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12 20:58 /
《争议背后的矛盾》——试析动画社群的争论
开门见山的说,今天要提到的两部动画分别是《葬送的芙莉莲》与《爱丽丝和特蕾丝的梦幻工厂》(简称为《芙莉莲》和《冈厂》)以下的内容主要是对于其争议的分析而并非其内容上的分析。
以《芙莉莲》谈起,目前其最大的的争议爆点是其“白开水剧情”所引发的。现在来看下概况:一方认为《芙莉莲》的制作优秀,剧情优雅脱俗。另一方所提出的对峙则是《芙莉莲》剧情过于平淡,人物个性不鲜明,行动缺乏逻辑性。但在动画制作层面并未引发太大的言论战争。
具象与抽象的解释
不难看出,画面上的好与坏在广大的社交圈子里只在一念之差,很少有人会逮着画面去分析,分析完了再拿成果去攻击别人的观点。因为它不具备我们个人对其的理解,而始终都反映着其本身的结构特点。或者换言之,如果要把画面与抽象的文字联系起来去解释,那成本太高了,不符合网络通讯即时性的特点。但是剧情不一样,它依靠文字承载着,它很抽象,对于人的阅读能力有一定要求。当大家都拥有了阅读能力,那在理解能力方面就容易形成分歧。
情绪波动的主导位
上述《芙莉莲》的问题争执其实是一种理解能力不同所造成的异次格局,但是它并不传统。如果我们命定理解能力的高低为异次格局的传统,那这种传统在现代互联网交流中显然很罕见。因为它没有理论框架限定,它就是以个人意志与自我逻辑出发的,不像是理性的科学,可以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迭代。它是感性的产物,并且是不停更新的,因为它只要用很短的时间思考和表达。若要捧《芙莉莲》便说它展现了寿命论,要贬《芙莉莲》便说它是流水账。这也就是说,传统异次格局对于个人理解层次通常投射在逻辑语言上,在乎是不是能把客观事实去拆解,去解释清楚。而复杂异次格局则是投射在情绪波动上,在乎是不是能把客观事实变成逻辑语言。前者是工具,而后者是目的。那么不看前者,只看后者,难道情绪难道还能分出高低贵贱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意见领袖去代表我们,我们选出的意见领袖正是能把客观事实变成逻辑语言的人。这种作法,所反哺的是大家的情绪,而不是将解释的结果反哺于客观事实。为了增加曝光度,那么意见领袖所选择的恰恰是最极端的一条路,也就是解释部分人愿意听的客观事实,去攻击另一部分人不愿意听的客观事实。领袖本人也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进入了大家的争论中。
理解能力,体现在了逻辑对于情绪的作用大小而不是逻辑对于事实的作用大小。这种假装成理性主导的方式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所产生的优越感,这无可厚非也无可避免,但也不能一直将就下去。
可能你看到这,你会想说这到底在说什么?那下面我们不妨回到这个争论点上去看看我到底在说什么。
目的性与工具性批判
《芙莉莲》剧情优雅脱俗是不是事实?这是我们通过对比得出来的,怎么能不是呢?制作优秀是不是事实?这是我们根据大众的审美趣味决定的,怎么能不是呢?剧情流水账是不是事实?也是的,就是稀碎的无聊日常。人物个性不鲜明是不是事实?同样是。几个人物打怪站桩,面无表情,这就是我们发现的问题,哪有什么对错呢?错的不是因为我们各位产生的事实。我们需要批判,但不是以情绪为主导的批判。而是要我们说:人物个性不鲜明会造成这部动画的什么缺陷,剧情优雅脱俗又会造成动画在哪不受待见。正反两面都要拿住,而不是:解释剧情为什么不是流水账,解释日常为什么不无聊。这种逆风一但刮起,就会造成小众的狂欢,事实就在这里,不愿意承认也没用。又有谁说了你看到的好就一定是坏?又有谁说了你看到的坏就一定是好?是好是坏不是捧出来的,更不是踩出来的。一直如此,解释就会变成掩饰。
三个原因
那么到这里,我是否在支持大家讨论事情都一定要深入探究和了解呢?并不是,我认为反映自己朴素情感也是必要的。
如果说《芙莉莲》是一堆动画观众起的争执,那《冈厂》便是“精英”与“大众”间的对峙。我们依旧先来了解一下概况:一方认为《冈厂》充满着各类哲学概念具有解读空间,制作优秀,隐喻的很恰当。另一方则认为扭曲的情节冒犯观众,各类哲学概念不过浅尝辄止,什么都没写明白。
《冈厂》之争相较《芙莉莲》之争要激烈一些。一是它篇幅较短,比较容易概括和加工。二是对哲学概念的暗示指向比较明确。三是其监督一直以写少男少女的扭曲爱情著称。后两者显然是很有爆点的话题。第二点在引起了一些人文素养较高者的兴趣的同时,也必然造就了一般动画观众的反感。第三点在满足对文艺范观众的同时侵犯了对商业动画道德水准追求较高的观众。我们发现,其争执相较《芙莉莲》更加多元了,因为更多能谈的不在戏里而在戏外,人与人间的认知矛盾更加凸显。
立场之争
在这种认知矛盾下,形成了鲜明的立场。我们会发现,其争议点几乎都存在着对人的不满,都颇有你看不下去就别看的意味。而相较于《芙莉莲》争议的我告诉你我说的才对。又上了一个层次,其对人的攻击几乎可以直接展开。说剧情不行,恋父情结让我不舒服,家人情感刻画的等于没有。那就可以跳出来和你说是你没看懂,去阐释这里面包含了怎么样的道理。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这显然是一种目的性批判而非工具性的。其立场对峙也大都是所谓“知识多”与“知识少”,“审美好”与“审美差”间的对峙。这显然是较为严重的,若说《芙莉莲》是众人因事实而产生争执,那《冈厂》则是因嫉妒而产生争执。前者是事实立场上的不同,后者则是心理立场上的倾斜。比如你所说的文艺是审美高的体现,那我所热爱的热烈就不是。那我必然会朝着自己热爱的热烈开炮,说它也是一种文艺。先抹杀我喜爱它的理由,去诉说一种虚情假意的高尚。不然我就站不住脚了,因为大家都有共识了,就认为有些东西就是普通人欣赏不来的。这也就是我们提前标定精神胜利的结果,还是同前面一样,承认事实才是首位的,而不是默认自己已经赢了去自言自语,更是不必要的,它们都同样是我们朴素情感的反映,都是一家人。若说两种立场的人,照理说应该是最容易双向交流的,但是实际并不是,立场越鲜明就越有人骂你。以一种单方面的暴力沟通去解决问题。其实这个例子很好举,因为这些事情相互开炮时的愤怒,很像孩子不服父母时的叛逆和父母对孩子叛逆的不解。为什么家里说话戾气容易重?无非就是父母渴望统治孩子,孩子渴望人格独立间有矛盾。再换句话说就是双方都认为彼此服从自己是理所当然。那我们都知道其实没有任何一方是绝对的理所当然,家人间是如此,网友间更是如此。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我们带上面具不愿放下,想在众人围观里想打漂亮的一仗,提前认定对方已经服从自己,那自然心里会很不舒服。每当意识到自己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做的无非就是人身攻击,而不是选择先放下聊天,静观其变。
因为地位平等的双方都认为自己对对方有统治力,用自己的立场抛出一大堆事实去解释自己的立场,实际能传达给对面的却只有那几句阴阳怪气。如果双方立场不同,那就应该拿事实去验证对方立场的错误,而不是一直重申己方立场的正确。在辩论赛场上能心平气和,是因为知道是比赛。
价值不在攻击
说回《冈厂》,大家所握住的价值天差地别,根本上不存在什么事实之争,要做的就是统一立场。你以商业片角度看,那是一种样子,我以哲学概念的角度看那又是另外一种样子。而不是要问哲学概念的解析为什么比商业片角度看高尚,陷入复杂格局的漩涡当中。我们要讨论,就要在某种样子里面讨论,如果我们都站在哲学解析角度,那就可以去相互批判彼此对其的理解。而不是我站在情感线的角度,你站在影片作画的角度,前面说不符合价值观,你说但是它作画好。一方一直说它是如何如何,商业片就不该这样。另一方又说是如何如何,你看这光这水这人,哪里不好看了?复盘的时候想想自己确实是很生气,对面好像确实很过分。然而殊不知真正伤害到自己的不是什么真理,全然是那些骂人的话。然而我们就是认为自己说的有道理,事实上有没有呢?它确实有,但是不是能让对方信服的道理,是不分场合的道理。
最后的总结与拓展
说了这么多,大概有几千字,倘若你真是一个个字看完的,也许会发现我这篇文章漏洞百出,而且大都在煽动情绪,以流水账带了一大堆抽象话出来。我确实不行,所以才需要社区,需要媒介去交流。交流无疑就是信息上的交换,如果你认为别人与你的信息差太大,不妨交换交换观点,试试看,这就是网络社区发展的重大意义,去削弱意见领袖对于我们观点的统治力。解释完现象,我们也该把目光放在事情发生的主体人身上了。难道我们觉得在网上吵没完没了的架是好事吗?
在这里我们比较常听到的一个词叫“小团体”,既然是团体,那肯定有最具代表性的意见领袖,一个群是群主,管理员,又或者是在某方面资历比较深的老江湖,再不济就是天天发癫被骂的人。他们都很有存在感,要不就是提出一个观点被人直接否认,要不就是辩论后被人否认。在辩论中间又形成小团体去互相对峙。而无论是大是小的团体绝对都有意见领袖,而且大多不止一个。也正因如此才会造成大部分观点的不确定,造成团体成员间的割裂。因为观点其实就是随着他情绪波动走的,大家追随他的原因就是被煽动了,而不是觉得他正确,就是根据自己的第一直觉判断的,而不是自我辩论后去选择的。这其实很像“饭圈”,我们批判追星,是因为他们影响力大,粉他的人过于狂热,造成很坏的后果所以我们反对。到头来自己可能也在做同样的事,人本身就喜欢跟随大众,再加上网络的隐蔽性,我们不清楚对方是怎么样的人,要不在一方面差把别人全往坏了想,要不在一方面好就把别人全往好了想。我们一方面对对方保持尊重,另一方面又因陌生而恐惧对方,言论上处理本来就容易失当。当争论不可避免,那我们再不开始独立思考,等到战火烧到我们身上,也不是什么好事,至少能让你生一会闷气。
我们在这样的原子化社会里生活着,就业,升学,经济矛盾的压迫,让每个人都更在乎自己的想法,更渴望人格受到尊重,同时也更冷淡,更不会交流,更受不到尊重。这二者有了矛盾自然滋生出一堆问题,拿几分理性,少几分懦弱,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攻击。去化解矛盾,才是真正需要我们走下去的路。
Tags: 动画
#1 - 2024-2-12 21:53
(人与人之间无法相互理解)
有一说一,我对芙和厂的评价其实差不多:没实力硬搞
#1-1 - 2024-2-14 22:19
瓦伦丁A48
厂还没看,个人对于芙的意见就是原作者水平有限,所以很多思考都仅限于“浅尝”,而没有深入——包括寿命论等。所以对拙来说,芙的动画是优秀的,但是在挖掘的深度(预设的深度虽高,然不能及也)上又“不上不下”了。
这算不算“没实力硬搞”?希望听听您的看法和意见。
#1-2 - 2024-2-14 23:02
ends
瓦伦丁A48 说: 厂还没看,个人对于芙的意见就是原作者水平有限,所以很多思考都仅限于“浅尝”,而没有深入——包括寿命论等。所以对拙来说,芙的动画是优秀的,但是在挖掘的深度(预设的深度虽高,然不能及也)上又“不上不下”了...
我指的就是芙的原作,芙的原作完全拖累了动画,虽然动画第一次考核篇的问题也不小
#1-3 - 2024-2-15 15:00
瓦伦丁A48
ends 说: 我指的就是芙的原作,芙的原作完全拖累了动画,虽然动画第一次考核篇的问题也不小
嗯,确实如你所言。
#2 - 2024-2-12 22:37
這就是網路社群發展的重大意義,去削弱意見領袖對於我們的觀點統治力。
這……看了很有感觸,我覺得網路社群的發展,除非在完全匿名的場所,要不然恐怕還是只會陷入推倒了一個意見領袖之後又擁立出一個新的意見領袖的漩渦裡……從眾終究是比獨立思考更省力的選擇。
#3 - 2024-2-12 23:08
(修行中。以上)
西游记里观音菩萨有句名言,“ 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跟其他人辩经如果没有收获的话,其实是极大的精神消耗
#4 - 2024-2-12 23:55
已经变成寻找存在感的怪物了
#5 - 2024-2-14 22:14
(Proletarier aller Länder,vereinigt euch!)
很有意思的随笔扯淡(请允许拙这么认为),或许试着在自己的立场(立场基于由利益、环境和意识形态,不过互联网讨论乃至于撕逼扯不上什么利益,最多就是精神满足)上与不同立场的人沟通本身就是困难的,但一直以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现实,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5-1 - 2024-2-14 22:51
ispoint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或者说立场的统一是不必要的吗?( ´•灬•`)
#5-2 - 2024-2-14 22:54
瓦伦丁A48
ispoint 说: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或者说立场的统一是不必要的吗?( ´•灬•`)
去试图统一立场比不同立场的交流还困难,所以个人认为站在自己的立场,多带点理解去交流是“比较”可行的了。
#6 - 2024-2-17 01:17
(そよ風が涼しく、すごく、いい!)
有什么见解好好写清楚给大家看就好了,多的不谈,影评是多多益善的。
不要想当然认为自己的想法是事实,这是在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6-1 - 2024-2-18 13:33
ispoint
是的(๑•̀ㅁ•́ฅ)
#7 - 2024-2-18 11:25
(7^3。)
目的性与工具性批判 一小节已经通透彻底了,对我而言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 这一点就足够讲明现状了。至于你的期望我是抱着悲观态度的,而我所能做的也仅仅只是绕过对方的“攻击判定区”合理的输出自己的观点罢了;但是我对您的期望是抱有好感的。
#7-1 - 2024-2-18 13:33
ispoint
好( *ˊᵕˋ)✩︎‧₊
#8 - 2024-2-29 15:05
好嘛,看着很理性,实际以细品就是在说芙莉莲不好是事实,冈厂你不喜欢就是你知识少审美不行。有没有可能,你所认为的不行不是事实,你也没有说明具体的理由?有没有可能你所认为的文艺也不是事实,他的剧情和内涵就是不行?有没有可能芙莉莲的好评是世界范围的,而冈厂的差评也是世界范围的?难道大家都是喜欢热烈的俗人啥都不懂吗?
#8-1 - 2024-3-2 17:08
ispoint
啥?
#8-2 - 2024-3-2 17:26
ispoint
可以说是怎么品出来的嘛?
#9 - 2024-3-2 10:29
我觉得吧,只要不违反什么公序良俗,在互联网空间发布什么内容应该是自由的。我们既可以摆事实讲道理发表长篇大论的“文学评论”,也可以仅仅发表三言两语的情绪输出,互联网空间当是如此。再者,我觉得“看动画”或者说“欣赏通俗文艺作品”本来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喜欢或者不喜欢一部作品甚至剧中人物的行为逻辑和价值观取向大多数人更是越凫楚乙。因此,我并不觉得互联网社群的讨论需要过多的“共识”;我们是先有的“意见”才有被“选出”的“意见领袖”,BGM的大多数人也并不是什么饭圈小迷妹。
#9-1 - 2024-3-2 17:27
ispoint
是的,有效交流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10 - 2024-3-3 05:46
(一个真诚的文盲)
最后两段写的真棒
#11 - 2024-3-12 15:02
我觉得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有喜欢它的人、又不喜欢它的人、不满意的人、讨厌的人
       一部番火了看的人多起来了,这些不同喜好的人凑在一起很难调和自然就会形成不同的立场,而评分则是量化观众喜好、观感、体验感受的一个标准,看得人太多当它的评分处于高分的时候喜欢它的人很满意,不喜欢的人当然会觉得名不副实,只能说众口难调了
      但是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些我们都很难改变,无论是它的评分还是讨论氛围亦或是别人的看法观点,我们的喜好不可能一模一样,相对的我们对于作评的评判标准也不一样,一部番的评价再高也不能代表它对于你的观感,取决于你的人生经历与感悟、看待生活的态度与对待事物的看法,对于评分和各种各样的观点其实没必要太在意,重要是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