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0-8-19 15:44
SEupho (见习炼金术师)
入坑立直麻将以来,随着段位的逐渐上升,笔者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比起一些技战术上的积累,提前认识到一些方法论可能更为重要。尽管它们在实战中可能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在段位对战的长期积累中,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方法论,可以带来学习效率的巨大提升。笔者暂且把这些方法论称为“立直麻将的基本素养”,并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归纳,也作为一个思考的记录,供自己日后段位受挫时温习。当然,以下这些仅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欢迎各位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
#2 - 2020-9-7 15:17
(见习炼金术师)
一、“意在牌先”
所谓的“意在牌先”,即对于场况要有提前的预测,在自己出牌之后,其他三家思考和打牌时,就要思考自己手牌改良和弃和的可能。具体来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在出牌之前就想好可能的进张和弃牌,是否吃牌、碰牌、和牌(直击或自摸);提前思考场上的危险张,以及根据场上的切牌和副露情况判断对手手牌的进展速度、打点情况以及可能役种(或听牌形状);场上的字牌情况,什么字牌是生牌,什么字牌还剩几枚脑子里面一定要清楚;手切以及摸切的时机判断;鸣牌按钮和自动和按钮的开关(主要针对网络麻将)。这就要求别人在打牌的时候自己需要不停计算和制定技战术。
#2-1 - 2020-9-7 15:18
SEupho
而最能体现“意在牌先”重要性的,莫过于断幺九这个役种,通过不断地鸣牌,既能消除手里的愚形,又能规避掉手中的一些危险牌,最重要的是,通过速攻来渣掉对手的大牌,从而来提升自己的打点期望。尤其是在现代麻将中,赤五的存在使得鸣牌断幺的打点收益已经不算太低,3900点在平场也已经算得上不错的打点收益,使得断幺九的存在更有着非凡的意义。什么时候鸣牌断幺?应该用哪一副搭子去鸣牌?吃还是碰?一向听时应不应该留安,应该留什么安?这些也是笔者向师父学习立直麻将中所习得的最重要的东西。实际上,副露的三色和一气也和断幺九类似,只不过它们出现的频率并不如断幺那么高。
#2-2 - 2020-9-7 15:18
SEupho
在实战过程中,应该引入数学上期望的概念,来作为攻防判断的依据,这也是“意在牌先”的重要一环。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雀士去记住场上和牌的概率——事实上笔者个人也不提倡这么做,因为单纯依赖统计学上的数据而忽略场上的状况是打牌的大忌。笔者更倾向于利用“期望”的思想来做判断,即在出牌前想好两个问题:自己的待牌好不好出?自己的这副牌有没有进攻的价值?前一个问题,是对于场上牌残存枚数的判断,如果自己的待牌是别家不需要的牌或者牌山确的牌,那么可以增加进攻的倾向;后一个问题则是对读牌的要求,需要把自己的向听数和打点、这巡摸上来牌的危险度、对方手牌的快慢和大小、罚符收益综合考虑。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雀士(哪怕是在凤桌)为了1500点的罚符而在最后时刻放铳,实际上就是对于期望的把握不够精准。所谓“摸危即弃”,实际上危险牌一直是危险牌,但是“即弃”的标准在不同场况下并不相同。
#2-3 - 2020-9-7 15:18
SEupho
不夸张地说,国内至少80%的日麻雀士做不到“意在牌先”这一点,也很少人认识到它最重要的意义——给对局者争取到最多的容错时间。如果你在对局中经常性地出现思考时间不够用的情况(这一点尤其适用于雀魂转天凤的玩家),那么有意识地养成“意在牌先”的习惯对你的帮助将会很大。
#3 - 2020-9-7 15:19
(见习炼金术师)
二、减少无效对局
想要养成“意在牌先”的素养,足够量的练习必不可少,只有训练量足够的情况下,大脑内才能拟合出适合的模型。不过,我们也常常听闻,某些雀士勤奋对局,段位对战上千乃至上万把,但段位依然原地踏步,甚至在一波恶调之后掉段;我们也了解到,一些雀士出于工作原因或者个人原因,仅仅能勉强维持平均每天一把或者一周三把的打雀频率,但是却能在半年内上凤。结合笔者自己的打雀经验,不得不承认:麻将中也是存在有效对局和无效对局的,大量的无效对局不仅白白耗费时间与精力,更会拖慢麻将水平的提升。大量打雀永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吹嘘苍白的对战数量毫无意义,如果在大量对战后发现自己的水平仍然在原地踏步,那么必然是自己的学习麻将的模式和方法出了问题。可惜的是,有许多雀士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大量对局之后颗粒无收,进而心灰意冷,离开了麻将桌,不得不说非常可惜。
#3-1 - 2020-9-7 15:20
SEupho
那么什么是无效对局呢?事实上,笔者也无法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但就个人接触而言,有以下三种属于无效对局的范畴:情绪雀、昏睡雀,以及急于快速升段或吃分而进行的对局。前两种容易理解,这里也提倡大家在打雀的时候保持相对良好的精神状态与体力。我们重点讲讲第三种。段位对局中经常会遇到好调的情况:进张非常顺利,怎么打怎么有,把把满贯,不用算符,立直里三;或是操作精妙,单骑绝张字牌,副露防守,在最后时刻微差吃一。并且这种状况往往持续几个半庄。几百PT的涨幅,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能够快速升段的幻觉。然而,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的一点是,即便是在之后翻看牌谱(虽然笔者相信绝大多数人在大Top吃一后也不会去翻看牌谱),我们也很难判断这一波的PT上涨究竟是由于自己较少的失误还是由于绝佳的配牌。但此时,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便是,由于急于上分的心理进行大量对战,并且在对战中丧失基本的攻防判断和牌效,进而导致心态和牌局的双输。笔者在二度升七时即遭遇了类似的困境,每晚在获取PT后总想更进一步,却总是因为过于进攻性的打法(实则已经有些变形了)而吃到两连四甚至三连四,因此尽管有着35%的一位率,但是由于23%的四位率的存在,仍然用了两百多个半庄才艰难升七。现在想来,那些吃下的四位大半都是无效的对局:即便一时半会儿能赚到一点儿PT,但对于自己麻将技术的实际提升又有多少呢?
#3-2 - 2020-9-7 15:20
SEupho
当你发现好调之后自己的打法趋于全面进攻,并且逐渐丧失留安牌的意识和基础的弃和意识时,你就要开始认识到,自己可能已经陷入了无意义对局的怪圈。减少无意义对局的方法也很简单,你可以每天刻意限制自己的对战数量,或者设定每天吃四次数的上限,这样既可以人为地营造出稀缺的状况从而提升自己的专注力,也可以避免过多的吃四而造成PT的丢失和心态的崩盘;养成完场后翻看牌谱的习惯,无论是否吃一,完全不存在争议性切牌的情况是极少极少的,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仔细思考或者向他人询问;无论段位和PT如何变化,客观地感知并评估自己的真实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4 - 2020-9-7 15:20
(见习炼金术师)
三、不要检讨对手
        立直麻将的博弈特点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不确定性也正是麻将的有趣之处。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仅包括每轮的摸牌、表里宝指示牌以及立直等麻将本身的因素,同样也包括了对手的不确定性。比起牌桌上的不确定性,后者显然更令人头疼:在段位对局开始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你会面对的是怎样水平的对手。更何况,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打出的对局也是不同水准的,对场况的判断和选择也会随状态不同和打法变更而迥异。一个八段在极度疲惫状态下打出的某场对局可能只有二段水平,而一个状态好的四段可能在一局内能打出天凤位水平——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用(安定)段位来衡量一个人真实麻将水平的原因(虽然未必准确),(安定)段位代表的是时间段内个人的平均水平,而我们在实战时面对的是时间点上十分不确定的个人水平,除非对局结束,不然你永远不会知道仅在当下的时间点,各家的具体水平表现为哪个段位。更何况还有场外因素的干扰——掉线、点错、时间不够闭眼摸切、忘记打开鸣牌按钮等一系列操作,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对手会有什么样的失误。
#4-1 - 2020-9-7 15:21
SEupho
正是由于变量太多,因此我们更倾向于不去考虑,即不要检讨自己的对手。当然,笔者并不排斥在不同场中使用不同风格的打法,事实上这点也极为重要,例如,争一比赛和避四比赛的最大收益打法完全不同,特上和凤桌对于避四的重视度不同从而导致牌风的不同。“不要检讨对手”的实际含义是,在没有发现同桌对手有作弊情况的前提下,不要试图去指责对手的失误和奇怪的打法。事实上,即便是在凤桌,也有不少南四非亲避四无望的大四位故意电报二位或者三位使自己被飞(毕竟时间效率也是PT效率),这种操作常常会造成顺位的改变,但其他对局者对此毫无办法。作为麻将打者,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打好自己手里的每一打,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失误。
#4-2 - 2020-9-7 15:21
SEupho
实际上,在高段位场(凤桌纯八段及以上的对局),在大家的失误率都下降到某一基准线后,决定牌局的往往是发牌员。零失误、有和牌却最终吃四的例子在凤桌一点儿也不少见。这也对高段位打者提出了更高的心理素质要求。竞技麻将终究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中,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很难走得更远。
#5 - 2020-9-10 19:23
(微妙)

基本素养:指尽量保持对角田亲人的尊重
#5-1 - 2020-9-10 19:25
SEupho
哈哈哈……虽然说了不要检讨对手,但是JT和牌姬的确是不错的发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