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16-1-26 05:46
邵小猫 (Live for speed)
source:http://kaito2198.blog43.fc2.com/blog-entry-1632.html
Author:kaito2198 
各位華文讀者好,今天要為大家介紹收錄於GUNDAM ACE 2015年6月號的68頁全彩手冊 『ガンダム Gのレコンギスタ』パーフェクトパックブック(GUNDAM Reconguista in G Perfect Handbook) 之中的富野訪談。裡頭提到了富野監督對這次新作的感想、反省以及未來展望,並且指出動畫界的問題與對社會的期許。

 到目前為止,這是G-RECO最新、最長,也是播放完唯一的富野訪談。本文全部內容皆由本人翻譯,在此謹提供大家參考,如有意見請盡情發表。



G-Reco完結後我所想的事──

GUNDAM Reconguista in G全26話已經播映完畢。
對於這部富野導演12年以來的新作鋼彈,可說是毀譽參半而且砲聲隆隆:
「雖然有趣但太難懂了」「不,這才是富野」
「角色和MS的表現挺不錯」等,這些話,本人也都聽在耳裡了。
導演究竟是怎麼想,是否有按照構想製作呢?
這一部為鋼彈世界灑下新種子的作品G-RECO,
現在就讓我們直擊方才完成作品的富野導演吧!



神回連發的作畫,是因為職人們得以一吐長年怨氣

──G-Reco辛苦了。對於導演來說以是《極限戰士》以來12年第一部電視作品,請問是否有感覺到製作現場的變化呢?

說實話,我對於動畫師等工作人員的能力之高感到驚訝不已。縱然有些部分是因為數位化而變得較為輕鬆,但即便如此,G-Reco這部作品的作業包含原畫,依然是多到可怕。以這點來說,對於讓他們那麼辛苦,我實在感到歉疚。如果(造型上的)線條再少幾條,或是角色演出再少一點,想必大家會更輕鬆一點……,而且也不要老是脫脫穿穿太空服之類的(笑)。

──特別是戰鬥場景十分精彩。電視動畫的通例就是愈到後半,工作時程就愈是緊迫,但G-Reco給人的印象則正好是愈後面愈有看頭。

令我驚訝的正是這個部分。我到第6話播放前後,就發現這次作畫的縝密度非比小可。我在分鏡階段並沒有策定到那麼深的階段,而是以過去機器人動畫的感覺來畫,可是畫好的戰鬥場景所呈現出來的質量,卻遠超過我的想像。結果,造成角色的演出比較起戰鬥場景相形失色,因而使得故事顯得曖昧不明。這是我的一大失算,在創作不輸給戰鬥場景的劇情演出這點,可說是完全疏忽。這是我在這次最受到打擊的地方,令人感受到暫離現場的可怕之處。

──注意到這點後,是否有針對整體協調等進行修正呢?

6話播放時(譯註:2014年10月30日),工作進度已經準備進入終局,因此實在無法進行修正。雖然我自認在20話以後做出了相當的修正,但那也是建立在既有某些尚稱良好之內容上的修正,因此我不會稱是我控制得當。

──現場工作人員的進化對於導演來說,可說是一個令人高興的驚奇吧?

這並非單純是看到工作人員技術提升而高興的問題。事實上,擁有技術的工作人員大家都是20年、30年的老手,因此考慮到如何讓這些40、50多歲的職人們要在今後十年內溫飽,可說是一個大問題。重點便在於,動畫業界究竟是否能夠持續給予他們能夠發揮自身全力的工作。觀看現今動畫的標題就知道,這些作品並不是全部都能匹配他們的能力。反倒說,這次的G-Reco就像是他們找到機會來大吐怨氣。光以吉田(健一)來說,光看就知道他其實已經長久以來都在忍耐了。也因此我雖然希望他們能夠輕鬆一點畫,但要叫職人們做得隨便一點這種話,我終究還是難以啟齒,因為我自己在分鏡上也都沒有絲毫鬆懈。他們就連我最害怕的太空服穿脫,也都做出了十分精緻的畫面,甚至還加上分鏡根本沒有的演出之類(苦笑)。

──G-Reco畫面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細微的角色動作,那不是導演您的指示嗎?

不是!我沒有做那麼多要求。想要不僅是曇花一現,而是讓這種水準一直保持下去,就必須從企劃製作階段開始就想得更多更遠,因為這是置身現場沒有辦法察覺的事。這10年來,工作人員因為身為下游外包人員的不滿、電視動畫虛應故事的無力感而充滿怨氣,然後正好碰到有部叫G-Reco的怪怪動畫開播,發現原來畫到過火也行,所以才會爭先恐後盡情發揮(笑)。我實在希望創作者與出資者能夠多講究一些對策……才能夠比當前更活用他們的技術與能力。還有這些多職人願意在工作上充滿精神付出,那麼我也希望能夠找出回應的方法。所謂的動畫並不是光做治癒系或美少女系就夠了。不過,如果問到那該如何應變才好,則又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了。

──也可以說,如G-Reco般的作品如果變多,那麼狀況是否也會有所變化呢?

我想這麼說,但我說不出口。G-Reco沒什麼迴響對吧,因為我並沒有做出一部會讓人看了希望這類作品更多的作品。不是透過作品讓觀眾了解就是不好,我個人覺得會大談這部作品蘊含了那些理念的創作人都不值得一提,所以我並不想談這一點。一位創作者被說「就是你很差才讓人看不懂、讓人覺得不有趣,所以都沒有人來看」,難道不應就是低頭反省嗎?

──不過G-Reco並不是單純茫茫觀看就會懂的作品,而反倒是因為不懂才要思考的內容。這種作品難道不算彌足珍貴嗎?

當然,那確實是作品的意圖之一。只不過說真的我沒有想過會變成這麼一部糟糕的作品。

──錯估的部分究竟在何處呢?

除了剛才提到影像方面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就在於,塞滿道理做出來的故事是不會讓人跟上來的。太過優先於道理上頭,因此沒有做出一部能夠讓人投入感情的故事。就是如此簡單的道理。在故事中盤時,我曾經收到嚴厲批評,提到完全沒辦法跟上故事,新的內容就一直不斷丟出來,並且指出如此無法跟上的原因在於故事結構有所錯誤。這可說是十分中肯的意見。如此零散的內容,還勉強可以劃出一條故事脈絡的原因,就在於角色的核心並沒有走偏。不過,雖然僅以情感部分連出一條脈絡,但真正的劇作並不應該是這種東西。本來應該是各別感情脈絡互相交纏而形成整篇劇作,但我並沒有描繪出能夠喚起情感投入的餘韻。就因為這個問題在中盤之後愈顯明顯,所以我才會在19話以後著手改善情感的部分。不過,雖然因此多少有變得好懂一點,但已經回天乏術了。對於後半還有一點可說,因為我有時間參加過帶(dubbing,將影像與配音、配樂與音效組合在一起的作業),所以能夠針對劇情表現進行調整,所以應該有變得更容易看才是。然而關於故事,真的是以令人瞠目結舌的強硬手段硬是在26集做了個了結,因為雖然故事不難懂,但依然是難以叫觀眾跟上。就因為是這種收尾的方式,所以假設滿分是100分滿分的話,我只能給15分吧。

──不過您一開始是有能夠拿到100分的估算對吧?

不,那倒也不是。當然有些地方是我有所錯估,不過有些部分則是我刻意採用的作法。就如同播放前我提到這次的G-Reco是在播種,我把所有希望觀眾去思考,以及能夠作為提示的要素都全部放進去了。然而,哪管那些要素多到嚇人,卻排除了一切說明。去除說明的原因,除了26話的長度不容許一一說明,還有就是即便現在觀看的人了解也沒用,只是要下一個世代了解就好。所以說,我早就知道在劇情結構上是有問題存在,只是沒想到會變得如此慘烈而已。動畫終究還是因該更容易懂的東西,只在表面上說「元氣的G-Reco」,依舊是無法傳達給觀眾的。

──不過,也沒有任何富野作品的觀眾會想看只是熱鬧的冒險故事。

我自知自己在根本上對於這一類作品有著挫折感,這次則是吐露過度。區區機器人動畫明明不需理會那麼多,卻總是因為自己的習性而情不自禁塞入超越機器人題材以上的要素。所以,我一方面打從心中對於做出如此不容易欣賞的動畫感到愧疚,但另一方面也自負已經播下種子。因為倘若不下如此重藥,動畫是不會為人尊重的。不過,有些部分是我刻意做出來的,期待50年後的人或許會給予正面評價。說老實話,我個人是頗喜歡這部作品的。

──倘若單純再多個26話,是否就可以從15分變成80分左右了呢?

我不說假設的話。不過,以漫畫式圖畫所構成的動畫這種媒體,我個人基本上認為是一種節錄。更何況是機器人動畫,把說明一一呈現出來不是一種好的手段。以這點來說,我並不後悔。在建構劇作的階段,我有受到好萊塢製的這一類作品之影響,比方說《變形金剛》等可說是負面教師。擁有那麼先進的技術,為何只能做出這麼蠢到可笑的電影呢……。G-Reco的確是作為這一類作品的反論所做成的,我希望製作者能夠在看過G-Reco後,能夠多少動點腦筋。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戰爭的真實性

──包含剛才所說的,您覺得G-Reco所蘊含的意旨是否有傳達出去呢?

我想沒有吧。一部機器人動畫必須製作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戰鬥場景,而這次G-Reco的觀眾應該有很多人是因為這個表現部分所吸引。然而,我真正希望他們收看的那群人──其實是內閣的閣僚、核電相關人士,或是現在掌握社會中樞的50、60歲人士,八成都不會收看吧。動畫這種媒體本身就沒有將這些人當作目標收視群,所以我也不抱期待。青少年或是小孩子能夠對G-Reco有所注目,然後再20年後回想起來就夠了,我本身也獲得了為此播下種子的意識,所以並不覺得這次的作品是徒勞無功。不過,我不可會說這部作品的成果要在我死後才會知道對吧?動畫畢竟是大眾娛樂,現在賣出100萬張的人就是勝利,不足者則連下次機會都沒有。以這點來說,因為我並沒有得到賣得好的迴響,所以不可能耀武揚威對吧。

──進行太空電梯等開發的技術人員不知有沒有收看呢?

我沒有聽說呢。在實際職業裡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想必沒有時間看動畫,因為我曾經在GUNDAM ACE的對談連載得以一窺他們的活動,所以可以了解他們真的是一頭栽進去拼命研究。所以,G-Reco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將50年後才會擔起政權的觀眾當作主要對象。

──不過,年輕技術人員一定都有收看的。G-Reco裡頭提示的問題,不是因為以動畫呈現所以可笑的東西。

當然,一定也會有這種人存在吧。我不認為日本的技術人員全都那麼遲鈍,在看到貝爾利對於宇宙裡有海洋感到異常的場景,一定有人了解我在說什麼而感到不滿。不過,絕對不會有人跳出來反擊就是(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希望動畫相關人士可以了解,有了海洋,整個戰鬥場景將會變得十分顯著,因為在宇宙空間或天空上的戰鬥,只會讓人搞不清楚狀況。哪怕你在分鏡階段掌握了各字的位置關係並且忠實描繪,只要畫面一動起來依然會讓人弄得上下左右難以分辨。大家可以想成就因為劇作空間難以存在,所以我才會做出那麼麻煩(宇宙中的海洋)的設定。然而,對於身為鋼彈世代又了解我平常論調的技術人員看來,一定會覺得我是在刻意挑釁吧。

──我想應該也有技術人員會坦率將之當成導演的訊息,鼓勵大家努力製作太空電梯,甚至是做出宇宙裡的海洋。

包含這些部分,我或許都做得太講道理了一點。比起演出戲劇,更忙於展現世界的構造,所以才會不有趣,這樣的批評不僅正確,我也虛心接受。不過以製作者本人的感覺來說,動畫的進步本就應該如此,尾聲的戰鬥場景雖令人搞不懂狀況,卻依然呈現出鮮明角色,就我個人其實十分中意。至於中意的理由還有另外一點,那就是所謂的戰場,應該是在分不清你我雙方的混戰下,一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生還下來的模樣。關於這點,我認為自己有充分表現出來才是。

──觀看G-Reco最深的感受,便是令人感不清楚狀況的真實感。例如戰爭,也是每個陣營都各懷鬼胎而非整齊劃一。戰爭在終極的情況下由各方的盤算交雜而成,要叫人看一次就懂實在是不可能對吧。

這與其說是我有意描繪,不如說是多虧做了G-Reco才開始了解到歷史與戰爭。我現在正在閱讀近代史的書籍,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或希特勒這般人物受到大眾支持等,過去我一直無法搞懂,而現在終於能夠理解。以往我只是追著人物與事件的名詞在跑,沒有掌握到事物的根源。不過,透過G-Reco建構那般世界觀,演繹那麼多的角色,並且建構相關關係後,我可說學習到了所謂的世界結構,並且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有著更明確的理解。也因此,在看過G-Reco後回到實際的歷史上後,我想所謂的歷史應該會變得十分好懂才是,因為這部作品不是單純的善惡對決,而是以宇宙電梯為主軸,表現出了組織基於地政學而表現出來的關係與結構。

──該世界觀中的真實感,與當年被稱為真實機器人的初代鋼彈所擁有的真實感有所不同嗎?

初代鋼彈的真實感,只是單純把機器人當成兵器,還有就是太平洋戰爭的戰術論這一點。相較之下,G-Reco包含了技術論、文化論、政治論,裡頭的內容都不是在我一個人腦袋中所做出來的。這也讓我再一次重新體會到,所謂的創作表現並不能全部都僅憑自己的想法來做。就是因為將外頭世界的真實性也投射進去,所以不僅我自己也重新獲得體認,也應該能夠作為提醒觀眾去重新思考現實社會與歷史的契機才是。就連丟下一切的最終回,我也認為戰爭對於最前線的士兵應該就是那麼回事。

──結尾前5分鐘不是都還在作戰嗎(笑)?

大家之所以一口氣就和解,而且沒有一切和解的場景出現,不是因為沒有時間描寫,而是一開始就想好的收尾。在戰爭中互相戰鬥的當事人之間,並不是因為有深仇大恨對吧?貝爾利與路因之所以會拼死決戰,只是因為路因單方面感受到歧視而想要將特權階級給擊潰,當拼上性命決鬥的雙方以兩敗俱傷收尾,當然可以成為朋友。有很多人說那種收尾方式一點也不真實,我則會回他一句:囉嗦!不是因為互相憎恨的士兵們,即便在戰爭的狀況中全力拼上性命對陣,只要戰爭一結束一樣可以放下一切成見互相了解。

──這才是戰爭的真實。

所以,我不是什麼殺光光的富野(笑)。另外談到真實性,G-SELF背著完美型背包衝入大氣層,說真的擁有那等性能的話,G-SELF根本不可能會輸對吧。要怎麼樣解決這個連戰都戰不起來的性能差異,便是最終回面臨的大問題,而以結論來說,便是回到能源論才得以解決。既然是電池就一定有容量,所以只要將該能源在衝入大氣層時用光就行。所以降落地球的G-SELF完全是榨乾狀態,無法在作戰時發揮帳面上看到的性能,這種狀況在現實中也經常可以看到,最終回我就是抱著希望大家了解這點的心情所製作的。

未能演出自如,但卻跳脫作者的諸多角色

──剛才導演提到角色情感的交錯不足,但在其中應該有演出特別成功的角色吧?

嗯,要說的話,瑪尼就是一個完全跳脫出來的角色。我看著最後場景她把湯遞給路因的畫面,不禁再次領會到她真是一個厲害的女孩子。她的變化與原先預定的有所不同,其內涵膨脹程度可說超乎我想像。(在25話)明明就想把貝爾利打垮,卻又突然半途而廢。那種中斷的方法也嘆為觀止,令人覺得她真的是很可愛。諾蕾朵也在最後哭了出來以後,令人實際感受到她的蛻變,所以我也很喜歡。史蒂亞在我之中是最充滿色彩的角色,所以最後我就安排讓她操縱三日月船去壓扁克利姆的老爸(笑)。米克很早就確立自己的角色,應該有充分發揮出好好關愛自稱天才之克利姆的感覺。至於懷了基亞姆‧貝基孩子的昆最終收尾的方式應該也還算不錯。就男性角色們以找到方才說的那些伴侶這個角度來說,大家在經驗過本次大戰以後,應該都能夠邁向下一個舞台。雖然讓這麼多角色登場,但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因為劇作上需求而硬是在情感面上變節,因此我在形塑角色這點頗為自傲。當然,這也是因為在角色設定的階段就有許多我能夠投射感情的角色,而且每一位聲優也都幫自己的角色增添獨自色彩。即便我現在回想,也還是沒有覺得討厭或失敗的角色,但這反而可說是一個問題。因為讓這麼多色彩鮮明的角色出場,然後故事又不斷向前推展的話,那麼也難怪無法投射感情至其中了。

──貝爾利與艾達是否有照著導演預定來演出呢?

那正是我最煩惱的一點,因為艾達的角色太固定不動了。朝著精神百倍的方向也行,或是好女人方向也好,不管是哪個方向,如果角色能夠多一點變化就好,但卻沒有達到,這點令我現在依然覺得有些懊惱。原因是我個人的偏見,一心認定艾達已經和卡希爾睡過了,因為「這傢伙……可惡!」的感覺,所以艾達在我構思上才沒有獲得反彈的動力。如果沒有這個枷鎖,艾達應該會變得比現在還要更青澀一點。

──話雖如此,但與卡希爾的關係是一個必要的設定對吧?

不,只是我在看到卡希爾的設定畫時,就覺得她應該會和這種人睡過才是(苦笑)。
就如同馬桶的設定一樣,由於我設定該時代對於性事頗為開放,所以才會連結到該想法去吧。這倒也沒什麼不好,只是我心中一直留下疙瘩……。啊,所以貝爾利也才缺乏變化是嗎。我一直在思考為何貝爾利會這麼缺乏彈性,原來是這樣子啊……。

──您指的是?

當知道初戀情人是姊姊時,貝爾利不是因為失意嗎?在他心理創傷以前,諾蕾朵也好瑪尼也好,假使先和女生睡過,或許就反應就會有所不同。雖然外面看來似乎是已經克服,但終究還是有所不同。對我來說,這就是角色給予我的箝制。《丹拜因》雖然也有很多角色出場,但大家都能夠理所當然擺出一副動畫角色模樣的原因,就在於沒有想到性的問題。就因為是動畫的角色,所以才能全部用虛構就應付過去。可是G-Reco時打算建構一個包含文化論在內擁有真實性的世界觀,因此受到了性的桎梏。我這次重新體認到在考慮男女感情變化時,真的是無法忽視性事,不禁讓我感到有點愕然。不管是克利姆與米克,或是路因與瑪尼,都擁有肉體關係,而G-Reco的角色就是如此連性方面的論調都是一貫相連。最終回最後一個場景,貝爾利搭著雙腳步行機爬上富士山,大喊我要一人走遍世界這個場景本應擁有十足爽快感,結果卻炒熱不起氣氛的原因,就在於沒有解決性愛的問題就這麼出外旅行,因此令人看破「這小子,還對艾達依依不捨對吧?」貝爾利與諾蕾朵一起出發旅行的結束方法太過童話故事,所以我不喜歡,但或許其實應該做成那樣的收尾比較好吧。

──但那不是不像導演您的風格,充滿約定成俗的收尾方式嗎?

迪士尼動畫在最後公主與王子不也都會接吻?那就是把角色與性給貼在一起。你可以簡單說那是一種約定俗成,但這種約定俗成對於大眾娛樂來說相當重要,如果無視於此,就是會讓人感到有些不滿足。這一點現在我完全能夠體會了。最後我應該讓諾蕾朵裝上翅膀飛到貝爾利的身邊才是……。會讓人想到這些地方的G-Reco這部作品,雖說只是部機器人動畫,但還真是偉大呢(大笑)。

──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作品,現在最想問導演的就是「接下來呢?」

既然難得做出了包含許多內容的G-Reco這個世界,我當然會想以此為基礎,針對個別的故事繼續挖掘,做出更容易了解的作品。為了消除方才提到貝爾利的問題,我可以描寫與諾蕾朵再會的故事,也可以安排芭菈菈成為敵人出現之類的。24話之所以讓芭菈菈活下來,就是因為我本來就多少有這種想法了。另外雖然呈現奇妙模樣的運輸艦樫葉御輿登場,但卻完全沒有展現內部結構,因此如果仔細構思如何呈現內部模樣的故事,或許就能夠找到一個突破點,扭轉電視版被說搞不清楚的部分。當然這些連構想都稱不上,當作在說笑聽聽就好了(笑)。不過,從吹牛皮所衍生出來的東西,一定也是有的。

──了解G-Reco的世界還有擴張的可能實在令人高興。今天十分感謝您受訪。
#2 - 2016-1-26 06:02
(Live for speed)
(bgm38)您老自己打15分我们这些打80分的咋活?
不过自我批评的点我觉得都非常到位…长度和信息量的匹配,人物和剧情的关联等等…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作品。
我自知自己在根本上對於這一類作品有著挫折感,這次則是吐露過度。區區機器人動畫明明不需理會那麼多,卻總是因為自己的習性而情不自禁塞入超越機器人題材以上的要素。所以,我一方面打從心中對於做出如此不容易欣賞的動畫感到愧疚,但另一方面也自負已經播下種子。因為倘若不下如此重藥,動畫是不會為人尊重的。不過,有些部分是我刻意做出來的,期待50年後的人或許會給予正面評價。說老實話,我個人是頗喜歡這部作品的。
终究是想做个宏大作品的野心和机器人动画这一题材的局限的不可调和吧。
#3 - 2022-8-28 13:33
(nobody cares.)
也因此,在看過G-Reco後回到實際的歷史上後,我想所謂的歷史應該會變得十分好懂才是,因為這部作品不是單純的善惡對決,而是以宇宙電梯為主軸,表現出了組織基於地政學而表現出來的關係與結構。
是是是,还是现实比较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