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7 22:22 /
作为观众,
我需要创作者诚挚的创作态度,
但更需要创作者提供优秀的作品。
作品决定我对创作者的态度,
作品拉近我与创作者的距离,
作品是联通我和创作者最重要的桥梁。
有些东西一开始就不曾变过。
#1 - 2021-5-15 16:41
(Takagi-Sang最高)
借着这波问大家玛利亚之墙夺还战里的一个问题。
问:团长号召新兵冲锋,是不是作者在宣传敢死队?
答:不是,因为吉克说了敢死队是没有用的。
追问:吉克说完就被砍倒了,这是不是一种变相宣传的手段。
追答:不是,因为马加特借助吉克炸沉联军战舰后,也表示果“巨人之力”即将在战争中失去主导地位。况且吉克不是被新兵击败,而是被利威尔。
没错,我确实是自问自答,为什么我现在发这个贴呢?是因为早就有人急不可耐地宣扬《进击的巨人》,是作者在用高明的手段宣传极右翼。当被问及作品中虚构“巨人之力”会抵消极右翼的现实意义,这该如何解释时,他们又补充说“巨人之力”只是一层皮,没有实际意义。但我仍是想不明白,如此高明的手段怎么会披一层这么拙劣的皮,让他们给看出来了。
无论如何解读《进击的巨人》,“巨人之力”都是关键。如今加页是jsc点明主题的最后机会,虽然没抱太大的希望,但希望他不要只是为了最后输出一波自己的XP吧。
说实话,大家就只想正常的看个漫画。当初我天真的以为巨人之力是指在人性的某一部分,怪诞虫的附身是指对人性的利用。如果这个方向是对的,以jsc的水平多半能写出很好的结尾。就在137话放出之前,我分析贴都快写好了。
现在也为这个sb结尾吵一个多月了,不管是jsc能力不够没画清楚,还是不敢画清楚,被喂shi总不是读者的错。为了留住曾经的感动,还要各种洗地式解读,是我没想到的。
现在这个信仰自由之翼的伦厨也差不多走出阴影了,只是对作品的感情淡了不少。希望米那桑都能早日用合适的方法了断这些吧。
#2 - 2021-5-18 03:00
(Takagi-Sang最高)
小众要看怎么理解了,任何艺术形式的核心受众都可谓是小众。电影爱好者和半年看一次热门电影的普通观众比起来不足十一,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层次不尽相同,却也不分高下,不过是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想要的东西不一样。当然回归您想问的问题“漫画将来会怎样”,说起来可以复杂也可以简单,我的能力评析不了那么多因素,也不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就分享一下我知道的一些事实好了

一.传统纸质漫画销量在总体上确实日渐衰落,电子形式的销量我不太清楚

二.如今的日本深夜动画是漫画改编作品的天下,之前某段时期则是轻小说改编作品的天下,原创剧情的动画在当今并不是主流,制作体量远小于改编作品。

三.改编作品热度通常高于原创动画的因素有:原作粉丝基础 资方的宣传投资大

四.改编作品制作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原作的IP热度,使原作出版公司收益。而从这个目的出发考虑历史上最成功的改编作品就只能是《鬼灭之刃》。在去年就实现了全卷销量破亿,卷均销量历史第一,电影票房也超越了千与千寻,成就日本票房第一。
当然鬼灭的情况特殊,与日本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关联,它在日本的火爆程度其实高出在中国和欧美好几个量级,在原作结尾不佳的情况下依旧占据连续月销量榜第一。有许多人对此提出了作品门槛低、短平快、互联网媒体、同期对手弱等因素,仍很难解释清楚,我就更不行了。

五.日本动画制作遵循委员会制度,动画制作公司只享受制作动画前资方提供的一笔资金,不参与原作销量的分红,不享受动画周边的版权,UFO(鬼灭、Fate系列动画制作公司)可能是个例外,可以了解一下。动画碟片的销售动画制作公司参与分成,却也是资方拿大头(资方一般是原作的出版公司)。如果动画公司自己出资,“自负盈亏”做原创动画,风险高的同时收入会成倍增加。P.S许多人在评价大量做原创动画的制作公司为“有梦想”,可能确实许多动画制作者的梦想是原创动画。

六.海外动画市场的开拓使得动画制作公司可以通过动画版权回本,导致接单改编作品量增加,导致作品制作力度分散、作品平均质量下降。

上述事实似乎很有联系,主导关系却不甚清楚。最后说一下关于动画的“未来”我能说的东西吧 1.动画确实比漫画传播更有优势,更易吸引新观众 2.大部分商业漫画作品因出版形式限制,制作形式确实受到限制。有一个反例是《风之谷》,不过那都什么时候的事了。 3.漫画的与动画的表现形式不完全相同,互有优势。但是说谁的组成更复杂那肯定是动画。 4.动画制作的发展期算起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的经济发展,人均生活质量提高是决定因素,传统意义上的动画黄金时代早就过去了 5.海外市场的开拓、新番数量的增加可能使动画走向新格局 6.先审后播的实施大概率将降低日本动画在国内对主流大众的潜在影响力

其实吧,不是所有漫画都称得“和话剧一般的小众文艺形式”,绝大部分商业漫画肯定是算不上。不过确实存在类似“严肃文学”的“严肃漫画”,那些才算是绝对意义的小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