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8 17:05 /
义忆——杂谈+书评
杂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看完整本书我的脑海里便直接浮现出了这首诗。仔细想想,应该也没有哪首诗能与这个故事更为相衬的了。
这本书毫无疑问是我读过的三秋缒五本书里最为优秀的一部,同时也是意义最为特殊的一部(毕竟是生日礼物嘛)
作为同样受现充所青睐的作家八目迷曾写到过“能引起‘浦岛效应’的小说,就是好小说。”虽然当时我看隧道并没有产生这种感觉,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
书页一开一合,就是一个上午。
说来讽刺,明明我以前还说过什么对三秋缒的文章不是很感冒啊和一百块钱买他四本(电话两本+不哭不哭+重启人生)都不是很值啊之类的。结果现在已经变成他的形状了。
说回正题,关于这本书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三秋缒的一贯风格。像什么抽烟喝酒emo男主,还有经典的生命倒计时,以及他那伤口上撒糖的祖传刀法。这些点都无一不彰显着他的个人特色,相信各位都已经习惯了吧。
话虽如此,但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出他做出的进步还有改变还是有不少的。比如他终于没有一上来就给你搞生命倒计时了(虽然该来的还是来了),比起之前的几部变得更轻了,没有一开始重启人生那种过重的日本近代文学味道了,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立意还是行文我都觉得这部要比前面几部更为优质了。如果说前面的三秋缒个人风格仍在探索,那么在这一本里他就展现出了成熟的一面。也正是因此我才会说这本是三秋缒写的最好的一本。
至于题材方面,还是选择了老生常谈的爱(命运与缘分),这个题材无论是其他轻文学还是他自己都已经用过很多遍了。无论是电话那种真爱跨越美丑,还是不哭不哭那种黄泉共赴之爱,都已经被他玩过了。如果再写的话难免会产生同质化,但这本又十分巧妙地避免了同质化,以另一种方式去呈现他的爱。也因此将本文的水准拉得相当高。
另外在故事方面我觉得较前几部都有了不错的提升,至少我能理解并喜欢上这个故事的人物,仅仅是这点便已经比很多轻小说和轻文学强了。
(顺带一提,故事方面也设计得值得夸赞,转折自然不突兀,度把握得相当不错。)
好了,说了这么多杂谈到这里也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就是书评了。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且较为主观感性化,还是建议先去看看原文再来看)
书评
“如果所爱为虚,你是否仍会去爱?”
这是我认为三秋缒在书中抛出的核心问题。在文中他构建出了一种能构建虚拟记忆的物品——义忆。
当时看的时候并未去想其原型是什么,直到看完之后反复思考我得出了我自己的结论——互联网。
同样具备的虚拟性,同样具备的双向性,同样的起始点。(这个想法应人而异,义忆是为了对抗AD所研发的,而我认为互联网的诞生也是为了给人带来方便)网络有别于义忆,义忆也不同于网络。义忆比网络的虚拟性高太多,他严重影响着现实,以至于让人虚实难辨。
男主千寻就在这种父母沉迷义忆虚实难分的扭曲家庭里长大,他也因此极度仇视义忆。因为拒绝使用义忆,扭曲的过去无法被修复,所以男主选择了“忘川”。他宁可放弃自己的15年人生,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真实。但与此同时,命运的齿轮也悄然转动。
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下,男主误服了“Green Green”。一位名为灯花的义者闯入了千寻的人生,也是与此同时,虚拟与真实开始了第一次对抗。
在一系列对抗未果后,千寻却在一次醉酒后发现他原本以为的义者来到了他的身边。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而千寻虽然知道眼前这个人确确实实存在着,但仍然试图欺骗自己,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千寻已然不再纯粹。
这里设计的真的相当巧妙,因为使用义忆某种意义上也是欺骗自己的一个行为。而千寻使用义忆后却看到了真的灯花,此时千寻为了确保自己仍然真实选择欺骗自己说灯花是骗子(但千寻也没啥可骗的啊)这种欺骗自己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违规。
千寻心房失守其实也算是一种必然,而这就又扯到开始的问题了。
“纵使所爱为虚,你是否仍会去爱?”
这个问题三秋缒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无论记忆是否虚假,但只要此时此刻对你满怀爱意的人是真实存在的,那便已经足够了。记忆会骗人,但产生的爱不会,无论你们之间有过多少虚假的甜蜜记忆,如果不是爱的人终归是无用的。假如与千寻相遇的不是灯花,我想结局也会有所不同。
上面的结论并非我的空穴来风,而是本书中另一个重要的点——命运与缘分。
你相信命运吗?
三秋缒是相信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之人,独一无二,但又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缘分遇见自己的命运之人。人生如线,平行或相交,没有缘的人与自己的命运之人或许终其一生都是平行,而有缘之人也有可能是匆匆地一次相交就再也没有遇见,真正能被缘分缠绕在一起的命运之人又有多少?而又能在正确的时间里遇见的人又有多少?就算正的这么理想化了你又怎么保证能牢牢抓住这份缘分呢?现实很残酷,所以人们才会钟情于超脱现实的文学作品。
因为现实里几乎不可能发生,所以寄希望于虚拟。但虚拟与现实中仍有个度,过于虚拟则会显得荒诞,过于现实又会显得沉重。三秋缒在这本书里确实找到了这个度,所以这本书整体显得虚幻中包含着残酷,残酷中又留存着些许温柔。
回到剧情,在千寻知道了关于灯花的过去和所做的事后他也选择了与灯花相同的做法。他选择去爱她,正如之前她是如何去爱着他。千寻将灯花的故事延续,将她的存在延伸,如同灯花为千寻燃尽余生,千寻也用余生将灯花铭记。
纵然一人,余生相忆。
正如前面所讲,这个故事残酷却又温柔着。灯花与千寻的故事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两个有着相似过去相似心理的命运之人却没有在最好的时间遇见给予对方救赎,等到相遇之后有一方却也即将燃尽。但他们却又没完全错过,他们抓住了缘分的那根绳子,将自己的余生绑定在了一起,给予对方救赎。在缘分的范围内,他们已经达成了所能达成的最好的结局。
在这里也祝愿各位能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并牢牢把握好那根缘分的绳子。
(感谢阅读)
#1 - 2023-10-28 17:07
不过有一说一,三秋缒这个人的书风格挺同质化的,如果我看他的第一本是义忆,那评价可能还会往上一点
#2 - 2023-10-31 22:08
好诶 但为什么不发在义忆的书评区啊 好难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