全是精神分析的反面,做自我分析最多的,恰恰是精神分析流派及其后继者,为此搞出了各种人格结构理论。希望笔者自重,少说自己不清楚的事。
#7-1 - 2020-8-14 20:14
我是复述Adam Phillips的原话。Adam Phillips是谁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am_Phillips_(psychologist)

至于你要表达什么,我看不清楚。
#7-2 - 2020-8-15 03:39
nickname
说: 我是复述Adam Phillips的原话。Adam Phillips是谁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am_Phillips_(psychologist)。

至...
我原本的意思之一是,原话存在事实性错误。因为这与我所了解的精神分析大相径庭。后来转念一想,我既不知道文章所说的是哪个国家的精神分析,又不知道他所说的是哪个年代的精神分析,后来我找到Adam Phillips的原文了,大概理解是怎么回事了。
#7-3 - 2020-8-15 03:51
nickname
说: 我是复述Adam Phillips的原话。Adam Phillips是谁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am_Phillips_(psychologist)。

至...
首先你标题是“不要认识你自己”,然后你在第一段捧精神分析。问题在于,曾经搞自我分析最多的就是精神分析这一派,他们不是少数派,他们就是曾经的主流。也同样是他们造成了美国曾经的精神病院病人积压。行为学派将重点放在病人的行为本身而不是其寓意,改变原有的局面,结果被精神分析派的人打压。现在行为认知学派已占领了半壁江山,然后精神分析派的人又跑出来说他们不搞这一套了,让我觉得特别莫名其妙。如果你说的颠覆性是对自我分析的否定,那这种颠覆性只是他们自己颠覆自己,而不是对整个心理治疗界的颠覆,毕竟行为学派早就颠覆过他们了。所以你在评论区对心理咨询的批判(我默认你所指的是所有心理治疗,或许你不是,正如原文指涉不明的精神分析),让我觉得很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