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3 04:15 /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轻小说——如果它算“轻”小说的话。不过,标签和分类并不重要。
          我一直怀疑作者うえお久光搞不好是东大或者京大物理系之类的毕业生,至少也是个物理爱好者之类的,也跟朋友讨论过这点。但很可惜,网上查不到更多关于他的资料和教育背景。
         说它特别,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材料的组织模式,另一个是组织这些材料的逻辑或者世界观。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两者是同一的。本作是以费马光程原理,或者说理查德·费恩曼钟爱的”最小作用量原理“为核心思想和世界观来铺展剧情的。我不确定作者是否曾经看过特德·姜的一部SF小说《你一生的故事》,但是我从中看到了很多和《你一生的故事》类似的元素,全作的文章的行文结构、材料组织模式等等。顺便推荐喜欢本书的人也可以读一读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
        之所以要提行文的结构或者材料组织模式,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写法”,为什么“写法”在这里这么重要?因为“写法”实际上是这部作品背后的世界观和哲学的展现。而要完全理解这个世界观,必须理解费马光程原理或者说最小作用量原理。《紫色的Qualia》中相比《你一生的故事》有更多对物理,量子力学的知识的提及和解释,也涉猎了更多的哲学等内容作为“谈资”;一部分原因大概也是因为本书更多面相轻小说读者,他们可能对费马光程原理和“目的论”的世界观和哲学更为陌生。而《你一生的故事》则更多涉及语言学和语言学对人认识世界方式的影响的讨论。
        因为能力所限,只能分一些小点来谈论对作品的解读和感想。而且很有可能有些地方没办法很好的描述清楚,也有很多地方没法涉及。反复犹豫思考后,我觉得从下面两点做一些解读或许就能基本囊括这部作品核心的和大部分的思想,以及其背后的世界观和哲学。
————————————————————
一、关于最小作用量原理与”目的论“
“我只要以找到爱莉丝为目标即可。” 没错。 我只需要让自己变成光就好。 只需要让自己像光一样,抱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找到爱莉丝’的念头即可。
像光一样地前进。 试探所有的可能性,找出最短时间就能抵达的正确路径,抵达最后的‘目标’。 我以为这是‘确定’的路径。 我以为这条路径才是正确答案。 可是我错了,打从第一步——也就是‘目标’开始就错了。
只要心里面保持抵达目的地的念头即可。总有一天,无限的‘我’之中的某一个会找到最正确的路径,然后留下正确的答案。” “就如同留下的不是搭乘飞机死于非命的‘我’,而是没有搭上飞机的我。” “只有最正确的可能性不会被抵消。” 没错,我要变成光。 藉着小紫送给我的礼物、左手的‘手机’。
1.”最小作用量原理“和目的论
          为什么文中反复提及”目标“,”目标“……“目标”——为什么目标这么重要?这需要了解这个故事背后的哲学和世界观原理——从“最小作用量原理”出发导出的”目的论“。
         我们通常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一种沿时间轴的因果论的方式——由原因引起结果,并且这种因果的连锁沿着时间轴的方向渐次铺展开,从而决定对象的运动或者状态的变化。比如光在电介质界面发生的折射,有个大家很熟悉的斯涅耳折射定律,光在入射与出射的平面上入射角与出射角的正弦之比为入射介质与出射介质绝对折射率之比的倒数。从因果论的角度出发,你可以说光在前进过程中抵达折射界面的那点,遵循了斯涅耳定律,导致了折射出现偏折并继续传播。而从目的论的观点来看,应该说光在出发前首先决定了自己的目的地,然后在虚时间轴上一瞬间探测了全空间中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传播路径,并选择了从起点到终点需要时间最小的那条。准确的说是那条“被决定的路径”附近的所有路径所需的通过时间都与该路径几乎相同。而这也就是该情形下光传播的路径是传播时间“极小值"的那条的意义。      
          为什么如此?或许只有”神“才能回答,或许只能归结宇宙物理定律的简洁的美,说的动听点,这是一种物理学的美学或者信念。很多物理定律都能用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方法描述。
         比如为什么拋物运动的在空间中的轨迹是抛物线?从一般的因果论观点来看可以说物体因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而产生加速度,而它有一个初速度,加速度随时间逐渐改变这个初速度让它在空间中划出一道抛物线。然而从最小最用量原理的观点出发,这是因为宇宙(or whatever)要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拉格朗日量(动能与势能的差值)的变化量最小——其它任何不是抛物线的轨迹都会导致全过程中物体拉格朗日量的变化量比抛物线大。而宇宙(or 神or whatever)说:”你这个变化量必须取到最小(极值)",所以物体必须沿抛物线前进。(当然也有一些情形是取最大值,不过这里就不扯远了)
          提到这些物理(虽然只是粗浅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这部作品(以及作为参考的《你一生的故事》)背后的另一种”目的论“的世界观——任何运动,变化,现象的过程,只要给定起点(初始状态)和终点(末状态),那么在宇宙所要求的最小作用量原理的规范下,那么其演化的过程(路径轨迹,参量状态的变化过程……etc)就自动被决定了。这种观点的哲学变形就是——只要给定目的或者目标,又知道起点,那么整个路径和变化过程就自动被决定了。所以以现在为出发点,那么唯一重要的就是目的,这就是目的论(当然这和实际的物理情形有一些语义上的偏差,而且现代物理还引入初值敏感性和混沌等等的问题,这里就不跑题了)。
           一切是何时在哪里被决定的?我们不知道。或许应该引入虚时间的概念,即粒子或者物体于一瞬间在虚时间上探测了全(相)空间所有可能的运动轨迹,一瞬间进行了比对,找到了作用量最小的那条,然后在实时间轴上开始照着这个蓝图进行”目的“的”执行“(能力所限,这又是一种粗浅不准确的解释)。在宏观世界里这么想可能还有些古怪,但是在微观世界和量子力学里,很多情况下接受这个逻辑比因果论的观点会让事情变得更好理解。可以说量子力学是”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绝佳展示舞台,而费恩曼等人的路径积分等处理方法已经成为高等量子力学的重要工具(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物理说明之类的可以参考《费恩曼物理讲义》关于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特别讲座,还有维基百科条目等等(另参:最小作用量原理求抛物体的曲线图 )
          这就是《紫色的Qualia》中,波涛学反复提到“目标”的原因——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起点,确定目标,成为光,就可以在一瞬间自动确定最小作用量原理所确定的”最短路径“,这就是波涛学找寻自己”目标“的过程的根本逻辑。这里的”目标“不应只是单纯理解为三维空间或者时空中的一个点,而是应该理解为相空间中的一个”事件“或者说”状态“。

2.第二章中神展开的剧情

         故事中章的一大部分最后都收束到了最后波涛学劝小紫转学之前的那个晚上,那么故事中章那么一大篇世界线的跳跃(意识的飞行员假说)和各种神展开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它们到底发生了没有?它们遵循怎样的时间轴?
           实际上或许讨论”先,后“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只因我们的大脑习惯了在正向变化的时间轴上讨论事情。而且文中开头提到,”不知道故事从哪里开始讲“也是暗示这个意思。如果你把整个故事剧情看成一个大相册,实际上并不需要一个正向的、固定的、主导性的、绝对的时间轴。文中提到了“过去也是可以观测的“,”过去也仍未被确定”也是这一点的呼应。事实上如果你完全从目的论的观点出发,的确可以抛弃时间轴,只不过那样的世界观我们(的大脑)可能无法做出直观的模拟。
           作品第一章,用一小节一小节的并行展开,像小故事一样的1.2.3.4.5.6……进行排列的并行材料铺陈方式,其实也是对这点的一个呼应。(参看《你一生的故事》的故事结构,当然《你》文中材料的编织方式更特殊,制造出了乱而有序的特殊感受,并且和书中某人物的一生对应起来——当然这扯远了)
         你可以说发生了也没可以说发生,你可以认为,所有的所有——过去未来现在,这样的世界那样的世界,这样的可能那样的可能,波涛学成为自己然后又成为A成为B成为C最后又变回自己都发生在一瞬间,发生在虚时间轴上,发生在波涛学这个意识对于虚时间轴上伸展出的无穷的,所有的可能性的探测中。
          当然,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用波涛学这个个体的意识在飞行员假设的框架下进行世界线跳跃和时间跳跃,并最终收束到最初的原生世界线的小紫转学前一晚的时间点的观点来解释——这样的解释就比较类似《Steins;Gate》中的叙事结构,也比较利于普通读者进行理解。
         又或者你可以用文中也提到的平行世界间互相进行干涉和抵销的观点来看待剧情。
        其实我觉得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到底用那种来解释限定死,事实上各种解释方法之间的分野也比较暧昧,而作品中也是各种观点都提到一些。最重要的是,采用哪种解释并不重要,这些只是一些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描述方法,是无法互相证伪或者证实的平行线。
————————————————————
二、关于Qualia(感质)
          关于这个的讨论会牵涉到一些哲学概念和叙述,而下面的简单叙述会有很多不准确和不专业的地方请见谅。
         上面提到了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描述方式,实际上也可以引申为我们解释世界的方式。或者说——我们眼中”看到“的世界。这就关系到Qualia.关于Qualia或者感质这个哲学上的概念,不想扯的太远,也不想陷入哲学形而上学的讨论中,相关的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google等方式查询到。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从物理主义的观点来否定——至少是不肯定——Qualia的存在的。当然,不管Qualia本身是否存在,人们依然可以有不同的看待事物和世界的方式。而在作品的语境下,假定Qualia存在,“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一种广义的”不同Qualia带来的不同认知结果”。
         上文提到的“因果论”和“目的论”也可以看做是不同的“认知Qualia"而产生的对世界的不同认知方式。 小紫眼中把其他人类看成机器人的世界,和普通人眼中的世界相比,只是对世界的认知方式的不同。那么反过来,只要改变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至少是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部分,就能改变自己”看到“的世界,甚至是”能作用到的世界“(这部分又可以参考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这就是波涛学通过接受”目的论“的观点来进行”世界线的跳跃“乃至”意识迁移“、”自我变形“的背后逻辑。
         关于Qualia,作品中也提到了很多哲学经典议题,如色盲问题(以及对色盲的光谱讨论),如缸中的大脑,哲学丧尸等问题。这部分就不一一赘述了。
——————————————————————
杂叙

关于观测导致波函数的从叠加态向本征态的坍缩(在SF系作品里经常会变成世界线的收束或者平行世界的收束)之类的只要是捏量子力学的作品基本都会有内容,以及延伸出来的“人择原理”等思想,在本作中虽然也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因为并非本作的独特独有之处,或者说绝对的亮点,就不多说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Procyon(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618099/


捏波函数的坍缩(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世界线收束或者平行世界等等)的NETA 方法比较常见,;而捏路径积分历史求和和量子力学中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则比较少见。这部作品把后面这部分的“姿势”或者说”逼格“玩出来了。不过考虑到文科生和轻小说面向的读者,可能首先初步理解波函数方面的问题才能理解量力里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才能更好感受作品的魅力吧。

作为一部”轻小说“(姑且这么认为吧),作者还是在作品中照顾了一下对象群体的喜好,加入了一些喜闻乐见的元素或者说”姿势“:少女百合(KISS啦友情啦相互守护啦),光所指引的轨迹(这种听起来就很拉风的说法),少女与机器人,自己的命运只能自己决定(需要朋友不需要神),看起来像是世界黑幕的神秘组织Jaunte等……虽然以典型的ACG作品的视角来看,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故事的剧情框架可能很老套或者很单薄,并不怎么新颖就是了——可前面已经提到,这部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写法“,而它的”写法“实际上是作品背后的哲学——世界观,时空观。波涛学这名字背后的隐喻这种她自己都吐槽过的内容就不多提了。

另外所看的中文版本有专有名词的翻译微残念问题:“波包”、“坍缩”等等翻译成了一些不大准确或者并不是约定俗成所用的词。

最初读完《紫色的Qualia》时,我给自己整理出了以下的两条脑洞回路。写完感想看了一下,发现基本上还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点都谈到了,这也是感觉自己才疏笔拙,实在没法将每个点都涉及到而且又结合文章叙述的很好的缘故。如果感兴趣的人的话,或许可以以此为线索去做一些查询和拓展阅读。
1.量子力学(宏观,结合概率的多世界解释/飞行员假设)-最小作用量原理/费马光程定理-《你一生的故事》-低级的非完全体目的论观点,还带着因果论的参与(试行错误,错误试行)-S;G,世界线跳跃既视感的跳跃无限轮(探测所有可能路径)-意识迁移-更高层次的目的论(一旦终点确定,路径自动由最小作用量原理确定——光所指引的轨迹)-人择原理-圆神-找回自己

2.看待世界的方式(第一章开头和11节开始)-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感质(Qualia-二元论)-色盲问题(包括光谱讨论)-哲学丧尸-缸中大脑-《PSYCHE》/庄周梦蝶
去年读完后一直没静下心写感想,拖延到了现在又快忘很多细节了。总感觉以上的话作为对这部作品的感想,有些意犹未尽。可是毕竟自己能力有限,看来还是就此收笔比较好……倘若阅读本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Qualia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吧,所以大概也无需赘言。
#1 - 2014-4-28 19:41
经典!~~~
#2 - 2014-5-5 14:14
(分道扬镳)
谢谢推荐,特德蒋fans~
话说有一本轻小说She Must Die,末尾有些叙述神似被毁灭的人和第二基地,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2-1 - 2014-5-5 15:26
Phaer
已记下,推荐thanks~
(bgm25)
#3 - 2014-7-11 20:11
(存在感满满的好孩子阿卡林~/)
有厨真是太好了!!有两个疑问。
1、紫把其他人看成机器人有什么科学解释吗?小说中应该并未明示(我就只能作出这样的推断:学的知识到最后也未能看清这种现象),那么这个设定的存在只是为了体现qualia吗?或许也使紫发现了“成神”的学有所铺垫?
2、学知道了(有限层次的)万物法则,为什么还会拘泥于人类的情感?因为百合赛高吗,还是她未到达能够看清人类感情的更高层次的法则?
#3-1 - 2014-7-12 02:24
Phaer
让我来试图板起脸,随便扯点看似严肃的闲话吧,不知道能不能有所帮助:

1.我们能否宣称一个机器人具有意识和智能?意识和智能的本质是什么?
——图灵测试(最近某些计算机已经某种意义上通过了图灵测试)的逻辑就是,如果你看上去和人类一样,那么你就具有意识,具有智能。这是一种是哲学或逻辑行为主义——如果你们外在表现得相同,那么你们的内在就相同。但是实际上,一台机器即使外在表现得有”智能”,和人类无法分辨,其内在是否真正理解了指令,具有对外界事物的“感受”,甚至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感受,也即qualia?

你一定想到了,这其实就是”哲学丧尸“(不是哲♂学♂丧♂失)的问题,即——你怎么知道对方不是根本没有理解指令和行为的“内涵”的机器,或者根本没有内在感受的“哲学丧尸”?

其实“机器人”是一个对“哲学丧尸”很好的隐喻或者类比,而”哲学丧尸“是和qualia的话题,和意识的本质紧密关联的。或许所有不是自己的其他人,都是”机器人“,都是”哲学丧尸“而已——我怎么能确定你真的存在”内在感受“?我怎么看到你的qualia给你带来的东西?



2。首先只能认为是程度的差别了…比如在《你一生的故事》里的设定是,不完全抛弃人类情感和因果论的看待世界方式,不抛弃因果论的语言构架,是不可能完全地理解目的论的,只能半吊子地稍微看到一点目的论所展现的世界的模样,更不要说去所有的历史可能性里全部遍历穿梭探查,也就别提以此为基础去发现万物法则了……认真就输了

说开去,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物理学家,哲学家也仍然无法断言人类的情感或者精神是否会最终被包含在“万物法则”和”最终定律“之内所规范描述,所以也许就算你知道了最终定律或者万物法则,也无法用它来描述、解释、指导或控制自己的情感。情感或者精神或许是超越的。就像很多人对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是坚信它赋予了”观测者“无比崇高的地位一样(这些在我后面要提到的书中有大牛详细讨论)

可精神和情感真的是这么高尚这么超越的东西?我们真伟大?

别高兴的太早,就像洛夫克拉夫特相信不光是人类,任何智性生物的情感和利益法则在盲目痴愚漫无目的的宇宙中都是毫无意义的一样——也许正是因为它们卑微得毫无意义,不符合任何宏大,宇宙目的层面上的利益和好处,所以“上帝”或者“神”甚至没来得及,或者是根本就懒得把它写进宇宙的终极定律之中。
——“玩泥巴去吧你们,爱咋咋“
当然,后半部分只是哲学遐思(读作chedan)而已

3.其实个人观点玻尔派或者说所谓正统的量子力学解释——哥本哈根解释——颇有点和接纳”哲学丧尸“为“自然人”的实用主义行为主义类似的味道,宣称”“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的内在/底层)是什么,我们只能说观察到的世界是什么。””我们不能谈论观测不到东西,唯一有意义的是可观测量“

(推荐一本书《原子中幽灵》,这是一本量子力学的不同哲学解释的支持者之间的辩论的书,这是在1982年阿斯派克特关于贝尔不等式的实验证明了量子力学中存在不定域的超距作用后对科学家做的一系列采访,这个实验结果逼得科学家必须在物理世界的定域性或实在性两者之间放弃一种,或者寻找一种妥协;虽然已经过去30年了,很多他们当年的哲学困惑仍然没有多少进展(虽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量子纠缠等技术上倒是有不少发展))
#3-2 - 2014-7-13 09:18
如歌鸣泣之时
Eiswuerfel 说: 让我来试图板起脸,随便扯点看似严肃的闲话吧,不知道能不能有所帮助:

1.我们能否宣称一个机器人具有意识和智能?意识和智能的本质是什么?
——图灵测试(最近某些计算机已经某种意义上通过了图灵测试)的逻...
谢谢解释和推荐~
那么紫的设定就只是为了体现哲学思想吗?总感觉有些不甘啊……
#3-3 - 2014-7-13 11:20
Phaer
如歌鸣泣之时 说: 谢谢解释和推荐~
那么紫的设定就只是为了体现哲学思想吗?总感觉有些不甘啊……
其实不如说是为了体现物理/哲学的思想
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脑,意识,精神,或许就是神的领域,当然我指的是物理学之神,科学之上帝。
如果顺着你的思路来说:假设紫能不管是用什么方法“看破”这一点——即人与机器人无异,也许她就很接近“上帝”的领域了,从而让她更容易发现用某种方式突破了多宇宙之间的正交性扩散在多重宇宙里的“上帝”学学了。
嘛,对剧情的解释其实让自己能接受就行了。
#3-4 - 2014-7-13 11:27
如歌鸣泣之时
Eiswuerfel 说: 其实不如说是为了体现物理/哲学的思想
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脑,意识,精神,或许就是神的领域,当然我指的是物理学之神,科学之上帝。
如果顺着你的思路来说:假设紫能不管是用什么方法“看破”这一点—...
嗯,是我太拘泥于设定了= =
#3-5 - 2014-8-8 20:57
如歌鸣泣之时
Eisen 说: 其实不如说是为了体现物理/哲学的思想
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脑,意识,精神,或许就是神的领域,当然我指的是物理学之神,科学之上帝。
如果顺着你的思路来说:假设紫能不管是用什么方法“看破”这一点—...
话说结局是全灭吧?
#3-6 - 2014-8-9 12:22
Phaer
如歌鸣泣之时 说: 话说结局是全灭吧?
有点忘了记不清了,
我觉得不是啊……一切全灭的结局(那一大圈)都是因为放任小紫转学引起的,已经让她转学了就再也怎么努力也都会收束到小紫的死亡或者其他无可挽回的结局上了

所以在多世界里面神游了一圈,回到原点,“小紫有权选择自己的未来,但自己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影响小紫,不让小紫转学(而不是去操纵大世界线),大家都成为朋友“吧。用最短的路程,最小的路径,最直接的方法达成小紫的“幸福”
我觉得结局是这个意思
#3-7 - 2014-8-10 09:00
如歌鸣泣之时
Eisen 说: 有点忘了记不清了,
我觉得不是啊……一切全灭的结局(那一大圈)都是因为放任小紫转学引起的,已经让她转学了就再也怎么努力也都会收束到小紫的死亡或者其他无可挽回的结局上了

所以在多世界里面神游了一圈,回...
之前有过一直未转学,最后紫被绑架杀了的结局……
其余你说的我都同意,但是她们几个小孩子应该没什么办法逃脱追杀了吧。所以我之前认为结局是学既然把目标定在了大家在一起又互不强加的幸福上,所以只要用最短路径达到这个结果就行了,于是封印了左手,也不再考虑如何应对组织,而只是专心的过好大家在一起的每一刻。最后全灭(或者说小紫死掉)的可能性极高。
不过后来想想这太消极了(虽然挺符合我的价值观的- -),但是又想不出别的解释bgm38
#3-8 - 2014-8-10 09:12
Phaer
如歌鸣泣之时 说: 之前有过一直未转学,最后紫被绑架杀了的结局……
其余你说的我都同意,但是她们几个小孩子应该没什么办法逃脱追杀了吧。所以我之前认为结局是学既然把目标定在了大家在一起又互不强加的幸福上,所以只要用最短路径...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因为如果是那样,最后给出哪怕一段话或者10个字暗示一下可能不好的结局一点也费事啊。最后文字收笔的地方的基调总体来说是很向上的。
我觉得全灭的结局是因为“世界的配置”出了错,包括法国那个神秘组织,在这个世界中大概并不会下次杀手或者走向极端,甚至在转学这个时间点的过去可能也从未曾”变质"
观测可以改变的不止是现在,未来,也可以改写历史(这点在文中也多次提到)
我的看法是,转学那个点就是所有导致“世界的配置”(过去,现在,未来)扭曲的关键点。
而且前面那么多的世界,那么多的历史和未来作者都让学学不厌其烦的穿越了,甚至变成别人,都事无巨细地写了,没有必要在结局弄得这么不完满啊。虽然是个人看法,我相信作者也是以这样一个圆满解决的做法收场的,也算是一种美学信念。
#3-9 - 2020-6-3 04:18
非実在自闭哥
Phaer 说: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因为如果是那样,最后给出哪怕一段话或者10个字暗示一下可能不好的结局一点也费事啊。最后文字收笔的地方的基调总体来说是很向上的。
我觉得全灭的结局是因为“世界的配置”...
我的观点是最后在这本书中小紫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之前所有的世界小紫都是被保护的对象是不作为的没有想活下来的信念。行动的不再是主角一个人会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小紫可以不去绝食,可以答应组织的条件,可以与学合作把学改装成最强的高达。没人能救一个不想活下来的人,但一个人如果想要活下来那么事情就简单了许多。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