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15 11:02 /
注:

刚看完了《天气之子》,心中百感交集。没想到三年前因为不耐全网吹捧《你的名字》而写下的诅咒(本文最后),最后竟然以如此不堪的形式一语成谶。之后大概没有机会为《天气之子》再写一篇,反正两片的病根并无实质差别,此处重贴旧文,权充对两片的共同批评。

----------

我不喜欢《你的名字》,不是因为片子不好看,而是因为《你的名字》中缺乏织造故事所需要的真诚。当作品一面以故事情节作为主要卖点,但另一面却又颠倒事理、轻贱叙事,对于这样的作品,我认为从头就没有详细评价各种面向的必要。原因很简单:当一部作品失去真诚,在伦理上就已经失格。于是即便有再好的体验,最终也都将归为枉然。

什么是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被日常系作品洗脑的御宅,可能会脱口答出「喝茶、聊天、萌妹子」。但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本编剧教科书都会告诉你,冲突才是故事的核心。最基础的戏剧类型、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幕剧」概念,就是以冲突作为戏剧的核心;科幻片编剧 Dan O'Bannon 甚至说冲突就是故事。既然如此,那在《你的名字》之中,核心的冲突又是什么呢?当然是彗星灾难。彗星灾难杀死女主角宫水三叶、毁灭女主角生活的村落与地方,是相爱的男女主角无法相守的根本原因(尽管我们不太确定他们是如何相爱的),理所当然应该是本片中的主要冲突。然而,正是在《你的名字》动用大量篇幅,好不容易将隐藏在叙述性诡计背后的彗星灾难具体描绘出来之际,彗星灾难作为本片的主要冲突,却在最后高潮桥段被硬生生的「取消」了。依照情节发展,当三叶冲进镇长父亲的办公室时,她应该要藉由一场演说─由衷呼告或真情告白,来化解镇长父亲的心结与伤痛,进而使得父亲认同自己的疏散计划,父女携手一同击败彗星灾难。从一般的故事逻辑出发,这才是《你的名字》这出三幕剧恰当的冲突解决方法。然而没想到的是,事实上在三叶冲入冲入办公室后,观众连一句话都没有听到,只看到一个唐突的黑幕插入,彗星灾难就这样被略过了。

为什么《你的名字》一定要解决彗星灾难?第一个理由就如同前面所述,彗星灾难是本片的主要冲突。至少在时空错置的叙述性诡计揭开之后,片中所有人物的行动与戏剧张力,都是围绕着彗星灾难展开。然而本片先是使劲的利用彗星灾难来制造戏剧张力,到了需要解决冲突的地方,却又像没事似的把彗星灾难轻轻抛开。试问这种作法如果不算是愚弄观众、「打假球」,那还有什么作法可以称得上?其次,不解决彗星灾难还有另一个恶果,就是将三叶的父亲从一个可能有故事的人,打成一个面目模糊的反派丑角。在男主角穿越回彗星灾难尚未发生的时空之际,他曾在时空的夹缝中目睹了女主角宫水三叶的成长历程。这支「成长影片」从三叶出生开始,结束在三叶父亲因为丧妻而赌气离家的时刻─然而为什么这支影片要完结在这个时刻?说到底,又为何要在人物即将与彗星灾难正面对决的关键时刻安插这支影片?事实上这段影像的剧情意图很明显:要将彗星灾难解决的驱动者─ 女主角─ 与彗星灾难解决的执行者─ 镇长父亲─ 联系起来,让女主角与父亲背负着共同的苦痛(丧母╱丧妻)。如此,当剧情依循常轨进展到父女对峙的关键场景时,观众就能马上理解这些说词为何、又如何有效。然而,在做了这么多铺陈之后,观众却还是无法得到那一幕同时解决彗星灾难与父女心结的和解大戏。也因此,三叶的父亲最终也只能继续沦为观众眼中的混账父亲,以及剧中媒体指称的怪异镇长了。

既然以一个黑幕取代冲突的真正解决,会带来如此严重的诠释后果。制作团队又究竟是在何种考虑之下,才决定要用此种剧情为《你的名字》收尾呢?关于此问题,新海诚在访谈中表示:
……关于「观众想看什么」,制作过程中曾有各式各样的讨论。有人认应该更深入的挖掘父亲这个角色,也有人认为应该更细腻的描绘三叶和泷相恋的瞬间……等等。但我最终没有采用这些意见。把故事好好说圆并不是电影的目的。在 107 分钟的限制里,必须要让电影院中的观众感受到乐趣。因此,尽管有人批评这些舍弃的桥段非常重要,不过这些桥段也许还可以作为日后作品的发想,所以这次,我将这些桥段认定为「应该舍弃掉的部份」而舍弃掉。

每日新聞,〈君の名は。:新海監督「価値観訴える映画、作りたくない」〉,二○一六年十月二十日。
于是答案非常清楚:为了要让观众觉得有趣。尽管新海诚在上述访谈中,企图将叙事的粗糙和阙漏,都归罪于篇幅有限之下的取舍结果;但若我们从这种「有趣第一」的心态出发,回过头来审视《你的名字》中的叙事安排,则可发现比起篇幅限制,将「煽动观众情绪」的要求不成比例放在叙事安排的第一顺位,似乎才是《你的名字》中各种叙事问题的源头。既然观众爱看少男少女的性别笑料,那我就使劲放些性别笑料;反正观众都知道是爱情片,故事太长了恋爱心理就先跳过吧;听说观众爱看超展开,所以来搞个叙述性诡计吧,漏洞百出也没关系;阿对了片子不能没有冲突,于是彗星要掉下来要砸死人啦,紧要关头各种神感应回忆杀;而虽然影片要有冲突,不过冲突的解决方法好像很无趣……那干脆就不要解决,黑幕一闪也就可以了吧。总言之,在「有趣第一」的心态规制下,《你的名字》有意识的舍弃了许多良好叙事应该追求的质量,像是叙事完整自洽、情节推动自然、人物成长深刻感人……等等,而代之以计算╲算计之后、能有效提高观众「观影体验」的笑点╲爆点锦集。这样的作法效果如何?事实证明,就算是如此极端的抬高感觉、轻慢叙事,《你的名字》还是能攫取爆炸性的票房收入与观众反响,制作方的算计最终是大获全胜。《你的名字》所带来的启示是:无论如何,先把感觉推升到一个高度,影片节奏要欢快要MV要超展开最好让观众无法思考,剧情基调一定要扣紧观众的情感爆点(譬如说命运式恋爱);只要作到了这些,那么接下来不管你如何轻慢叙事与人物,观众都不会在乎,甚至喜欢上了还会帮你各种脑补。

说到底,《你的名字》中叙事所展现出的态度,可以比拟为一种不成熟的情感冲动:只想爽快,不想负责;只要美好结果、不要痛苦过程;只要冲突带来的剧情张力,却不想处理冲突所固有的叙事负担。但众人的成长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贪图一时爽快,恣意破坏固有规则的行径,终究会让人自食恶果。对观众来说,恣意滥情的风险,就在于当观众开始细细品味故事内涵之时,原本的无上感动,有可能会因为叙事的颠倒与牵强,而瞬间腐化成矫情与愚弄。至于对创作者来说,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我想,接下来我们也许会(但也或许不会)有机会看到。

总之,诚哥,还是祝你好运吧!
Tags: 动画
#1 - 2020-12-30 23:42
(移风易俗)
“既然观众爱看少男少女的性别笑料,那我就使劲放些性别笑料”太真实了(bgm38)
#2 - 2021-1-4 02:28
愚弄观众?真不至于。
就君名的剧本水平而言,这减法算是做对了。
#3 - 2021-2-7 22:55
(现在我随时随地都会带着武器,说不定会再用得着)
新海诚本领不就那样,两代人的冲突在天气之子中甚至简化为枪。更别说是这种爆米花电影,本质上和流水线式的好莱坞大片没什么区别。这就和到jiyuan嫖一样,谁都知道到这来是干什么的,要深度、要矛盾冲突,我为什么不去再把《卡拉马佐夫兄弟》《心》《鼠疫》看一遍。当然,我是赞同楼主观点的,只不过不要对这种作者还没死的艺术作品抱有太多的幻想,新海诚在某种程度上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做的只是商业片,而非能流传于后世的艺术品,因此选择了能赚更多钱的路子。一个对自己的作品有自知之明的作者,仅此而已。
#4 - 2023-2-15 22:43
“把故事好好说圆并不是电影的目的。”
原来这家伙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