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1-3-9 04:47
惠惠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久慕清诗大名,之前也在文学史课程里学到过钱仲联对其评价非常高,称赞技法超越是历朝巅峰。之前基本只读过圆圆曲和晚清的一些作品。之前读了陈其年朱彝尊的一些清词,目前还蛮喜欢。正好找个机会补一下清诗,以律诗和绝句为主,记录在此。
2019及之前 最欣赏诗仙
2021 最欣赏老杜-李义山-黄山谷这条重技法的传承路线
看看1-2年之后的感觉
集子参考钱仲联《清诗三百首》
尽量一周读5-10首 很可能完不成
#2 - 2021-3-9 04:50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8 吴伟业《梅村》
枳篱茅舍掩苍苔,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
閒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桑落酒香卢橘美,钓船斜系草堂开。
第一首读这个挺惊喜的,颔联全文之眼,这种拧巴的心境描写唐人基本写出不来,唐人写诗一般都是落落大方,有什么感觉就直接喊出来了。技法上全文的描写都是围绕立体地描写这个心境服务,摊书卷、卢橘美、草堂开都是一副”客人你快点来啊“的样子。

啸台-阮籍吟诗讴歌处
#3 - 2021-3-10 00:42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9 吴伟业 《戏题仕女图》其三
玉关秋尽雁连天,碛里明驼路几千!
夜半李陵台上月,可能还似汉宫圆?
虽然感觉写得不错,但未过唐人高处,技法等方面也无甚创新。我初以为这里用李陵台这个意象是为了刻意拿李陵和昭君两个在汉匈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做对比,但这实在难以解释。但我查阅了一下这两首
游子新从绝塞回,自言曾上李陵台。
-赠友人边游回(一作薛能诗) 唐·马戴
李陵台上望,答子五言诗。
-李陵台和水云韵 宋·王清惠
李陵台很多时候只是作为一个边塞的意象而单独存在,和李陵的事迹没有太多关系。少了对比这一层,这套路也只停留在唐人的”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上。
#4 - 2021-3-10 01:32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9 吴伟业 《戏题仕女图》其一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这两首都很朗朗上口,不过我个人觉得没有很多特别之处。对西施这一历史人物的思考也较少,就简要地高度评价了西施,并选择相信了西施地浪漫结局。其实这个没有特别之处倒也不是黑,这两首遮掉名字说是唐人作品我是完全相信的。这么来看,吴梅村这个作家确实是有太多唐人的风格了,而得唐人歌行真传而叙事技法又进了一步的《圆圆曲》无疑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认为吴远远不及白,但我觉得《圆圆曲》水平不在《长恨歌》之下。
ps:吴梅村被认为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而红楼梦六十四回中也有一组诗,同样也描写了西施和昭君。而五美吟中的另外三首虞姬绿珠红拂在戏题仕女图中也有对应。吴梅村的师唐和黛玉的高论也相似。但仔细阅读五美吟和戏题仕女图会发现表达的内容大相径庭。甚至出现了一个认为西施被沉江一个认为西施改名换姓逃脱,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要上知网找找吧,但我懒。
#5 - 2021-3-12 02:36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11 吴伟业 《过淮阴有感》其二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拾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这首诗很有意思,虽然铺展用典,但还是能一下看出作者真挚而混乱的情感。吴伟业虽然没有像钱谦益一样因为“水太凉”“头皮痒”这种民间故事弄得声名狼藉,但出仕异族政权在当时的观念下也可以称得上变节,本诗写于吴伟业应诏出仕时期。这首诗有一点为自己辩解开脱的意思,但同时也表达出对自己的悔恨、惭愧和自责。就像有两个吴梅村,一个在说“我还是死了好”一个在说“不,我不能死我要苟”。这种心境本也罕见,而这类技法也是难得。
本诗第二句我查询了一下,有人认为是互文,我觉得说成互文解不通,就应该是表达无法像张良一样反清复明,只能苟全性命的意思。
吴梅村被认为受元白影响很大,但除开他的歌行体,看他的七绝和七律和元白风格我觉得相去甚远。
#6 - 2021-3-12 02:58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11 吴伟业 《过吴江有感》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就之前读过的和最近看的这几首,我发现清诗有很多作品有个缺点,或者说是优点,就是不太纯粹。很多时候我不去查创作背景和作者经历,我都看不懂在说什么。唐诗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一目了然,是不隔。即便是带一点历史背景成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看一遍也大致明白说了个啥。而清诗有些真的是谜语人,最后一句乍一看很不自然,仔细一查才知道是讲他的朋友受明史案迫害,而他因不得不而出仕,由此感到可叹。结合上面的描写,其实有暗搓搓黑了一把清朝。
这首诗很有电影的镜头感,从远处拉至近处,然后闪过一些回顾的画面,最后落在把酒长叹的诗人身上。
#7 - 2021-3-12 03:22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以前大学的时候读过一本古代文学选本,每一章有一篇着重推荐的作品,到了唐以后的诗歌这一块,选的就是圆圆曲,力压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作品。当时还觉得这个诗人何德何能,在读了几遍发现《圆圆曲》的艺术水平实在是太高了。倒叙、多线叙事、咏叹、对比、讽刺,用得炉火纯青,也不乏脍炙人口的名句“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无奈是多情”。全诗看下来,我个人觉得圆圆曲的创作技法在经过多年演变之后已近超越了唐人的歌行作品。
后来接触到了一点红楼的研究,也知道吴梅村是红楼的作者候选人之一。而且在详细了解了宋诗、清词以后,我对”言诗必称唐,言词必称宋“这个观点产生了质疑,于是对这个江左三大家之一,自创梅村体的大诗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看来,即便是我还没开始读《圆圆曲》以外的吴梅村的长项歌行,看到的吴梅村的诗歌作品也是基本符合期待的。
而且我不赞成过于重视一本前人的文学评论作品的观点,即便是钟嵘或者王国维这样的大家。钟嵘觉得陶渊明就是个中品,曹操只是“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的下品,然而在后人眼里,陶渊明曹操的造诣比上品的张协班姬要高多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清真词评价不高,后来也自己打了自己脸。
#8 - 2021-3-14 04:21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13 顾炎武《白下》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
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有点杜甫感觉的一首,在立意和布局上面非常得杜甫技法的真传。个人觉得和杜甫的《登楼》创作手法很像,甚至连用韵都一样。先是立体而全方位的写景,然后直接把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嘶喊出来(“北极朝廷终不改”和“万古河山应有主”)然后最后借一个典故,用含蓄的手法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种平缓-激昂-高亢的节奏和对读者情绪的调动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自宋开始就有无数诗人学习杜甫。虽然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同,但技法实在太相似。但遣词造句方面“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只能说是平凡,”无疑没有“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来得大气。倒是尾联的这个修辞挺有意思,可能现在看上去平平无奇,但至少在古诗文中见得并不太多。
#9 - 2021-3-14 05:06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13 顾炎武 《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读这首诗的同时我查找了一下精卫的用典,发现在元之前精卫入诗非常少,入诗也是用典(陶渊明李白),或者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用冷峻的口吻来评判,比如王安石的《精卫》。但到了元之后,精卫入诗开始暴增,这个我推测是因为元以前的诗人和精卫难以产生共情。而到了宋元之交,明末清初这两个时间段,面对空前强大而且不共戴天的异族仇寇,大量诗人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卫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因此称为诗人广泛使用的意象。
本诗之外有两首在精卫意象中注入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作品我很喜欢,一首是《自述》,作者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一首是《精卫》,作者是和顾炎武同时期的抗清英雄夏完淳(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这两位作者的人格、气节也足以让精卫这个意象光耀千年。
#10 - 2021-3-17 05:55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16 顾炎武 《秋山》 其二
秋山复秋水,秋花红未已。
烈风吹山冈,磷火来城市。
天狗下巫门,白虹属军垒。
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
归元贤大夫,断脰良家子。
楚人固焚麇,庶几歆旧祀。
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
明明是战乱过后一片萧条衰败的景象,但全诗的基调却是高亢激昂的。在这首诗里也充分表达了顾炎武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士大夫和平民应该像以前的勾践的百姓一样为国家献身,而在满清入侵的当下就是献身赴死之日,也就是他那句人尽皆知的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首诗用典非常多,甚至“楚人固焚麇,庶几歆旧祀”我不查都不知道何解。考虑到顾炎武那部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的学术著作《日知录》,这样信手拈来的用典也不足为奇了。
#11 - 2021-3-17 06:05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对比读过的这两个诗人,同为明清之交的大家,如果说只是说文采,技法,吴伟业的诗歌胜过顾炎武一筹。但如果考虑到诗歌中境界,那两者则完全不同,难以比较。《精卫》《秋山》到现在来看都能给我带来极大的震动,强烈的民族情怀在诗间喷薄而出,赞其为中华民族之魂也不为过。而吴伟业表现出来的则是一个纠结甚至带一点扭曲的凡人面对家国危难的变局时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前人的诗作中鲜有涉及,无疑也是重要的文学遗产。
#12 - 2021-3-17 07:04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16 钱谦益《金陵秋兴次草堂韵》其一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
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
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此塞慰天心。
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
这首诗是己亥年作,当时的己亥年只可能是明永历十三年(1659),结合历史很明显知道作者这是在说延平王郑成功北伐南京之事。这首诗极力讴歌延平王,说他军马猛如虎,一套操作把清庭全部杀光光,对于当时的满清政府而言无疑是反动透顶的。尾联的间接描写很有味道,钱想象延平王真的成功收复了长江流域,然后用陷入到未来的美好生活当中。
次韵这种文字游戏我一开始也是颇为不屑的,本来诗词格律就带有一定的限制,何必再给自己带上一道枷锁来影响诗词的文学水平。元白搞这种骚操作,天天你侬我侬的,结果被骂成了元轻白俗。但自从读了元代萨都剌的《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便开始有所改观,这首词文学水平极高,放在宋代词作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佳作。事实上,诗词的创作水平都是进步发展的,只要诗词仍然是文坛的主体之一,后人不说别的,综合技法上是肯定要强过古人的。正是由于技法的提升,次韵作品的文学性才一步步提升。
这首诗明显是次韵的老杜的《秋兴八首》,这组诗加上《登楼》可以代表全时代律诗的最高水平,而牧斋先生的这组诗也颇有老杜之风,无愧为他的代表作。
#13 - 2021-3-19 06:45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17 钱谦益《迎神曲》 其九
三年蜀血肯销沉?我所思兮在桂林。
却望苍梧量泪雨,湘江何似五湖深。
这是一组七绝,读得我有点懵逼。查询相关背景后发现这是钱牧斋纪念他的学生瞿式耜的作品。即便是这样我也觉得有点佶屈聱牙。选了一首相对比较好懂的读了,就是这样因为本诗由于结合瞿式耜的事迹我也不太懂。瞿式耜是南直隶人,辅佐的永历皇帝在肇庆登基,统治范围以两广为主,蜀血何解?我所思兮在桂林倒是好解,化用张衡名句说自己想念桂林的学生。而最后一句湘江又何解?由于需要结合人物的经历,这类诗实在读不太懂。
#14 - 2021-3-19 07:11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18 钱谦益《金陵后观棋》
寂寞枯枰响泬寥,秦淮秋老咽寒潮。
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
终于来了一首不用查资料也能懂的好诗。声音-远景-近景-情感,朴实无华,文笔流畅。看似观棋,实则观天下大局。感怀的对象明写六朝,实指大明。全诗无处不在宣泄亡国的苦闷和落寞。牧斋先生这一系列诗作读下来可以看到他虽然失节,但仍然心念故国,他会为自己学生的为国牺牲而悲痛,会为反清复明势力的壮大而高唱赞歌,会为故国的凋敝而感概。这与吴梅村的诗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梅村的诗里我读到的是作者在表现纠结的一种心境,兼带一丝为自己辩解的成分。而牧斋或许是因为自己失节的丑闻人尽皆知了,他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悔恨和期待实现自我救赎。

泬寥——清朗空旷
#15 - 2021-3-19 07:59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18 钱谦益《众香庵赠自休长老》
略彴缘溪一径分,千山香雪照斜曛。
道人不作寻花梦,只道漫山是白云。
这是杰作啊!
鉴于清诗的千层套路,我特意去查了一下这个自休长老是不是也是一个大明遗民甚至反清复明运动的领袖。毕竟有八大山人、牛石慧这些出家遗民的例子,其中八大山人和吴梅村也关系密切。然而除了这首诗外并没有这个自休长老的相关信息,应该只是一首普通的赠诗。
香雪这指白花,《苏州物志》记载众香庵“花时一望如雪,行数十里香风不绝。”。前两句寥寥数字,把一副小木桥、小溪、梅花、夕阳的画卷全部勾勒出来了。更有趣的是后两句,前两句已经用清幽的居处侧面描写自休长老的高洁和智慧,让读者不禁想,如此好去处,所配的应当是何种人物。而后两句笔锋一转,把境界进一步拔高,说这些东西对自休长老而言都无足轻重,是不像那些才子雅士一样做寻花梦的。因为在他的思想境界已经到了根断六欲的地步,其它人赞叹的良辰美景、仙府洞天,对他而言只是平常的俗物罢了,不过以为是漫山白云而已。
这首诗类宋诗,有浓浓的理趣。它结合了咏物诗和论道诗两者的优点,二十余字中还能参杂了两个比喻和一个转折,无论是技法还是意趣都出类拔萃,遣词亦是极妙。

略彴-小木桥
#16 - 2021-3-20 08:53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19 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
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又一首借咏物抒怀的作品,通篇看到的都是对满清的不满和对朱明的怀恋。这首诗通篇都是压抑的氛围,却也不像李义山和李长吉作品中在压抑中透着一些别样的情趣。情感方面我对一沉到底的此作倒也不是很赞赏,不过后两联的意象的次第铺陈手法极其娴熟。先从落叶跳到月中桂树和重重严霜,甩出有些解构主义意思的一联”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然后尾联中华林和沙漠的对比,寒空雁归德萧瑟来深化自己的情感。如果说牧斋先生的《金陵秋兴次草堂韵》有老杜神韵,那这首就是颇类李义山风骨。
#17 - 2021-3-20 09:29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以前因为”水太凉“、”头皮痒“段子流传里的影响力过广,我对钱谦益是非常鄙视的,对他的作品当然也不屑一顾。尤其是把他和他的夫人柳如是放在一起比较,他更是相形见绌。后来懂得多了点,也知道那些黑他的段子是fake news,加上知道他之后投身复明运动甚至被捕入狱的实际,对他渐渐有了一丝理解。他是一个怕死的普通人,虽然犯下大错,但良知未泯,这从他的诗作中对故国的追思和对南明势力的歌颂与惋惜不难看出来。
但即便如此,对他的行为也只能说是能够理解,难以做出一个正面的评价。毕竟在那个时代还有太多太多堪称民族魂的英雄值得传颂,相比陈子龙、夏完淳、张煌言、李定国、郑成功、史可法这些熠熠生辉的抗清英雄,或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这些立志与满清不共戴天的遗民,钱谦益无疑是矮小的、即便是牧斋先生的诗写得再好,也很难有读这些英雄的诗作时那一丝直击灵魂的震撼。
不过对于文学而言,也并不只是震撼来得多就好。品格和文学不能挂钩,反倒是一定要把文学和诸如民族精神这类的东西绑定显得十分荒谬。这只会让文学变成政治的工具,最终让百花齐放的文坛变得单调。唐之老杜如果只是忧国忧民也当然成不了诗圣,更重要的是老杜给格律诗尤其是律诗定下了规则,属于开天辟地级的创新,而且遣词造句精准老辣、题材选择无所不包,这才有了诗圣的尊称。牧斋先生的技法确实高超,有唐人遗风,兼夹了宋代以来的理趣,放在全时代说是一流也不为过。
清初诗坛水平确实很高,吴伟业、钱谦益、顾炎武之后再考虑读一下王士祯、查慎行、朱彝尊这几位文坛大家的作品。
#18 - 2021-3-27 23:43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22 王士祯 《初春济南作》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看多了亡国之恨的清诗,看这种描写自然风物的倒也有别样的清新。这首诗技法也确实不错,寥寥数笔就带给读者泉城的润泽之感。
王士祯一直提倡神韵说,不过神韵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这类抽象的概念倒也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像这首感觉有一点宋诗的风骨,但也不全类宋诗,至少不和你讲大道理。查了一下王士祯对唐人评价很高,而且觉得诗要入禅,要有冲淡清逸之感,这个调调感觉主要说的是王维吗?继续了解了一下发现王士祯对杜甫评价极低,也是,杜甫朴素透彻和他的说法挂不上钩,白居易的叙事歌行和杜牧的吊古喻今也看不上眼。这样看来王喜欢的都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一副超然物外的诗歌,大概这就是他所说的神韵吧。
仔细想这种调子其实我好像也读过其它的,后来想了一下我发现王士祯风格其实很像高启的《梅花诗》这类作品,不过高启倒是也写过很多像杜甫一样拿诗说话的诗就是了。
#19 - 2021-3-28 00:14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23 王士祯《秋柳四首》·其一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一读就感觉是非常优秀的律诗,上面那个是小菜的话这个就是主食了,王士祯虽然装逼,但能写出这种高水平的诗真的配装逼。这就是所谓的神韵吗,真的爱了。
遣词雅致考究,技法炉火纯青,格调和意境奇高无比。羚羊挂角!羚羊挂角!全文不见一个柳字,但绝无跑题之嫌。颔联和颈联镜头不断切换看似莫名奇妙,但实则是把这些意象带来的伤逝之感和秋柳的伤逝之感结合到了一起,思维虽然跳跃不小,但核心依然是凸显出作者压抑的感情。尾联写作者压抑和逃避的负面情感,一般平铺直叙倒也不差,平平稳稳着地,很多唐诗就是这样的。但这里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厉害的侧面描写的技法,三弄笛、玉关哀怨等字眼也不得不让人想起“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唐人名句,让笛声、杨柳、自身哀怨的情绪在诗尾达成了融合。
读到这里我真的深信清诗在之前未涉足的领域做出了不少开创性的发展,打个比方,如果说李杜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清诗的这些大家就是乔伊斯、普鲁斯特、福克纳这些。唐人中大诗人甚多,但李杜之后技法上有极大开创性的主要就义山、长吉,以及《春江花月夜》。这种清诗一套套的颇有小说里的意识流风采,全诗就是跟着作者的思绪在飞转,给前人看估计都会看懵。
不过技法这类也不能完全代表艺术成就,如果没有唐人的《凉州词》、《忆秦娥》这首诗也绝对写不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吧。
读了这个我大概懂神韵是一个什么东西了,少点历史典故,少点个人情感,少点家国要素,回归本源,展现文字的魅力和诗最纯粹的美感,很有小资情调。这和杜甫用诗说话、用诗记史的主张截然不同,那也怪不得王士祯痛批杜甫。可以预料到,王士祯喜欢的是苏轼这种有生活情调的,对辛弃疾一定是一生黑。
#20 - 2021-3-28 00:38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24 王士祯《高邮雨泊》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黑辛弃疾的来了,本诗看似用情景交融吹偶像,一个辛字未题,但着实把辛弃疾等人好好黑了一顿。王士祯真是无限猖狂,这诗大概是说我牛逼的,我偶像秦观也牛逼的,中间五百年真的不行,真有点谢灵运那意思了。想起之前王士祯说历史上唯三堪称仙才的是曹植、李白、苏轼,不知道王士祯有没有写吹这三的作品。
不过这段吹的环境少了些花活,吹得很夸张但吹得不生动。虽然七绝字数有限,但没有些自己和偶像的共情这类深化描写或者总归是少了点味道。那要是超一流大诗人吹偶像得这样“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这一联是不是比“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更有味道?
#21 - 2021-3-28 01:11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2021/3/26 王士祯《秦淮杂诗二十首》 其一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有机会一定去南京好好玩一次,吴伟业写南京、顾炎武写南京、钱谦益全在写南京,前几个借南京来指代朱明倒好说,可到了王士祯却还在写南京。
开门见山说自己想南京的旧日生活,在如梦如幻的秦淮河上泛舟游览舞榭歌楼。可后面两句画风突变,这是说的是啥,看似胜春的美景却像晚秋一样萧瑟?有人说他写这首诗是怀念朱明暗讽满清。想想都知道不可能,且不说王士祯最反对这种带政治要素的诗,更重要的是,王士祯根本就不算明朝人啊。还有个说法是认为作者觉得目前的秦淮河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好,是类似姜白石的《扬州慢》的感情,这更不对。第一句“肠断”“梦绕"明显是说作者目前没有到秦淮河。
可能比较好的解释是作者没有什么意图,类似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但刘禹锡这个太大白话了,糙得不行,王士祯这就来个反向的文艺版。你们春喜秋悲,但我不觉得,我就是这么特立独行。联想到王士祯一向有惊人之语,而且不太注重诗的深层思想感情,这个解释倒也能说得通了,也能很好的诠释他所说的”神韵说“。
#22 - 2021-3-28 02:17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暗夜迷途人)
清代诗歌理论家是真的多,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翁方纲的肌理说,高论起来一套套的,对诗词的评价完全不同,很多我们现在觉得熠熠生辉的大诗人都被这些理论家抓出来一顿顿的批评,这回一个说杜牧的诗很好,一个说杜牧的诗真不行,没点诗词基础和自我鉴赏能力的读清诗绝对会被绕晕。因为对审美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导致清诗的阅读门槛非常非常高,而且这些说法也很难讲清楚,我最近读了些参考资料才敢下笔总结一点点。
这几个都觉得明朝诗坛毛病不少,有可以地方,但很多都不行,然后继承了前人的部分理论。王士祯继承高启,推崇古诗和山水田园诗;沈德潜继承李梦阳,推崇盛唐和明诗;袁枚继承袁宏道,推崇今诗;翁方纲继承李东阳,推崇晚唐和宋诗。王士祯主张诗最重要的是文字带来的艺术美感,缺点是容易空洞无物,陷入耽美误区。沈德潜主张诗最重要的是韵律要抑扬顿挫,词句要像前人规范,缺点是容易迂腐死板。性灵说主张诗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的特色,手法要不落俗套,缺点是容易轻浮浅薄,哗众取宠。肌理说主张诗最重要的是内容,要学习古人的题材、意象和讲大道理,缺点是大道理听多了人人烦。
总结了这些,读几首估计就知道这个时间段清代诗人的流派了,查都不用查。比如赵翼的”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推崇今诗,强调新鲜,不用想,性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