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9 04:45 /


在看《窗边的小豆豆》。名气很大的一本书,但现在才开始认真看。
作者黑柳彻子小姐以童年时(还是小豆豆时)的自己的视角写了这本书。对阅读的我,就像书的封面上写的,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小豆豆很厉害——不,应该说长大后的小豆豆很厉害,写了这本书,被纽约时报以整整两版面报导,在纽约时报的历史上,之前没有过,之后也没有这样的事发生。彻子女士的这本书也因此被联合国注意到,那里的官员读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人了,就邀请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彻子也成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但《窗边的小豆豆》真正的主角不是小豆豆,而是巴学园的小林校长。这真的是一位很厉害的人。他的教育方式,大概是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吧。举例:
小豆豆的钱包掉进厕所里的。这是一只很好看的钱包,所以她很珍惜。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把它拿回来。于是她向校园的木工先生借了洒水用的长把舀子,在厕所外的掏口前掏。她掏啊掏,但钱包好像藏起来了一样,怎么都不肯露面。渐渐地舀出来的东西在厕所旁的草地上堆成了小山。校长先生走过,看到这副场景,问小豆豆在干什么小豆豆一边舀一边回答:”我的钱包掉进池子里面了。“是吗?”说着,校长吸纳生把手背在身后,就像平时散步那样,又走开了。过了一会,钱包还是没有出现,地上的小山却越来越高。这时,校长先生走过来问:“找到了吗?”小豆豆满头大汗,脸也红彤彤的,被围在小山当中,回答说“没有”。先生稍微把脸凑近小豆豆的面孔,向好朋友似的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部放回去,啊。“说完,他又像刚才那样走开了。
”嗯——“小豆豆回答,然后干劲满满地继续舀。但最后还是没找到钱包。但她觉得,自己已经干了这么久了,找不到也没关系了。在小小的满足中,她遵守约定,把小山放回去了。但小山里渗出的水该怎么办?她想了想,得出结论:只要把弄湿了的表层的土也放一点点回去,就可以了。于是她用铲子铲了一点土回去。
放回去比掏出来要简单许多,小豆豆一下子就干完了。但那是一个很大的池子,这么浩大的工程,她还是很累。晚上一回到家她就疲惫地睡了。睡前,她想到钱包,还是觉得有点可惜。
小豆豆奋战过的地面还留着水渍,在月光下闪闪地发着光。那没找到的漂亮的钱包,也一定还在某个地方静静躺着吧。

看到小豆豆在掏大便,小林校长并没有像一般大人一样去阻止,或是反而去帮忙。他只是像朋友一样认可小豆豆努力做的事。在这认可里,包含了小林先生对小豆豆的人格的尊重。能做到这点的大人,是很了不起的。

”地上长出的”校门、电车教室、学生自由安排要上的科目、自由坐想坐的位置。吃饭前要唱”好——好——嚼啊“歌(这首歌是”划船歌“经小林先生重新填词后诞生的。歌词是:
                      好——好——嚼啊
                      把吃的东西
                      嚼啊,嚼啊,嚼啊,嚼啊
                      把吃的东西……

),每天下午不上课都去散步,不穿泳衣游泳,运动会的奖品是蔬菜,穿最差的衣服来上学……这些都是小林校长的发明。在《窗边的小豆豆》里,2/3的故事里小林校长都有登场。小豆豆从被以前的学校当成麻烦学生而不得不退学,成长为了最具巴学园特点的学生。小林校长独特的教育方式,也为小豆豆以后的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日本学校,仍有”试胆量“(在夜里的森林、寺庙或其他可怕的地方由一个或几个人扮鬼,吓其他学生的游戏)这样从小林校长那时就有的学校活动内容。这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日前的儒家教育圈是值得欣慰的事。但还远远不够。用俗气的说话方式说,我们还应从小林先生那儿汲取更多的教育方法才行。(但正如我在下文中所说,小林先生的教育方法也是东拼西凑而来。优秀的教育者不应局限于向小林先生学习,更应如小林先生般,汲取世界各地的先进教育方法,归纳成自己的教育体系。)


                                                                        -一点点拓展-

这座奇妙的巴学园,其实并不都是小林先生的发明。(刚才说“这些都是小林校长的发明”有点过了-。-)像培养孩子们乐感的韵律操是由瑞士音乐家和教育家达克罗兹创始的。小林先生在办巴学园之前,去了欧洲和美国到处游历,学习各国先进的教育方法。其他许多的教育方法,也一定不是他首创,而只是他东拼西凑过来的。
但厉害就在于这东拼西凑。每一个人都会写许多汉字,但要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好看的故事,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教育也是一样。许多国家都有某方面先进的教育方法,但是能集众之所长,把它们都组合成自己的教育方法,这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小林先生用自己归纳的教育体系创造了独特的巴学园,教育出了一个个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带给了他们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快乐童年。这个世界上绝没有问题孩子,孩子可以特别,但绝谈不上“有问题”,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是纯净的。真正“有问题”的,是觉得孩子“有问题”的老师、父母,是社会。愿我们能用合理的教育理念,集合真正懂得如何保护和鼓励孩子的天性的教育工作者,创造一个个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学校。
“孩子一进学校就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生活了。”真希望教育者们向小林先生学习,推翻这句话。巴学园的孩子们的快乐童年,绝不应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相反,它应该遍播向世界。”它“指代的是小林先生的教育方法、家庭和社会对小林先生这样的教育方法的认同,和有以上两个前提才能保证的小豆豆们的快乐无忧的童年。
最后说说自己之前不知道的时候也一直很纠结的“巴”吧。巴指的是两个一黑一白的“巴”形图案组成的徽记(其实就是拿去两点的太极图案啦),小林校长以这个字作为校名,表达了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的心愿。
摘录一段文字作结尾吧。
  韵律课的内容还有很多。校长先生一直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素质不被周围的大人损害,让这些难得的素质得以发扬光大。校长先生经常感叹说:
  “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
  ”‘绿蛙落古池,寂寂闻水声’……看到青蛙跳到池水中的,肯定不止松尾芭蕉一人。看到沸腾的水顶起铁壶盖、苹果落地的,也肯定不止瓦特和牛顿。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