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 22:03 /
直到最后十分钟以前,我都不敢相信“以东京换取爱情”这种事情真的会在荧幕上发生。而看完全篇我才反应过来,东京并没有被牺牲。雨不过是一种常态,被洪水淹没不过是东京可能所处的无数天气状态中的一种而已。这种情况科不科学并不重要,哪怕不科学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影片的最后人们已经视雨为东京的常态了。

阳菜到底是不是晴女?跟随帆高的视角看,当然是100%的晴女。毕竟她一祈祷天空就会放晴,她一惊恐就会电闪雷鸣。甚至水滴可以无视重力倒流,人可以在高空趴下。而她一消失,阳光重洒东京;她一回来,洪水淹没城市。“有了这么多证据,还说她不是晴女?”对小孩来说,这是笃定的事实。毕竟,怎么能说这些不是真的呢?
而对大人的世界而言,这种“事实”和三流杂志上的异闻等同,只不过是都市传说。不需要的人不必相信。对有需要的人,事情能成是最好,哪怕没有实际效果也算是心理安慰。这种异闻即使上了电视,成为新闻报导,最终却也连被“科学”研究的资格都没有。对大人而言,小孩的幻想太过初等,太过简陋,也太难以把握,一件一件当真是非常麻烦也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大人对小孩的要求是“成为大人,然后要么放弃幻想,要么用大人的语言重述它”。

但对青春期十六岁的小孩来讲,成为大人是一场消耗战。幻想和执念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消磨、攻击,会因为“大人的原因”遭到拉扯、破坏。这是相当痛苦的,而避免的方法就是不去成为大人。
当大人对小孩提出的“成长”的要求遭到阻碍,乃至演变成小孩举着枪对准大人的脑袋,要求也便成为强迫。不再只用诱导,而必须用暴力确保“成长”被施加在小孩身上。于是最终事态演变成为暴力对抗。天气——虽然不好说到底是不是一种“能被巫女操纵的能力”——成为暴力对抗中的兵器。虽然是不知道手动还是自动的兵器,无论如何是对大人的世界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胁迫着大人的逻辑去注意它、回应它,最好是——接纳它。
我们看到了这场对抗的最终结果。“所谓的异变根本不是异变,它只是可能会发生而且恰好发生了而已”——小孩对现象的解释最终没有被纳入大人的逻辑。“革命失败了”。这个结果恰好与那些没有变成官科的民科一样。少男少女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是自己改变了世界。然而对大人的世界而言,根本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改变,不过是原本被认为小概率的事情发生了而已。东京被海淹没,人们照常生活。

回到阳菜是不是晴女的问题上来。影片给观众展示了各种异象,而背后的叙述者是帆高。“晴女的能力有没有可能是真的呢?”——或许。有这个可能。但既然是只有几个人看见的“真相”,那么这个可能性是不被保证的。“被谁保证?”——当然是大人的世界。“被大人的世界保证的事一定是‘真’的吗?反过来没有被保证的就一定不能相信吗?”——似乎也未必。毕竟我们确实好像看到有人飘在云上,而且确实可以这么去相信。于是我们最终只能得到“大人的世界是被大人的力量保证的”这一平凡无奇的结论。至于其它,除了“不知道”,好像也没有什么能说的。

最终回过头来,成长过后的大人或许会鼓励小孩“你的想法挺有趣的”,告诉他去追梦,同时回想起自己似乎曾经也有这种时期,也做过类似的梦。然后点一根烟,一切重新回到“正轨”。
Tags: 动画
#1 - 2019-11-2 22:41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又要各行其是,任凭两个世界直直地撞在一起。
#2 - 2019-11-3 13:25
(迷茫。对何时才能走出迷茫更加迷茫。 ... ...)
或许正是在日本最繁华现代的新宿,一处破旧的房顶上发生的事情才显得浪漫吧,这是充满“幻想”的小孩的世界与无趣死板的“大人”的世界的碰撞
#3 - 2019-11-3 14:04
(追番日益,补番日损)
专属于这两个人的浪漫与真理,无法为外人道啊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