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3-10-21 18:11
bangumi导演 (群号:811855283,打架看主页)
该文章所说的声豚指的并不是“声优厨”。
在以往的声豚相关讨论,声豚的指代更多倾向于追配音演员的群体,他们比起声优表演更多是把声优当做偶像迷恋,做着追声优的节目、了解声优的私生活和个人详细信息的粉丝行为。

该文章所说的声豚指的是研究制作动画除开影像部分的另一个演出岗位:【声音演出】爱好者。
【声音演出】其中包含声优配音、音效、配乐,一直以来大家更关注的反而是影像相关的研究讨论,而声音演出的讨论更多止步于
1.使用配乐和使用时机的不恰当所引发的,例如去年的《夏日重现》、前几年的《我的英雄学院》、今年的《葬送的芙莉莲》第五话。
2.声优的配音表现引发的观感不适,例如《16bit的感动》女一号的尖锐刺耳的嗓音,《BanG Dream! It's MyGO!!!!! 》千早愛音的棒读等

然而很少看见大家对【声音演出】有着和动画影像演出热烈相当的深度讨论,从声音的剪辑、质量、音量、音调、音色、响度等角度的深度研究与评鉴,以及相关的调音、合成处理的延伸讨论。
例如相对浅显的配乐配音的远近传播、使用声道和响度处理,这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恶魔高校 dxd》等动画经常出现的这类演出情景。

当自己的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说笑,气氛炒的火热,而主角为某些烦恼、某些大事吸引了注意把自己孤立在外,显得和热火朝天的气氛格格不入,小伙伴们纷纷扬扬的吵闹声本来应该很激烈,但对于此时的主角已经听不进去,进入他耳朵的声音渐行渐远。

难道是因为大家觉得声音演出对动画并没有影像演出来的重要,或者直观吗
#2 - 2023-10-21 18:16
(及时止损)
删除了回复
#3 - 2023-10-21 18:19
(二度转生,在当代班固米的也能从容生存? ...)
声豚定义被窄化了而已。真正的声豚肯定不止关注声优啦,音响监督、音乐人都关注。
#4 - 2023-10-21 18:26
(jibo babybaka)
确实不直观,图像比音频更容易在不同设备上的观看体验达到一致
像上季的这个的音响剪辑、质量、音量、音调、音色、响度达到依托的水平吸引到了关注
#5 - 2023-10-21 18:41
(想看到能打十分的作品)
一句话,如何评价一个声优的演技?
#6 - 2023-10-21 19:08
(苏打饼干狂热爱好者)
【声音演出】也是【演出】的一部分
只是很多地方用的很常规,拉片的时候不会专门提罢了
(就好比说拍一段对话的时候用了一套正反打,这种用法很常见,所以就不需要拿出来再分析一遍了。同理,一些简单的音乐演出是没有必要被特意拎出来大谈特谈的)

有些好的音响设计也是会被专门拿出来说的
#7 - 2023-10-21 19:09
你把我尬住了,讨论声音演出时难到不会归类进影像演出里
#7-1 - 2023-10-21 19:15
bangumi导演
楼上说拉片不会专门把声音演出拉出来说。
你拉片说了吗
#7-2 - 2023-10-21 19:23
十二酱★
恋史病 说: 楼上说拉片不会专门把声音演出拉出来说。
你拉片说了吗
我的意思是比较常规的地方不会专门提
怎么就成全都不会说了?
#8 - 2023-10-21 19:16
首先,视觉刺激确实比听觉刺激更容易被大脑关注,人对画面的敏感度往往比声音高。因此,观众认为画面比声音重要很正常,研究画面的人比研究声音的多也很正常

再者,动漫圈对影像演出就有“很热烈的深度讨论”吗?我倒不觉得。也就近几年才刚刚摆脱了“经费多、帧数高、有张力”刷屏的现象。就算现在,绝大部分的讨论不还是停留在哪里哪里ppt、哪里哪里脸崩了、哪里哪里动的多。真正关注透视、构图、机位、景别的都是小众中的小众
#9 - 2023-10-21 19:56
我只知道小山恭正的垃圾低音爆炸音效辨识度非常高
#10 - 2023-10-21 20:12
(『一言以蔽之,就是「爱」!』)
这其实引出了目前中文圈动画领域审美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
“演出”,不是在描述一种对象,而是在描述一种行为;很多人是没有理解这层含义在用这个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演出”这个职位有必要统一译成“舞台导演”或其它更合适的翻译(场面调度),而不能直接挪用,否则会引发歧义。
#10-1 - 2023-10-21 20:41
夢回环℃
展开来说,就是“演出/舞台导演”在思考的是怎么表达作品,也就是怎么让作品从应当被创作出的那一部分转化为最终被创作出的那一部分。这是一个映射过程,在这个映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原理,使用到了在最后的评价中作为对象的不同介质(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作为工具。

我们当然可以单独对“音响水平”(声豚)、“作画水平”(作豚)、“构图水平”(演出厨?)作技巧性评价;但当我们在评价“演出”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这个映射过程,或者说表达思路本身进行评价,此时介质只是抓手,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回溯性地构建这个映射,想象整个表达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先总结出一部作品整体上、局部上的母题,再去评价演出;在没有解明到底表达了什么的情况下,光谈演出是没有意义的,区分不同介质的演出手法自然也就没意义了。
#10-2 - 2023-10-21 22:13
咪啪~
夢回环℃ 说: 展开来说,就是“演出/舞台导演”在思考的是怎么表达作品,也就是怎么让作品从应当被创作出的那一部分转化为最终被创作出的那一部分。这是一个映射过程,在这个映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原理,使用到了在最后的评价中作...
尽管我很喜欢这个想法,但是这样的一种区分方式容易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那就是,既然演出呈现出的是全部的作品(或者说所有的作品构成的也就是演出),那么这也就注定意味着,所谓的主旨是超出作品之外的。
也就是所谓的言语的极限。
那么,这样一种对演出的评价应该如何走出唯我论的困境
#10-3 - 2023-10-21 23:25
bangumi导演
环哥是懂演出的,我这边orz
#10-4 - 2023-10-22 02:05
夢回环℃
咪啪~ 说: 尽管我很喜欢这个想法,但是这样的一种区分方式容易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那就是,既然演出呈现出的是全部的作品(或者说所有的作品构成的也就是演出),那么这也就注定意味着,所谓的主旨是超出作品之外的。
也就是...
首先,针对“演出”的评价不是针对母题本身或者说“主旨”本身的评价。作品的母题也许确实超出了作品本身,但我认为:①评价演出时不评价母题;②母题不应被评价。

换句话说,当我们评价“演出”时,我们评价的是作品把它想讲的母题表达得怎样,这一点必然是在作品之内,可以被解读到相同(相似)母题的人共同审视的。

然而如果你想问的是:如果作品的“母题”不止一个,而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母题对作品的演出提出了不同的评价该怎么办,那么我的回答是这就是目前人类解读作品的现状,这也许是人类审美时动机不纯等有限性因素导致的,不同解读和它们对应的评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但目前人类没有一劳永逸的能融合所有解读的办法,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人类的AT立场溶解之前永远是一千个。
#10-5 - 2023-10-22 02:52
负七
演出=单集副监督的说法倒是挺常见的,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做的事情可大可小。
你这种说法有点像是舞台作品(戏剧,歌剧)中的演出家一职,不过其实也是共通的。
#10-6 - 2023-10-22 03:09
夢回环℃
负七 说: 演出=单集副监督的说法倒是挺常见的,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做的事情可大可小。
你这种说法有点像是舞台作品(戏剧,歌剧)中的演出家一职,不过其实也是共通的。
没错,这可能也就是国内没有这么做的原因,但是结果上来说确实增加了语言的混沌程度。
#10-7 - 2023-10-22 16:14
Sai🖖
咪啪~ 说: 尽管我很喜欢这个想法,但是这样的一种区分方式容易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那就是,既然演出呈现出的是全部的作品(或者说所有的作品构成的也就是演出),那么这也就注定意味着,所谓的主旨是超出作品之外的。
也就是...
语言始终是面向他者的,评价本身就不是唯我论的。
#10-8 - 2023-10-22 18:56
bangumi导演
咪啪~ 说: 尽管我很喜欢这个想法,但是这样的一种区分方式容易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那就是,既然演出呈现出的是全部的作品(或者说所有的作品构成的也就是演出),那么这也就注定意味着,所谓的主旨是超出作品之外的。
也就是...
我早就已经预判了你的预判:https://bgm.tv/group/topic/388598
#10-9 - 2023-10-22 22:37
咪啪~
Sai🖖 说: 语言始终是面向他者的,评价本身就不是唯我论的。
这是对的,但是同样的,这也就意味着把评价置于了“仅仅只是语言”的位置。
确实可能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应当保持沉默。
但是我其实想追寻的是,是否有超越这种极限的东西存在,比如所谓永恒的意义与美之类。
我其实想问的就是环的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必须要借由语言来沟通所谓的“主旨”,而在这一环节又会存在所谓的“演出”,我们又如何通过所谓的语言接触语言之外的,对方的主旨呢?
#10-10 - 2023-10-22 22:38
咪啪~
夢回环℃ 说: 首先,针对“演出”的评价不是针对母题本身或者说“主旨”本身的评价。作品的母题也许确实超出了作品本身,但我认为:①评价演出时不评价母题;②母题不应被评价。

换句话说,当我们评价“演出”时,我们评价的是...
如果我们必须要借由语言来沟通所谓的“主旨”,而在这一环节又会存在所谓的“演出”,我们又如何通过所谓的语言接触语言之外的,对方的主旨呢?
或者至少,我们为什么能够借由通过这种解释,来比起作品本身地更详实,不产生误差地传递主旨呢?
#10-11 - 2023-10-23 00:23
aquarium
咪啪~ 说: 如果我们必须要借由语言来沟通所谓的“主旨”,而在这一环节又会存在所谓的“演出”,我们又如何通过所谓的语言接触语言之外的,对方的主旨呢?
或者至少,我们为什么能够借由通过这种解释,来比起作品本身地更详实...
用不太准确的说法:这时的语言是“思考专用语言”翻译过来的,即使失真严重它依旧是被翻译成了语言。
所以,逆向解读应当是可能的。
#11 - 2023-10-21 20:23


可能只是因为没你这么事逼,被挑拨得少罢了
#12 - 2023-10-21 20:38
(是JK)
你说的这些都可以是同一批人,只是动画爱好者的一体多面
#13 - 2023-10-21 21:01
(想让世界热闹起来)
演出批闹麻了
#14 - 2023-10-21 21:15
(ACG猫舌,喜欢补已经凉了的企划,不喜欢趁热。)
不是不重视音监,而是分不出音监。
#15 - 2023-10-21 22:21
突然想起来,不少研究新海诚的文章都重点阐述了他对声音的运用
#16 - 2023-10-21 22:41
(当笨蛋超爽der~)
额,没有吗?只能说不算主流吧
#17 - 2023-10-22 20:01
(咸鱼一个,堆积如山的补番表。)
有个up就讲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