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 23:45 /
首先探讨作品的价值观是有价值的,评论价值观不是扣帽子,只是它是相当微妙的技术活,需要慎之又慎,不能随便用,另外价值观经常成为塔的武器和借口,所以大家会非常反感。
但此处的争议太大,和我观看时想的一样,很多人非常反感这段剧情。我姑且写下自己现在对这段剧情的想法,明天看看别人的想法再剽窃了做修正。

在昭和天皇玉音放送发表了《终战诏书》后,主角抑制不住情绪,怒吼“不是都已经做好了觉悟了吗?这里不还有五个人吗?我不是还有手和脚吗?”
主角旁的四位有些惊讶,但我觉得更多的是漫不经心,主角哭着奔跑撒气,看见姐姐在那里为死去的孩子而哭泣。

以上是简单的剧情描述。在这段剧情里,需要注意的是,主角和姐姐在哭泣,其他主妇则没什么感觉,为什么她们会有这样不同的表现?只是随机安排的吗?

我觉得不是这样,主角和姐姐哭的原因是高度一致的:她们因为这场战争失去了亲人。

人们都有这样的心理倾向:将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地合理化,让自己的生活尽可能自洽。对其他主妇来说,日本输了就输了,继续生活就是。对主角和她姐姐来说,日本战败会面临一个问题:我家小孩为什么会被炸死?我为什么会失去手臂,从此再也无法绘画喜欢的食物,面前的爱人,以及跳着小白兔的大海?

作为日本人,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这是美国进攻的错,我失去的这些是为了国家能够获胜。

如果天皇宣布投降呢?那完了,自己构筑的欺骗自己的逻辑瞬间崩塌,一切失去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自然撑不住。

如果单看这段剧情,这么解释是可以的。然而要结合全剧来看。

就整部动画而言,主线是随着战争的进程,主角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差,以至于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家人,这一切在广岛原子弹爆炸达到最低谷,随后天皇投降,一家人的生活反而变得更好,主角的家庭也更加和睦。

这时我们就要回到最开始的论点,价值观是可以评判的。怎么评判呢?方法之一就是看作者构建的过程-结果的逻辑关系。比如我的价值观是要做一个好人,我在一部作品里就不会安排一个好人做好事结果地球毁灭了;反之,我的价值观是人人都利己,反而能达到市场最优,我就会在作品里安排好人的善意弄巧成拙,利己主义的人反而实现了最后结果的最优。

那么就整部动画而言,倡导的是战争好,还是不战好,反对的是战争,还是战败,不言自明。

就具体细节来看,主角的性格就是随遇而安,比较容易受影响的, 以至于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主角在这段情感爆发后,恢复了正常生活,排队领取美军的配给。配给是美化的说法,其实是残羹剩饭,结果,真香,美军的残羹剩饭全家吃了都说好。与之对应的是,主角在黑市换砂糖时,因砂糖极高的价格感慨到“在这样的国家里,还能活下去吗”。

如果说这段剧情是反战败的话,那前面的暴论和后面的真香未免太日奸了。难道不应该画一画投降前生活配给多么井然有序,投降后美国大兵霸占物资甚至奸淫妇女,才能更好地反战败么?

总得而言,我对《在这个世界的角落》的看法是真实地描写平民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反战。不过主角的家境应该已经算那个时代日本人中相对较好的了。既然要追求真实感,那么这种激愤的表达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激愤的情绪很快就被更好的生活化解了,要么主创并没有把作品精神寄宿在主角身上,刻画了这么久的主角是反面教材。要么主创只是觉得这样更能真实地表达战争对人的摧残,以及一段小小的反讽罢了。

我不是太喜欢这部动画,主角的声线我不太喜欢,主角的性格我也不太喜欢,但你要说它反战败,尤其是用这段剧情说,我觉得不妥。
Tags: 动画
#1 - 2023-3-29 12:47
(政治是战争的实质)
并不真实。日本战争中底层民众的生活是非常凄惨的,不然当初226的马鹿也不会去清君侧了。整部剧的起点就是错的,一开始岁月静好的生活背景被隐藏了,女主生活的地方是海军基地吴港,她岁月静好的生活是同时建立在对本国和他国人民的压迫之上的。而战争失败只是夺走了她从战争获得的利益,让她回到了本来应有的生活,并没有对战争行为本身的惩罚,甚至战败黑市还能买得起糖,要知道那是物资被军队瓜分饿死人的时代。整部片子掐掉了谁发起了战争的部分,还把战争中获利的人作为受害者当成主角演了一出战败会怎样的闹剧,隐藏了真正的受害者,何谈反战?说白了,日本以二战为题材的大众电影基本不可能反战,因为德国人可以fuck希特勒,日本人不能fuck天皇,日本人没法解释为什么有战争,只能把战争当做天灾,把所有日本人当做受害者。单纯展现战争的残酷不是反战,揭示战争背后谁在得利谁在受害谁要为战争负责才是反战。
#1-1 - 2023-4-19 22:48
Kaku
求贤者备,没有结合现实情况和效果。
按照你的想法,汉武大帝这样的片子都是有问题的,包括任何却匈奴七百余里的赞赏之词,都是放弃了人民立场。因为在卫青霍去病的功名背后,是无数无名士兵身死他乡,是“民多流亡,天下虚耗,人复相食”,是经济发展水平太低导致的自相残杀,那么,是不是汉武大帝没有拍摄出士兵惨死,没有拍出人相食,没有拍汉朝经济运行情况,就意味着脱离了人民立场?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认为。

如果我们想告诫后人反对战争,是让后人看到本来生活比较幸福的人因为战争失去自己珍视的生活、亲人、道德准则比较有教育意义,还是让后人看到“日本战争中底层民众的生活是非常凄惨的,所以日本战争后底层民众的生活依然非常凄惨”比较有教育意义?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我觉得你们有个误区,在你们的认知里存在一个近乎样板戏一样的定式,不按照这个定式走,就是错误的,只有按照这个定式走,才是正确的。如果不按照这个定式走,哪怕描绘的景象是真实存在过的,也是错误的,也是不真实的,只有按照这个定式走,才是正确的。

回到这部电影,甚至于扩大到整个二战相关的作品,就是要求日本一定要写出二战是天皇授意的,要求作品一定要走JJ斗争的路线,描绘出统治阶级的问题,即使主角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传统的农妇,如果作品没有描绘出这一点,而是选择了其他的切入点,就是回避问题,就是错误的,就是不真实的,哪怕其中的大量细节是真实发生过的,也不行。

我觉得这首先就是走偏了,首先这不符合作品内在的逻辑,也不符合艺术的多样性表达需求;其次,我们现在面临的局面是日本触碰二战的动画众多,还是稀少?是稀少,乃至极少,那么,首先,我们应该先肯定愿意去碰滑梯的作品,滑梯碰得多了,下一步才能去要求改善碰滑梯的方式。如果第一步就先打死,滑梯连碰都不能碰,那也别想后续有进一步的深刻的反思了,碰一下都是费力不讨好的,那还不如大家都忘了这事,穿越到异世界快乐一下,菜月昴和鲁迪,你好我也好,大家愉快地看着日本动画,也没人去提二战,一片祥和。

做个很恰当的类比,我们都知道隔壁的小岛WW有ten years,还有3year的千万以上的人口损失,这些都是独夫一意孤行的结果,如果这时隔壁出现一部作品愿意去描绘那时人们的生活,哪怕只是一部分人的生活,但这部作品并没有去指责蒋中正,你觉得这是进步,还是退步?我觉得这是进步,我一定支持这样的作品,除非这样的作品多到了清宫穿越剧的地步,那么我会认为该朝着下一步发展了,我就会反对这样的作品了。

我们现在还处于第一步,在双重意义上。
#1-2 - 2023-4-20 09:00
忧郁蓝调
Kaku 说: 求贤者备,没有结合现实情况和效果。
按照你的想法,汉武大帝这样的片子都是有问题的,包括任何却匈奴七百余里的赞赏之词,都是放弃了人民立场。因为在卫青霍去病的功名背后,是无数无名士兵身死他乡,是“民多流亡...
然而汉武大帝的立场本身就是站在帝王将相的视角下看问题的,本身也不会强调自己是反战片,实实在在的就是鼓吹战争,鼓吹贵族功绩的片子,但本篇既然要讨论是不是反战,那么可以说是和汉武大帝是两条路子。

不是样板戏,但是必须要涉及到战争的根源,你不能一边反战一边赞扬汉武大帝的功绩吧?

如果你觉得作者真就是想塑造一个普普通通,没有文化的传统农妇,为什么一定要设定成吴港呢?为什么要给她一个普通农妇不可能有的生活呢?一定要说出天皇玉音下的那番话呢?可以拍普普通通的农妇,但作者明显不是想这么拍。每个社会都有不能提的敏感事项,日本有,我们也有,这种敏感复杂又重大的事情拍不好我觉得最好不要怕。我不是要求日本人天天惦记着二战反思反思什么的,我觉得最好就是不要碰,开开心心二次元。但是既然要拍自然要评出个三六九等,不能说是稀少就格外宽容了。而且要说稀少,事实上日本凡是涉及到战争问题的,丛高达到巨人,从来绕不开二战的影子,除了攻克外,我还没看到哪部正确分析过问题,包括中国自己的抗战片。你以为是样板戏的东西,才是当今真正稀少的。动不动讲反战,但各个都一塌糊涂,反倒是右翼拍的《二二六》和《啊,海军》更像是反战片,内核更加清晰,这世道真是滑稽。
#1-3 - 2023-6-2 21:07
Kaku
忧郁蓝调 说: 然而汉武大帝的立场本身就是站在帝王将相的视角下看问题的,本身也不会强调自己是反战片,实实在在的就是鼓吹战争,鼓吹贵族功绩的片子,但本篇既然要讨论是不是反战,那么可以说是和汉武大帝是两条路子。

不是样...
说得挺好的,我虽然反对,但是赞同。
到这里就不是简单的对错之争了,是理念之争。
#2 - 2023-4-20 09:17
(此账号已停用)
美国人的残羹冷饭都这么好吃,那要是打赢了不是牛排嗯造大豪斯随便住?
美国人的残羹冷饭都这么好吃,和我们国力相差太大了啊,都是这次没找到软柿子捏才战败的,下周目一定好好经营东北徐徐图之

#2-1 - 2023-6-1 16:16
DUE_SOUTH
甲午一战成强国,大清给了日本太多红利和自信
#2-2 - 2023-6-2 19:57
Kaku
DUE_SOUTH 说: 甲午一战成强国,大清给了日本太多红利和自信
一定要去这么想,那么任何片子都可以如此解构。
问题在于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你最终感受到的是主角因日本战败的后果而悔恨,痛苦,还是日本战败真香?

如果电影最后加一段:
主角后来有机会去了美国,发现在美国,人人都是比日本强得多的人上人;主角回到日本,发现美国大兵在欺压日本人;那么我认同你的观点。

否则,按照你这种思考方式,地球上根本没有反战片,任何反战片都可以用赢的不够来反驳。

实质上主角,或者说电影视角下,根本看不出美国人在吃什么,更别提如果赢了豪斯牛排,根本看不出作战策略,更别提什么经营东北,完全是欲加之罪。
#2-3 - 2023-6-3 11:51
DUE_SOUTH
Kaku 说: 一定要去这么想,那么任何片子都可以如此解构。
问题在于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你最终感受到的是主角因日本战败的后果而悔恨,痛苦,还是日本战败真香?

如果电影最后加一段:
主角后来有机会去了美国,发现在...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思潮,只是看谁占据了主流,谁的代表上去了,我个人感觉德国纳粹成功的路径和日本是很相似的,在危机中通过战争投机行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种形势不管在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历史时期都是无法阻挡的,只是后面德国切的比较干净,日本在美国的主导下故意给亚洲留了一个不和谐的种子,比如靖国神社之类的。
#2-4 - 2023-6-3 21:03
Kaku
DUE_SOUTH 说: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思潮,只是看谁占据了主流,谁的代表上去了,我个人感觉德国纳粹成功的路径和日本是很相似的,在危机中通过战争投机行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种形势不管在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历史时期都是无法阻...
才发现我回错人了。
精神的力量总不如物质的力量有效,但精神的力量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可以无视,这是我们为什么要求日本道歉,为什么为文艺作品争论,也是为什么上层要精神教育。
#2-5 - 2023-6-3 21:47
DUE_SOUTH
Kaku 说: 才发现我回错人了。
精神的力量总不如物质的力量有效,但精神的力量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可以无视,这是我们为什么要求日本道歉,为什么为文艺作品争论,也是为什么上层要精神教育。
我知道你在回复楼上,但楼上的反讽应该代表了很多日本极右翼的真实想法,日本目前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有意造成的,目的就是让亚洲长久持续无法化解的仇恨。这部电影有意安排了类似于《鬼子来了》中挂甲屯的设定,当地老百姓长期对战争没有具体的实感,后面的激愤发言其实体现的是两三个月来从战争边缘到战争亲历者的转变,当时世界上很多人已经持续这种状态十几年了,个人感觉这种处理可能和太宰治在革命后期加入革命的情况差不多。
#2-6 - 2023-9-30 00:50
羅子朝輝
这就是当时日本民众一部分的想法呗,但在战争结束之前谁也不知道谁是赢家,所以给到后世的教训是,赌徒是有风险的,因此为了自己的岁月静好,一定要把战争扼杀在摇篮里。
当然你可以否认作品传达了这个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侵略国的国民来说,作品把一个平庸无长的妇女作为切入点在宣传反战上要比jj斗争和反侵略的宏观叙事更有感染力,真正将战争的代价聚焦在个人命运身上,不论谁都不想失去自己的右手吧。
#3 - 2023-7-25 16:49
日本战时宣传过美军空袭造成的死伤破坏并号召国民抵抗到底,女主肯定是认同政府宣传的,所以听到天皇广播反应才那么激烈。 其实电影里天皇广播前的一幕就是美军军机撒避难传单,女主说“怎么能向暴力屈服”,然后把传单都揉成团,并且告诉男主自己不要避难要坚持到底
#3-1 - 2023-7-26 20:54
Kaku
以女主的学识,不可能在没有外力的干涉下,自发认识到自己受到了宣传洗脑,所以她认同政府宣传是写实的,无关褒贬的;
问题在于她的认同是可笑还是可敬;
前者反战,后者反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