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先行”的时代与“抽卡手游模式”角色塑造的内在弊端
by 飞鸟 2022-10-23 02:37 (+61)
一、“设定先行”的时代
如果你去看看如今二次元抽卡手游的预约界面,你会发现大多手游总是“世界观设定”与“人设”先行,可以统称为“设定先行”或“美术先行”。它们总是先贴出几张世界观与主要人物设定的图片用来吸引玩家,但对于核心的游戏玩法却总是用“战棋 ... (more)
百亿动画含金量原来是复读 | 栜栦 | 1 replies | 2022-9-29 |
【求剧透】最后的彩蛋是什么意思? | 老大 | 7 replies | 2022-9-24 |
求资源 | 大卫不是歪果仁 | 17 replies | 2022-4-2 |
  | 更多讨论 » |
个人相比tv更喜欢剧场版,虽然剧场版的人物刻画是个大问题,甚至到了必须一定程度上知道后面的内容才能看懂的地步,不同情节间的串联效果不是很好,但作为一部电影的完整性很强,最后的打戏和音乐蛮喜欢的,相比tv也更有张力
【C-】6.7/10 即使把这作为高作画tv剧集的拼凑,情绪流的断裂也随处可见,难以想象mappa是怎么在套路结构上达成割裂的桥段缝合的。(或许要将一部分的过错推给原作者?) 从世界观层面的粗糙设计直接反馈到打戏上就是想象力严重不足,高动态看得很爽但多少有点土气;模拟机位的暴力变化我是百看不厌 人物上挪用了EVA的部分壳子(自我认同与执念消解)和一些恐怖主义的讨论(反派行动),但是连尝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