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8 00:48 /
由於上一篇是心得,主要重視感性,想了想還是得發一篇重視理性的分析
倘若拋開「受眾」問題,單純以一黃油玩家/劇本創作者遊玩會覺得如何呢?
由於是針對作品本身質量作評價,因此可能劇透,望周知

在心得中有提到作者對節奏把控到位,這一點沒問題。所以針對的是內容

先說結論,共通線與個人線的內容把握正如許多人所言,參差不齊
成因是來自「對內容的把握不夠精細」
何謂不夠精細?由於共通線的模式是按照如下方式進行:

第一章的主角是青梅,主線是為了和男主化解過去重新開始
第二章是桐葉,利用「假扮男友」學習演繹人物的心思,從而提升演技
第三章是妹妹,主線是幫助妹妹走出被80的陰影,開始上學
第四章是學姊,利用「假扮男友」讓學姊學習「她想做的事」,並認識到「這樣的我也能得到認可」
第五章是妹妹,幫助失去動力妹妹重新找回動力
第六章是桐葉,幫助桐葉擺脫內在和外在的束縛
第七章是學姊,甩掉學姊讓她重新找回「作為天才的她」
第八章是青梅,埋下各種伏筆,並以出國和突襲的吻作結尾,讓故事出現重要轉折

換句話說,每位主角都在共通線擁有各自的高光時期,也有充足的塑造
在這種前提下,如果人物的成長已達到一定高度,會讓個人線變得非常難寫
所謂成長,這裡就簡單分為主角和女主的關係/人物個人成長

男女主關係,講白一點可以說是好感度,其實後四章玩家能很清楚感受到來自女主的好感
尤其是學姊,桐葉沒讓她剎車的話估計都變單線結局了(學姊很早就想向男主表白但一直被斷招w)
個人成長,舉個例子就是桐葉克服了來自父母的壓力,妹妹擺脫過去的陰霾,學姊找到「作為平凡的自己創作」的動力
何謂難寫?當你在故事線的前方就將人物成長的曲線拉高,那麼個人線時玩家對個人線的期待也會拉高
戀愛線也是如此,當共通線的人物好感度便已拉滿,進了個人線之後我還要幹嘛?(學姊線會強烈產生這種感覺)
若沒有超越共通線的成長(變化),甚至會讓人產生「就這?」的感覺,更誇張甚至會覺得水(詳見妹妹線)
也是因為共通線沒專注於使青梅成長,將成長線全部埋在個人線中,才導致個人線中質量是最好的
從共通線可以看出來,女主的行動大多是在推波助瀾(這也算是伏筆之一)

所以再談談個人線,作者在女主的個人線中是如何處理衝突與成長的?
桐葉:捨棄高富帥選擇真愛(男主)>因為是真愛而在被偷拍後曝光和男主的關係>不理智粉絲拿刀戳人>男主擋刀>桐葉受到掉粉和男主受傷等壓力而失聲>男主寫出神劇本(?)讓桐葉找回聲音

妹妹:男主喜歡上妹妹>妹妹對男主產生意識,但不想破壞關係>透過畫畫讓自己變回「妹妹」(妹妹畫畫的動機請見遊戲)>妹妹姬友瘋狂助攻>姊姊分享經驗給妹妹>妹妹正視那份感情>失去畫畫動機>重新找回畫畫動機

學姊:男主承認自己喜歡上學姊>在一起>意識到才能的壁壘>拚老命創作>學姊不想男主這樣,主動封印「天才」的自己>學姊的姊姊開導學姊>男主和學姊坦誠想法>拚老命創作>稍微產生追上女主的跡象

青梅:追上女主>失聯>在某地偶遇>偷偷探望>被其他女主跟蹤發現青梅生病>告訴身邊的人>獻祭三位女主讓男主確定自己喜歡青梅(雖然實際上告白的只有學姊)>幫助青梅重拾「作為創作家」的自己>重複「燃燒>加重>燃燒」到結尾
單單從大綱來看的話好像沒毛病?是的,因為問題是出在「內容」的處理
在有了共通線那樣堪比個人線的成長模式下,個人線卻用十分「樸素」的方法進行成長和衝突的處理
例如桐葉線和青梅線的「韓劇套路?」(不看韓劇所以不曉得)會讓玩家的期待值產生落差,甚至會有一種「你確定你這不是從個人線中拎出來的?」的感覺
潛台詞「這劇情應該放到個人線中啊」,潛台詞的潛台詞「共通線表現得比個人線要好」
老實說,個人線中的女主都沒配角們來得立體(個人線中都是先豐滿配角形象,在以此配角來協助女主)
當然這和共通線就把成長空間用光了有很大關係。然而這不是藉口,前面整這麼好,後面卻軟掉了?(也是某些人提到的頭重腳輕)
畢竟,個人線之所以稱作個人線,不就是因為主角是「那位女主」嗎?結果反而配角比主角的成長更加突出,玩個毛線

導致以上問題的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設定」
bgm上有另外一帖也有提到這一點,也是看了那帖才決定再發一篇理性分析

首先是男主,男主的成長線其實非常奇怪。主要原因出自「深入淺出」
有人會說這難道不是好事嗎?聽起來好像是個褒義詞是吧,容我娓娓道來
所謂深入,是因為男主低谷的原因源自於「才能」的壁壘
換句話說,作者因該是有意對此著重探討的。不過作者處理的方式卻十分淺薄
主要處理在於第四章「啊,原來我是因為自卑寫不出來。但現在我見證了大家的成長,我一定能跨越這道坎的」
然後男主就真的啪啪啪開始碼字了(??????)
放在其他遊戲我可能不會特別在意,可問題是男主的低谷和他的設定板理論上在故事中非常重要啊
首先男主和所有女主的接點都源於「創作」,她們是因為「創作」的關係而延伸發展為「戀愛」
從而導出各條路線結果的「公式」
什麼意思呢?男主的「創作」打動了桐葉,吸引了學姊,讓妹妹憧憬,一切都從那部作品開始
而現在,男主陷入低谷,卻用一種非常輕描淡寫的方式結束
這也是整部作品中我最詬病的一部份「某些重要轉折上不多做描寫,下一句話突然他/她就行了」
真有這麼輕易嗎?我不曉得,因為我自己也是處於低谷的人,我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如此輕易就能走出來

然後就是設定的反覆使用,例如「假扮男友」在全文中總共出現三次(桐葉兩次+學姊一次),「同居」在全文中也出現三次(青梅兩次+學姊一次),「我又行了」出現三次(男主一次+妹妹兩次)
雖說情節安排的手法有限,但在同樣的劇本中多次重複會導致觀感疲勞(可能作者覺得三次不多)

所以從結論上來說,雖然我很喜歡這部作品,但這部作品本身的質量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畢竟這部作品是工藤一個人寫的,真能面面俱到的話早就成神了),但還算平穩落地,期待下一部作品到來

目前想到的就這麼多,有什麼文中沒提及的歡迎留言,感謝各位觀看到這裡,我們有緣再見

注:原來有敏感詞,難怪昨天發老半天發不出來...
Tags: 游戏
#1 - 2021-11-30 14:57
(当你长大,会成为绝望者、失败者与被诅咒者的拯救者吗? ...)
写作没有瓶颈的人自然会写出轻易突破瓶颈的角色,看着工藤启介的作为自然也能想得到为何他对男主走出低谷的处理如此儿戏,因为对他来说突破瓶颈与走出低谷可能就是这么容易。当海明威们拼上老命从马里亚纳海沟海沟钻出来奋力往乞力马扎罗山顶冲刺时,工藤走上了自家门前的短短坂道,将自己的海拔提高了5m,并不可思议地看着海明威们,不知为何“创作”会是如此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