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6 00:16 /
诚然 主客观动机不足 从镜头运动三动机分析这个风格图模来说是本篇的硬伤,但是实际上也并不一定是水平不够的原因,当然水平很主观,但是在经历了波等电影理论家骗了我去看各种奇怪的片子例如蜘蛛诡计燃烧之风(可能不叫这个),前者还是个黑白小语种老片,作为叙述上各种特殊模式的范例后,再看WA第一集,我意识到他是血马牛逼的,无论是“好”“坏”意义上,在除了镜头主客观动机这个明显的事实外,还能讲的,如同波讲蜘蛛诡计那样的形式分析,叙述模式分析那样,还有很多。
社畜了精力有限只提几个角度
波的叙事方面出发  第一集的高信息密度是非常核心的一个,以及另一个最明显的是高自觉度,第二个特征某种意义上可以高度概括本篇风格系统的异常性,部分镜头运动的完全主客观动机的缺乏也只是它,大量可以用主客观动机来进行解释但是也不常规的镜头停留,镜头特定速度来回运动,镜头-景框和人物的相对位置交互和变化实际上也是高自觉性的表现。然而除去镜头运动,且连常规的还是极其特殊的几个镜头设计也不谈,其叙事模式,特别是时间的部分,也是比较高自觉性的,因为分类上按波时间那章,本集的很多闪回情节,也是种种对过去发生事情叙述中自觉性最高最突出的那种。同时以上这些也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为了确保整体这种高信息密度的叙事相一致,并且还是彻头彻尾体现了经典电影理论中(米特里对此有较好概括)影像的独特魅力的高密度一集(区别于完全通过台词来叙述绝大部分信息量,画面只是作为一种“动态立绘”的那种模式),这种结合其实也是个角度,区别于传统的电影分析中波常常默认事实也确实如此的那种独特模式和简单情节或者低密度信息量的捆绑,而这种差异和动画的特性可能也存在一种联系(即那种有些老调重弹被提了很多次的观点,但可能是一个新角度)。
一个很显然的本片里的“异类”是有时浮现的小字,它是一个直接的“表意“”,而不是“通过一个事物了解到另一个事物”,同时起到巨大作用,即在数个地方叙述了最具“深度”(的信息。但是即使是一般通过观众也很少会对这个手法感到不适应,这个或许能归于另一个熟悉的议题,漫画式手法在动画里的运用,但是它能融洽的被运用和本身的叙述模式特征如高自觉度也分不开。(当然,它本身的具体设计是绝不能忽视的,“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