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5 23:10 /
虽然靠情怀给剧场版打了9分,但其实心里连7分都不想打。因此,我必须写这个骂人的长评以平衡一下我对bgm舆论的影响。之后修正评分的时候觉得在bangumi评分还是应该忠于内心,因此又改回了6分。

我想骂人,主要是因为我对白箱十分热爱,也对它期望很高。

首先把我的短评粘贴于此吧,说的是我对白箱这个IP的热爱:
再一次感动得泪都下来了。TV曾在4个月内看了4遍,且拿喵森当了5个月的wx头像,还特意去买了喵森的粘土人。这次本来想五刷TV再补的,现在看来根本不需要,剧场版中所有致敬TV的细节都被我自动回忆起来了。即使已经过去了一年、即使监督被炎上、即使PA在我心中的地位下滑,但仍能感动如初,或许,这就是死忠吧。
(注:以下全程剧透。)

————————

引言:

一个讲“动画制作”的2h长度的片子,从头开始算,铺垫的情节(铺垫)就占了40分钟,找人的情节(流水账)就占了30多分钟(甚至一直延伸到了第80min),山田昌志陷入绯闻(支线)占了3分钟,给小朋友讲课(升华)占了4分钟,去踢资本家的馆(虽说很重要但并不是制作场景而是危机处理场景,因此算升华)占了11分钟,高潮重做(升华)占了8分钟,成片的画中画(升华)占了5分钟,ED占了5分钟。

这些都与真正动画制作场景的表现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减去这些时间,还有多少呢?就只剩24min。

可笑。一个电影,最支柱的内容竟然只占全长的1/5。

你说这是不是捡了西瓜籽,丢了西瓜瓤。

正文:

科普、群像、热血、情怀。这是我给TV版的标签,从重到轻。然而,到了剧场版,便只剩下了热血,和半不拉几的情怀。这简直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对,是保留了西瓜籽,却丢了西瓜瓤。

为进一步说明以上的结论,我们不妨把这些标签放到剧场版里对比一下好了。

以下剧透。未观看者爱看不看。

————————

现在说起TV版,都会知道它讲述了两个故事:制作原创动画《Exdous!》的故事,和制作漫改动画《第三少女飞行队》的故事。

然而,TV版不止讲了这两个故事。TV版讲述了制作进行(喵森)如何统筹项目进度;讲了原画(绘麻等)如何拓展自己的技术,通过一个个实例向我们展现了动画的为何有着让人欲罢不能的强大表现力;讲了声优圈(静香)里的激烈竞争与复杂,以及声优为了让自己更贴近于角色要付出如何的努力;讲述了动画新兴的部分CG(美沙)是如何对动画界产生变革的,和CG与手绘的冲突和互补;讲述了剧本(绿)是如何构思成型的,要写出一个好的剧本,需要同时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脚踏实地的逻辑构思。

以上只是5位主角呈现给我们的。除此之外,还有:监督(木下诚一)对动画大到情节发展的掌舵,小到对所有工位各种细节的指导打磨;社长(丸山正雄)是如何成为公司的精神领袖;制作人(渡边P)是如何一边与制作委员会周旋拿到版权和制作机会,一边在全局上监督和激励团队与制作进行;企划(葛城刚太郎)是如何构建起资本与动画制作方之间的桥梁;作监(小笠原)是如何保证原画符合质量、保持统一;总务(兴津由佳)是如何给庞大的制作团队做后勤与规则上的管理;还有两位演出、上色检查、音响监督、作曲家等等等等。

然后,还有一些业界事实:画师在初期只能做补帧,不仅拿的钱少,还处在鄙视链底端,导致绘麻酱每天中午还有骑到郊区自己做饭吃;制作进行的车技一定要好;人情与人缘在动画制作上有着多大的作用;在制作中,某个关键人物的离开,是无比正常的事情;资本家们都只会注重自己的那块蛋糕;原作方掌握着动画的生杀大权;业界陷入万策尽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

以上所有的TV版细节,都是我在没去A站找原片的情况下就回忆起来的,别忘了我看完已经有一年了。我觉得我真的可以把TV版默写一遍都没问题了,TV版就这么令人难忘。对比剧场版,看完就忘。

不能说我以上就对这些职务和事实概括的有多准确,但它确实让我对日本动画业界实现了一次非常震撼的升维打击。

我看动画不再是看“视频”,而是变成了看“作品”。我也会有意识的去留意片头片尾的STAFF表,并且去一些网站上查找关于这些制作人员的情报。我也逐渐舍弃了那些粉丝数破百万的所谓动画区大咖(尤其是现在爆出lex事件,简直嘲讽),而去关注一些小于50w,甚至是小于10w的干货大佬,偏干货如amuro1985、睡觉人等,偏科普如壁吧、Anitama。我也逐渐理解了一个显然但常常被人遗忘的真理,那就是“动画不像写小说一样容易”。

我逐渐从一个看动画的宅男,变成了一名动画爱好者。这无疑是从《白箱》对我的科普开始的。


然而,剧场版呢?我就只说一件事情:喵森在本作中的身份是制作人,然而我从头到尾,都没有增长一丝关于制作人的干货。我对“制作人”这个职位的最主要的理解,还在于TV版中渡边P的搓麻将;然后,渡边P摇身一变成为了社长,但他却近乎全程隐身,只在一些重要情节上露了几面。他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我还没看完就忘了。除此之外,绘麻的作监、绿的CG、井口的人设、几位老牌作画、等等等等,都一带而过,作品只是交代了他们如何被喵森抓来干活,却没提多少他们在职位上发生的事情。这部动画可谓是完全省略了这些科普的要素,因此,也同时省略了制作剧场版的细节,没有细节就闲的空洞,于是就导致我们并不能对《SIVA》抱有共情。

我很容易的就对《Exodus!》和《第三少女飞行队》抱有共感,在最后它们成型的时候,我的喜悦就仿佛是我实际参与了制作一样。然而,当《SIVA》最后做完的时候,我的感觉只有:「哦,《SIVA》做完了。恭喜喵森他们。」——不对,我连他们制作的这个剧场版的名字叫《空中强袭扬陆舰 SIVA》都忘了。呵呵。

写着写着,我似乎就逐渐地从“科普”与“群像”扯到“情怀”上了。没错,TV版之所以有情怀,是因为剧中的人物一起努力的达成目标,他们努力的过程经过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印象深刻。导致在最后成片放映(与观看OVA)的时候,我们一想到这是他们呕心沥血的大制作,这份深刻的印象就爆发,升华为我“对动画业界的喜爱”的情怀,我们于是成为了《白箱》一生推,也因此有了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动画业界的动力了。

然而,剧场版里的情怀都是TV玩剩下的。没有了细节描写,没有了对制作过程的深刻印象,即使《SIVA》的高潮部分画得再精彩,再热血,我们又怎能把它们埋藏于心底。因此,剧场版里的情怀部分并非没有,但是很失败。

至于热血,倒像是变成了剧场版想要去表达的中心。35min处的长达5分钟的“音乐剧”,把过往的画中画角色都出场了个遍,表达了喵森从“不想接”到“想接”的决心;67min处的半分钟,和86min处的4分钟的指导小朋友虽然对5人之间的信赖与决心有一个升华。在GPU找麻烦的时候,喵森的那段武打戏也看的人很紧张。最后的那段画中画片段也非常精彩,可以说是本作的灵魂。

但你tm本职故事还没讲好,还哪儿来的升华,你TV版时间充裕,可以这样升华,剧场版哪里有这样的时间;更何况在指导完小朋友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90分钟,也就是说只剩了30分钟的时间,你真正的制作部分才光开了一个头,CG竟还处于分工状态,原画才刚开始画,声优仍然要看着分镜配音。然后呢?制作组硬是添加了一个GPU找麻烦的大事件,然后下一幕,突然间动画就制作完成了,已经开始V编了,???

热血是热血起来了,但光顾着那些热血桥段了,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可谓是虎头蛇尾。前期铺垫的那么好,我之前说的把我看哭的剧情也是在那段铺垫的时候,足足铺垫了40分钟才进入制作的正题;然后,在找完所有人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80分钟,这时,离影片完结竟只有40分钟了。而真正划给“动画制作”,这一本应成为《白箱》主体的时间,却是压倒性的不足。在影片的最后也光顾着升华“喵森她们对动画业界的感情与展望”,但基础的“动画制作”的部分都没打牢,升华的部分再多,难道还不是一个空中楼阁吗?

一个讲“动画制作”的2h长度的片子,从头开始算,铺垫的情节(铺垫)就占了40分钟,找人的情节(流水账)就占了30多分钟(甚至一直延伸到了第80min),山田昌志陷入绯闻(支线)占了3分钟,给小朋友讲课(升华)占了4分钟,去踢资本家的馆(虽说很重要但并不是制作场景而是危机处理场景,因此算升华)占了11分钟,高潮重做(升华)占了8分钟,成片的画中画(升华)占了5分钟,ED占了5分钟。

这些都与真正动画制作场景的表现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减去这些时间,还有多少呢?就只剩24min。

可笑。一个电影,最支柱的内容竟然只占全长的1/5。

你说这是不是捡了西瓜籽,丢了西瓜瓤。

————————

《白箱》剧场版确实能引起人们的感动,但是在我看来,失去了TV版的灵魂。其实,剧场版的瑕疵这么多,原罪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细节”。如果有了细节,那就有了对人物更细致的刻画,于是有了群像;如果有了细节,那就有了对动画制作的具体过程有了更充分的描写,因此有了科普;如果有了细节,那就有了我们对制作过程的印象深刻,因此在最后的升华时有了“喵森她们对动画业界的感情与展望”的情怀。

如果剧场版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着重描写这些细节,那不难想象它可以达到TV版的高度。这并不难,毕竟,它们在TV版就已经实现了,只需要照搬到剧场版就是了。

只是,他们不能。剧场版的时间就这么点。

剧场版就看个乐子。我永远不会向其他人安利剧场版,但一直都会向其他人安利TV版。

真的是看到续作辣鸡的一面,才忙不迭地分析起前作到底神在哪里。唉。

注:我再重复一遍,我在写此评论时从头到尾没翻过TV版一次。倒是翻了刚看完的剧场版很多次,因为我tm竟然才刚看完就连《SIVA》叫《SIVA》都忘了。这更是反映出了剧场版的辣鸡。

此文完。
Tags: 动画
#1 - 2021-2-6 10:33
有理
#2 - 2021-2-6 11:13
(骑行的速度不快不慢,刚刚好够欣赏沿途的...)
赞同不能再多
#3 - 2021-2-6 12:17
(The Fiction we tell ourselves.)
谢谢。因为写得太过气愤从而文笔中透露出讥讽,所以已经做好了被人喷的准备。看到你们也赞同我的观点,说明认为剧场版辣鸡的不止我一个。(bgm38)
#3-1 - 2021-2-6 12:40
qx_qyqy
果然被人喷了。不过那个人喷的好。
#4 - 2021-2-6 12:17
(当你长大,会成为绝望者、失败者与被诅咒者的拯救者吗? ...)
不要“支线”不要“升华”不要“铺垫”用“流水账”三个字概括时间发展进程,要是用这样的情节减法强加给任何一部作品,得出来的结果大概都只会是“主体只占1/5”甚至更少的灾难级。
TV版有20+集,你确实可以畅想一个576分钟充满了“细节”的剧场版,但这个“畅想”就是分割真正的“动画从业者”与只要动动嘴皮的“动画爱好者”的最明确鸿沟。
从这一点上来说,记不住SIVA的名字也是十分正常的,毕竟真正记住了学到了TV“干货”部分的人,哪怕是仅仅记住了师徒组有关剧本构成干货的人,都很难做出这样的情节减法。
#4-1 - 2021-2-6 12:19
qx_qyqy
+1
#4-2 - 2021-2-6 12:25
qx_qyqy
首先,感谢你看完了我的文章。之前遇到的绝大多数怼我的人都是不好好审题就骂的,因此像你这种声音非常难得。

此外,你骂得好,因为你都骂到了点子上(虽然语气中充满了对我的鄙夷,不过我暂且忍着不适把它忽略掉了)。

不过我想说明四点:
1. 此只为我的主观感受,极其偏激,完全做不到客观也不想客观。
2. 我嘲讽的不是什么“主体只占1/5”。如果真深究“主体”这个词,那前期的铺垫也算主体,后面的升华也算主体。我嘲讽的是它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不住“动画制作”这一核心的重点。我开头到尾一共说了三次“留了西瓜籽、丢了西瓜瓤”,我觉得我已经把自己文章的主题表达的足够清楚了。“情节减法”只是我为了说明此观点而做出的让人易懂的【比喻】。可能你认为这比喻因为太过量化而不合适,但它很能让读者读懂,这是我采取的一种写作手法。
3. 我结尾说了:“他们不能,因为这是剧场版”。我知道剧场版做成这样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让我来做,我也不可能做的比他们更好。但这些问题就在这儿,虽然不能变的更好,但也不妨碍我不能指出这些不好吧。
4. 没错,我就是只会动动嘴皮的“动画爱好者”。我永远也没法真正从一个业内的视角去看待动画制作的现实场景,要是能就好了。因此我只能从一个“真实信息掌握极度缺失”的局外人来看。我完全可以想象制作组意识到了我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但由于种种苦衷不得不舍弃,因此对他们产生理解甚至是同情;但我不知道业内真实的情况,无法产生理解与同情:它给我的印象就是差。这是唯一确定的事实。于是,我愤怒的动了动嘴皮。

需要注意,以上的四条回怼纯属我的主观扯淡,如果你接受不了的话,你完全可以把我看作是键盘侠。不过,我再重复一遍:我写的是主观的观点,而不是试图表达客观的事实。你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过还是谢谢你的评论。有这样不同的声音是很有必要的。
#4-3 - 2021-2-11 17:15
索索word
赞同
#5 - 2021-2-7 13:50
很难不赞同
#6 - 2021-2-13 17:42
+1 剧场版想用短短2h照顾到tv版的所有人,结果就失去了描写细节的篇幅,如楼主所分析的。还有的确太注重热血了,比如中间喵森一个人走在路上开始音乐剧的前一分钟演出还是很有感染力的,但热血了5分钟就有点过了
#6-1 - 2022-10-24 02:21
#6-2 - 2022-10-24 02:22
钢铁硬汉李永强
剧场版中类似的演出的确是有些繁多了
#7 - 2021-3-9 20:01
同感。最令我感到差距大的,是TV里面我能切实地为角色的成长而感动、为动画制作背后的辛苦和敬业而敬佩,但是剧场版里我只感受到了全程流水线生产般的按部就班,毫无惊喜,内核也很单一,人物的成长基本可以忽视,更别说像TV揭露业界的什么了,但是本着TV的情怀,我还是给了9分。
#8 - 2021-4-20 20:19
我给TV版打了10分并不影响给剧场版打6分
#9 - 2021-4-30 05:46
(好看的阿你妹,是什么?)
我觉得剧场版的整体架构起承转合太像是TV后13集的内容,剧场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太像TV的内容,导致没有剧情的本质上没有发展,到像是来圈钱的。
#9-1 - 2022-10-24 02:21
#9-2 - 2022-10-24 02:21
钢铁硬汉李永强
说的太对了哥
#10 - 2021-5-4 12:33
剧场版是真的不行。新引入的角色就是俩路人。和TV版每个角色都表现了一部分个性不同,佐仓配的那个p完全没看出来有什么个性。那个新人制作也只是充当补充背景信息的作用,以往是高梨太郎,还没太郎逗。一开始看到老角色悉数登场还有点感动,到后面就越来越奇怪,你们是干嘛来的······虽说是群像剧,但是也得有个重点主次,有些人是可以一笔带过的,就像那个责编,着墨就两三个镜头,但是他的近况完全说明清楚了。剩下的剧情就不说了,很多人也提过了,就是压缩版tv。我本来是想看主角五人组,甚至是武藏野的众人成长后在新的位置面临的新的挑战,比如说绘麻作为作监那套咄咄逼人确实让我感觉她成长了。结果一仔细看发现每个人就算头衔变了,但还是在用老位置上的思路在解决问题就很失望······千抱怨万吐槽,还是因为tv版是真的好看。我电脑还存着15年下的低清版,时不时还拉出来看看。结果盼望的剧场版就来个这么个玩意属实遗憾。
#11 - 2021-12-1 21:30
说的很到位
#12 - 2022-1-19 11:11
说的对。
#13 - 2022-1-23 01:38
#14 - 2022-3-8 17:36
(大叔)
?
#15 - 2022-4-10 23:29
有理,很多没发现的问题LZ都点出来了
不过我是先被科普再之后补白箱的,结果TV看得停不下来,换早点估计前三话那个信息量就足以把我劝退
#16 - 2022-5-10 18:05
过了这么久,不知道作者的想法有没有些许的改变?

我是TV看完隔了好久才看的剧场版(是的,刚看完),能再次看到这些角色,看到他们的故事,还是很满足的,整个故事看下来也是挺流畅的。当然,作者指出的那些点也多少有注意到:“音乐剧”部分过长,让我担心后面是否有足够时间讲好故事;SIVA制作的内容很少,一下子就跳到成品,有点吃惊。

作者说,你在TV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TV是人物成长和动画制作方面双线进行,在动画制作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科普了很多。而到了剧场版,剧情花了很多笔墨讲了大家遇到的挫折,而制作过程则是草草跳过了,这对于TV观众来说觉得违和也是正常的。

为什么剧场版中SIVA“高潮部分不够吸引人,虎头蛇尾”的问题,制作组也犯错了呢?我觉得插了一大段音乐剧、而“高潮部分”的制作过程一笔跳过,这种“错误”制作组不可能没有意识到,而是有意这样安排吧。整部剧场版就像是在倒苦水,武藏野遇到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都是怎么解决的呢?几个颓废的人,几句话就可以劝回来;和GPU公司的纠纷,喵森和另一个人去对方公司聊几句直接搞定,这不就是“机械降神”的解决办法吗?现实中遇到这些问题,几乎都是万策尽、解决不了的。这个剧场版中的世界,像童话般美好,却不现实。很多作品要展现一种非现实感,都会通过一些非常夸张的方式来表现,比如白箱里面经常有喵森两个小人的对话、“音乐剧”、“喵森”化身武士去谈判,天马行空的想象说到底只是为了缓解“机械降神”的违和感罢了。

所以总结一下,个人认为剧场版已经不像tv一样,想讲述个人成长和科普动画制作了,而是聚焦在个人的无奈上,最终又通过非现实的方式解决了这些问题。这就是我和作者持相反意见的地方。不过,这种选择是否过于符合原作、对得起续作这个称号,观众能否接受,又是另一回事了。

作者在TV之后,对动画制作产生了兴趣,关注动画staff、关注制作情报、关注干货大佬,这么多年下来作者已经和当时看tv的你完全不一样了,从一个看动画取乐的人变成一个欣赏动画的爱好者,你真的觉得白箱还能给你科普很多新的知识吗?说到底这部剧场版隔了4年,太久了,以至于大家对tv的情怀太深、而剧场版又讲回几年前那些事,观众已经成长了,回应不了那些期待了。
#16-1 - 2022-5-10 22:05
qx_qyqy
非常感谢你认真看完了我这一长串话,并且认真的做出回应。

我现在还没有改变我的看法。原因正如你所说,剧场版体现出一种强烈的“非现实感”。你说TV版也有这点,我承认,但TV版对于大部分问题都是正面应对的,即使有化身为武士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些非现实情节,我也认为它们并没有严重到破坏剧情逻辑的地步。

制作组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我表示理解与尊重,毕竟创作是自由的。但这与我能否接受他们的想法没有半毛钱关系。事实上,我接受不能,非要问原因的话,那就是我是现实主义派的,对于剧场版展现出的非现实部分并不买账。当时如此,现在还是如此。
#17 - 2022-10-24 01:59
(开心就好)
我是看完tv后马上看剧场版的 你引言中提及的部分我在观影时的不适感更为强烈;不过完结后我想了一想 或许是喵森的职位变动导致如此的。白箱中我们主要视角是跟随着喵森工作的的,tv中喵森是制作进行,我看来是类似战地记者或通信员的角色,虽然没有亲手参战但是就在临场感很强 我们陪着她东跑西跑,在各个职位上往复跑 所能见到的是大家工作时的场景;而剧场版中喵森升职成为制片人,更多的是安排人手和指挥 主要工作似乎是寻人脉拜托人,让更多的动画师参与到动画制作中 而在制作动画方面似乎并未投入多少精力。视角不同了 看到的故事也就不同了。




抱歉刚看完引言就写下了上面这段你在正文中有所提及的文字 我的上述文字更像复读了(bgm38)
比起tv 剧场版的喵森更像是主角了:tv中除了和喵森陪跑,许多视角都可以给到动画人们 原画,声优,监督,3d等等,它们还有各自的单元回 你所说的工作细节才能得以刻画;但是剧场版或许是碍于篇幅 无法将时间投入到各个部分中,若是如此也许会有些散(我的个人猜测) 于是镜头几乎全部给到了喵森,动画制作方面只是以"邀请到帮手们”就草草了事了。
我的看法是这种编排方式虽然有缺点,但是也尽力做到合理了 我的脑海里也想不出有什么更优解。如果可以,可以谈谈如果你是剧场版的监督的话 你会如何拍这部白箱吗?
#17-1 - 2022-10-24 16:43
qx_qyqy
我的评价是:现在的我对于剧场版的情节已经几乎忘光了(bgm38)

不过如果我是监督的话,我可能根本不会描写制作剧场版这么庞大的题材(它怎么说也至少得一部季番才行?)。虽然我并不知道OVA或WEB短篇的制作流程,但我觉得一个剧场版的长度应该只够支撑的起这种规格的动画制作?

其实还有另一点需要考虑的。根据我的回忆,TV版和剧场版里都没有对于“主线内容”——喵森5人一直想做的动画《神佛混淆七福阵》——的否定(即对于她们进入动画业界的初心的否定),然而剧场版里也同样没有对于它的推进。所以,在我看来,这应该算是一个没填的大坑,白箱这个IP理应还处于未完结状态。既然如此,与其整那些公司大危机然后喵森超神救场(还啥都没讲好),还不如顺着第一季结束时的公司发展状况,为喵森真正成为公司有话语权的人,然后开始制作《神佛混淆七福阵》做铺垫。甚至于剧场版直接制作的是《神佛混淆七福阵》的OVA也行啊,既符合白箱的热血与情怀性质,观众也乐于看。谁不希望这么努力且优秀的人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给本就生活压力大的众人一个强心剂呢?

当然,你如果非要说水岛努制作白箱剧场版的目的就是为了刻画他们自己所遇到的压力,那我只能说,他们高兴就好。
#17-2 - 2022-10-24 23:09
钢铁硬汉李永强
qx_qyqy 说: 我的评价是:现在的我对于剧场版的情节已经几乎忘光了

不过如果我是监督的话,我可能根本不会描写制作剧场版这么庞大的题材(它怎么说也至少得一部季番才行?)。虽然我并不知道OVA或WEB短篇的制作流程,但...
我也是觉得这部片子必须以七福阵来做结尾
#18 - 2023-1-29 20:41
关键这个剧场版单纯拍的不好就算了,还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它非要让主角动画公司的员工基本解散,又没做出能让人信服的重聚情节,下一部白箱想要拍好就先要设计一个真正有根基的重聚,肯定要花不少篇幅,无形中就压缩了其他内容,除非真的要靠这部分升华主题。要么就设计新加入的员工,但是要细致塑造新人物的进步又可能会抢老人物的戏份,毕竟这不是像第一部里的人物是大家一起进步,无所谓谁抢谁的戏份。白箱以后可能真就只能存在于回忆中了。
#19 - 2023-2-1 15:40
(为何一切都不能顺遂)
这些或许不是白箱剧场版的缺点,而是剧场版的缺点
#19-1 - 2023-2-11 19:40
自学鬼才lwj
剧场版的篇幅本来就不够给白箱这种有科普元素的群像剧,再安排那种现实中都难以解决的矛盾就更不可能拍好了
#20 - 2023-4-20 16:59
(用正确的方法改变世界)
剧场版的平衡感其实还彳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