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目录的主要资料来源是Anitama的专题文章系列《对20世纪日本电视动画史的回顾与拾遗》,我收集资料到此处方便自己以后查找

bangumi没有的:
《そばかすプッチー》是一部在1969年3月至10月间,由富士电视台每周一至六播完全162话的五分钟动画,可译为《雀斑普奇》。
作品路子比较接近于《飞翔吧!巴奇利》和《战斗吧!Pyu太》之类,也是冷到连图都找不到几张的程度。此片承接于日美合作但本质还是美国动画的《Johnny Cypher in Dimension Zero》播出,是一部日本国产“帯アニメ(带动画)”。

什么是带动画呢?说的长一点就是带番组动画,这是一个节目时间段的概念。一般来说日本电视动画都会在每周固定的周几播出一话,下周同时间再接着播,且加入广告后约30分钟。如果这部剧从周一到周日天天同时间播一话,或者比如每周的周一到五每天同时间播一话(占几天不限制),且每次播放10分钟以内,符合电视剧、动画、特摄等故事性节目而非新闻和天气预报之类,便是所谓的“帯番組”了。可能这个概念对于习惯当年引进日本动画时天天看一话甚至是一整天轮播多话的中国人来说很难接受,会认为“每天一话不是应该的么?”“过一周前面的全忘了啊”

很多带动画都是在某些大番组结束时间和整点之间见缝插针地播出,例如《雀斑普奇》是在18:55至 19:00间播出,都为5分钟或10分钟制,同时也可以归入“ミニ番組”也就是泡面番了(迷你番组定义是3到10分钟,两个概念间是有重叠的)。

1961年的《インスタントヒストリー(Instant History)》和1962年的《おとぎマンガカレンダー(漫画年表)》也是带动画,事实上就是同一系列作品的前后季,前者每话3分,在近一年内播了312话几乎是天天播,后者每话5分,两年内播完312话。其第三部续作为1966年的《ものしり大学 明日のカレンダー(博学大学·明日的日历)》,全系列一直到1984年共5928话。其实这个系列就是个以动画形式的教育番组,并不是常见的商业性动画。

而《Instant History》既是日本最初的带番组动画,也是日本最初的泡面番(3分钟),也是日本最初的国产“连续”电视动画,连续的意思是不是一话单发。
在这之前的全一话的《新しい動画 3つのはなし(新动画·三个传说)》长度为30分钟,但不满足连续的条件,只能说是日本最初的国产30分钟制电视动画,真正日本最初的电视动画《鼹鼠的冒险》只有10分钟。
所以当提到1963年的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时,必须在满足“30分钟制”和“连续播出”这两个前缀下才能谈"最初"。


《六法やぶれクン》是以一位当时已有三十年律师工作经验的老司机佐賀潜的文字著作《民法入門》改编的教育性质的带动画,全110话,将各种法律条文以浅显易懂的动画的方式讲解给观众。

《男一匹ガキ大将(男一匹小鬼大将)》是一部单话十分钟制的带动画,从主角的造型来看又是一部继承了《哈里斯的旋风》、《晚霞番长》精神的不良少年题材作品。其漫画作者本宮ひろ志(本宫宏志)原本是以本名本宫博出道的贷本漫画家,作为1968年《周刊少年Jump》创刊伊始时期的重要开山功臣之一,此作和同期连载的永井豪的那部非常黄暴非常污的早期作《ハレンチ学園(破廉耻学园)》一起构成了Jump系早年的光景。此作作为一部热血硬派漫画,充满了男性的美学和男人的浪漫,受到此作影响深远的车田正美也在1984年创作了漫画《男坂》(车田老师也算是一生追求唯男性美的代表了),同样的影响也体现在了《风魔小次郎》等作品中。

观测者 创建于 2023-12-1 20:32
  • 紅三四郎

    1969年4月2日 / 吉田竜夫

    制作公司是“吉田三兄弟”创办的龙之子,《红三四郎》最初的漫画版由三弟九里一平(吉田豊治)创作,于1968年起在小学馆的《周刊少年Sunday》上连载。随着1969年动画化的正式启动,便以大哥吉田龙夫的名义在起步没多久的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上开始另一版本的连载,不过原本是画漫画出身的吉田龙夫在管理公司运作上都忙不过来,实际作画大多是由公司里一位在70年代以画奥特曼漫画著称的职员,即内山守担当的。有一种有争议的说法是《红三四郎》是《周刊少年Jump》连载的漫画中最早动画化的作品,但由于动画版推出早于吉田龙夫挂名的第二版漫画,这版漫画也是为动画版宣传和造势所用,所以严格意义上不能算被“动画化”而是被“漫画化”了,《周刊少年Jump》最初动画化的漫画是1969年9月开播的《男一匹ガキ大将(男一匹小鬼大将)》。“漫画化”在日语中有个生造词叫“コミカライズ(Comicalize)”,指的是将动画、游戏、小说等其他媒体上的东西改编为漫画。而九里一平版和吉田龙夫版在画风上也存在着微妙的区别,九里一平版更接近于动画版中的造型,而吉田龙夫版则顶着一副《科学忍者队》中那种英气逼人的脸,细节也更趋粗放。虽然那身红色空手道服并没有明说有什么特殊功能,但每次战斗达到高潮时,红三四郎都会将空手道服抛向空中,以非常飒爽的姿势自己钻入衣服,最后系好蓝色的腰带,摆出了如同变身场面一般的例行Pose,随即战力会莫名地显得更高
  • サザエさん

    1969年10月5日 / 長谷川町子 / 小池達也

    原作是长谷川町子(1928~1992)的同名四格漫画,最开始连载是1946年,当时还只是在九州的一家报纸上。之后,从1949年开始,一直在《朝日新闻》上连载。漫画的所有角色都以海产品命名,据说是作者每天和妹妹在海边散步时想出来的。内容以以主妇海螺小姐为中心,描写矶野一家七口幽默开朗的生活,反映一般日本大众的生活状况。主角海螺小姐的开朗、善良以及略为急躁的个性是受大众欢迎的关键。   改编成动画在电视上首播是在1969年10月5日,比号称国民动画的 GUNDAM系列还早大约10年,最开始视听率就达到19.3%.尽管当时有报纸批评动画剧情乱七八糟,和原作太不一样,但有良好的收视率坐镇,节目得以持续播出。目前已播出6000话左右,连原作者和初代配音员都已去世。 由TCJ制作推出。这是一部从1969年10月5日开播以来,直到今天一直在播的电视动画,可能会播到日本都没了也说不定。在2013年9月22日时,此作以2253回/6736话的记录超过《辛普森一家》而成为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世界放映最长久的电视动画节目”保持者,作品最高收视率是1979年时的39.4%。 所谓的海螺小姐就是专职主妇的主角フグ田サザエ(河豚田海螺,旧姓矶野),以及河豚田一家的故事,其中包括了老公河豚田鳟男、儿子河豚田鳕男、弟弟矶野鲣、妹妹矶野裙带菜、父亲矶野波平、母亲矶野舟等人物,其实就是跟《我爱我家》《家有儿女》差不多的日常剧情。 打个比方,这就像是日本动画中的新闻联播,无论男女老少到点了必然会如根植在身体里的习惯那样打开电视看,因为永远都在播,也没人会去很齐全地录下来,如同空气一般的必需品般的存在。 海螺小姐》第一话中含三个小故事,每个2分钟左右。
  • ハクション大魔王

    1969年10月5日 / 吉田竜夫

    原创,动画漫画并行。 继《红三四郎》后,龙之子又推出了一部以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神灯的故事为原型的名作《ハクション大魔王》,迎合了东映靠《魔法使莎莉》和《亚子的秘密》引发的魔法热潮,存在的译名包括了《喷嚏大魔怪》、《壶子阿拉丁》。 头戴红色鸭舌帽、面有雀斑的小学生小甘想向妈妈隐瞒自己的低分而在路边一张张地撕考卷,回到家中面对妈妈的逼问躲到壁橱里,却意外地发现了壁橱中通往阁楼的梯子,阁楼中灰尘满地,小甘忍不住要打起喷嚏,还没等他打出来就出现了一个长着脸的神壶在他身边开始转圈,喷嚏一出便从神壶里钻出一个自称喷嚏大魔怪的壶灵。
  • もーれつア太郎

    1969年4月4日

    漫画连载时间:1967年48号 - 1970年27号。赤塚不二夫漫画作品的动画化,此片不仅在1969年推出过,在1990年又推出过重制版并曾在1991年时于TVB以《隔离左右有只鬼》的译名播出过。此作和《阿松》《天才バカボン(天才傻鹏)》一起并称为赤塚不二夫的三大名作。看过《阿松》的都知道,赤塚的搞笑题材作品都是以人物众多且无明确故事主线著称的,后来高桥留美子的搞笑代表作《福星小子》也是如此套路。虽然港译很怪但其实比原名切题,这确实是一部关于鬼的动画。
  • ひみつのアッコちゃん

    1969年1月6日

    漫画第一作连载时间:1962年6月号-1965年9月号,动画播放前在1968年11月号、12月号又新连载了一部分新内容(本作的漫画版最初于1962年至1965年在集英社的《Ribbon》杂志上连载,动画化第一作开始后根据动画设定再全盘推翻从最初剧情开始全部重制,于1968年至1969年连载。漫画一期时的变身咒语在漫画二期时统一为69年动画里雪室俊一设计的咒文。另外,漫画中修复镜子的是“镜之国的大叔”(在真人版中实现了原作设定),在69版里则是以仅女性声音出现的镜之国女王。)。可翻译为《亚子的秘密》,东映魔女子系列作品,而此作为系列第二作,其原作者便是创作了《阿松》的赤塚不二夫,作为一位搞笑漫画的专业户,这是他难得的少女漫画作品,相较于东映魔女子系列前作《魔法使莎莉》来说,认知度也更高一些,也是后来东映那些除了甜心战士外的魔法少女所无法企及的高度。相较于正统魔界血脉的非人类的莎莉来说,亚子只是一个普通少女,因为对镜子的爱惜而意外获得魔法之力,从69版OP中出现的马车和歌词中的“辛迪蕾拉公主出现了”可以看出作品的构想思路较多的来自于灰姑娘的故事,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应该是日本最早让幼女观众们产生“我也有机会变成魔法少女”的人生错觉的动画作品了。而这个现在看来理所应当的“获得道具便等于获得身份”的爆点使得这个看似普通的梳妆镜变身盒“Tekumayakon Compact”在1988年放送第二作期间热销至20万个,每个购买了的幼女都可以把自己视作亚子,而用盒式梳妆镜变身再加上魔法棒成为了后来大部分魔法少女的标配(最初漫画原作里是梳妆台的镜子,但由于很难商品化而变成盒式镜子)。亚子身边还有一只灰色的小猫,虽然并没有什么拟人的灵性,但猫型宠物自此也成为了魔法少女典型配置之一。本作下面的桥段,成为了魔法少女作品的经典套路:一个普通的少女摔碎了她的小镜子,爱心泛滥的她给镜子特地做了个坟头,于是镜之精灵被感动了,将破碎的镜子复原并赋予其神秘的法力,让少女能通过镜子变身成自己成年的样子或是别人的样子,甚至是变成动物,但这个秘密不可以告诉任何人。
  • アタックNo.1

    1969年12月7日

    漫画连载时间:1968年1月-1970年12月。 1979年时,十来年前刮起的根性体育风潮已经开始过气了(八十年代的《足球小将》还是闻得到根性体育的遗毒气息的),而且在1969年早已两大女排题材代表作占据了最高的历史地位,电视剧方面是《サインはV(青春火花/Sign V)》,而动画方面便是《アタックNo.1(女排No.1/排球甜心)》了。 就如同《巨人之星》在棒球动画中的地位一样,作为日本最早的女排题材的电视动画的《女排No.1》,其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其漫画原作是被认为早期少女漫画领路者的浦野千賀子。在1964年东京举办的奥运会上日本女排夺金而被人称为“东洋的魔女”,几年后乘势推出的此作再一次引发了排球热,在当时只有《魔法使莎莉》等幼女向动画的环境下也拔高了少女漫画读者的受众年龄。
  • タイガーマスク

    1969年10月2日

    漫画连载时间:1968年1月号 -1971年53号。可以称作“虎面人”“老虎假面”“Tiger Mask”都行,依然是由作为根性体育狂人的《巨人之星》的梶原一骑担任原作,由《零战隼人》的辻なおき作画,是一部职业摔跤题材的作品,和《巨人之星》、《明日之丈(あしたのジョー)》一起并称的梶原一骑三大作之一。
  • 忍風カムイ外伝

    1969年4月6日 / 冈田宇启 / 白土三平

    漫画连载时间:1965年5月16日号-1987年3月25日号。《忍風カムイ外伝(忍风卡姆依外传)》是一生执着于忍者题材漫画创作的白土三平继《少年忍者风之藤丸》和《佐助》后又一部动画化的作品。漫画正传《カムイ伝(卡姆依传)》作为一部长篇剧画,最初于1964年起开始在《月刊漫画GARO》上连载,而外传部分则在《周刊少年Sunday》上不定期连载
  • どろろ

    1969年4月6日 / 手塚治虫

    作为六十年代自《咯咯咯的鬼太郎》开始的妖怪风潮的末班车电视动画作品,事实上对流行风向嗅觉敏锐的手塚治虫早在电视上尚未爆发妖怪风潮的1967年便已开始了漫画的连载,只是动画化的实现晚了一年。借着一个孩童的视角去观察一个出生时便被诅咒的男子(理论上只有15岁但看着很老成)的除妖之路。虽然在1969年以虫Production的实力出品一部彩色动画并不是难事,但此作仍旧以黑白方式呈现,这是因为当时赞助商在看了彩色样片后对其中飚血量过多的砍人场面有所不满,在现在看来黑白化反倒是更符合此作压抑和怪奇的整体基调。
  • ムーミン

    1969年10月5日

    1969年,作为酸奶品牌“可尔必思”所赞助的节目段“カルピスまんが劇場(可尔必思漫画剧场)”里接档于系列首作《多罗罗》的第一代日产《姆明》动画开播了。说到这个在1975年到1978年间曾数次改名为“可尔必思儿童剧场”和“可尔必思家庭剧场”的节目段,在1979年时确定下了它最为人知的名字,就是“世界名作剧场”了,这个系列通常改编一些国外的经典小说名作,和充斥在七十年代的各种打打杀杀的超级机器人动画相比,此系列作品的画风和剧情都非常的温情祥和,识别性非常高,例如我们熟悉的《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和《三千里寻母记》就是出自于此。 世界名作剧场的作品大多是改编自小说,所以人物造型怎么玩都没人管,但作为在1969年的系列首部改编作,却摊上了大事,甚至让制作方东京Movie社面临财务危机。日本人失策就失策在,这位甲方本来就是搞画画的。 姆明(ムーミン/Moomin)是芬兰小说家托芙·扬松(Tove·Jansson)笔下创造的奇幻故事中的一个精灵种族。 托芙对于姆明的形象有一套自己顽固的坚持,而动画版的造型设计由早在1958年日本第一部长篇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开始就担任原画的大塚康生负责,为了照顾日本观众的审美,“大塚姆明”的样子非常的胖,体色也从芬兰漫画版的白色改为水灰色。当制作方兴致勃勃地把做好的动画交给托芙看后,得到的却是差评和NG需求。东京Movie以财务赤字和要为接下来的《鲁邦三世》动画版做准备为由,在第26话后把锅甩给了虫Production并从27话开始对造型作出了更接近原作的改动。但改了造型之后,日本的观众又开始不买账了,对无奈背锅的虫Production开喷,由此日本和西方的审美差异可见一斑
  • ウメ星デンカ

    1969年4月1日

    漫画连载时间:1968年 - 1970年。藤子・F・不二雄的作品,漫画差不多处于《小超人》之后,《哆啦A梦》之前,可翻译为《乌梅星殿下》。漫画版的《乌梅星殿下》在1970年停止连载,同年藤子·F·不二雄开始了日后成为他毕业事业的《哆啦A梦》的连载。 剧中常出现一个罐子,称为“ツボ”也就是“壶”,可以说是乌梅星人之魂的存在。壶的内部存在如同哆啦A梦的口袋般无限的空间,进入壶中就可以当做圆盘来以光速飞行,吹口哨便能召之即来,如果把印刷品投进去还能当复印机用,并兼有宇宙电话的功能。而壶中可以取出各种各样功能类似哆啦A梦道具的物品,且功能上也有不少重合,可以说壶相当于四次元口袋思路的雏形
  • 海底少年マリン

    1969年1月13日

    原创,本作灵感来自于创作了《2001太空漫游》的科幻小说家Arthur Charles Clarke的作品《海底牧场(The Deep Range)》,在宇宙少年爆发的1965年此片以《ドルフィン王子(海豚王子)》之名播出过三话的试作版,独树一帜地把目光转向海底世界,据说是早于《森林大帝》的日本最初的标准30分钟制的彩色电视动画。在1966年又更名为《がんばれ!マリンキッド(加油!海洋少年)》播了13话,但宣称实际有26话只是胶卷没给到。 大众认可层面上的最初的本格30分钟彩色电视动画之名还是归《森林大帝》所有,但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放送的英文配音版却使其墙内开花墙外香了一把。
  • 巨人の星 行け行け飛雄馬

    1969年12月20日 / 长滨忠夫

    剧场版。第38話から第52話を再編集ブローアップ
  • 巨人の星 劇場版

    1969年7月26日 / 長浜忠夫

    初の映画化で、第1話から第33話までの再編集ブローアッ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