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23:08 /
在刘向《新序·杂事》所载《叶公好龙》典故中展现了这样一个形象:有人名为叶子高,时常向人吹嘘自己多么喜爱龙。不仅衣食住行中处处有龙的踪影,日常书画也皆是龙,连给后代选名也均与龙相关。天上的真龙听闻叶公之行事,不由心生感动,遂决定下凡与之见一面。当叶公真正见到龙之后,并未入龙预想一般欣喜,反而惊恐万分,面如土色。真龙大失所望,终明白叶公对龙之喜爱,不过是口头之言,不值一提。
这样一个形象如若稍稍抽象化,似乎可得出如下之形象:当一个人总是高调表示自己对所追求之物的热情,事事不离提起此物。总是热衷于表现自己对随追求之物的高调追求,展现自己对该物的深入理解。当所追求之物终有一天来临之时,或是追寻相同之物的同好来到身旁邀请其与自己一同探寻的时候,这个人却表现出强烈的恐惧与慌张。面对自己所追求之物弃之如敝屣,而面对同好则闭门不出,冷眼旁观。
表面上追寻某物,虽极度热忱但对该物了解并不深入。当有一天,这个东西的全貌完完全全的展现之时,他却恐惧的逃开,之后或也将因理念的破败而掉入虚无的深渊。当有人来邀请他共同追寻,将追寻付诸实践之时,他却闭门静默。仿佛先前万丈的热情全然是空中楼阁,而冷漠注视才是真实的景象。这样看这样一个形象所处的阶段还真颇有些现代犬儒主义的样式。
行叶公之事而不自知,名义上狂热追求某物,但真正的原因可能与藤原千代子一样,只不过是喜爱那个追求某物的自己的身影。然而自以为自己对所追求之物全然了解,遮蔽了他对于上述原因的认知。自身的傲慢包庇了自恋,自恋借傲慢的掩护愈发膨胀,最终使这个人成为一个虚假的“狂信徒”,终日投入在错位的热情中,直到最后被戳破的那一刻。

说起来《叶公好龙》应该是杜撰一个的故事,据说叶公沈诸梁上任叶邑时了解到当地水灾严重,于是在自己墙上画满了水利施工图,考虑到龙王管云雨,于是在图中出水口处画上了龙,以求风调雨顺。同时新官上任,来拜访的人特别多。有人看不懂墙上的图又对叶公的名利地位暗生嫉妒,于是离开之后逢人便说“叶公画龙不画云,可见并不是真喜欢龙”。
汉儒刘向大概是借用上面这个故事编了《叶公好龙》。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写,也是据说当时孔子周游列国时与叶公发生过理念之辩,于是刘向写此故事以讥讽叶公。但当时孔叶辩论实际上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快的,只是单纯的理念不同罢了,因此刘向写这么个故事的理由也着实令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