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

目录的主要资料来源是Anitama的专题文章系列《对20世纪日本电视动画史的回顾与拾遗》,我收集资料到此处方便自己以后查找

bangumi没有的:
龙之子制作的名为《かいけつタマゴン(怪杰Tamagon)》,由于“たまご(Tamago)”为蛋之意,也可自译为“怪杰蛋仔”。这也是继《乌龙冤家》后,龙之子制作的又一部带动画作品,和《科学小飞侠》同期播出,自72年至73年间共放送了308回。

这一年,原创:改编达到了少见的2:1,上一次原创数量碾压改编是1965年

观测者 创建于 2023-12-6 19:49
  • マジンガーZ

    1972年12月3日 / 永井豪、ダイナミックプロ / 羽根章悦(前期)、森下圭介(後期)

    原创,动画漫画同步发行。永井豪原作,东映动画参与创作。通常公认的超级机器人题材电视动画的开山之作为1972年12月开播的《魔神Z》。巨大机器人题材第一作《铁人28号》的操作方式是主人公在机器人体外远程操作,被定义为“远隔操作型机器人”,不发出指令的话无法自行活动。由于《魔神Z》的大获成功,其确立的“搭乘型机器人”的标准直接影响到之后的一大批机器人动画清一色的采用了人类进入无主观意识的机器人体内进行操作的模式,也成为了超级机器人系的动画的常见标配。
  • デビルマン

    1972年7月8日 / 永井豪

    原创,动画漫画并行。恶魔人的概念最初源自于永井豪的一部名为《魔王ダンテ(魔王但丁)》的已腰斩漫画。《魔王但丁》讲述的是高中生宇津木涼在登山中将一只被冰封的巨大恶魔即但丁复活之后,自己被但丁所吞噬,但由于涼极大的愤怒,居然反噬了但丁并将其控制在体内,从而陷入了自我和恶魔双重身份的两难境地中。这部腰斩的漫画被东映动画看中,在设定上稍作改进后便成为《恶魔人》的企划,并将漫画版和动画版的制作同时进行。东映只是简单的领悟了永井豪给的基本设定就走起了原创路线,因此并非是漫画版作为动画版原作这样的关系,完全可以视作两部不同的作品。如果只看72年动画版的话,会觉得是一部类似假面骑士和奥特曼设定糅合的普通英雄动画而已。
  • 海のトリトン

    1972年4月1日 / 手塚治虫 / 羽根章悦

    漫画连载:1969年9月1日 - 1971年12月31日。手塚治虫原作,原名为《海のトリトン》(海王子),连载时期的作品名称为《青いトリトン》,动画版是仍作为“富野喜幸”时期的富野由悠季担当监督的最初作品。在《小飞龙(海王子)》中初次担任制片人的西崎義展同样也是后来《宇宙战舰大和号》的制片人,富野和西崎这两位大佬也在七十年代末通过各自的代表作向世人证明了拔高动画观众年龄层所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力,而这部共同出道作的高品质也使其成为了在《宇宙战舰大和号》问世前率先在高年龄观众群体中获得大人气的动画,甚至形成了日本最初的围绕某部电视动画的民间粉丝团体,且多为女性所构成。
  • アストロガンガー

    1972年10月4日 / 鈴川鉄久

    原创。日本第一部彩色制式的机器人电视动画,却因人气问题而被埋没于历史中,也没能获得日本第一部超级机器人动画的头衔。从定义上来说,无论是“スーパーロボット(超级机器人)”还是“巨大ロボット(巨大机器人)”,铁甲飞天侠都基本符合,但很多场合下如在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里都没曾想过带这位一起玩。巨大机器人题材第一作《铁人28号》的操作方式是主人公在机器人体外远程操作,被定义为“远隔操作型机器人”,不发出指令的话无法自行活动。而铁甲飞天侠是一名“自律型机器人”,可以在主人公没有进入其体内的情况下按照自我意识独立行动和战斗,而合体之后可将潜力发挥到最大(主要在于合体前的机器人单体的头脑能力不足,只能蛮干),主人公一方并非是刚需品。少年主人公“星贯太郎(星カンタロー)”在合体时使用胸前的挂坠为自己换装战斗服,并化为一束光钻入机体胸前和挂坠同款的圆盘部件,完成合体,但战斗中并不存在主人公与机器人之间的意识争抢,从台词上目测为仍然以铁甲飞天侠的意识主导,也没有任何操作用的亚空间来展现战斗服。同时具备“具有主观意识的机器人”和“与主人公进行肉体融合”(注意并非机械化操作)这两个要素的《铁甲飞天侠》成为了日本机器人动画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设定上的孤立之作。和后来的那些超级机器人不同的是,铁甲飞天侠在战斗中并不使用武器、导弹或光线技,仅仅是以体技来进行近身战,而其金属细胞增殖而成的本质则更接近于奥特曼之类的外星生物,脸部也会展现出人类般的笑容以及动嘴说话,因此和魔神Z、盖塔这些利用现代科学生产出来的具备纯机械化内构的机器人有着较大的区别,他的弱点则在于极低温(这点也很像奥特曼)以及生锈。制作方是“ナック(株式会社KnacK)”,由原先虫Production和东映动画部分人员组成,之前作品有《いじわるばあさん(坏婆婆)》和动画版《月光假面》等,且人设都是作为手塚治虫助手参与过1963年版《铁臂阿童木》的田中英二,这人一辈子没啥特别有存在感的作品,直到后来《Chargeman研!》被日本网民翻出来恶搞。
  • ど根性ガエル

    1972年10月7日 / (演出)岡部英二(1-8話)、(演出)長浜忠夫(全話) / 吉沢やすみ

    漫画连载: 1970年31号-1976年24号。这部1970年起由吉沢やすみ(吉泽保美)在《周刊少年Jump》上开始连载,并在1972年电视动画化的名为《ど根性ガエル(根性青蛙/全力青蛙)》的作品,则向世人展示了一只以平面生物形式在一件白T恤上存活的青蛙,这个在当时颇有新意的设定令手塚治虫也不禁感叹自己虽然创造了很多各异的角色,但平面青蛙的创意还真从未想到过。 这只名叫平吉(ピョン吉)的青蛙并非一开始就是平面生物,而是通过一次偶然事件像转印一般强行三次元转二次元并贴进T恤变成了一块除了不能脱离T恤外基本和一般人类行动力完全一致的青蛙,而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解释这种超科学事件发生的原委(因为这不是重点)便直接展开了关于穿着这件青蛙T恤的主人公及其身边各种人物间的日常故事。而标题中的“ど根性”的意思即是不屈的、强有力的根性(从其本意来说不能简单的译为毅力等词,比普通的根性还要强一些,即使被压成了平面,但依靠自己超强的根性还能继续存活于世上的意思)。1972年的《根性青蛙》动画版长达206话即103回,情节大多如同《阿松》般的日常,而非将重点放在平吉自身的超科学设定上,平面蛙的存在仅仅是串连各市井人物小故事的第三者而已。当年在《根性青蛙》大热并动画化后,吉泽保美一时间盆满钵满,23岁的他靠作品赚的钱还买了独栋住宅,原本在动画化后五、六年间的四千万至五千万日元的收入,由于不靠谱的税务代理人的原因,在税务局介入审查后罚了约一千万日元,才买的独栋也卖了,家里只剩了一套30坪的住宅。
  • 科学忍者隊ガッチャマン

    1972年10月1日

    原创,龙之子公司制作。本片的作画品质、技术力均凌驾当时的动画平均制作水平,与当今的动画作品相较下亦毫不逊色,一集的赛璐珞画张数平均为5000~6000张,其中也有超过一万张的集数。真正的机械动作动画需要专属的机械设计者,原本在中村光毅底下负责美术的大河原邦男脱颖而出。原本只考虑美术设定这部分的人员成为专职,由此诞生了业界内第一个专攻机械设计的人。本片于1972年10月1日~1974年9月29日,由富士电视台在每周日18:00~18:30播出,全105集,两年间的平均收视率约21%(根据龙之子制作的保存资料,平均收视率为17.9%、最高收视率26.5%)。
  • 魔法使いチャッピー

    1972年4月3日

    原创。在1971年那部略有偏离魔法少女本质的《神奇小丫头》之后,东映魔女子系列又迎来了第五作《魔法使恰比》。由于悦酱在设定上的走偏而导致的收视率低下,此作又回到了系列首作《魔法使莎莉》那种原生型魔女的设定,也就是来自于魔法国度而非后天被赋予能力,于是路线修正成功而获得了稳定的高收视率,原本预定的半年番也延长至全39话。从设定对应点来看可以将恰比看作是莎莉的继承作,恰比是魔法之国的贵族,而莎莉则被设定为魔法之国的王女,恰比身边常伴她的弟弟“纯(ジュン)”,也对应于莎莉的弟弟卡布。虽然故事整体走欢乐向路线,但进入后半期之后,由于脚本家長坂秀佳的加入,出现了各种反映当时的公害问题(即在日本的经济高度成长期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和“過疎”问题(即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圈过量移居,导致的城市人口过多、农村人口过少的问题)的话数。
  • 正義を愛する者 月光仮面

    1972年1月10日

    特摄改。当年因为相当于《月光假面》真人版在企划动机、表现形式等意义上的后继作《假面骑士》的大热,因此这位已经开始被人遗忘的日本最初的特摄电视剧超级英雄又被翻出来再临世间,带有着回归原点的意味。此作弥补了很多在真人版中难以实现的华丽动作场面和增加了当时在特摄片中也较难制作皮套的怪人造型,但播放期间正值《假面骑士》第一部跨入第二年播放期,也就是饰演一号骑士的藤冈弘复归的阶段,因此被分散了民间关注度,以致于今天我们提到月光假面首先想起的依然还是1958年播放期间收视率曾到达约68%的真人版。假面骑士的设定动机一部分基于将月光假面的“骑着摩托车的超级英雄”继续发扬和深化,而担当1958年《月光假面》真人版原作和脚本的川内康範,作为日本的电视特摄英雄最初的缔造者,在1959年还有一部名为《七色仮面》(七色假面)的作品问世,同样也是蒙面英雄配以左右手两把枪的套路。
  • 新ムーミン

    1972年1月9日

    海外授权ip,勉强算原创。芬兰ip《姆明》第二作。
  • 樫の木モック

    1972年1月4日 / Carlo Collodi / 天野嘉孝

    原创。事实上只是借用了部分《木偶奇遇记》原作小说设定的致敬作而已,有着和原作大不相同的展开。而之后到了1976年又出现过一部名为《ピコリーノの冒険(木偶奇遇记)》,在设定上更接近于原作,且正式标题还带有“ピノキオより”(源自匹诺曹)的前缀,大概是为了以示和72年这部的区别吧。不过,72年的这位木偶名叫“Mock”,即为木雕模型之意,在此称作莫库,而76年的则叫“Piccolino”,都特意规避了原作名字。
  • 赤胴鈴之助

    1972年4月5日 / (演出) 吉田しげつぐ、(代理) 高畑勲 (中途吉田生病,由高畑勲代理。) / 武内つなよし

    《赤胴鈴之助》原作为福井英一和武内つなよし合作的漫画作品,由福井英一自1954年起在《少年画报》上连载,然而悲惨的是才连载了一话,福井就因过劳而突发心绞痛逝世,剩下的部分都是由武内执笔续了下去。福井英一在身前号称是和手塚治虫人气各分半边天的人物,手塚治虫曾在自传中表示当时对福井的才能非常嫉妒。这部作品在五十年代可谓是大热作,同期出现了两部电视剧版和九部电影版,加上当时发售的日本史上最早的电视剧角色玩具(五十年代的月光假面和铁臂阿童木真人版的角色玩具要稍晚几年),可谓是五十年代的大热IP,但由于其时代剧题材的局限性,并没能被长久的铭记和流传。
  • ハゼドン

    1972年10月5日

    原创。1972年,从陷入了经营困境的虫Production的制作和营业部门中走出了七名人员,组成了后来因《勇者莱汀》和高达系列而闻名于世的SUNRISE公司,由于资金问题,当时受到东北新社的资助,并联合创立了创映社,作为东北新社的子公司,因此这部名为《ハゼドン》的日升公司的电视动画第一作在当时的挂名为“创映社”,直到1976年从东北新社旗下独立出来,并以“株式会社日本SUNRISE”的名义在1977年推出了日升第一部完全独立企划的作品《无敌超人赞波特3》。由于当时《小蜜蜂寻亲记》和《姆明》等以昆虫或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题材动画风头正劲,催生了这部以鱼为主人公的异色作品。而Hazedon这只鱼和剧中仍然以游动为行动方式的鱼类不同,他的尾部如同两只脚丫一般分叉使其可以走动,头戴水桶、背挎笛子、胸口挂着贝壳型的挂坠。Hazedon的母亲临终前留给他“要成为日本第一强的鱼”的遗言,促使他踏上了向海的南方前行的道路,途中他遇到了身为人鱼的西兰(シーラン)和身为河豚的扑扬(プーヤン),形成了三人行的格局,朝着寻找贝壳挂坠中记载了地图的宝物的目标前进。此作最初的路线有点类似《小蜜蜂寻亲记》一般,走的是悲情浪漫路线,战斗场面比较少,主题曲《ぼくはハゼドン(我是Hazedon)》的曲风也偏向悲伤,这是因为前期的总导演为凭借《明日之丈》而知名的出崎統(此作中以“崎枕”名义)的缘故,其后由于自己的MADHOUSE公司业务繁忙而退出制作班底,由池野文雄接手。于是后期部分风格大变,主题曲也改为风格逗趣的《ハゼドン音頭(Hazedon之歌)》,故事的整体基调也变得明快起来。
  • モンシェリCOCO

    1972年8月27日

    漫画连载:1971年第17号 - 1971年第50号。《モンシェリCoCo》(可译为“亲爱的CoCo”)标题的“モンシェリ(Mon Cheri)”即是法语的恋人、亲爱的之意,而CoCo则是主人公ココ的名字,这是一部关于时尚的女生向动画。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时,女子向的电视剧一度大量涌现,继1969年的女排《サインはV(青春火花)》后,1970年紀比呂子主演的空姐题材的《アテンションプリーズ(Attention Please)》、1971年的女子保龄球题材的《美しきチャレンジャー(红粉健儿)》等等,而动画领域除了《女排No.1》和东映魔女子系列外就没有太多适合女生观看的作品,而这部基于大和和紀的同名少女漫画改编的作品则应运而生,通过“时尚”这一主题也提升和扩展了少女向动画的题材领域和收视年龄段。可惜的是,动画版仅制作了短短十三话便结束了,所留下的影像资料也甚少,作为一部真实系题材的少女向动画先驱并没有如同后来的《はいからさんが通る(窈窕淑女)》那样在动画史上留下应有的地位。另外,动画对漫画人设的还原度极低。
  • 隆一まんが劇場 おんぶおばけ

    1972年10月7日 / 横山隆一 / 横山隆一

    原创。本作的故事基本取材于日本民间故事诸如桃太郎、一寸法师等等,相较于之后1975年的《まんが日本昔ばなし(日本古代传说)》来说算是在电视动画领域较为领先了(算上战前那些黑白默片的话可就晚很多了)。由于当时的子供番最终话致郁成风,此作也不免流俗。相较于后来常见的为照顾观众的吃便当之后吐便当的桥段,当时的最终话致郁桥段大多都是一锤定音毫无挽留的。