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则为花

@211998

虽然我觉得最近一期十三邀做得一般,但还是推荐大家去看项飙讲“附近”的消失。现在很多人是真的没有“附近”,他们只是把一些远方传来的刻板印象当作“世界”,然后把刻板印象颠倒一下,就以为自己看到了反面的“世界”、更大的“世界”。但世界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 ...

4年5月前 via web

  • @211998 秘则为花 - 看到这两个“世界”的人绝对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更包容了,而是更狭隘了,因为真正的生活在附近。事实上,某个问题下只要你可以讲一两个“附近”的例子,你就会发现人们根本不像刻板印象那么刻板,但有些人就只能从刻板印象中获得“知识”,然后在对刻板印象的颠倒中自以为获得了“真”知识。
  • @everlastar ACERLZ🎹 - @秘则为花 确实不能简单的一分为二非黑即白地看待世界。。。所以(不成因果)我决定远程吃一波安利。。。
  • @lostanother Another - 这不能单纯说回复的过激是颠倒的刻板印象的结果吧,评论不够友善,但主楼的问法也确实是有问题。楼主虽然保持着对刻板印象的高度警惕,但因为这一印象与个人经验大致相符放松了批判性反思,以至于出现与刻板印象不同的个体真正挑战那个印象时,却站在了自己的常识和刻板印象的立场,将其作为异常提出“什么样的高达”的问题。再加上主楼还有嫌恶吸烟的表现,更容易让人感觉是对部分吸烟高达的污名化了
  • @211998 秘则为花 - @Another 我不想讨论主楼的表述是否失当,因为从字缝中读字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可多可少、可冒犯可不冒犯、可异常可正常,可以仅仅是对陌生群体的好奇心和不理解,也可以是对高达的恶毒攻击和污名化,我不想卷入这种无意义的烂战。我只想说,这贴下面不少所谓“批判性反思”,也不过是多看了一个“镜子世界”,因为左变成右,右变成左了,就以为自己从“政治错误”中找到了“政治正确”,找到了“真”知识,开始给lz反向输入一套刻板印象。在这个过程中,“附近”在哪儿?附近被抛弃了,剩下的不过是把刻板印象正说反、反说正的转圈圈游戏。
  • @tmpfs - 这个时候就需要再颠倒一次
  • @everlastar ACERLZ🎹 - @秘则为花 学长,我来求教,还请不吝赐教QwQ
  • @eyecandy ζ*'ヮ')ζ 讀者諸孃へ - 还以为你在说东方主义,原来是在说那贴。我比较好奇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就离了“刻板印象”这个词就不能说话了呢。尤其吊诡的是steorotype作为一个严肃术语似乎主要出现于认知科学和心理学之中,而不是哪种东方的或西方的哲学理论中,哪怕是女权主义理论中。
  • @eyecandy ζ*'ヮ')ζ 讀者諸孃へ - 如果回到认知科学/心理学语境中,steorotype只是人的一种降低认知成本的方法。而忽略“附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人认识不到附近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花成本去主动求知、思考呀。
  • @ms68 Asterismos - 互联网,把人给害了!
  • @211998 秘则为花 - @Ƹ̵̡Ӝ̵̨̄Ʒ stereotype的最初来源应该是李普曼的新闻学奠基性著作《舆论》。《舆论》整本书就是讲随着大众媒介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通过媒体构造的“拟态现实”认识世界,而非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世界,对周围漠不关心,陷入stereotype之中,联系远一点儿还涉及到社会资本,基本上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由于社会交往的复杂化,把一部分沟通交给stereotype这类宽减机制本无可厚非,但搞成现在这样,有些人不是从生活经验中认识和发展女性主义,而是跟着某些刻板的女性主义理论学习如何生活,就太过了,有些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的味道。
  • @211998 秘则为花 - @ACERLZ🎹 你要问啥?
  • @304246 Rくん - @​ 确实,停留在对刻板印象的一次颠倒是不够的,那颠倒的颠倒之后是什么呢?人可以认识到自己缺乏近邻的状况,但认识自己的近邻,仍然是困难的吧?
  • @eyecandy ζ*'ヮ')ζ 讀者諸孃へ - @秘则为花 啊,确实,新闻学/传播学一直是我的一大知识盲区……能不能推荐一本现代新闻传播理论方面的书?
  • @211998 秘则为花 - @Ƹ̵̡Ӝ̵̨̄Ʒ 按关键词编写的,格里芬《初识传播学》;按理论家编写的,罗杰斯《传播学史》。后一本书很老了,只能算战后现代,至于更近一些的理论家,还没有出现。其实传播学是出了名的理论匮乏,90年代以前的效果研究看起来像应用心理学,现在的社群研究看起来像文化人类学,我估计前一本书你随便翻翻也会比较失望,大部分内容是从其他学科白嫖来的。至于李普曼这个人,李普曼其实是大部分研究者的盲区,因为他不是一个严肃的学者,而是新闻记者,他的《舆论》更接近于勒庞的那本《乌合之众》,是论证粗糙且带有煽动色彩的小册子,甚至很多传播学教材也不会提到这个人。只是他一系列支持精英政治、质疑大众判断力的结论,让他像勒庞一样在冷战期间受比较政治化的美国社会心理学青睐,stereotype也和权威人格这些概念一起被吸收进大学知识场域里了。
  • @eyecandy ζ*'ヮ')ζ 讀者諸孃へ - 多谢!《初识传播学》已下单(<ゝω・)☆
  • @dhzy dhzy - 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