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7 15:18 /
※原文载于B站账号宅书友_official文章链接),所以会有介绍作品的内容(懒得改了也是)。
※本文希望借《P.S. 致对谎言微笑的你》(后简称《PS》)这部作品来谈谈轻小说中的短结构作品类型(这是我个人总结出的词语)的发展状况。
※存在剧透,请酌情阅读。

        《P.S. 致对谎言微笑的你》(「追伸 ソラゴトに微笑んだ君へ」)是由田辺屋敷撰写,美和野らぐ插画绘制的一部轻小说。本作获得了第29届Fantasia大赏的金赏+评审特别赏,本作作者也凭借本作得以出道(虽然至今仅出版过本系列)。
        本作并称不上什么十分出名与出众的作品,不过在我看来十分具有代表性。这个系列其实代表了一类轻小说,它们的卷数较少,一般依靠一个点子或者一个主题展开,在文学光谱上或许更接近轻文学——我将这类作品称之为“短结构作品”。
        这里举一些作品作为参考:
        ·八目迷 《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 《在昨日的春天等待你》
        ·大泽めぐみ 《六号月台迎来春天,而你将在今天离去》
         ·缥けいか 《MORTE 水葬之少女》
        ·るーすぼーい 《白蝶记 —怎样才能冲破牢狱,如何让你重拾笑容—》
        ·内堀优一 《怎么可能在一起!不行!不行!我爱你!》
        我想对于阅读比较多的读者而言这样的书单应该足够理解了。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这些作品的一大特征就是很多单卷完结,或者三卷以内完结。

        让我们回来先了解以下《PS》是一个怎么样的作品系列吧。本作总共三卷,每一卷都依靠一个不同的“点子”展开。
        第一卷,男主篠山正树发现自己的班上多出了一个只有自己不认识的同学,也就是本作女主风间遥香。在与女主的交往过程中,他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有些腹黑的女孩子,同时也逐渐发现她出现的原因似乎是因为他寄出给某位陌生人的信件。他发现他寄出的信件会很快的收到回信,而且是以出现在自己的信封盒中的形式。最终他明白了这是因为他寄出的信件被送往了过去的女主手中,因而女主才会因为对于(信件中美好的)男主的向往来到男主所在的地方读书——也就是他所寄出的每一封信件影响到了过去事件的发生。故事最后,女主因为被卷入自然灾害事件而不幸遇难,男主为了拯救她,选择向过去寄出信件,让女主失去对男主的期待因而不在来到这个小镇,也能够因此避开自然灾害。结局自然是开心的大团圆,不多赘述了。
        第二卷,男主根据周围人的说法,发现信件的神奇事件似乎是因为邮筒附近早已被废弃的神龛的影响。男主在探索这个废弃的神龛时,发现了放在里面的一部手机。这个手机有着特殊的能力,能够将周围人未来的心中所想通过邮件的形式传到手机上。男女主依靠这个能力解决了一系列事件。本卷最后留了个悬念,男主发现女主又重新变成了自己的同学,且只有自己不知道,正如第一卷的开头。
        第三卷,男主发现了返回过去的方式。依靠剪断写上了后悔之事的形代,就可以回到过去,解决自己后悔之事的发生。本卷也通过男女主的对话也介绍了男主爷爷的过往生事,其中似乎隐含了对于该超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而男主因为“喜欢的是哪一个女主”产生了迷茫(女主也产生了对那些“不存在”的嫉妒心情),但在本卷最后得到了开解。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本作每一卷会有一个新的类型的超自然现象发生,而故事则主要围绕该超自然现象和男女主之间感情发展。可以说,这些个“超现实”的点子撑起了整个系列的发展。

        对于轻小说写作,似乎这是一种很容易上手的方式。对于一个轻小说新人,一开始就掌握很庞大世界观的撰写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这种一卷(三卷内)便能够一气呵成写成,仅凭借一个小点子便可以撑起来的短结构作品的写作显得简单许多。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少作者的出道作是短结构作品。这当然有本身轻小说大赏要求就是一卷完成的长度的原因在以及各类轻小说大赏对于单卷完成度的高要求,但想必也有易上手的原因在其中。与其在大赏投稿时期考虑作品的长篇化能力,不如先评估自己得赏的问题。
        但是在商业价值上相对优秀的短结构作品则较为少见。不必多说,单卷的热度持续时间必然有限,辐射范围自然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导致很少能有短结构作品得到多种媒体的发展机会(有往往也是实力很强劲的作者的作品,比方说得到了动画化的《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
        在通俗文学本身的价值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短结构作品因为仅有一个点子支撑作品,如果点子本身不够吸引人,而作品的人物塑造又不够充分,那么其作为通俗文学的水平就容易显得比较弱了。
        以《PS》为例,我们可以发现本作的点子并称不上十分优秀,人物塑造上似乎也差一口气,显得较为单薄。本人阅读之后的感受就是很普通,很不出众,作者把写作的各个方面拿到了平均分的等级,但也完全缺少超越性的特色。可以说本作完美的体现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通俗文学样本——通俗文学我们一般追求一个超越性的特点,而只是循规蹈矩的平均水平并得不到什么好分数。木桶效应在通俗文学中并不怎么起效。并不是短板低的作品出彩,而是长板高的作品更受关注。
        而本作更大的问题则在于作品之间的相关性很弱,每一卷都是一个新点子,然而又很少能与前卷的点子做联动(第三卷是有进步的,但也比较一般)。这导致每一卷的阅读体验十分割裂,仿佛后续的每一卷完全可以换掉男女主的名字,换掉地名,变成一部新的作品(第三卷有所进步,但也一般)。
        这种难以继续的特点我认为也是短结构作品的一大问题。作为轻小说的出版商,肯定是希望能够推出一个长久的、IP化的轻小说,然而短结构作品很难达成这个目的。有些时候为了强行续写,我们就会得到一些很有割裂感的作品。比如说在我看来的《86 不存在的战区》,第一卷和后续卷完全不是一个故事模式。只看第一卷,或许《86》也是一部优秀的短结构作品。
        本作唯一比较有所长之处在于悬疑气氛的渲染,这是比较难得的地方,使得故事的推进不会太过无趣,始终让读者有向下读以了解事情真相的好奇心。但对比这方面的优秀轻小说作品《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则又显得逊色不少。和充满了类似悬疑的“日常之谜”的推理类型(经典作品包括《冰菓》)相比显然是更为逊色。
        这又显示出了短结构作品的一大困境——和那些突出性的通俗文学类型相比往往有着较大的差距。比方说带有悬疑元素,不如“日常之谜”的推理类型;带有科幻元素,不如短篇些的软科幻。而如果富有日式文学的那种小悲哀感的作品,又往往不如多在这方面突出的轻文学作品。似乎短结构作品的存在就是因为他各方面都不够突出而被分类进了轻小说这个大杂烩分类中。

        总结一下,短结构作品的困境在于:
        1、 难以被开发的商业价值,仅仅单卷(三卷内)的长度不足以影响到较大的人群;
        2、 经常缺少突出性的特色之处,作为通俗文学往往因为各方面平庸而缺少吸引人之处;
        3、 强行的系列化往往会导致作品本身的割裂,使得产生明明是一个系列,但拆开却完全没有问题的情况。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定短结构作品作为轻小说的一部分他的必要性。
        优秀的单卷(三卷内)短结构作品也是存在的,而他们对比其他专门的通俗文学的优势在于其fusion(融合)的特征。以《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为例,他是融合软科幻+优秀的人物感情描写的作品。在软科幻中,或许稍有情感描写能比肩《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的作品;在注重情感描写的作品中,又或许不太有融入这种优秀的软科幻点子的作品。这种fusion使得短结构作品是在通俗文学中最有可能产生多种形式交融的作品类型,也为轻小说这个大杂烩类型添加了更多可能性。
        单卷短结构作品被系列化、长篇化的成功案例并不是没有。就比如《神不在的星期天》一作,因为其世界观设计的巧妙导致尽管后续卷和前卷的关联性也一般,但是每一卷都符合世界观的特征,本身又是旅行向,导致了其长篇化的成功。而像《86》这中被“失败的系列化”的作品,也依靠第一卷的东风在后续卷把握了一部分读者的需求,在商业价值上得到了飞跃。虽然我本人并不喜欢这样的长篇化,但是并不能掩饰其商业价值上的成功。

        展望未来,我相信短结构作品因为其易于上手且适合大赏投稿的特点将会长期存在,我也相信它们在商业价值与通俗文学价值上的可能性。或许在某个可能的世界线上,短结构作品带领一众轻小说展现出通俗小说的绝对可能性也不是不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