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16 20:43 /
认同的点:
动画风很喜欢。简而言之,并不是对三次元的拟真,而是体现出只有动画才能做到的事情。

不认同的点(角色性格):
1.主角篝敦子并不尊重老师(心疼老师一秒),但是作者似乎并不在意,反而借此体现主角的活泼直爽(?)的天性。颇有“我就是不尊重”然后反以为荣的样子。
2.戴安娜的傲慢和故意装x让人很不适,真正的高材生理应谦和待人温文尔雅,这里真的有点刻板印象的感觉。(让我想起《淘气包马小跳》故意把优等生写得除了成绩以外几乎一无是处的做法)

显然,角色有缺点会更有真实感,因而其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这些缺点和特定情境联系在一起,就会产生魔法效应,刺激出观众的不适感。

下面具体分析。
首先,可以描写篝敦子不尊重老师吗?
当然可以,但是注意篝敦子是主角,还是并非反派的主角(也就是让观众有代入感),于是魔法效应就出现了--

[A] 首先,如果某位观众尚不够成熟,篝敦子因为某些原因被TA喜爱,那么这个人就很可能会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模仿自己所向往的篝敦子(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各种情境下应该做什么事情,这种决策思路都是有来源的)。
      遇到热心的老师的时TA也可能会下意识地想,篝敦子那么可爱,她不尊重老师(或许也是一种萌点)很直率的样子,我也这么做吧--于是世界上又多了位热情被“淬火”、真心被冷暴的可怜老师,而学生的本意却并不是恶意的,这就很不好了。

[B] 自然,如果观众是成熟的,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的重要性,(老师那么热心,就算不接受,也请委婉明确表达出拒绝,而不是直接冷暴力)那么并不会发生上面的事情
    但是,这并不代表成熟的观众就可以直接接受这样的描写。
    成熟的人都早已习惯于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
[b]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被他人认同,那么总是存在一种明示(比如某人的大声呵斥)或者一种暗迹(比如某人的内心想法或者一个皱眉),作为对这种行为的回应。

    这是现实世界的规律,而在文艺作品里,当然也会有一种方法来展现褒贬--上面这个规律就是其一
    褒贬体现之处其二,自然就是主角光环。比如,某作品主角冷静机智帅气,喜爱抽烟,而他的魅力也受到他身边正面大众的认可,(注意这里并没有写出任何对“抽烟”这件事的负面反馈)。那么一般情况下很显然能够体现出作者对抽烟的认同。
    而褒贬体现的规律里,其一的优先级是高于其二的。如果同样是上面那个例子,虽然大家都喜欢主角,但是
1)某个人劝主角不要吸烟,吸烟有害健康。
2)主角有一次咳嗽地厉害,并且发表了独白说抽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进入某种思考状态,但他其实不喜欢抽烟。
3)主角因长期抽烟在结局里得肺癌gg了。
    以上三种或任意一种情节只要出现过,作为较为充分的负反馈,都能够体现作者对抽烟是不认同的,这里的抽烟就仅仅是为了艺术表达。
    说回本作,篝敦子的不尊重行为没有得到任何负反馈,而且还受到了主角光环加成,因而表现出来的就是作者对这种不尊重老师的行为的“认同”或者至少是“没有不认同”。
    即使作者本无此意,但由于这种褒贬表达律的存在,客观体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的。

==========昏鸽线==========
    说起来,作品的三观真的重要吗?为什么重要呢?
    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里先留个坑,我把自己的结论放在这里,后续有时间慢慢补。
1.写作背景是年代久远或者文化迥异世界的作品,三观的精准“正确性”并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大体方向的正确性依然重要。
2.对于当代非复古向作品,三观的精准“正确性”比较重要。
3.文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演绎,因而能够反映出不同的三观。这种演绎对于读者/观众作为一种精神的熏陶(这种熏陶最终会反映回社会实践中),自然是有品质要求的,其一就是不能有有害的三观。
Tags: 动画
#1 - 2021-2-18 14:04
你这套理论扫射一通干掉九成日本深夜动画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