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4-4-3 16:01
塑料猫 (優しい世界を願って[你班茶话会:813936104])
关于林少华,赖明珠,叶惠三位译者译本的第一章节某一段话节选

林——

即使在经历过十八载沧桑的今天,我仍可真切地记起那片草地的风景。连日温馨的霏霏轻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片片山坡叠青泻翠,抽穗的芒草在10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仿佛冻僵似的紧贴着湛蓝的天壁

赖——

就算在十八年后的今天,那片草原风光也仍旧历历在目。绵延数日的霏霏细雨冲走了山间光秃秃的地表上堆积的尘土,漾出一股深邃的湛蓝,而十月的风则撩得芒草左右摇曳,窄窄长长的云又冻僵了似的紧偎着蔚蓝的天空
叶——

纵然十八年的岁月过去了,迄今我还能清楚的记得那片草原的风景。霪雨绵绵,冲走了秃山地表上的夏季尘埃,露出深沉的殷蓝,十月的风摇曳着芒穗,细长的云仿佛冻僵似的紧挨着蔚蓝的天顶
关于赖和林


    赖明珠:拜读林先生的译本, 很佩服他的中文造诣比我好, 但也感觉如果译者自己的文章风格过于突显时, 可能会使作者的风格减低


    林少华:适当汲取古汉语中有生命力的语汇和行文范式以促进现代汉语的工丽、简约和洗练,可以说是我一个小小的追求。在翻译当中也难免——有意也好无意也好——有所表现,致使译文带上这种个人化烙印。非我狡辩,没有个人烙印的纯净水翻译是没有的,问题只在于分寸的把握,即如何在打有烙印的同时尽可能传达原作的风格和韵致

林少华

译本最大的问题在于,作为译者,他自己的表现欲太强了,以至于他的翻译几乎完全成为了一种二次创作,不光是遣词造句,甚至连书中重要人物的名字都能改。

如果只看过林先生翻译的《挪威的森林
》,恐怕你真的会以为书中的第二女主叫“绿子

”,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

学生名簿をくって六九年度入学生の中から「小林緑
」を探しだし、住所と電話番号をメモした。 (原书99页)
#2 - 2024-4-5 16:23
(mikoko的比喻内容)
我对中文的诗意没什么追求,这样的文字在现代会被人远离

林少华早年的译本有个奇怪的毛病,除了读起来费力,就是对于英文词(片假名)的翻译很古老
#3 - 2024-4-7 13:05
(マッチ擦るつかのま海に霧深し)
贴个原文:
十八年という歳月が過ぎ去ってしまった今でも、僕はあの草原の風景をはっきりと思い出すことができる。何日かつづいたやわらかな雨に夏のあいだのほこりをすっかり洗い流された山肌は深く鮮やかな青みをたたえ、十月の風はすすきの穂をあちこちで揺らせ、細長い雲が凍りつくような青い天頂にぴたりとはりついた。
我是不大喜欢林译,村上原本的文风应该是平易的,而且带着一股“悠然”的气息。林的选词过于矫饰,以至于有些造作。

这段直译的话类似于:
即便是在已经过去了十八年岁月的今天,我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那片草原的风景。持续了数日的轻柔的雨将山表面上的夏日尘埃一洗而净,露出了深沉而鲜明的青色;十月的风左右摇动着芒穗,细长的云像冻住了一般紧贴着蓝蓝的天顶。
#3-1 - 2024-4-7 17:06
缇亚拉
+1,一眼看上去林译全是矫揉造作的词汇,附庸风雅。
#4 - 2024-4-7 17:46
(雨天不是任何人的错)
我还是更喜欢林少华的译本,仅就挪威的森林这本而言,赖的译本语言太直白草率了,对于一本很需要通过文字转述主人公心理的作品而言,直白的翻译在这种地方是有缺失的。

举两个例子:

1、全文第一段。

林译本:
三十七岁的我坐在波音747客机上。庞大的机体穿过厚重的雨云,俯身向汉堡机场降落。十一月砭人肌肤的冷雨,将大地涂得一片阴沉,使得身披雨衣的地勤工、候机楼上呆然垂向地面的的旗,以及BMW广告板等的一切的一切,看上去竟同佛兰德派抑郁画的背景一般。罢了罢了,又是德国,我想。

赖译本:
我三十七歲,那時正坐在波音七四七的機艙座位上。那巨大的飛機正穿過厚厚的雨雲下降中,準備降落在漢堡機場。十一月冷冷的雨,將大地染成一片陰暗,使那些穿著雨衣的維護人員,和懸掛在一片平坦的機場大樓頂上的旗子,和BMW的廣告招牌等,一切的一切看來都像是法蘭德斯派陰鬱畫的背景似的。要命,我又來到德國了啊,我想。

村上原文:
僕は三十七歳で、そのときボーイング747のシートに座っていた。その巨大な飛行機はぶ厚い雨雲をくぐり抜けて降下し、ハンブルク空港に着陸しようとしているところだった。十一月の冷ややかな雨が大地を暗く染め、雨合羽を着た整備工たちや、のっぺりとした空港ビルの上に立った旗や、BMWの広告板やそんな何もかもをフランドル派の陰うつな絵の背景のように見せていた。やれやれ、またドイツか、と僕は思った。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个人认为林译本的风格对于渡边一个37岁经历过许多生死的老男人来讲,很有那种外表冷漠但是内心敏感细腻的老男孩腔调,并不是简单的附庸风雅。赖的译本就像摄像头一样在记录画面,不加一点滤镜,可以说她忠实于原著,但是流畅度和语感上太生硬。

2、第二个例子也是讨论度比较高的。

林译本:
细微之处她刻意求工,或悠扬婉转,或神采飞扬,或一掷千钧,或愁肠百结。

赖译本:
细微的地方刻意或慢慢地弹、或快速地弹、或尽情挥洒地弹、或敏感用情地弹。

村上原文:
細かいところをわざとゆっくりと弾いたり、速く弾いたり、ぶっきら棒に弾いたり、センチメンタルに弾いたりして。

赖是直译,读起来波澜不惊,“信”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至于“雅”不“雅”,我只能说见仁见智吧,我相信即使是直译也会有比赖更优质的译法。

综上所述,我的想法是,认认真真、一字不变的译过来,可能有许多译者都能胜任,但既能让人明白又要让人体会其中的意味,这就体现出翻译者的文学功底了,至少在《挪威的森林》里,我认为林是做到了的。
(小林緑的事就另说哈(bgm24)
#4-1 - 2024-4-7 23:18
戸川夢児
emm,所以对于不懂日语的人来说,对比阅读更好(
#5 - 2024-4-7 18:04
(AE@Recording)
类似讨论挺多的,水平、风格、时代局限性是一个讨论层面,几个版本互有胜负很正常。
“译者本人回应”没啥站得住脚的观点(而且拿身边统计学去质疑日本人的日语,有够好笑),最后还给批评戴个政治目的的帽子,这是另一回事。这种版本没啥讨论余地,都赢完了。
#6 - 2024-4-7 20:28
施小炜
#7 - 2024-4-8 00:09
(建设ing.....日式实景旅游游戏评论(3/8))
自己搞过翻译就知道孰优孰劣真是难以言说,但我可能会更倾向3楼的那种以准确为优先的译法。至于4楼的观点,我只能说林少华的文字功力确实可圈可点,但村上自己都不敢说能概括文章背后的韵味,林对文字的加工真能对更好地理解原文有帮助吗?
#8 - 2024-4-8 00:12
(7^3。)
我看的应该是林的版本了,赖这个版本我应该不会原意看的。这三个版本如果让选的话我可能会选叶,整体精炼,林的译文现在再回头看倒是很有钱钟书先生的味道。
#9 - 2024-4-8 00:13
看了一圈,结论是学好日语。有些地方喜欢赖一点有些地方偏向林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