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19 16:38 /
个人评分:3/5

初读银荆的告白一书,是在去年4月的时候,也曾想过写篇书评,不过因为各种原因算是咕了。这周摸到实体后重读一遍,就在此写下一些自己的想法(含剧透)。
 「神明搞错了」 弗洛伊德将“生的欲动”分为自我确认(identification)与性欲发泄(libido cathexis)两种,可将这两者表达为“成为的欲望”和“拥有的欲望”,出生于父母之间,成长在三角形家庭关系之间的孩子中,渴望与父亲同化,拥有母亲(替代者)的人,就成为男人,反之则成为女人。也就是说,只有把那“成为的欲望”与“拥有的欲望”两者分别成功的投入到异性双亲身上的人,才能够顺利地成为异性恋的男人或女人,不过这种理论也同时承认,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存在“失败”的可能性,「银荆」一书中,则表现为汐对自身的性别认知障碍,「他」喜欢上的是青梅竹马的男孩子,正如书腰上所说。
  性别认知障碍与笔直尖头的三角关系或许就是本书的最大看点了,但是剧情发展过于日常以至于本该进行深入探讨的主题并不突出,也许是因为我只看了第一卷的关系,但总之给我一种非常小家子气的感觉让我很不满。
  接下来来详细的说说书中主要几个角色。先来说槻木汐这个角色,在童年时期经历了母亲的长期住院,这么看来这或许就是汐的性格形成的最大原因即渴望得到母爱的关怀而欲与母亲同化,但当汐明白自己终究只能成为“不完整的女性”时,也就是汐在小三时为不能扮演灰姑娘而感到苦恼的时候,他最终选择了隐瞒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想法,选择扮演领母亲骄傲的儿子,而拼命的伪装自己。西蒙・德・波伏娃曾写道:女人不是生来而是变成女人的。也就是通过接受“女人”这个范畴,自认“我,一个女人”而变成的。而推动汐将自身秘密公之于众的人,便是我们的男主,纸木咲马,作为汐的童年玩伴的咲马,却因为在汐的光辉之下而感到自卑,并且在高中后逐渐变得疏远,性格也变得扭曲起来。而在那个夜晚的公园里,看见了独自一人穿着女装的汐,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想起来漫画「若水长流入于海」最后结尾的那句话:我听见她(他)那停止已久的时光……重新开始流动的声音了。咲马在第一卷中最主要的戏份我觉得还是主要在「校园冲突」上,其次是对亚希的恋情,为此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西园亚里沙与星原亚希两人。星原亚希这个角色我觉得还真是可惜,在恋爱三角形中处于白学经典构图镜头悲,尤其是看完了第二卷插图里那落寞的表情,我都好同情她了,亚希对汐一直以来抱有的情愫,咲马在不知不觉间单恋上亚希,以及汐所向往的那个曾经的孩子王的咲马,这种笔直的三角关系一步一步发展最后结尾那一段汐吻咲马后被亚希看见的时候看的我真的乐,虽然还是抑制住看第二卷的心情(
西园亚里沙我觉得是在本书中实在不不能不提的一个人,个人认为西园本应代表的是一种「矛盾与冲突」,是对女性身份的汐的否认,这是我最初给她的定位,就第一卷来说,我认为西园实在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角色,她的身上可以背负很多作者的思想,我在等待着她的亮眼表现(第三卷封面是西园真好)此外是世良慈,可以说在本书中可算作与亚里沙所对立面的角色,抱着玩乐的态度,不把什么真正放在心上,纯粹是个伪物,但是他对汐的感情未必不是认真的,不过是观念不同,理解不同,并不能因此判个谁对谁错。
  关键在于理解,本书所想表达最大的矛盾就是理解,少数派与多数派之间的妥协,便只能是理解,本以为能够在书中看到八目迷对lgbt问题的独特见解,但事实上在剧情趋于日常化的本作,并没有看到lgbt问题的探讨,就像去除这一要素还是差不多,显得苍白无力,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写bg,揭开它的本质,这只能说是一本不过不失的作品,我希望能够在后几卷看到从不同的角度对角色进行剖析,就像作者在后记里所写:本作不想把那些人物局限在特定的框架里。不管是哪个角色,我都希望能令人觉得就像自己身边会有的人物,可以自由解释这个故事。最后说点个人的小心愿,既然你要让角色突破框架,我认为最好用的角色就是亚里沙了,请务必多来点亚里沙的戏份。还要说的就是,kukka老师画的插画实在很好看,尤其是在色彩上,银荆的封面不管哪一本都真好看啊!
Tags: 书籍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