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2 01:03 /
玩过海猫很久之后,想要写些什么完完整整的感想,大概是不可能动笔了。一方面是海猫全流程太长(当时浅算每个ep7-8h,总60h+,具体花了多久已经想不起),另一方面是想要写的内容也不知从何角度写起,外加寒蝉和遥遥无期的白鹳,坑只会越来越大(bgm39)
关于海猫剧情本身的解读和关于它的meta角度的解读,已经有很多大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过了,讲的也很好,因此在本文中我也只选取了我有一点灵感但是非常浅薄的角度。本文注定不会成为一篇评论,而是我的发散思考。

PART I:先说麻神(麻耶雄嵩)
在之前看过麻耶雄嵩的《有翼之暗》,以及直到最近才看完他的《独眼少女》,麻神的”崩坏逻辑流”的剧情设计可以说是对得起他的头衔的,而当我回想了两本书中不甚清楚的细节时,也有了其它方面的想法。
先从麻神说起,毫无疑问他作品的评价经常两极分化(由于只看过这两本,其它作品还没看,以后有时间继续补上,就不考虑对其它作品的评价了)。

————————对两部作品有部分关键剧透————————————

《有翼之暗》是麻神的出道作,关键剧情[1]只记得对奎因的作品致敬和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密室(这种不可能犯罪到在后面可能被早坂吝也学去了一些,或者只是麻神提早用过这种手法而已),以及多重伪解答。伪解答的反转依靠暗中线索,而各重解答之间反而是相对平等的,可以说解释权掌握在麻神自己手中。
《独眼少女》的前后时间线以及两代女主的解答在各自的解答层面都还算严谨,但是都分别依靠一些暗中线索来改变解答方向;但是最后二代的腹语术,二代替身以及三代解答都没有前提支撑只能靠一张嘴来推动剧情,大量读者的诟病之处也多在于此,虽然也有评论指出这是麻神对后期奎因问题[2]的一种评论。
说实话,正是我对麻神构造解答的这种“平等性”,让我联想到了海猫,也是这篇日志的初衷。可能我对麻神作品的理解也很浅薄而无法继续展开,因此只能做一个粗浅的比较。

PART II:再说海猫
我对海猫毫无疑问是喜欢的,而在之前一直没想清楚原因,直到最近才稍微产生了些灵光——可能我喜欢海猫的地方,正是它在对正书和伪书里表述的解答之间的平等性,同样彰显为以推理文学[3]这种题材内独树一帜的剧情形式架构的可能性。
如果单说推理文学这一大型题材,肯定不能在这短短一篇日志中说清楚它的前世今生,但我们不会反对,判定推理文学的边界毫无疑问是不清晰的。我们可能会认同的是,它的关键剧情往往会涉及到背景舞台的建构,悬疑的设置,人物之间的博弈,悬疑的解答,案件结束后的众生相,成为一类独有的“解题类”文学:作者尝试各种方式构建谜题,读者跟随第一或第三人称视角寻找解答,无论作者是否挑战读者,好谜题的解答总会给人带来兴奋感。从这个角度而言,推理文学和广义的犯罪小说虽然经常重合,但是侧重点不一样。尤其是这几十年间的日系推理文学从新本格开始出现了大量专注诡计的“谜题构建者”型作者,人物的扁平化和工具化,经常无厘头的动机,(或许)枯燥的情感表达,让喜欢古典侦探和犯罪题材作品的读者不喜也是情理之中,同时也可能会有不少人认为这种所谓的“诡计至上”,离奇的诡计也在迎合当代读者的快节奏阅读。

而海猫,则是我认为这类作品中的异类,它的存在正是提供了一个角度对推理文学的可能性进行思考——作品内罪犯和侦探的关系,作品外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海猫在解答篇中最后给出的关系——魔法与现实,没有爱就看不见,这种“强加”在玩家上的说教,以及最后的关于黑山羊的各种论述,确实非常的不本格[4]。如果从这个角度,海猫毫无疑问是不受欢迎的。
而我(以及和我观点大致相同的一部分玩家)所认为龙7想要在《海猫》中表达的内涵,以及《海猫》从ep1一直到ep8的棋盘内外博弈之间的循环,如果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既可以理解为一种meta,同样也是一种再创作[5]。在作品内的各个人物像演员一样登场,然后戏剧般卷入犯罪,最后又“毫发无损”地进入下一个轮回。不仅每个人物都是棋子,而且每次犯罪都只是一场棋局的博弈。当然,我们在最后可以知道六轩岛的结局以及绝大多数的主角都不复存在,但是龙7尝试用各种方式“挽救”了主角们存在的可能性,直到我们面临魔法和现实的抉择。在抉择之后,幻想可能崩塌也可能继续存在,这一切都掌握在身为选项选择者的玩家手上,但在背后,同样这不也是龙7自身布局的一部分吗?在这个方面,龙7的在海猫中的表现和麻神相当的重合——他们只不过都把自己当作像使用魔法一般的谜题构建者,无视作为人们的角色,肆意地安排各种不合理剧情而冠以“猫箱”、“魔法”、“爱”,不自量力地对推理文学本身进行挑战。至于这种挑战是否成功,可能他们自己写嗨了,也有可能让读者厌倦了,而这两者同样也是平等的。
-
罪犯是有创意的艺术家,而侦探则是评论家
——G·K·切斯特顿《布朗神父探案集》

最后要澄清的是,我不认为海猫这一部作品能够解决推理文学这样一个大型题材中很多重要问题(或者不少人认为它连解答一个重要问题都没做到),但是龙7至少给出了一个让我信服的解答。每个创作者都有机会对它进行陈述和辩护,而对这些陈述和辩护进行评价的确实是读者和玩家。不过如果所有的读者和玩家都认为这样的辩护和陈述有问题或者不够有力,那么你自己去辩护一个就行了——龙7大概会这么认为,只不过他可能顺带“嘲讽”了一下玩家。

——————————————————————
注:

[1]看过推理作品很久之后忘记剧情而只记得核心trick是常有的事,因此不第一时间写下评论以后基本就没机会再写了,放弃吧(
[2]后期奎因问题只简单听说过,不懂推理小说评论,这里不说了
[3]只是为了表达方便,推理类小说,游戏,影视剧统称为推理文学
[4]我并不清楚龙7什么时候宣传欺诈这是一部本格作,如果是我也不辩护了,至少我不认为这是一部本格作
[5]这里直接引用了我想承认的结论,没有论证过程
Tags: 游戏
#1 - 2022-8-12 18:47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实你所描述《海猫》的这段“ 作品内罪犯和侦探的关系,作品外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最后的关于黑山羊的各种论述”,放在推理四大奇书之一的《献给虚无的供物》也是完全恰当的,而《海猫》在叙事手法上的现实与伪书交替穿插互相影响、时间线的交叉复杂也能很明显在另一本奇书《匣中的失乐》中看到,而这两本都是以对推理这一类型文学本身的颠覆、反思与再创作而成的所谓“反推理”(《匣中的失乐》作者自称是“超推理”,但一般评论依旧认为这是师承“反推理”可归一类)的代表作。
《海猫》所沿袭“反推理”的思想对推理本身的解构与再造、对作读关系以及作品定位的重新定义、复杂而娴熟的叙事技巧等等,都是值得认真对待乃至作为学院派的扎实研究的。但,理解《海猫》或者说《海猫》的风评(指国内)的分歧点正在这里:因为《海猫》本身所面向的可能受众(指国内)更多其实是普通gal玩家,而非推理文学爱好者。事实上我周围里的gal玩家喜欢读推理文学的(指看过四五十本以上),没有一个在态度上表示喜欢《海猫》(虽然这不妨碍其中有人给其很高评价)。这也导致对《海猫》的严肃批评在最后总会被消解,因为观众本身并不熟悉这个,他们不懂也不需要去了解和分析《海猫》的庞大野心意有所指,他们仅仅只需要复读那句“没有爱就看不见”将这当成普通故事来自我感动和麻痹就够了。从meta或者二创的角度来切入,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让观众更易从自己熟悉的角度来理解。
说起来也真是可笑啊。复读着“没有爱就看不见”的玩家,其实恰恰自己才是“看不见”《海猫》深层的那一批——既然看不见,那能否说明他们才是“没有爱”呢?
#1-1 - 2022-8-12 22:09
香饵
首先感谢评论,之前看过大佬的那篇长评,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很羡慕能表达地如此清晰,几乎把我的各种想法都说完了(bgm39)
然后再顺着大佬的回复补充一些吧。正文就是一点随感,逻辑和观点都不严谨,因此补充内容就不写在正文里面了。
1.我一直认为推理圈子的外延很大,核心圈子很小,一方面与各个相关圈子(悬疑类,侦探/刑侦/犯罪类,解谜类等等)很多重合,营造一幅繁荣的景象;但是另一方面内部的“鄙视链”(夸张说法)也很严重,形成了各类不同圈层的读者(古典本格,新本格,社会派等)相互较劲,虽然我觉得整体的讨论氛围还算是比较良性的。
2.推理类游戏的地位其实还是有点尴尬,科幻悬疑题材(KID——5pb——Spike Chunsoft一派,关于这一派其实我也想写点东西,不过估计遥遥无期了)可能是独树一帜的,而以本格和新本格为旗号的作品可能没那么多(虽然有不少早期以掌机为主要平台的作品),海猫也是我认为在此类中的异类。因此正如大佬所说,推理文学圈和推理/悬疑类游戏的圈子确实重合没多少,因此龙7自己的同人野心达不到估计也有这一方面的因素。
3.以我本人的想法,虽然由于悬疑类作品的受众太广,很多观众,玩家,读者可能并不买龙7的账,但是龙7的作品依然是值得认真分析的,他擅长的大型世界观的架构(包括后面直接扩大到全球层面的白鹳),也能对各类悬疑推理融合在一起;推理文学同样需要新鲜血液,这些年的新本格推理我也看过一部分,比如以早坂吝为代表的作者设计的诡计很有趣,但是除了诡计以外的作品内容评价不算高(我看过的推理小说大概90本,先前的阅读范围基本上是一部分名家的代表作,不过推理奇书一直听说过还没看过,该看看了)。读者在这个反馈机制中可能是最“高贵”的,评论谜题比解谜,创作谜题确实容易很多(个人意见),因此下一步读者们也需要增加严肃的评论了,比如《谜斗篷》系列的推理评论我一直想看,不过价格很高,也有不少几乎绝版了。
4.“没有爱就看不见”这一点,我也同意大佬在长评中的想法,龙7可能本身是有希望以爱为主题的,但是遗憾的是推理文学这种经常以“犯罪艺术”为核心创作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和大爱是无缘的,尤其是本作地位里作为上帝视角而切换正书和伪书的创作者,把爱的说教说到一定程度反而使玩家两极分化。因此我也很期待龙7在白鹳中的进一步的阐述(bgm39)
#1-2 - 2022-8-12 23:45
菲林洛斯特
香饵 说: 首先感谢评论,之前看过大佬的那篇长评,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很羡慕能表达地如此清晰,几乎把我的各种想法都说完了
然后再顺着大佬的回复补充一些吧。正文就是一点随感,逻辑和观点都不严谨,因此补充内容就不写在正...
我其实并没有否定推理文学与爱绝缘毫无可能性,那段话是接续下面的“文字是有着灵魂与温度的”而成的。情景相似的柯南道尔的《四签名》与奎因的《X的悲剧》,前者能让人感受到角色的怒火激荡,后者只会觉得乏味甚而觉得这雷因好讨嫌( 至于阿婆的《尼罗河的惨案》更是可以拿来作为情感教材,从中可以很明显感受到作者于此对角色倾注的感情。这是由不同写手下笔时的重心而决定的,无可厚非。我所反对的是:龙7你没有“爱”,因为你的“爱”不在此处,所以以此为据而言的“没有爱就看不见”以及对玩家的指摘与鄙夷都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根本就没有说教的资格,包括《海猫》这个故事本身。说白了,注定写崩,活该被喷。
不过再插一嘴,在这一点上龙7以及《海猫》粉丝还真是相映成趣完美配合:龙7自己一边玩恶趣味一边还要装模作样教育玩家要懂爱要有爱;而《海猫》粉丝甚至连这故事到底想讲什么都没明白就笃定自己有爱只有自己能看见别人讨厌肯定都是因为他没有爱就看不见——也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了。(bgm38)
#1-3 - 2022-8-13 00:13
香饵
菲林洛斯特 说: 我其实并没有否定推理文学与爱绝缘毫无可能性,那段话是接续下面的“文字是有着灵魂与温度的”而成的。情景相似的柯南道尔的《四签名》与奎因的《X的悲剧》,前者能让人感受到角色的怒火激荡,后者只会觉得乏味甚而...
懂了懂了,之前看长评的时候理解了几个关键词但是看了后面就忘了前面…
这么一看再联想到寒蝉卒,还是把龙7归为混沌恶吧(bgm39)
#1-4 - 2022-8-13 14:54
grox133
菲林洛斯特 说: 我其实并没有否定推理文学与爱绝缘毫无可能性,那段话是接续下面的“文字是有着灵魂与温度的”而成的。情景相似的柯南道尔的《四签名》与奎因的《X的悲剧》,前者能让人感受到角色的怒火激荡,后者只会觉得乏味甚而...
倒不如说“没有爱就看不见”一开始就不是什么“你不喜欢海猫所以你没看到海猫的优点”,本来最简单的解释只有一个“你没仔细读,所以没看懂”。
#2 - 2022-8-13 15:55
“他们只不过都把自己当作像使用魔法一般的谜题构建者,无视作为人们的角色,肆意地安排各种不合理剧情而冠以“猫箱”、“魔法”、“爱”,不自量力地对推理文学本身进行挑战”,我真的很好奇如何才能读出这样的结论的,不要被楼上这位给绕进去了。
#2-1 - 2022-8-13 19:59
香饵
怎么说呢,我承认结论过强了,不过这确实是我的第一印象(或者是我对新本格和“反新本格”的普遍印象),当时写这篇日志的时候为了以麻耶为类比写了不少结论都只是依靠零星的记忆,现在没有能力回答也不会改了,如果以后有机会再来做补充(bgm28)(或者推翻结论也完全可能)
#3 - 2022-10-23 09:42
严格说来后奎因属于形式逻辑问题的衍生,应该算作哲学范畴,不是推理小说这种通俗门类需要解决的问题——推理小说不是单纯的数学题目,其看点绝不止是单纯的逻辑啮合,伏线设置、谜题构建、人物塑造、解释诡计等等,都是给人带来刺激感的要素,决不可片面看待。而海猫攻讦本格的地方居然是不重视动机,实在是夜郎自大,浅薄之极。
我不认为海猫出现了什么对后奎因的解答,顶多就是玩了一下侦探可以说谎而已,和里面茫茫多的文字游戏一样,压根没什么意思,作者玩弄逻辑的水平几何从ep5那笨拙的排除法中就可见一斑。
海猫所谓的精到之处是因为他采用了猫箱(反实在论)的基底,在此之上构建了复数的叙事层。反实在论本身属于科学态度的一支,本身不带有任何倾向性。“没有被观察的现实不是现实”“现实于观测中创生”,相关的讨论和撕逼在百年前的科学家们就已经进行过了,但我从来没听过什么“量子力学爱情论”,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东西。
海猫的主要矛盾是(反实在论的基底)与(读者的实在需求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之间的矛盾。读者想要确定的结论,但猫箱不允许;作者想要读者理解自己,但不愿意打破猫箱;读者给出了质疑,作者发出了咆哮,最后都由于猫箱而未能结果。
作者既希望读者有完全的自主性,又希望读者理解他的爱,又由于反实在论的基调不愿意用常规叙事手段引导读者,最后变成了一个人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一边叫唤还一边骂人,观感非常差劲。固然我能够理解作者传递不到爱的歇斯底里,但只是一味地心疼自己的作品是无法更进一步的。
#3-1 - 2022-10-23 18:45
香饵
稍微重构一下论点吧
1."海猫到底有没有解决后期奎因问题",答案是肯定没有,从法月纶太郎、小森健太朗、饭城勇三、笠井洁到现在的推理小说家或者评论家,对后期奎因问题的阐明和解释很多,而龙7我确实觉得不在此列。那我为什么要把麻耶提出来呢,我强调的是龙7所采用的叙事手法,即所有的伪书,八城十八和漂流瓶,与后期奎因问题的线索/伪线索的共同特点就是平等性,说到底这个联系算不算勉强,我再回顾了一下承认确实是这样。
2.“作为海猫设定底层的猫箱使作者(龙7)和读者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我觉得有可以商榷之处。原因是我觉得“猫箱”在这只是一个隐喻,它表达的就是上面说的那种叙事的平等性,而不是一个直接的量子力学现象。当然我是真不记得本作里面怎么讲猫箱的了,它好像只是作为一种上位世界的碎片吧?
3.龙7对“爱”的指向到底是从谁到谁?我还是觉得是从读者读者, 而不是从读者到作者。读者在这里的地位很特殊,它既是【读者(没有着重号)与作者】的关系,又是【一部分伪书的作者(即作为流言传播者的读者)和另一部分伪书的作者】的关系,这里可以体现出伪书与真书之间的平等性,还是【叙述者和听众】的关系。甚至龙7自己写的《海猫鸣泣之时》也可以当作伪书,这才是可以最好传递爱的方式,也是最难传递爱的方式。
最后补充一点,本日志也是一个促使我思考相关的问题的一个中介,因此也不会追求一个最终结果,所有观点都欢迎反驳
#3-2 - 2022-10-23 21:18
Holien
香饵 说: 稍微重构一下论点吧
1."海猫到底有没有解决后期奎因问题",答案是肯定没有,从法月纶太郎、小森健太朗、饭城勇三、笠井洁到现在的推理小说家或者评论家,对后期奎因问题的阐明和解释很多,而龙7我确实觉得不在...
作者假如从一开始就像你说的那样让读者自行诠释,那也不失为一种大气。但实际的情况是作者甚至亲自下场跟读者对线,要是他一开始就没有一分一毫传递自身想法的意图,那么我很难想象他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在作品里大肆讥讽本格推理和黑山羊的。
毫无疑问海猫是有指向性的意图的,“没有爱就看不见”本身就是一种意图的传递,我可以说没有爱就看不见,也可以说没有恨/恶/嗔/贪/痴就看不见,能得到什么事实取决于个体的观测能力,而“爱”只是观测倾向的一种而已,专门拎出来就是作者倾向的体现。如果海猫真是完全公平的,那恶意解读也必须被允许,而不是被他踹出门去。
反实在论说的是整体的态度,实在论的态度就是不论观测与否,事实唯一并确定,反实在论就是非观测无法确定。并不是说猫箱如何如何,而是说他不给出唯一解的做法是反实在的。可以说正因为没有打开猫箱才能展现出如此“平等”的结构;同样也可以说正因为没有打开猫箱才会出现污蔑尸体的读者。
读作关系的探讨又是另一个话题,很容易陷入解构主义的窠臼, “一切阅读都是误读”?还是“阅读没有所谓的误读”?如果文本是延异的,那么读者的共同幻想应该如何保证?抛离作为基础的文本,读者和读者之间争论的到底是作品本身还是两个人出于观念之差的争执?
#3-3 - 2022-10-23 22:01
香饵
如果海猫真是完全公平的,那恶意解读也必须被允许,而不是被他踹出门去。
这个我举双手赞同,唯一的区别就是我对龙7本人并无其它偏见,他是和玩家论战到底怎么样都和我无关。可能就这一点而言我算异类,这个暂且不考虑。
但另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一定是“爱”而不是其它情感,这个我不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这就是他的“特权”,他用这个特权让读者感到很不爽,但正是如此才符合伪书和真书的关系。之前的三大同人奇迹之一鸣泣之时到现在一直被当为正作系列,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同人”在这里所处的地位。
关于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在科学哲学里面有其它的说法,我暂且认为这里持的是一种海猫世界(文本)的工具主义,无论是角色还是故事对龙7而言都只是一种为拉姆达和贝伦所处的上位世界奠基的手段(与之相类比的是科学实体和作为科学过程的观察手段),这里和我在part2的第二段最后的观点一致,只是挑战的结果怎么样,很多人觉得玩脱了,其实我也觉得水平就那样。
另外你可能在说德里达,而我没看过德里达就不评价了。如果有类似的问题也期待从这些角度狠狠地批龙7。
总体来说我觉得你的观点就是在说龙7的吃相很low,但是这个和我的想法并没有很大冲突,他的作品有值得分析之处和他本人吃相难看其实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